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忙道:“你可莫乱来!母妃何等身份,岂能出宫。”
十一皇子嘻嘻一笑,一溜烟儿跑了。
他果然跑去大明宫闹他父皇去了,圣人连连摆手道“胡闹”,又道,“你也不小了,自己去挑匹马顽会子,莫闹你母妃。”
十一皇子撅着嘴闹了半日,偏圣人不油盐不进,没奈何。他自然知道宫妃是不可出宫的,不过欲一试罢了。忽然想起一事,道:“父皇,早年答应十一郎吃小馄饨呢!那会子你身子不好,如今可好了许多了!”又闹。
圣人倒是想起来,那年自己让忠顺下了毒,以为命不久矣,欲将十一郎托孤给贾赦,委实说过带十一郎去吃街头小馄饨的话,遂问:“十一郎吃过么?”
“没有!”十一皇子委屈道,“壮壮哥哥常去,星星也吃过几回。唯十一郎没吃过。”
圣人哼道:“贾赦竟独不领你去么?”
十一皇子嘟起嘴:“父皇答应了要领儿臣去的么!大姥爷带两位舅舅去过,星星也是姨父领他去的。人家都是爹领着去的。”言罢拉了拉他的龙袍。
圣人莫名觉得鼻翼有几分酸意,忍了忍,笑伸手拉住小儿子的手:“好好,莫闹,十一郎想去,父皇领你去。”
十一皇子欢呼一声,又昂了昂脑袋:“本是父皇应了儿的,才不是十一郎闹的。”
圣人笑道:“是了,本是父皇应了的。”
过了几日,圣人果然悄悄换了衣裳,领着十一皇子上了车,身后悄悄跟了些侍卫,出宫往灯笼胡同去了。
十一皇子挥舞着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在哪儿!爹,老谢头的馄饨摊子!”
圣人笑道:“罢了,在宫中不安生,出门还不安生。”
十一皇子只管掀开车帘往外瞧,指手画脚的一会子“不对、不是这条路”,一会子“不在这头,在另一头,从铜锣街过去才对”,比赶车的还忙些。
转悠了半日可算到了,赶车的侍卫将车停在铜锣街,他们爷俩下了车,十一皇子扶着他爹慢慢走到老谢头的馄饨摊子上。圣人瞧他那路极熟,想来在人家这儿溜达过许多回了,心下颇有几分不是滋味。
十一皇子寻了个空位扶圣人坐下,趾高气昂喊道:“老谢头!两碗小馄饨!”
老谢头瞧了他便笑:“小少爷,终是将你爹闹来了?”
十一皇子哼道:“不是早告诉你了么?我爹不过是忙了些。我就说么,要他时常出门转转才好。”
老谢头忙点头道:“很是,小少爷年岁轻轻也懂得养生,果然有见识。”
十一皇子愈发得意。
老谢头忙替他们下馄饨。一时他老伴儿道:“老头子,点错数了!”
老谢头摆摆手:“那孩子仿佛是老贾家亲戚的孩子,在我们这儿转悠七八年了!只说非要他爹领他来才吃呢。这会子终是将他爹领来了。孩子也大了,今儿又高兴,想是能多吃些。”
他老伴儿又瞧了十一皇子几眼,道:“是了,是那个孩子,可怜见的。既这么着,多给他们下几个。”
不一会儿馄饨捧上来,十一皇子闻着味儿便馋的直流口水,端起连汤带水吃了个底朝天!圣人见他吃的香甜,自己瞧着高兴,也吃了半碗。只是他如今胃口小不可积食,吃了会子便罢。十一皇子笑道:“爹吃不了,我还没饱呢!不如我都吃了罢!”乃端过他爹的碗又吃了个干净。
圣人瞧着好笑:“馋嘴猫儿似的,平日里竟没吃饱过么?”
十一皇子哼道:“同爹一道吃小馄饨能一样么?”得意洋洋捧着空碗显摆。
爷俩也不着急回宫,竟是占了人家的桌子坐了小半日,老谢头也不管他们。直至华灯初上,来吃馄饨的人多了,有人着急喊他们让个位置方有些不好意思。
十一皇子搀了圣人起来走了几步,忽然道:“爹,等会子!”乃几步快走到老谢头身边作了个揖,“多谢老人家!”不待老谢头作答,转身跑回去又抓着圣人的胳膊,“爹,儿子吃饱了,咱们回家去罢。”
圣人含笑点头道:“好,既儿子吃饱了,扶你老子回家。”
回宫后,圣人越回味越觉得那小馄饨味道极佳,欲给老谢头的馄饨摊子提块匾额或是传个旨赞赏一番。十一皇子忙摆手道:“别!那摊子就是这样才好!爹,咱们以后保不齐还去吃呢,多好吃啊!你儿子还没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来日我还领您孙子曾孙子吃去呢。”
圣人笑道:“罢了,毛还没长齐呢还念叨什么孙子。”乃作罢。
直至老谢头逝去,已然登基的慧武帝亲往送灵,老谢头那老伴儿才知道,早年在他们馄饨摊子转悠了七八年非等爹一块儿来吃馄饨的那孩子竟是当今天子,那瘦瘦的颇有几分气度的老头儿原是先帝。
老谢头的儿孙本来都学了做木匠;如今既得了这脸面,那孙子便抛了木匠手艺、重拾祖父衣钵做馄饨摊子。百年后老谢馄饨连锁店开遍全球,其父子套餐更是每对父子必吃的经典款。
后宏安帝驾崩,十一皇子登基,封其母贾氏元春为圣母皇太后。
待先帝热孝满,这一日慧武帝往他母后处请安,问道:“母后可还想骑马么?”
