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林贞贞祖籍邺州,这么巧,正是安兴人。
林家祖上经商,薄有积蓄,林贞贞的祖父生有三子,长子爱做买卖,继承家业。次子喜欢读书,家里盼着他能考取功名。老三名叫林佟,是林贞贞的父亲。
林佟也早早开了蒙,跟着二哥读书识字。但他对学医显然更感兴趣,府试不中,便去医馆做了学徒。
林贞贞的二伯却是一路逢考必中,早早通过了院试,弱冠之年的秀才在安兴也算是轰动一时。
可林家的好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
先是林贞贞的二伯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接连三次乡试全都落榜,跟着林贞贞的祖父病逝,守孝期间,老大老二起了嫌隙,林佟站在了二哥这边。
孝期一过,老二收拾行囊,说是外出游历,准备下一次的乡试。林佟也拿了笔银子离家,打算在京城开个药铺,做二哥的后盾。
世事无常,京城不比安兴,以林佟的医术很难站住脚,只得退而求其次,将药铺开到靖西。而林贞贞的二伯屡试不中,也早无奈的放弃了科考这条路。
贞贞的母亲早几年已经过世,刚出孝,父亲也去了。她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姐姐嫁在了安兴。
苏氏听到这里不禁暗生同情。
怪不得这姑娘偌大岁数了,还云英未嫁。
大周的律法对女子可谓十分不公,像林贞贞这种情形,父母双亡,她又没有兄弟,家产是要由堂兄弟来继承的。
林贞贞看着如此憔悴,怕是少不了这方面的烦恼。
不过非亲非故,只能各扫门前雪。她并不多打听,也不准儿媳和韶南多嘴去问。
几人问了问安兴的风土人情,林贞贞离家时年纪尚小,只能说个大概。
等进了庙门,便按之前说好的,散开各忙各的去。
苏氏带着儿媳和韶南先去敬了香,给菩萨磕过头,又向功德箱里捐了不少铜钱。
燕如海得了闲,独自往主持守玄的禅房里去。
离开家人的视线,他挺直的脊梁顿时垮了下去。
他同守玄和尚是老相识,没什么可隐瞒的,见面即道:“大师,我昨天刚从县衙打听到消息,安兴县水患频繁,这几年犹不太平,三年间竟连死四位县令,龙潭虎穴也不过如此。我这一去,怕是凶多吉少了。”
第4章 初露端倪
守玄老和尚亲自泡茶,招待燕如海。
“燕施主莫慌,坐下慢慢说吧。这是当季的新茶,你尝尝看。”
燕如海哪有心情品茶,接茶在手,感觉淡淡茶香萦绕鼻端,热茶也暖不了冰冷的心,苦笑道:“燕某没有别的奢望,若有不测,我那哥嫂常来东华寺,往后家中若是遇到什么难事,方便的话,还请主持关照一二。”
“这是自然。”
守玄见他一副交代后事的样子,忍不住问道:“那四位县令是怎么去的?”
“只说积劳成疾,我看上面有些讳莫如深的样子。”
“此事没有转圜的余地了?接连四任县令死在任上,内中必定大有玄机,按说朝廷应该选派经验丰富的能吏前去查明真相,平息谣言,你一个官场新丁从未接触过刑狱,这任命……”饶是守玄不沾烟火,说到最后,也不禁摇了摇头。
“怕是没人愿管。”
事到如今严如海己是认命了。
吏部的文书只要下来,接文书的人便只能按照时间乖乖赴任,到得迟了都有充军发配之虞,何况抗命。
早些年先帝在位时,曾有一桩著名的公案,后来被朝廷压下不了了之了。
说的是一位寒门出身的县令秉公办案,不小心得罪了权贵,上头接连发来调任的公文,短短半年时间将他由南调到北,由东调到西。
这位县令好不容易凑齐路费,长途跋涉赶到任上,不过三两天就又得匆匆上路。如此几次之后不但多年积蓄一扫而光,还欠了一屁股债,才知是有小人作祟,专门整治自己,无奈之下含恨自尽了。
此事只要是稍微关心官场的人都有所耳闻,燕如海接到任命唯恐祸及家人,根本不敢有旁的想法,明知安兴是个火坑也要咬着牙往下跳了。
守玄和尚皱着两道白眉,想了想,担忧地道:“可说何时到任?若是时间宽裕,檀越不妨先到京里走走门路,哪怕只是打听到些许内情,也比这么两眼一抹黑的去强。家里倒是不用担心,有老衲在,遇着麻烦,叫他们只管来东华寺躲避。”
