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到赵长松,他倒想起了令一件事情,不知京城的土豆种得如何了。
京城。
一个月之后。发芽的土豆已经全部送到庄子里种下了,按照赵青昭所说的方法,按时地施肥除草。
如今土豆已经冒出了差不多有五六寸的青芽,据说这个东西是长在土里面的,所以暂时也不知道它的状况如何。
不过好消息是,这个土豆的成活率有90%以上,其他的还有大概10%的土豆并没有出芽。
赵长松旁边有个小伙子正在记录着这些土豆成长的整个过程,甚至连那可能影响这10%的没发芽的土豆的原因也列了3、4条,供人们参考。
因为这个东西的重要性,赵长松这段时间都住在这个庄子上了,每日还要来寻个四五遍。
家中的很多事情都交给孙如玉处理了。家中最先收到赵青昭家书的人是孙如玉。
孙如玉打开家书知道赵青昭一切都好之后,便把目光移向了信中所写的鸭绒。
想到这个东西做好之后将会造福万众百姓,甚至可能成为儿子的功绩之一,孙如玉便坐不住,连忙吩咐手下去找这些东西了。
现在是初春,春天也是很多动物换毛的季节呀。鸭绒鹅绒之类的动物也很好采买。
先用自家庄子里的动物绒毛做实验,若是成功了在分批收购。
另一边,风燕也按照赵青昭的吩咐,去协助海贸管事,开始出售海运货物。
这次海运的货物比想象中的卖的更好。或许是由于突厥入侵的缘故。导致很多世家大族将一二分心神放在了发战争财上,减少了对海贸的交易。
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边境打仗的机会少之又少,不趁这个时候多多囤一点粮食药材,那以后可就没什么机会了。
但是海贸不同,海运年年都可以出发。还不是稳赚不赔的,稍微遇到些许风浪,那可能整趟航运都要玩完,真金白银都要打水飘。
这可就便宜了赵青昭。
赵青昭接到回信之后已经是半个月了,在这期间赵青昭教会了宁城的妇女们怎么坊毛线织毛衣。
甚至还凭他为数不多关于织毛衣的记忆,告诉宁城的妇女几个好看的毛衣织法。
不过人民群众的发明力也是巨大的,才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它们又发明出来了,好几种好看的花样织法,令赵青昭自愧不如。
这半个月的时间,突厥也没闲着,和宁城发生了三次战争。
估计可能是收到我方粮食军备充足的消息了,这两次战争更像试探。
试探的结果肯定是令突厥很失望,他们发现,大魏这次是真的物资充足。
这样的话仗就不好打了,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
现在正值春季,是万物盛开的季节。
这个季节水草丰茂,能够让更多的生命存活。
这就大大的不利于突厥进攻了。因此突厥内部也是吵翻了天。
他们觉得这段时间的进攻已经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并且收获了四座城池,可以就此收手了。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大魏朝现在就如同强弩之末,就算是物资充足,但也不足为虑。
毕竟他们已经接了吃了好几个败仗,未必有我军士气高昂。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方人吵的的不可开交,甚至都要动起手来。
突厥的的大将军大喝一声:“好了,别吵了”
在众人安静下来之后继续说道:“我已经将此时的战况,悉数上书给了王上。进攻与否都需王上决定,我们就不用在这里争论了,这段时间先休养生息。打了这么久,我部的勇士们也很疲惫了。让大家好好休息休息。”
“是,大将军。”
之后半个月,边境倒是一直平安无事。不过大家都明白这只是短暂的和平。之后必有一战。
这段时间大家都卯足了力在训兵、议事、安排作战的方针、修改防护的路线。
宁城,李树李将军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由于宁城的武器装备略逊于突厥,为了更好的应对突厥进攻,李树派人前往商贸发达的城市采购了一批马匹。他此时正在训练马匹。
这次采买也让为数不多的税收肉眼可见的又少了很多。
为此赵青昭决定不能再等下去了,好在这段时间因为有宁城妇女的帮忙,集整个城市,之力,织出来了很多羊毛制品。
如羊毛纺的地毯、毛衣、毛裤、毛鞋,毛袜、围巾、手套之类的数不胜数,还有毛线做的灯笼笔筒之类的东西。
边境这边的商贸赵家是不走的,因为风险太高。
赵家根基薄,没有能力去掺这趟浑水。
但是到底还是有一二故交朋友是走这条路线的。
赵长松写信把这些人脉都告诉给了赵青昭,
不仅如此赵长松在得知赵青昭这个贸易之后,还给他送来了很多粮食布匹,药材之类的物资,以及几个善于商贸的管事。
