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贾迎春林黛玉既是要到贾母跟前请罪,当然要表现十足的诚心才行,于是这日下午,贾迎春便吩咐司棋去寻了根竹枝,又吩咐稍稍修至不扎人之后,隔日早早就和林黛玉一起带着竹枝来到贾母院。
“二姑娘,林姑娘,妳们这么早就来了?怎地没和大太太一块儿过来?”当值的琥珀讶异地看着连袂踏进院门的两人,问道。
“琥珀姐姐,老太太起了没有?我和林妹妹负荆请罪来了,只是…想着待会儿人多…怪羞人的,只好早早来啦。”贾迎春扭着一双手指,羞涩地解释道。
“哎!我就说嘛,两位姑娘可不是那等没心肝的白眼狼,等等妳们要能多说几句好听的哄老太太开心,她心里头自然自在了,哪里舍得罚妳们?”琥珀一壁叫小丫头打起帘栊,一壁笑着陪两人进门。
屋里犹自一团混乱,原是贾母刚起,鸳鸯正领着丫鬟婆子在东稍间里伺候贾母梳洗,西次间那里的贾宝玉与碧纱橱里的史湘云却还未清醒,贾迎春和林黛玉看了看四周情况后,便乖巧地站在那里等候贾母出来。
不多久,屋里的一众婆子丫鬟退出门外,贾母才由鸳鸯珍珠扶着出来到正中央的罗汉杨上坐下。
贾母明是瞅见两个丫头垂首站在那里,却也不如往日那般主动发话,径自接过鸳鸯递上来的热茶,接着传来杯盖有一声没一声地划过杯缘的声音。
贾迎春心想这么僵着也不是事儿,便硬着头皮将身后司棋手上的竹枝拿过来,然后抿着嘴巴,缓缓地跺到贾母跟前跪下,当然林黛玉也随后跪在她身侧。
“老太太,孙女向您负荆请罪来啦,您老大人有大量,原谅孙女儿昨日的无心之过吧,是孙女儿猪油蒙了心,才会嘴上无状,惹老太太伤心了。”贾迎春低着头,语气怯怯地叩头道。
林黛玉更是早已热泪盈眶,伏地叩拜,道:“玉儿也向老太太赔罪啦,昨日都是玉儿一时口快,连累了二姐姐,还伤了老太太的心,请老太太责罚吧。”
“妳们俩知错就好,只是拿根竹条做啥?我这屋里可不兴打人这事儿。”贾母看着泪眼汪汪的两人,气是气过了,要说不心疼也是假的,不过她又瞟一眼贾迎春手上的竹枝,心下不免感到疑惑。
“因为孙女昨日想了一下午啊,想着既是负荆请罪,少不得要背上荆棘之类的东西才显得慎重,可惜孙女在府里实是找不着什么荆棘的,最后只好用竹枝代替了。”贾迎春一脸正经地回道。
“妳这猴儿,这哪里是来请罪的,分明是来闹我的,要不要我命人去替妳寻些荆棘来呢?真是光会浑说一通了,怎不想妳一个娇嫩嫩的姑娘家要被那东西伤着了该如何是好?罢了!罢了!快起来吧,我不恼妳们就是了。”贾母闻言,终于忍不住大笑出声,又看着一根竹枝在那里晃呀晃的,实在不象样,只得唤来小丫头把那碍眼的竹枝给扔了出去,并赶忙地让两人起来说话。
“老太太真不气我和林妹妹了?”贾迎春偏还不敢置信地偷偷抬起眼,小心探问道。
贾母还没来得及应话,另一边又传来一阵急乱的声音,众人一看,却是刚刚起身的贾宝玉。
原来是听到贾母笑声惊醒的贾宝玉跑出来了,贾宝玉原听得贾母笑得极开心,以为有热闹可看,他才急急地跑出来,哪知却见到贾迎春二人跪在那里,向来爱惜女孩儿的他自然心疼不已,连忙就要上前扶人起来。
贾宝玉原本还想要先去扶起林黛玉,不过因突然忆起林黛玉从来就不愿他太接近她,才及时转而拉着贾迎春的手,作势要扶她起身,嘴里更是着慌地喊道:“唉呀!二姐姐和林妹妹怎么能跪在地上?妳们快些起来吧!老太太肯定早不气妳们了,妳们又何苦折腾自己?”
