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亲的,哪怕心里再想脱离苦海,仍是要为孩子考虑,生怕自己会影响他的前途。
谢云臣不担心别的,唯独担心她的前半句话。
盛京各方面条件都远远胜过宛县,可风俗、饮食,甚至是语言都与宛县迥然不同,弟弟妹妹还可以通过上学堂来改变现状,但母亲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早已失去了接受新事物的最佳时机。
“那娘觉得…”他抬眸看她,征求她的意见。
谢母抹了眼泪,笑着说:“我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住在哪儿,吃什么,全都无所谓。只是你弟弟妹妹他们还小,需要更好的环境成长。你若有余力,便将他们带到县城里,寻处学堂让他们读书。要是读得,再大些到盛京投靠你便是,读不得,识两个字,学门手艺,能在县城找份差事,为娘就心满意足了。”
宛县虽不如盛京繁华,但县城里还是有几所不错的私塾。
谢云臣沉吟一会儿,道:“一直住在山里的确不行。明日我就下山在城里买处宅子给你们住。这里离盛京不算远,左右不过两三日的行程。”
他在屋中同娘亲聊天,谢钦抱着妹妹悄然退出屋子,走到灶台处做饭。
知道哥哥要回来,娘亲找邻居借了几文钱,买了些小菜。
虽是些野蔬,不值几个钱,但对于他们这个穷困潦倒的家庭来说,已经算得上奢侈。毕竟平时都要靠他们几个孩子出去刨土挖野菜,或者去田里捡人家看不上的烂菜叶度日,能正正经经吃一顿饭,已经是恩赐了。
大哥离家,娘亲眼疾,谢钦小小年纪就顶起了整个家的重担。
他只有十三岁,但已经能独立完成所有家务。娘亲行动不便,就由他每天给弟弟妹妹煮菜粥。
几文钱能买到的菜不多,哥哥又是成人,胃口比小孩大一些,谢钦想了想,找隔壁婶子求了两个土豆。
调料昂贵,他们买不起盐,只是简单地将蔬菜、土豆、米丢在一起乱煮,熬到米变软,水变少,灭了火,把粥盛到盆中。
说是粥,其实只是一锅水里夹了几颗米,压根填不饱肚子。
谢云臣本想让他们吃些好的,可现在下山也已经来不及,这顿只能将就。
他扶着母亲出来,让她落座。
和弟弟妹妹围着桌子坐下,谢钦给他舀了一瓢粥,没舀土豆,多盛了些蔬菜和米。
谢甜甜喝了口粥,皱起鼻子,奶声奶气地说:“土豆豆苦,甜甜不想吃。”
她人小,吃不了多少东西,所以对饥饿的感觉还没有体会得很深刻。换作其他哥哥姐姐,断然说不出‘不想吃土豆’这种话。
谢云臣坐她旁边,见她把两块土豆刨出来,温和地说:“那你吃哥哥这碗,我吃土豆。”
他把自己那碗满满的粥分到甜甜碗里,然后用筷子夹起一块土豆,轻轻咬了口。
谢钦怔了怔,惊讶地说:“哥哥竟然都要吃土豆了。”
他知道大哥从小不爱碰此物,所以盛饭时特地避开了土豆,没想到五年改变了太多事情,哥哥的口味早就与之前不同了。
谢母低头喝了口粥,冲他笑道:“今天太阳真是打西边出来,我们大郎居然都换了口味,从前让你吃土豆还要干呕呢,现在晓得好吃了吧?”
想起大郎把脸皱成一团的样子,她忍俊不禁。
盯着碗里水是水、菜是菜的清粥,谢云臣也跟着笑。
他眸子清冽,像山顶积雪,光从眼底划过,好似水中游鱼摆尾,带起一卷白浪。
“人都是要变的,而且是越变越好。”
说罢,举起筷子,把剩下的土豆夹到谢钦碗里。
“多吃点,明日之后,你们就不会再过这样的生活了。”
不会再住漏雨的茅草房,不会再睡冰冷的硬床板,也不会再吃没有油盐的土豆。
*
第二天,谢云臣让谢钦在家里照顾母亲,他带上钱袋,顺着山路下山。
本朝厉行高薪养廉,他做右仆射,每月俸禄就有不少,再加上之前殿试得皇帝青眼,赏了他很多金银财宝,所以如今也算是略有家底。
虽不如富商大贾那样奢华,但在县城中买个宅子的实力还是有的。
他花了些功夫进城,找了个有门道的人介绍房子。那人眼尖,瞧他气度不凡,腰间钱袋鼓鼓,就晓得这门生意能成。
他把手一拍,乐了:“您来得正巧,方才那李老爷才来催我帮他卖宅子,您要是不赶时间,同我去实地看看?”
