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这是盲目的归咎,可是她真的再也无法接受他在她眼前晃动——她永远都无法忘记,在杨谦命悬一线的时候,她和褚航声,正在酝酿一个洞房花烛夜!
他们就要去领结婚证了……而这,偏偏是建立在杨谦求而不得的基础上,是他一声声唤着她的名字,直到永远闭上双眼。而她,在他最后的呼唤中,却毫不犹豫关上了手机。
她根本无法原谅自己!
于是,那天出院后,穆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褚航声家搬出来。她不忍看他难过的表情,只是头也不回地上了张乐的车,搬进郝慧楠的宿舍。
也是在那里,她终于可以放声哭泣,可以毫不压抑地释放她的后悔、委屈、怀念……而郝慧楠,会眼眶湿润地、默默地递上一张又一张面巾纸。
穆忻流着泪,使劲攥住郝慧楠的手:“楠楠,我错了,我为什么要关机呢?我为什么没有见他最后一面呢?他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可在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在!我不该把与他有关的东西都扔掉,现如今我连一样可以怀念他的东西都没有……如果有一张照片、一件他送我的小礼物,该多好?还有……我不该打掉那个孩子,那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骨血啊!那一定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长得像他,喜欢玩手枪和小汽车,喜欢戴爸爸的警帽,喜欢玩过家家的时候扮警察……”
穆忻哭到说不出话,郝慧楠的眼泪也一滴滴落下来,她只能紧紧搂住穆忻,不断地告诉她:“这不怪你,这不是你的错。是我,是我不好,都怪我,不该乱开玩笑……”
说着说着,郝慧楠也忍不住开始大哭,两个女人就这么抱着哭成一团,越哭越让穆忻觉得胸口塞着一团扯不断的丝,涨得发痛,却无从纾解。她一边哭一边攥紧了拳头,直到最后都感觉到指甲深深嵌进手心时的刺痛,却仍无法缓解她内心深处对自己一刀刀的凌迟!
是的,凌迟,倘若有那么一种刑罚可以让她减缓内心的负罪感,可以让她偿还她欠下的债,穆忻想,她宁愿千刀万剐,刺骨锥心!
可是,即便如此又怎样呢?
他回不来了。
再也、再也回不来了……
一周后,杨谦的追悼会在市殡仪馆举行。
那天一早就有很多看过相关报道的市民自发赶来,渐渐就堵满了殡仪馆前面整整一条街。上午九点多,省公安厅、市公安局以及各公安分局的车陆续抵达,参加追悼会的民警警容整齐、表情严肃,在告别时前的小广场上整整齐齐地站了很多排。
因为既不是烈士家属也不是治丧小组成员,穆忻没有机会提前进入灵堂,而只能像其他人一样排队等候在小广场上。少有人能想到此时这种被排斥的感觉给了穆忻多么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就更少有人知道,就连这样的追悼会穆忻都险些无法参加——治丧小组副组长是政治处一位姓王的副主任,前一天晚上给穆忻通过电话,在深切慰问之余不失没有旁敲侧击,暗示她如果到了现场,万一刺激到肖玉华,会不会让大家难看,让杨谦走得不安心?王主任还隐晦地提及,杨谦是英雄,是烈士,会有很多百姓和学生来送行,如果场面上不好看,从省厅到市局都不会绕了秀山分局……
电话这边,穆忻咬紧下唇,任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到最后都没有承诺不去参加告别式。
她怎么能不参加呢——当她知道杨谦临死都在喊她名字时,不管别人怎么想,不管自己将来在秀山分局的境遇有多尴尬,她都一定要去送杨谦最后一程!
初春仍夹杂着寒气的风里,回忆起这些,穆忻只能无声地哽咽。
上午十点,追悼会如期举行。一个又一个的领导依次去献了花圈,他们都穿着白色的警服衬衣,在穿着蓝衬衣的杨谦遗体前深深鞠躬。穆忻又忍不住掉下泪来,她想起似乎也不过是几年前,杨谦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他能穿上一身标志着“警监”身份的白警衬,那眼下再辛苦也值了!
那时她还笑话他,她说杨谦你不是打算三年后考高级人民法院的吗?这么快就决定终身从事公安事业了?