这可解了赵青昭燃眉之急了。
商贸之事他不是不懂,而是没有时间精力,他现在每日被宁城政务缠身,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好好处理其它事情若能有一二精通的人手,他也不必忙得不可开交了。
赵青昭遂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了前来帮忙的管事。
也和他们初步制定了一二方针,这些东西在这个季节其实是不太好买的,他们只能赶紧抓住这个余寒的尾巴。在京城等寒冷的地方可以售卖,但是这个东西也不限于大魏朝内,可以往北方更寒冷的地方售卖。
且物以稀为贵,这些东西仅此一份,其他地方都没有,所以好好策划的话,还能卖上高价。商量好的策略之后,赵青昭对于接下来的羊毛贸易就更有信心了。
这次的羊毛贸易,赵青昭已经上书给了安正帝。随著书信一起到达的还有毛线样品。
安正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对他勉励了几句,
他并不反对他进行羊毛贸易,毕竟创收也会增加国库。但再多也就没有了。
这可能就像是民间发明了一个打火机。有利民生,让百姓日常生活取火更加方便。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对于上层的贵族来说这个东西有也可以,没有也无妨,他们也不需要亲自去取火。真正烦恼的也不会是他们。
比起羊毛获利,安正帝他更关心的是全国的形势。
这个仗怎么打?要打到什么时候为止?,失去的城镇要夺?要怎么夺?
人手安排,物资保障林林种种,除此之外他还要平衡国内的势力,打压势力庞大拉帮结派的皇子,诸事繁多,小小的羊毛之事很快被他抛之脑后了。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赵青昭便放开手去做了。自古士农工商,商贸繁荣能增加政绩,但是这也不是没人能做到。
很多能官能吏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赵青昭的想想也就没管了。
眨眼又是半月溜走了,如今已经进入初夏。
就在赵青昭以为突厥放弃进攻的时候,突厥入侵了。
赵青昭万万没想到,就这?……突厥图啥?
他们难道不知道大魏朝一直在
暗自发力,打算杀回去。
若是我方是突厥的话。也是不会继续主动进攻的。
他们这次能成功,有很多个方面的原因,具体而言有,敌方识人不明、决策失误、物资供应不足等问题。
换句话说,敌方猪队友太多
。而现在敌方之前所犯下的过错都在被人一点一点休整。
所以放弃进攻,据守城镇,休养生息,进行防守,才是王道啊!
毕竟要想把打下来的城镇防守好,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打仗的这一年,我双方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颇丰的。
大家都是大出血了一次,谁也不会比谁好过,这个时候不好好休养生息,是很可能把自己拖垮的。
赵青昭不明白,突厥怎么还有这个精力来进攻呢?他们是不累吗?
呵……我不信!
这个原因其实这就离不开突厥内部的内斗。
突厥王上如今只有两位王子,一位大妃所生,一为侍妾所生。
大妃所生的这个王子性情温和。侍妾所生的王子生性悍勇。
二者说性情的话,大王子可能略占下风,但是比背景的话,十个二王子都不上一个大王子。
偏偏突厥王上更喜欢侍妾所出的这个王子,认为这个王子有他当年的风采。
此次进攻大魏朝。也是由二王子提出的。
目的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砝码。
说来,二王子确实成功了。
二王子举全国的物力财力,在寒冷的冬天,突厥物资不丰的时候,一举打败了大魏朝。连赢四座城池。
二王子是出身不好,但是这功绩却是足以让他有和大王子争夺王位了资本。
其实关于到底用不用乘胜追击这个问题。二王子内部也曾激烈的探讨。最后还是决定---进攻。
当然这个决定达成的过程中也窥见了大王子一系的影子。
大王子性情温和,但是不代表他不争,他本来出身良好,本人能力也不弱,突厥王位本来应当由他继承。
相似小说推荐
-
摄政王逼我披好马甲 (诗瓷) 2021-04-03完结248 740江洛儿与当朝皇帝灵魂互穿了。每日战战兢兢活在皇宫里,唯恐被那权倾朝野,狠戾至极的摄...
-
皇家儿媳 (女王不在家) 2021-04-10完结9398 24829顾玉磬,婚事泡汤,性子骄纵,燕京城人人等着看她笑话,嫁不出去了。萧湛初,天家第九子,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