谢云臣当然不赶时间,他就是专门来置办宅子的,于是跟在这人身后,左绕两圈,右绕两圈,到了一处大宅前。
那人边引路,边回头对他谄笑:“这屋子位置好着呢,离街近,买东西什么的都方便。”
宅子采用的蛮子门,采取五檩硬山式,山墙、墀头都有砖雕装饰。虽不如他在盛京府邸的广梁大门这么气派,但也十分精致,看得出主人财力非凡。
进门去,是个三进院落。
南厢房三间,北厢房三间,带两个花园,三个垂花门。
院中假山溪石,花草林木,应有尽有。
装潢、采光、品位,都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谢云臣不想多费时间,还未把屋子看遍,直接问道:“价格如何?”
陈三哥没想到这书生这么财大气粗,一来就问价格。
不过他最喜欢这种客人!干脆、利落。于是也不跟他兜圈子,报出一个价格。
他暗暗估算了一下,和自己预期的差不多,便说:“地契什么时候能给我?”
“今日即可!”陈三哥冲口而出。
“可以,请带路。”
陈三哥把他带去见了李老爷。那李老爷一把鼻涕一把泪,捧出个匣子,边哭,边说:“要不是我儿子调到全州做知县,我是万万不能卖田卖宅的,唉…还不是想求个一家团聚。”
说完,从匣中抽出一张地契。
仔细核对一番,确定没有作假,谢云臣爽快地掏出钱袋付了钱。
此事完毕,他又托陈三哥找了几个做过衙役的汉子到府上当家丁,到牙婆那儿买了三个背景干净的丫鬟。
把府邸好好收拾一番,让家丁去山上将母亲、兄弟们接过来。
等谢母他们风尘仆仆赶到时,写着‘谢府’两个字的牌匾已经挂到了宅顶。
她看不清字,但知道,日子总算有了变化。
过去那些苦楚,是真的过去了。
一声长叹,捏了捏谢钦的手,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二郎,这就是娘为何千辛万苦也要送你哥哥出去读书的原因啊!”
鲤跃龙门,命运颠覆,就在寒窗苦读十年间。
即便科举有万千不好,唯此一条,足以流芳千古,永世不朽。
作者有话要说: 我又过0点了,反省…
这章也有伏笔~
第61章 灯会
《梦梁录》有言: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此日,宫中再次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徐碧琛穿着平日不常见的吉服,头戴凤冠,珠光宝气,明艳至极。
她含笑看向座下妃嫔,矜持端庄,实则内心早已苦不堪言。这镶满宝石的凤冠压得她脖子都快断了,妃子凤冠只有四博鬓,佩饰等都略逊皇后一筹,光是这样就已经重得让她难以承担……皇后的六龙三凤冠得有多重啊?
这点她的确非常佩服虞贞,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景珏悄悄瞥她一眼,窥见她滴水不漏的表情,忍不住偷笑。
她端起酒杯,悠悠笑着,一双纤纤小脚,在桌布底下掩着,轻轻勾动旁边男人的小腿。
感受到她传递过来的讯号,景珏自觉往旁边挪了挪,方便她‘为非作歹’。谁知,小娘子一改之前柔情似水的勾人模样,鞋尖恶狠狠地碾过他的脚背。
吃痛地皱起眉,见太后投来疑惑的目光,他收敛了痛色,努力让自己看上去比较平静。
长乐从宁妃身上跳下来,蹦蹦哒哒朝圣座跑去,嘴里娇娇地喊着:“父皇抱抱。”
望着她那张与自己相似的面庞,景珏眼神柔了柔,双臂稍稍用力,把她抱起来,道:“长乐又长个了,这衣裳恐怕得全部重做。”
宁妃宠溺看着粉雕玉琢的女娃娃,英气的眉间透出几分慈爱。
“她的新衣裳尚服局已经送过来了,妾身瞧着以前的还有几件能穿,便自作主张让静媺穿了。”
景珏颔首:“节约是好,但也不能亏着孩子。”
太后对他的话非常赞同,连连点头:“静宁啊,长乐毕竟是一国公主,大过年的应该穿新衣服,你可别把孩子克扣了。”
“妾晓得了。”宁妃并不小气,向来是什么有理听什么,这点很让徐碧琛欣赏。于是,她露出温和笑意,说:“皇上上次赏了妾身一串东珠,我看搭配长乐的新衣服正合适,明个儿就让彤云送到姐姐宫里,让尚服局的女官嵌到衣裳上吧。”
宁妃谢了她,在歌舞之中结束了晚宴。
太后先行回宫,然后是皇帝、琛妃,他二人走出大殿,同时松了口气。
徐碧琛走在前头,扭扭肩膀,抱怨道:“难怪妾长不高呢,本来是个高挑纤细的胡萝卜,活生生被这些珠钗凤冠给压成了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