杨谦老不正经地笑,答她:媳妇儿,我就是想换件豪华版的衣服给你撕。
言犹在耳,可如今,她连连红着脸啐他的机会都没有了。
终于等到领导们遗体告别结束,也宣读了悼词和追认为烈士的文件,广场上的队伍才开始依次进人灵堂。穆忻也不知道张乐是何时来到她身后的,她只是机械地迈着步子,跟着前面的队伍一点点挪动。走到门口的时候因为太恍惚险些绊一跤,是张乐急忙伸出没受伤的那只胳膊挡住她,然后一直虚虚地扶着她走。她没力气说“谢谢”,何况她知道,张乐这时候能站在她身后,要的也并不是一声感谢的话。
他,或是郝慧楠,以及所有善意关怀着她的知情人,要的不过是她能坚强又安全地参加完这场告别式,给她自己,也给杨谦,画一个让人放心的句号。
想到这里,穆忻深深吸口气,站在灵堂门口,勇敢地抬起头,可是就在看见正中那张遗像的瞬间,再次泪如泉涌。
那是杨谦警官证上的照片,也是他为数不多的春秋常服照之一。她记得他曾经还为此开过玩笑,说如果有一天自己牺牲了,这唯一一张一寸警服照,就可以直接做遗像了。
那时,她笑着骂他乌鸦嘴,又怎能想到这竟是一语成谶!
泪眼模糊中,穆忻一步一步缓慢而沉重地走进灵堂,深深地,在杨谦的遗体前三鞠躬,而后,在绕过他遗体的短短几十步距离里,她的眼泪一直没有中断过。她要很努力,才能透过那一团团湿漉漉的雾,隐约看见杨谦最后的模样——鲜红的旗帜下,他的面容,如斯安详。
再往前走的时候,穆忻感觉到张乐渐渐站到她的身侧,她知道张乐这是想要保护她、也是保护秀山公安分局的面子——如果肖玉华因为看见穆忻而再次受到刺激,张乐就算是拖也会把穆忻拖出灵堂,防止亊态扩大。
想到这里,穆忻紧紧咬住嘴唇,闭一下眼,在泪水涌出的瞬间攥一下拳头,猛地抬起头,向肖玉华所站的地方走去。
然而令穆忻惊讶的是,那天的肖玉华表情呆呆的,眼神完全凝固了,她分辨不出与自己握手的都是谁,所以一直到穆忻完全走出灵堂,肖玉华都没有给穆忻任何一点额外的关注!
放在以前,穆忻一定会为这瞬间的和平感到庆幸,可今天,她第一次觉得发自内心的沉痛,以及不忍。
肖玉华,她曾经是穆忻在这个世界上最讨厌的人,然而此时此刻,穆忻忍不住想:以后,孤身一人的肖玉华要如何生活?谁可以照料她?谁是她的依靠?
老来丧夫又丧子,她也不过是个普通女人,她怎么承受得了?
那天是3月29日,穆忻后来一直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除了是见杨谦最后一面的日子,还是全省公务员招考笔试的日子。这一年,穆忻本是报考的市文化局。目标放低,是为了一次命中,为了回市区和褚航声相聚、结婚,过平静的日子。
可是,她最终还是缺考了。
这次缺考让她明白了许多事。
正如杨谦曾经说过的: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许多人初来时都怀揣着一份“我一定会往上走,我终究会离开基层”的念头,但实际上,哪怕他们曾经也在大都市求学、也曾向往更髙更广阔的平台,但相当一部分人会真的永远扎根此处、落户基层。这当中的原因,有遴选政策的限制,有一再落榜的放弃,有小富即安的惰意,也有种种非自身所能决定因素的干扰……渐渐,那个曾经以为是他乡的地方,也就是故乡了。
就像此时此刻的穆忻——当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擦肩而过,当杨谦的死带来心灰意冷,地的斗志、理想、追求通通都不见了,
她就好像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午夜梦回,想起的都是杨谦依然淸晰的面孔和越来越哀怨的声音,以及那个她曾果断放弃如今却追悔莫及的孩子……她无法遏制地跌入失眠的深井,在许多个漆黑的夜里,越挣扎,就越爬不出去。
过了几天,穆忻到底还是放心不下肖玉华,独自一人去了曾住过的租屋——可是那里人去楼空,肖玉华早就不在其中。给房东打电话,房东说自从肖玉华的儿子牺牲,就有人来接走了她。走的时候她的神智有些不太清楚,还是来接她的人帮忙收下了之前预留的押金,并写了收条。写收条的人姓王,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
穆忻突然想到了分局政治处,急忙再打电话过去,果然听见王主任道:“因为杨谦的妈妈受了强烈刺激,神智不太淸楚,我们只好拜托杨谦老家那边的同志们打听了一下。好像他家还有个舅舅是吧?不过去年年底中风了,自顾不暇,其他亲成不多,人丁挺单薄的。局里买办法,只好把她送到养老院。”
养老院?
穆忻心里抽痛一下:心高气傲的肖玉华,有退休金,有儿子的抚恤金,有存款,有退回的房款,她到底是要怎样神志不淸、走投无路,才能容忍自己在养老院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