贾迎春顺势就着贾宝玉的手站起来,一旁的林黛玉也叫雪雁扶了起来,两人又讨好地向贾母福了福身。
只是鸳鸯见贾宝玉竟赤着脚走出来,深怕贾母等等又要着恼,便一边喊着:“宝二爷怎地就这么出来了!?袭人,妳还快带宝二爷进去更衣梳洗?”一边飞快唤来侍候贾宝玉的丫鬟哄着贾宝玉回去梳洗。
“宝玉真是的,你这么急着出来做啥?没得叫人替你担心呢,快些回去梳洗吧,老太太刚刚也说不恼我们了,你就别瞎操这个心又反叫人受你连累。”贾迎春见贾宝玉微露不舍之意,便连忙跟着低声劝道。
贾宝玉向贾母瞧去,见她虽面色微淡,可又不见浮上怒意,这才放心地随袭人回去梳洗不提,又不久,睡在碧纱橱内的史湘云也起了,贾探春贾惜春并王夫人等人亦前来向贾母请安,顿时贾母房里已似平日一样地热闹起来。
而前一日的不快在贾迎春林黛玉卖萌装乖和贾母有心轻轻放过的默契之下,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唯有没赶上这段过程的史湘云见前一日明明还令贾母气恼不已的罪魁祸首,今早居然又没事人一般地在贾母怀里笑闹讨好,心里不由得感到一阵郁闷。
话说贾母虽打消了扶持贾迎春青云直上的念头,但到底还顾念她是自己的亲孙女,是荣国公府的千金小姐,凡事不好闹得太难看,再者,如今贾母年纪越大越喜欢看到儿孙环绕膝下的场面,既然贾迎春已主动俯身求好,又比往日更活泼巧言,她更不会再紧咬着错处不放,只当人难免胡涂一时,知过必改,善莫大焉。
第十四章 择善
林如海自决心在林氏宗族中寻一子弟为嗣子之后,便令林忠回乡好生打听几个年轻后生的品性才学,可惜林氏宗族数十年来仅仅林如海这支出人头地,其余旁支子弟有稍为出息的也不过一方县令,甚至有许多后辈根本就看不出什么读书进仕的能力。
林忠费了两三个月功夫,才寻到几个品行端正、读书上进的孩子,他立刻把这几个孩子的数据飞快送到林如海手上。
林如海本想让林忠挑选出来的几个孩子都到他身边生活一段时间,可是后来又考虑到这些孩子之中有许多是父母兄弟均在,即使孩子本身是好的,却耐不住其亲属中出一两个坏的,万一将来对方凭血缘之亲拿捏住孩子,他的女儿不也同样要遭到祸害?
思来想去之后,林如海才决心直接挑选其中一个父母已然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如今不过依赖亲戚怜悯才得以过活的孩子,先接到身边观察一阵子,而他所挑中的这个孩子名叫林珩,年方十岁,父亲与林如海已是关系很遥远的堂兄弟,林珩于去岁刚考过县、府两试,只因家中贫困,故已打算放弃州试,另寻一手艺师傅,拜师为生。
林如海虽不在苏州多年,却明了林氏族学里能教给孩子们的学问有限,许多家里过得去的也不会去那里读书,自然也不能满足林珩对学问的渴求,而林如海看得出来林珩既能凭苦读之力考上童生,可见得是个聪明的孩子,若能得一名师更加细心的指导,来日未必不能飞黄腾达,可惜这看似举手之小事,对家无资产的林珩来说却是无能为力的大事。
林如海虽有能力满足林珩的一切所需,不过在还未确定林珩的品性为人是否合乎心意之前,林如海也不急着替林珩打算将来的路子,他再一次看过林忠送来的消息之后,随后令林忠将人带回扬州。
而当林忠与林珩回到扬州之后,林如海也仅是在头一日考校过林珩一番,然后吩咐林全打扫一处院子,安排林珩暂且住下读书,又允许林珩在研读学问时若有不懂之处可以找他请教,如此而已,至于为何接林珩前来扬州,又为何指点林珩学问之事,林如海在这个孩子面前均一字未提。
林珩从小就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心思总比旁人细腻一些,只可惜凭他再怎么聪慧也不过未经多少世事的无知小儿,也没有谁会特地教导他关于人情世故里的曲折,再者,林忠寻访这些孩子时,从没有表明自己有什么目的,因此当林珩从被林忠带到扬州许多日之后,林珩依旧想不明白这位素不曾谋面的族伯父到底要做什么?
不过林珩以为自己只是个一无所有的孩子,这位族伯父从他身上又得不到任何什么好处,反倒自己因为族伯父这些日子的细心指导,如今在学问上已然增进许多,而且族伯父从不觉得他提出的问题太过浅薄或偏颇,便是真的问错了也会不吝指正,就是亲生父子怕亦不过如此。
林珩突然觉得他可以明白当初林忠叔说要带他来扬州时,为何族长会深感欣慰,而某些同伴又面露羡慕之色的缘由了,须知族伯父本为前科探花出身,眼下又是受皇帝重用的当朝三品大官,能得到这样大人物的亲自指点,任谁得此机缘都要觉得光荣不已,只是…为什么族伯父要对他这么好呢?!
这个问题在林珩住下半年多之后,终于有了答案,一日,小厮来请林珩至林如海的书房,待他战战兢兢地随小厮来到时,只见林如海正站在窗边赏景。
这两年来,由于林如海惦记女儿在荣国公府的生活,心里对未来有了目标,故而并未走上原著中因身心交病,以致抛下独女,撒手归天之路,年近半百的他,如今依然是精神奕奕、英风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