元春一愣:“骑马?”
慧武帝道:“早年母后曾说,母后小时候最爱曾外祖带您骑马呢。母后可还想骑马么?”
元春叹道:“这宫闱深深的,母后这身份,哪里出的去。”不禁黯然。
每回听儿子从外头回来说了许多趣事,她也不是没后悔入宫的。那会子只觉家中无望,唯有自己在宫中拼一拼方有出路。若早知道伯父有这般本事,自己又何必费心攀上先帝,如家中几位妹妹一般寻个好人家嫁了,何等好过。只是再想想儿子,又觉得诸事皆有因有果,单十一郎一个便能将宫中坎坷一概抵了去。
慧武帝笑道:“母后若想骑马,咱们便去。母后想顽别的亦可顽去。你儿子当了皇帝,旁的许是没太多法子了,让亲娘过的自由些开心些,朕能做主。”
元春忙摆手道:“使不得,让人知道了不是顽的。”
慧武帝哼道:“知道了又如何?朕说了算。”
遂宣冯紫英来细细吩咐了一番。
冯紫英早惯了他们这一系视各色规矩如无物,压根儿没想过要谏两下子,立时下去安排了。
次日,年逾四十的贾元春悄悄乘一辆小车从宫中驶出,近三十年来头一回出了紫禁城的宫门。
☆、144 番外六 工作与烦恼
记下最后一行数据,贾环揉了揉眼,吩咐助手收拾实验室,转身出了屋子。才一抬头便是一愣。只见他们校长大人端着茶盅好整以暇坐在小厅,一副等待已久的模样。
贾环忙过去请安:“大伯!”
贾赦瞥了他一眼:“忙完了?”
贾环点头:“正预备回府用晚饭。”
贾赦笑道:“我也预备回府用晚饭,咱爷俩一道走走。”
贾环忽觉背后有些阴森森的,重重眨眨眼,忙上前搀了他大伯,爷俩顺着小道出了院子,一路缓缓走过去。
贾赦说话不会拐弯子,才走了二三十步便直言道:“宝玉同方家那丫头已是下定了。你老子素来以为因着他是哥哥,耽误得你不便议亲,暗地里同我说了几回,很是对你不住。偏世道本是如此,你莫怪他。这回可算你二哥哥的事儿了了,你的事儿也该议起来。故此我来问问你,想要个什么样儿的媳妇。”
贾环忙道:“与二哥哥有什么相干?大伯总是知道的,我这两年忙成何等模样?有日没夜的,委实没功夫想什么亲事。”
贾赦笑道:“无妨,横竖有家里操持呢,不用你太过费心,只告诉我喜欢什么样儿的,寻人替你打听去。”
贾环苦笑道:“大伯,过两年成么?我这会子分不开神来。手上还有两三个项目呢。”
贾赦拍手道:“项目复项目,项目何其多。此生待项目,婚事成蹉跎。你都二十多岁的人了,忙归忙,婚事也再耽误不得。再说,你老子多大年岁了?也须体贴些子老人家的。”
贾环摆手道:“非是侄儿不体贴老父,这会子没心思在那上头。”
贾赦闻言静了片刻,忽然眉头一皱,上一眼下一眼望了他半日。望的贾环有几分不自在,方欲开口问,只听贾赦道:“你这小子,该不会心里有人了?”
贾环笑道:“何曾有什么人了,满脑子那几个实验。”
贾赦想起来原著中他喜欢王夫人的一个丫鬟,乃试探的问:“早年我们府里那么些漂亮的丫鬟姐姐,可有你心爱的没有?”
贾环无奈道:“大伯,我搬到外院那年才八\九岁罢?”
“那……该不会是……”他猛的想起一个人来,“我的老天,你与皎儿同岁!”姜皎最早顽火枪设计便是赖在荣国府与黛玉同住的那些日子,那会子两个丫头乃是将贾环当助理使唤的。贾赦霎那间脑补出一个腼腆少年曲折的暗恋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