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华沟的里正,大名石三锁。他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石大锁,一个叫石二锁。
他是家里的老小,比较爱宠,上了几年学堂,会写字。姓石的人在杏花沟一带非常多,石家人也比较团结,大伙都是一个祖宗的,特别抱团。后来这里正的位置,很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三锁叔,您老咋来了,哎呀,真是稀客,稀客。”农家人,待人讲究热情。还没出正月呢,接人说客那必须有气氛,而且人家还是里正,大小也是个官儿哩。
只是有些想不通,大初五的,里正咱来了呢!
杜河清把石三锁让进了堂屋,又把过年招待客人的瓜子花生啥的捧出来两把,放到桌上。
“他娘,赶紧给三锁叔倒点水来。”
刘氏应了一声,倒水去了。
“甭忙活了,我来啊,就是问一声,每年这个时候你们家老二该往镇子上去了,今年怎么都这工夫了,还没动静呢?”
第三十八章 手艺
这话,该从何说起啊!
杜河浦抿了一下嘴唇,没说话。
正当这个时候,李氏已经人东屋走了出来。
“哟,老嫂子,您在呐!”每年这个时候,李氏也跟着往镇上去了,一般情况下,根本见不着人。
“里正这是体察民情来了?”李氏边说,边坐到了主人的位置上。
真论起来,当初这石三锁的里正之位,还是杜父让给他的呢!杜家虽是外来户,可是杜恩念这个人,豁达耿直,对外人的求助从来都是能帮就帮,毫无私念,所以当初这里正之位,差点变成杜父的。
可是杜恩念没有私心,就把这位置让给石三锁了。事实证明,石三锁的能力也不差,这些年,没少帮着村里人办实事。
杜父的眼光,还是很精准的。
石三锁连忙摆手,“哎哟,哎哟,可不敢说这话。”他摆了摆手,手里攥着的烟袋锅子也跟晃了晃,“老嫂子你这是埋汰我哩!”
李氏没接话,反问他道:“听里正这意思,你是今天来是……”后面的话,李氏没说。
石三锁当下道:“也没啥,就是看你们到现在还没动身,就过来看看!每年这个时候,不是早该走了吗?”
杜河清没说话,其实石三锁为什么来,家里人都清楚。
李氏脸上带着笑,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她的真实想法,“哦,今年不着急!不瞒你说,这镇上的铺子啊,我打算租出去。”
“租出去?”石三锁觉得这里头指定有事,怪不得老婆子非得催促他过来。
石三锁的妻子马氏,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跟杜家攀比。
她从刚嫁过来的时候,瞧李氏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看在两家人有交情的份上,李氏从来就没有跟她一般见识过,可马氏就像是被猪油蒙住了心窍似的,非要跟杜家比个高矮胖瘦不可。
这么多年来,马氏是输多赢少。
她嫁过来的时候,石三锁刚当上里正,村里人都说他这个位置是杜恩念让给他的。马氏听了自然不服气,从那以后就记恨上了李氏。
或许还有别的原因,是杜家人不知道的吧!反正杜家房子气派,在镇子上还有带小院的铺面,日子过得红火,家里还有良田好几十亩,马氏挺不服气的。
杜恩念刚过世的时候,马氏确实幸灾乐祸了一阵子。
杜家的主心骨没了,她看杜家还能兴旺到几时。
可是,马氏没有想到,李氏带着两个儿子,把日子过得风声水起的。家里的买卖没扔下,地里的庄稼也没耽误,着实是把她气坏了。
不过,马氏听说初一那天杜家好像是吵吵来着,动静不算大,两边的邻居呢听得不大真切,也就没往心里去。
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
马氏觉得,这里头很肯有事儿!没准啊,杜家两个儿子闹腾起来了!当她听说杜家人今年居然没着急往镇上赶,心里就更纳闷了,说啥都非得让自己男人去杜家一趟,打听打听杜家到底出了啥事。
石三锁架不住自家婆娘的软磨硬泡,所以就过来了。
李氏心知肚明,但并不拆穿石三锁,是念在当初他和杜父有交情的份上。
但这份交情,难道没有耗尽的时候吗?
石三锁显然没有想到这一点。
“是啊!老婆子年纪大了,也有干不动的时候。再说,我们家的姑娘都大了,也不好总在铺子里。”
石三锁:“哦,对对,可不是,一晃孩子们也该到了说亲的年纪了!老二家的安兴,是不是还读书呢!哎呀,我听说那个什么书院,可贵了。”
李氏笑着道:“读书嘛,哪是三两年就能读出来的?”李氏既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也没有回避这个问题。
石三锁没听出来,还不住的点头,“就是,就是,读书啊,辛苦着哩!”他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老嫂子,你们忙着,我回去啦!”
