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封推] (梦影3)


如果你不愿意孩子受你同样的苦,最好疗愈,让自己成长。在我们接触的案例中,有多少关系或冷漠或冲突的夫妻把自己的模式传给了自己的孩子,上一代家暴,下一代也找一个暴力的老公;妈妈情绪不稳定,女儿就缺乏安全感。
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西西弗斯在天庭犯法,神惩罚降到人间受苦:每天累死累活把一块石头推上山,傍晚石头滚回起点;每天周而复始!
你现在的状态,你之成为现在的样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你父母的复制和因果报应之“果”。你不改变,孩子也将重蹈你的路,你的痛你的苦,重新体验你刻意隐瞒之“不忍”,就像西西弗斯神话,一天天一代代周而复始——为自己,亦为你的家族,改变,现在不迟!
如果你不愿意孩子受你同样的苦,最好疗愈自己、让自己成长!
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理论非常深奥,然而,爱因斯坦发现这些理论,依赖的从不是抽象的逻辑思考,而是直观的视觉思考,他曾说:“如果我没有办法想象它是真的,那我也没有办法去实现它。”他说的想象是能够用视觉看到一种理论设想的实现。譬如,他16岁时曾设想,既然我看到一面镜子中的自己,是光的传播的结果,那么,假若我以光速前进,我还能看到镜子里自己的镜像吗?
迪尔茨设计了一个练习,让我们通过视觉来思考,这对我也有很大帮助。不过,爱因斯坦对迪尔茨最大的启发是想象的力量。
28年前,迪尔茨的妈妈的乳腺癌复发。一两年前,她一个*被发现有乳腺癌,并在医生建议下做了激进治疗,将这个*切掉了。然而,癌症还是复发了,癌细胞不仅蔓延到另外一个*、卵巢和膀胱,还蔓延到了身体所有部位的骨髓,锁骨上的一个瘤子甚至大到将骨头都撑裂了。
医生对她说,这已是癌症晚期,你只有几个月可以活了。但真的一定会如此吗?迪尔茨想,也许nlp的技术可以帮到她,于是他亲自给妈妈做nlp的辅导,用的是迪斯尼的策略。他问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
她回答说:“我没有梦想了,因为没有未来了。”根据爱因斯坦的策略,假若一个人连梦想都没有了,就只有绝望了。这时任何人都帮不了她。所以,他要先帮妈妈唤醒梦想。于是,他继续问:“如果有,那会是什么?”
她开始有了一个梦想。她说她生命中的一个使命没有完成,她渴望完成她。然而,当走到现实主义者的位置时,她说,她没有计划,因为没有先例,以前病到这种地步的人都死了。
他问:一定如此吗?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本来以为只会有一个结果,但最后发现其他结果也可以实现。
她想到了几个例子,一个是迪尔茨的大哥。小时候被诊断为肌肉萎缩,但最后发现这不是真的,另一个例子是迪尔茨的爸爸,他得了绝症,医生说他只能活6个月。但他改变了生活习惯,最终活了16年。还有迪尔茨的外婆,外婆怀著迪尔茨的妈妈时,医生说,你的生殖系统有问题,不要勉强自己生孩子,否则你们母子都会死掉。然而。外婆深入到自己灵魂深处后,决定还是试一试,最终顺利地生下了迪尔茨的妈妈,后来她又生了三个孩子,医生没法解释这种事,但它就是发生了。
通过这些回忆。她想象力的疆域打开了,她不再认为,等死是唯一的可能性,她相信她继续活下去以完成她的一些使命的梦想可以成真,她也围绕著自己的梦想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计划……最后。她痊愈了,又活了18年,直到10年前才去世。这是一个医生无法解释的奇迹,但它的确发生了。
后来,她常说:“我有两辈子,第一次是发病前,第二次是发病后。得癌症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事,也是我生命中最棒的事。”
这也是一个转化,一个最糟糕状态向最佳状态的转化。
有一次,有15位催眠治疗师结伴拜访米尔顿大师,当这15位催眠治疗师说明完欲向大师请教的问题之后,米尔顿大师才开口说话,最奇怪的是,大师所说的这段话是对所有人讲的,但是,在场15位催眠治疗师,竟然都认为大师是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而且,每个人都收获非常丰富。
又有一次,大师应警方之托,对一位多次进出勒戒所戒毒无效的19岁青年施行催眠治疗。从这位青年进入大师房间开始,到离开,米尔顿大师只讲了短短的两句话。
第一句是在青年进房间,走到大师面前时,大师说:‘请坐。‘第二句是在双方十余分钟的沉默之后,大师说:‘好了,你可以走了。‘奇妙的是,这位青年居然就这么戒掉了毒瘾。
看到这儿,是不是更觉得不可思议,别着急,他本人曾用这样一个故事说明他的治疗方式:
他讲了一个故事来让人理解他治疗患者的方式。
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一天,一匹不知名的马游荡到我家住的农场。没有人知道这匹马从哪里来,因为它没有任何可以供辨别的记号。毫无疑问,不应该留下这匹马,它肯定属于别人家。
我父亲决定送它回家。他骑上这马,把它领到路上,相信马有回家的本能。只有在马离开大路去吃草或走到田地里时,父亲才干干涉一下,在这些情况下,他总是很坚定地把它领回到路上。
这样,这匹马很快回到它的主人手里。主人再次看到他的这匹马,感到很惊讶,问父亲:“你是怎么知道这只马是从这儿走的,怎么知道它属于我?”
父亲答:“我不知道,但这马知道,我所做的只不过是让它一直在路上。”

