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赵卓早就有了准备,一手飞快地端起他备在一旁的铜盆,另一只手则在沈君兮的后背轻抚着,想要帮她理顺些气息。
这一次沈君兮并未呕出什么东西来,可心口的感觉却让她很是难受。
一张脸也因为呕吐而涨得通红,让赵卓瞧着就有着说不出的心疼。
恰在此时,有人来回话,御医院的太医们全被昭德帝圈在了慈宁宫里,哪儿也不准去。
“那清河堂的傅老太医呢?”赵卓就几乎用吼的喊道。
在屋外回话的人自然也感受到了自家王爷的怒气,回起话来也有些战战兢兢:“回王爷的话,傅老太医也被人请进宫里去了!”
听着这话,赵卓便为之气结。
“难道全京城的大夫都被请进宫了?我就不信诺大的京城,你们连个大夫都找不着,这样的话,我养着你们有何用?”说到后面,赵卓竟是目露了凶光。
沈君兮躺在赵卓的身边,自是感觉到了赵卓身上的怒气,她拉住了赵卓的手,轻柔地道:“我不过是着了些凉,哪里用得着你同下人们大动干戈的?可别凭白地将人吓到了。”
“他们会怕我吓?要是真是怕我,办差就不会这么敷衍了,”赵卓却是捏着沈君兮的手忿忿地道,“竟然还要我这个王爷教他们如何当差,真是在王府里的好日子过多了!”
沈君兮知道他这只是在抱怨,也就微笑着拉着赵卓的手,有一句没一句地同赵卓说着话,然后竟然就这样睡了过去。
当她再次被人摇醒时,在满室的灯光中,却瞧见了杏林堂陈大夫的脸。
只见他皱着眉头,却是正襟危坐,几根细长的手指搭在了沈君兮的手腕之上,却不敢轻易下结论。
沈君兮也知道大夫在诊治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因此她也就躺在那静静地等着。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那陈大夫才收了手,然后很是谨慎地说道:“王妃的脉象,我测着像是滑脉,这是有孕的象征,只不过现在看来月份尚浅,不是太好确定……”
一听这话,一旁的赵卓就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他这话的意思,是说自己要当父亲了吗?
正文 第343章责问(三更)
赵卓心怀忐忑地护着沈君兮睡下了。
可每当沈君兮翻身或是梦呓时,他都会很警醒地醒过来,因此第二天,他的眼下就一片青紫。
沈君兮瞧着他这样子就很是心疼。
“我这才到哪呀!”用早膳的时候,沈君兮就同赵卓打趣,“后面可还有八九个月呢!”
昨晚王妃怀了身子的消息就在王府里传开了,因此余嬷嬷特意起了个大早在厨房里就张罗开来,不但让人做了开胃的姜丝鸡肉小米粥,另外还亲手做了山药酸枣糕,为的就是让沈君兮吃得舒服。
赵卓也觉得自己太过紧张了,反倒是沈君兮比他淡然得多。
“你就一点都不紧张在意么?”瞧着一脸淡定的沈君兮,赵卓这才发现从昨晚到今晨,沈君兮的反应都是淡淡的,仿若那个怀孕的人根本不是她一样。
赵卓的问话,让沈君兮差点将含在嘴里的那口小米粥给喷了出来。
她哪能不在意?
只是上一世的经验告诉她,越是瞎紧张,孩子越容易掉,反倒是以一颗平常心待之,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孩子便会平安降临。
“我当然也紧张在意呀!”沈君兮便白了赵卓一眼,“只是之前周福宁怀孩子的时候,外祖母便告诉她不能太过娇气,不然那孩子也养得娇气,生产的时候就麻烦了。”
“你都不知道,她那时候,三天两头的往我们府里跑,到要生的那天还跟着我一起去茶楼里看你高头大马地凯旋而归,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孩子给生在茶楼里了。”沈君兮就语带羡慕地同赵卓说道,“要是我生孩子也能像她那么轻松就好了。”
周福宁在茶楼生孩子的事,赵卓也是知道的。
好在事后皆大欢喜,反倒让人忽略了事情本身的惊心动魄。
“我可不想你把孩子生在外面。”赵卓也就撇嘴道,“这种事,也就福宁那种傻大姐才做得出来。”
沈君兮没想到赵卓竟会称福宁为傻大姐,她就笑容狡黠地看着赵卓道:“这话你敢不敢对着福宁说一次?”
