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稍等。”余小伟记下吃食去厨房传话,没一会儿,就接二连三的上早点来了。
“唔,这是啥做的,咋这么酥脆好吃。”“这饭团里黄色小细碎就是肉松?这么一裹可真好吃,也实在,饱肚。”“原来煎得饺子是这样的味道,蘸了醋味道真新奇。”“肉松拌米粥真不错,我明儿带我孙儿来吃,小孩子吃正合适啊,哈哈。”……
整个青香斋充斥这新奇、赞叹。
张常存、万云生和万云祥对这些吃食也是十分惊讶,出了豆浆、豆花、米粥,其它都是第一次吃。
“我们的糕点也是新样式,糕点配豆浆用来做早点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余小伟指着旁边木制架子上的糕点说道。
“这是啥,这些糕点都是第一次见啊,这上面的是肉松吧,那味道肯定好。”客人不时发出惊喜声。
“我们有蛋糕、面糕,面糕有夹馅的、不夹馅的……,味道都好。”余中伟笑着叫卖道。
尝过早点滋味儿的大多买了几块糕点回去,临出门前特意询问是不是明后天还是有优惠,说要带家人来这尝尝鲜。
“三天,开张前三天有优惠,三天后就是原价。”余老头笑着说道。
“余大哥,恭喜恭喜啊。”乔振生领着乔显仁进来店铺,把贺礼交给余老头。
“乔老爷,欢迎、欢迎啊。”余老头热情引着他们坐下,然后也招呼每样早点上了一小份。
“没想到余大哥你们店铺今儿开张,我来晚了。”乔振生笑着说道。
“不晚,不晚,没想到乔老爷能来捧场,真是太感谢了。”余老头笑呵呵的说道。
余小伟特地过来跟乔振生、乔显仁打了招呼。
都是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乔振生对着张常存和万云生兄弟抱拳打招呼。
见从青香斋出来的人都拎着布封,笑容洋溢的,这徐记街上的人都打听着。
“好吃,真的好吃,而且里面的东西基本都是没见过的,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吃完的客人笑着说道,“而且价格也公道,前三天还有优惠,好啊。”
争相口传,青香斋人来人往,客人络绎不绝啊。
余兴来夫妇和刘成夫妇一早吃好就告辞回去看铺子了,路上自然是对店铺的种种评价。
“想不到亲家店铺那么大,别说那些吃食有新奇又好吃。”刘石氏说道,“当家的,你说亲家他们已经有那么多吃食了,干啥还抢我们的豆浆、豆花,真是……”
“瞎说啥,虽然吃食多,但汤汤水水就米粥、豆浆、豆花,亲家不卖豆浆、豆花,人家客人怎么配,而且那些本来就是亲家的,怎么能说抢……”刘成有些无力了都,自家婆娘这是入魔了不成。
刘石氏就是有些不满。
“太好了,现在这店铺生意肯定比恭桶好。”余李氏笑着对余兴来说道。
“是啊,是啊。”余兴来也是一脸笑意。
张常存、万云生兄弟和乔振生他们吃好也都告辞走了,余老头亲自把他们都送到店门口。
忙碌了一个早上,店铺里面终于不拥挤了,大伙儿十足松了口气,这累的,不过心里更乐呵,都是钱啊。
送走最后一波客人,余老头一家子都瘫坐在凳子上。
余何氏笑呵呵的,“当家的,你说我们这一早上能挣不少吧,我看位子就没空过。”
“呵呵,等等你数数钱不就知道了。”余老头笑着说道。
“我现在就去。”余何氏坐不住了,虽然累,但钱在召唤啊。
余大伟他们也起身收拾、洗刷、擦桌子、打扫店铺。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收获
过了午时才全部弄好。
“我们一早上收了二两并五百文啊。”余何氏高兴的出来说道。
余老头他们听了都很激动。
“这么多!”刘花惊喜的吸了口气。
“减去成本,应该有赚近二两。”余何氏有些难以置信,“这还是给人优惠后,没优惠了就更多了。”
“娘,今儿第一天,又有优惠,所以才这么多,之后要看客人多少。”余青梅冷静分析。
“这样啊,不过就算少也不会少到哪儿去,尝过味的肯定会再来的。”余何氏经过一早上对自家店铺很是有自信,“老大媳妇、老二媳妇,我们去简单做些饭菜,这中午都要过了。”