李氏也起身道:“他三锁叔,你不待会儿啦?中午在这儿吃呗,我让两小子陪你喝点。”
石三锁直摆手,“不喝不喝,我走了。”他虽然是里正,但也是要脸皮的人,他和杜家两个孩子差着辈分,李氏又是守寡的,凡事得注意点。
“那行,我就不送你了。老大,送送你三锁叔。”
“呃!”杜河清应了一声,把石三锁送出了杜家。
李氏转身进了东屋,脸上的表情就有些不大好看。
杜玉娘知道马氏的事儿,便安慰她道:“祖母,她也不是第一天这样了,您消消气。”
李氏把鞋脱了,上炕道:“哼,我跟她生气,犯不上!”马翠花那点心思,她心里清楚呢!不就是当年她相中了老头子,想要嫁到杜家来,老头子不同意吗!
都多大岁数了,还记着这事儿,简直是老不羞。马翠花这是咽不下这口气,成心恶心自己呢!
杜玉娘笑着帮李氏抻了抻衣襟上的褶子,不动声色的转移话题,“祖母,中午您想吃什么?”杜家生活条件不差,一天吃三顿饭,虽然不是顿顿细粮,有鱼有肉,但是也足够让人羡慕的了。
过年之前准备的年嚼货,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清苦一点的人家,早就开始啃窝窝头了。
生活不容易,都应该勤俭持家。
李氏就问杜玉娘,“玉娘想吃什么?”
玉娘是她娇惯着养大的,委屈了谁,李氏都不愿意委屈了杜玉娘。
“祖母,我瞧着咱家的白菜存的挺好的,中午吃大白菜贴饼子呗!祖母贴的饼子,最好吃。”玉米面的贴饼子,混合着白菜的香气,底下还有一层微微发硬的嘎巴,吃起来格外的香。
再切一盘小咸菜,淋上葱花和香油,微微拌一拌,就能吃了。
李氏笑着摸了摸杜玉娘的头,看着眼前这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心里除了激动,还有骄傲。
她的玉娘,没有养歪呢!越来越懂事了。
“玉娘,今天中午祖母给你露一手,让你瞧瞧祖母这贴大饼子的手艺!”
第三十九章 萝卜咸菜
乡下人口多,家里做饭用的铁锅可不能太小了。
冬天的时候,一般人家都在堂屋里做饭,往灶眼里塞上松枝,一会儿锅就热起来。这样能省下不少柴火,还能把炕烧得热腾腾的,一举两得。
贴饼子是个技术活,首先第一关,就是和面。
玉米面要用温水活面,还要放些老面进去发酵。水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太热的水直接把玉米面烫熟了,面就发不起来;太凉的水,贴出来的饼子会变得很硬,没有口感。只有水量,水温都适中,贴出来的饼子才会两面金黄,底部有嘎巴,咬上去,却是十分松软的。
此时大锅里的白菜已经炖得差不多了。
李氏熟练的抓起一把已经和好的稀面,把面在手里倒了两下,大致把它们团成一个圆形,然后趁着大铁锅的热气,直接把饼子贴到锅沿上。
锅里发出滋滋生,面糊虽然是软软的,但是底座的形状已经被固定住了,所以大致呈圆形的饼子,依然老老实实的贴在锅沿上。
李氏的动作很快,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眼花缭乱,不一会儿,就把锅沿一周,都贴上了饼子。
“把锅盖盖上,大火炖一会儿。”
“呃,知道了祖母。”在一旁打下手的田氏,连忙应了一声,将锅盖盖上,又往灶堂里添了几根柴。
李氏一边洗手,一边与杜玉娘道:“你以前不爱看这个,嫌弃灶台这边烟熏火燎的。”
田氏背对着这祖孙俩,脸上闪过一抹好奇。
小姑子以前可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最近又是帮忙包饺子,又以是看贴饼子,一夜之间像是真的长大了几岁似的。
杜玉娘讨好的笑笑,“以前我小,不懂事嘛!现在长大了,就知道好歹了。人活在这世上,还是有点烟火气才好。”她一边说着,一边挽起袖子,洗手道:“祖母,我来切咸菜。”
李氏下意识的皱眉,倒不是她舍不得让杜玉娘干活,只是玉娘从小长到大从来没有拿过刀,万一切到手可怎么得了。
再说,今天破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