燕如海谢过,心中多少松了口气。
“有主持这话,燕某就放心多了。接下来我准备去趟京城,拜望座师和几位同年,只是下个月底之前便要赶到任上,时间有些紧,在京里也呆不长。”
这一科的主考官是礼部尚书张毓,此公己经年近七旬,不等放榜便宣称精力不济,闭门谢客,那些名门子弟还好,似燕如海这样的,自殿试完总共只见了老尚书两面,说了不到十句话。
燕如海先前碰过壁,也就不对这次进京还抱什么希望,只是想着尽到礼数就罢了。
守玄到底是出家人,燕如海不好再继续倾诉心中烦恼,品过茶,闲聊几句,便起身告辞。
临行千头万绪,他不准备在东华寺久呆。
韶南却同父亲正相反。
她打算在这寺里找个人帮她做说客,说服父亲,带着她去安兴上任。
吕氏上了香还过愿,突然一阵腹鸣,急忙找地方如厕,大儿媳妇跟了去照应。
韶南趁这工夫跑去拜托相熟的大和尚慧明。
“慧明大师,安兴情况不明,实在让人不放心。您是知道的,我跟在父亲身边,说不定能有点儿作用。”
说话间她抬起纤纤素手,俏皮地在虚空里做了个拨动琴弦的动作。
“阿弥陀佛,你何不直接同燕施主明讲?”慧明道了声佛,不动声色。
慧明与燕如海年纪相仿,谈吐不俗,执事东华寺的大雄宝殿,寺院内外不少人都将他看作是下一任主持。
韶南因为先前借书那事,一来二去同他熟悉了,知道这大和尚是半路出家的,原本也是读书人,不似旁的和尚那么木讷,所以拿他做水磨功夫。
“不能说,我发过誓的,必须得严守秘密。”
“可贫僧己然知道了……”
“那次是意外,我刚好有所突破就叫您赶上了,按规矩,是要杀人灭口的。”
“!!”
“哈哈,开个玩笑,父亲是老观念,只有等他迫不得已用得上我时,或许才会改变想法。”
慧明不放心地多看了她两眼:“那你想叫我如何同燕施主说?”
韶南狡黠一笑:“用不着说服我爹,您一会儿解签的时候同我伯母讲,我之姻缘不在此地,只有跟我爹去了邺州方能一切顺逐。”
苏氏最信这个,一旦菩萨有所示下,她势必会退让遵从。
韶南还不知道安兴在燕如海眼中已是龙潭虎穴,盘算着只要伯母点头,自己说服父亲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慧明摇头:“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更不可假借菩萨之言招摇撞骗。”
韶南哪肯轻易放过他:“别这么认死理嘛,大师见多识广,似我这样的,可曾听说过第二个?”
慧明神色一肃:“闻所未闻。”
这么一说,他到是理解了韶南的顾虑,暗忖对方难怪要谨言慎行,连家人也瞒着,以免招来祸端。
至于韶南方才开玩笑的那句“杀人灭口”他到没往心里去。
韶南又纠缠道:“我学了旁人没有的本事,怎知不是菩萨的意思?想菩萨给我这桩本事,不是叫我在闺中自娱自乐的,我爹要去邺州,那么我跟去保护他也是顺理成章,求大师帮忙美言几句,成全则个。”说话间她学着成年男子,两手作揖,郑重一礼。
慧明连忙退后两步,合十还礼,却未当即答应,只是道:“待贫僧相机行事吧。”
对方说了个活络话儿,韶南不好再求,放过慧明,等了好一会儿,才见苏氏一手扶着腰,在大儿媳妇的搀扶下白着脸回来。
韶南吓了一跳,连忙迎上去:“伯母,您这是怎么了?”
苏氏站定,接过她递来的手帕,擦了擦额上的汗:“也不知道怎么了,不停地跑肚拉稀,这么一会儿工夫已经拉了三回,拉得腿都软了。你嫂子也觉着肚子有些不舒服,你没事吧?”
韶南摇了摇头,扶住她另一边手臂,道:“先找个禅房歇一歇,讨点热水喝,待我问问慧明大师这寺里可有懂医的,请来号下脉再说。”
若说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几人都是一样的吃食,没道理她这里好端端的没事人一样,就怕是什么别的病症。
想到这里,韶南不敢耽搁,急忙和大伯、堂哥说了一声,安置好苏氏便分头找人。
慧明和尚并未走远,这会儿正在大雄宝殿外头的回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