正文 第十五章 亲爱的,我们不必取悦别人

天力灵示:讨好取悦别人是内在无价值感的外在投射,在童年时,我们都是弱小的,无助的,需要强大的父母的保护和照顾,需要依附于父母而存在,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最大的营养。
但是家庭不一定完全以这个孩子为中心,有时父母沉迷于个人爱好,有时父母忙于事业工作,家庭中有多个兄弟姐妹,父母重男轻女或者重女轻男,无形中,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采取了讨好的方式,迎合父母的喜好和需求,让父母满意和开心,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委屈自己做个好孩子来得到父母的关注。
当这种机制第一次有效之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人格面具——好孩子。乖,听话,懂事,察言观色,做父母喜欢和期望的事情,成为父母想要的那个好孩子。当这种模式固着之后,慢慢的就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在权威面前,在上司面前,在领导面前,在自己的伴侣和朋友面前。
讨好的孩子内在潜意识中是恐惧的,愤怒的,压抑的,委屈的,因为要讨好,我们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会尊重一个跪在地上的人,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你付出了却得不到相应的反馈和回报。
所以讨好的孩子会伤心,蕴藏着巨大的愤怒和悲伤,一旦长期得不到尊重和认可,委屈和愤怒就会找个机会猛然而出,“我都这样了,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还这样对我,不尊重我,不爱我!”一旦愤怒爆发后。恐惧就会油然而生,因为愤怒会使得依附的对方远离,而讨好的孩子的人格又没有建立,恐惧对方的抛弃和离开自己。恐惧占据上风,立马悔过,又变成讨好的孩子跪倒在对方面前,重复原来的模式,呜呼悲哉!
讨好的模式是与自己和世界的隔离,对内在的自己是不尊重的,拼命的压抑自己,伪装自己,让自己的感受委屈,让自己的灵魂在悲泣。远离自己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居所,长期漂泊在灵魂之外;同时因为讨好的模式又隔离了与他人和世界的关联,只是一个虚假的面具在与世界交流,依赖在别人之上。与世界也没有建立良好的联接,无力的微笑和顺从却没有得到过他人真正的尊重。
这种模式导致内外皆空虚,一个人时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不会照顾自己,渴望他人来照顾自己,努力往外求,与他人相处时。无法真实的呈现和表达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最后伤人伤己。
所以讨好的人在日常会出现许多的身心问题,因为长期的内在负面情绪的压抑,又无法表达真实,慢慢的由细小的问题累计成大病大灾。比如特别敏感。在乎他人的评价,渴望他人的夸奖和认同,喉咙容易出问题,偏头疼,胸闷。肩膀手臂酸麻,视力容易出问题,情绪低落等。
如何从讨好的模式里出来,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痛苦往往能唤醒我们内在的灵魂。因为这个面具已经与你的血肉连在一起了,往往成长的契机在于现实关系的破碎,当讨好在婚姻,生活,朋友等各种关系中无法发生作用时,导致个体内在的崩溃,特别痛苦纠结挣扎时,我们才会去反思是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到底是怎么把这一切弄成这样的,我们开始反观自己,反思自己,由此开始自我内在的成长之旅。问题皆有起源,有其果必有其因。回归到原初的事件,才能正本清源。这个过程往往是漫长的,是痛苦的,却又是成长的必须,成长后得到的快乐和自由却是无可言说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