赵卓便是一脸尬色地嘟囔:“这不是我们两私底下说话嘛,谁敢跟她说这个?就她那闹腾脾气,那怕是没得安生日子过了。”
夫妻两在这边欢快地聊着,结果宫里却来了消息,昭德帝宣赵卓进宫觐见。
“是不是为了内务府那事?”沈君兮听着,就叫人进来给赵卓换衣服。
若是平常,这事自己也就代劳了,可她现在毕竟怀着身子,不知道还好,既然知道了,还是有了些顾忌。
“大概是吧,”赵卓像个衣架子似的站在那,任由丫鬟们给他换上了进宫的朝服,“黄天元的辞呈递上去不久便批了下来,这内务府的差事不能总这么悬着,父皇之前说属意我接管此事,若没意外此事也应该有个结果了。”
沈君兮一听这话,便听出了几分端倪来。
“这么说你打算接管内务府?”之前赵卓就同她说过这事,只不过那时候沈君兮都觉得这件事还未落听,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赵卓就凝重地点了点头。
“在这京中立世,还是要有一官半职榜身才行,”他也就同沈君兮笑道,“不然我的后世子孙吃什么?”
说完,他便笑着出了门。
宫里刚下了朝,昭德帝像以往一样,并没有去上朝,而是在下朝之后将太子赵旦招到了自己的御书房,问起了他今日在朝堂上大臣们都廷议了些什么。
赵旦一听就犯了难。
这些天朝臣们都在为要不要增加赋税而争论个不停,文武群臣更是分成了两个派系。
一派说这些年风调雨顺的庄稼的长势也好,早就该加了,而另一派的意见却是认为该让百姓趁此机会休养生息。
他们各说各的理,吵得赵旦的头都是大的。
反正知道他们也讨论不出什么,赵旦坐在一旁也就没有仔细听,而是满脑子都在想着太子府里新进的那个舞姬的身段不错。
现在被昭德帝问起,他也不好怎么回答,只好支支吾吾地道:“还不是之前那事,两拨人争来吵去的没个完,都半个多月了,也不见有个结果。”
“可这事你怎么看?”昭德帝却没管那么许多,而是直接看着赵旦的眼睛道,“你觉得这个税,该不该加?”
被昭德帝这么一问,赵旦的一双眼睛就六神无主地乱睃了起来。
他看向了昭德帝身后的福来顺,想知道父皇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可福来顺却是双手交叠在身前,两只眼睛盯着鞋尖,根本就没有瞧向他这一边。
福来顺福公公都是这样一副德行,其他的人就更别说了,一个个的把头都勾得深深的,生怕被他瞧见了一样。
加赋这事是谢阁老提出来的。
这些年,与鞑子兵在北境的摩擦不断,那一块的军费一直不敢削减,加之皇子们陆续成婚,皇子府的修葺更是一大块支出,随后又同南诏一战,历时四年,那银子更像是泼水一样的泼了出去。
而朝中所行之赋税,还是早年间所定下的那一套,面对现下的形式,多少就有些入不敷出了。
若只是加收普通老百姓的赋税,此事遇到的阻力可能还没这么大,可关键是,谢阁老却在他的上书中提出,要对官绅也抽取一定比例的赋税。
要知道在大燕朝,为了鼓励读书人,只要是考得功名在身的人,便可以免除一定数额田亩的赋税,级别越高,免除的田亩数也就越多。
为了免除赋税,不少农人就将自己家的地寄放到族中那些有功名的人的名下。
如此一来,他们交的钱是少了,可朝廷收上来的赋税也少了。
长此以往,对朝廷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谢阁老才特意在他的上书中指明了这一点,朝廷若想增加赋税,就必须让那些官绅和有功名的人也上缴赋税,而不是单纯只从那些平头百姓身上薅羊毛。
人在不涉及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容易夸夸其谈,可真要这事触及了自己的利益,那又是另外一番嘴脸。
所以谢阁老的提案,自然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
正文 第344章问询(一更)
这种议而不决的事,便只能一议再议。
称为东宫的太子府就在宫内。
作为皇储,太子及其后妃的吃穿用度自由内务府负责,而内务府花销的钱,自然也是来自于国库。
因此作为太子的赵卓,自然是希望国库越充盈越好。
既然在福来顺他们那得不到提示,他便把心一横,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在儿臣看来,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既然当年是因为大灾年,出于休养生息的需要,朝廷减赋减税,现下四海升平,大家就应该多为朝廷分担,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儿臣就是不明白,如此浅显的事,有什么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