吃过午饭,余大伟和刘花留下看糕点,余老头他们都回去了,下午下地干会儿活。
“当家的,这每天来回的还真是不方便,也累。中伟、萍儿,今儿早上起很早吧。”余何氏问道。
“娘,还好。”余中伟和余萍回答,能挣那么多钱,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再坚持几天,如果接下来每天生意都不错的话,这地我们就早点佃出去吧。”余何氏说道。
果然,挣的钱多了,说话的口气也不一样了,余青梅笑着想,老娘就是典型的代表。
余老头和余小伟都赞同,他们在镇上住,这忙了一个早上也着实有些受不住,余中伟和余萍忙完家里再赶来镇上肯定更累。
“明儿我们都要早起,回去早些休息。”余何氏说道。
“嗯,去地里转一圈就回来。”余老头点头说道。
张常存他们送的贺礼余何氏都拿回来了,拎进屋子一一打开看,这些都是人情往来,要记下,以后好还礼。
张常存送了一匹天蓝色的丝绸并一端砚。
万云生送了一整套毛笔并一叠纸;万云祥的是一匹湖绿色丝绸并两匹棉布,白色和天青色。
吁,这些得多少钱,余何氏看得有些心惊。要努力赚钱了,不然以后连礼都回不起。
余何氏打算把笔、端砚和纸都拿给余小伟,其实这些一看大多数都是适合余小伟的,除了恭贺自家店铺开张应该还有恭贺余小伟中秀才。
乔振生送的是一对雕刻精致的木制貔貅,闻着还有淡淡的香味,不过余何氏对这个有些陌生,就一对木制摆件,不过雕刻的这么精美,不知道价格多少。
余青梅看了那对木制貔貅,也是拿不准主意的,自己对木料也不了解,好一些的木料那价格很贵的,自家爹爹做木匠,应该对木料了解多一些。
“娘,这晚些时候爹爹来了让他看看,反正是木头做的。”余青梅说道。
余何氏点头,可不能因为是木制品就小瞧了。
田地里一片绿油油的,余老头带着余中伟把自家的全部地简单巡视了一遍,锄了锄草,浇了些水,忙完天也黑了,两人赶紧回家吃饭。
第二天,乌漆嘛黑的,余老头他们都起床了,给涂涂和牛牛准备好早饭和中饭,喂了家畜,然后抱着熟睡的余青梅、兔兔和妞妞一起去镇上。
余青梅三个女娃娃虽然人小力微,但昨儿开张也帮了很多忙,帮着刷盘子、碗筷,偶尔给客人上个吃食,还能给客人点个单,没有这三个女娃娃,余何氏他们更加忙不过来,其实留在家也没人照看啊。
余何氏这早起赶去镇上,经历了一番也有些叫苦,一两天的还行,每天都这样,真的太累了,在家里要忙活,去了店里更是一刻不得闲,长此以往身子都要亏损了,地得快些佃出去,小闺女说的对,不用交赋税,租粮绝对够自家吃的,
开张第二天,来吃的人比第一天还要多,余何氏他们听到的都是客人的夸赞声,又是打仗似的半天,青香斋终于没客人了,这天都已经中午了。
余何氏一点收入,足有三两,乐呵的嘴都合不上。
“娘,昨儿下午糕点也都卖出去了,卖了有八百文钱。”刘花把收来的钱交给余何氏。
“好,好,这日子有盼头了。”余何氏笑呵呵的说道,“这地得快些佃出去,每天来回赶的,人也会吃不消的。”
“娘,那都住镇上的话,涂涂他们念书咋整?”刘花关心的问道。
“这个?”余何氏看向余小伟,读书的事他最有发言权,最知道。
“确定要住镇上,涂涂和牛牛就去清平私塾念书,清平私塾有专门教年纪小的孩子,就是束比启文私塾要贵上一些。”余小伟说道。
“贵多少?”余何氏问道。
“两个人一年多个差不多多个一两。”余小伟说道。
“一两。”余何氏考虑着,按着这两天挣得,一年多一两真不是什么大事,遂点头赞同,“小伟,让涂涂和牛牛来清平私塾念,你去跟杨秀才和陈举人都打一下招呼。”
“好的,娘。”余小伟点头道好。
刘花一听自家儿子要来镇上念书了,这心雀跃起来了。
“娘,那地……”余青梅问道,其实爹娘会做什么决定,自己多少有点数,“我们让大伯他们种?”
余老头闻言眼睛就亮起来了,大哥他们不做恭桶了,家里那么多人多种这些地是可以的,就是忙些,但今年的粮食就多了呀,这也是出息啊。
余何氏看向余老头,一看余老头那眼神就知道他很乐意,“当家的,我看青梅提议的很好。”
余老头温柔的看向余何氏点头,“等等回去我就找娘和大哥、大嫂说这事,看他们要不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