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步生莲:六宫无妃 出版完结+番外 (华楹)


  他是皇帝,总有许多身不由己。冯妙心中酸楚,却不想对人表现出来。她用整幅的绢布画了一颗石榴树,粗粗勾出几根树杈,叫人挂在房内。她想要每天画一片叶子上去,等到树叶画满了,再画石榴花。等到树上的花也画满了,再画石榴果。等到果子也画满了,再画一粒一粒的石榴籽。
  冯妙对着光秃秃的树杈皱了皱鼻子,挥舞着笔小声说:“总不能画到石榴籽你还不来吧?画了几颗石榴籽,就让你赔我几颗猫眼石,来得太晚你就赔不起啦,哼……”
  她刚在枝杈上画了第一片叶子,屋外就走进两名年长的嬷嬷来,看着有些面生,不是平常侍奉汤药的婢女。嬷嬷屈身向冯妙行礼,客气地说:“车辇已经备好了,请娘子移步吧。”
  冯妙听得一头雾水:“什么车辇?我没说过要外出……”她心口咚咚直跳,盼着这是拓跋宏派来接她的人,可又觉得称呼不对,这些人仍旧叫她“娘子”,并不称她“娘娘”。一字之差,娘子却是对没有位份的废妃的称呼。
  “娘子的身子大好了,奴婢们奉皇上的旨意,来送娘子回青岩寺去。总住在始平王爷的府邸里,要是让人看见了,平白惹些闲话。”说话间,两名嬷嬷已经走上前来,一左一右扶住了她,搀着便要往外走。
  冯妙别扭着不想走,进了青岩寺,拓跋宏要来看她就更难了:“就算现在要走,也该容我换件衣裳,再跟始平王道个别吧。”
  “娘子,始平王今天在宫中议事,这会儿不在府里,”两名嬷嬷彼此对看一眼,却不肯松开扶着冯妙胳膊的手,“皇上特意吩咐了,趁着傍晚这会儿人少,悄悄地送娘子回去,日后要回宫,总归还是要从青岩寺迎接娘子的。”
  一提到拓跋宏,冯妙反倒像未出嫁时一样,有些羞涩起来。她偷偷离开青岩寺,的确不能让别人知道,拓跋宏说过要迎她回宫,仍旧从青岩寺回宫,才是最合适的。冯妙把刚刚挂好的那幅石榴树取下来,小心地吹干墨迹,卷好了随身带着,跟着两位嬷嬷上了马车。
  这一天,始平王拓跋勰刚好在崇光宫议事,为了皇帝将要推行的政令,与任城王拓跋澄、李冲等几位老臣,论辩了整整一天。他返回府邸时,已经到了掌灯的时间,管事匆匆上前禀告,宫里来的嬷嬷已经接了冯娘子往青岩寺去了。
  始平王刚刚还在宫中听皇兄说起过这件事,也知道这是为了击破冯妙失贞失德、客星妨主的传言,只是有些奇怪怎么如此着急。他是外臣男眷,此时不方便再去看冯妙,听说宫里派来的嬷嬷很细致妥帖,也就放下心来,暗想皇兄真是一刻也等不得了。
  冯妙一路颠簸,到了青岩寺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下来。其中一名叫青镜的嬷嬷也要留在这里照看她,另外一名叫丹朱的嬷嬷每三天会来探望她们一次,从宫里带些日用物品来。冯妙见那两名嬷嬷都眉目和善、手脚利落,又想着很快就能见到拓跋宏,便没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
  青镜出手阔绰,一来就先给了慧空大把的金银,让她不敢怠慢,还给冯妙换了一间宽敞向阳的禅房。她对冯妙很殷勤客气,处处都照顾得很好。可冯妙回了青岩寺几天,却还没见过忍冬几面,她想叫忍冬来身边伺候,可每次问起来,不是说派了她去煎药,就是说让她下山去采买药材。
  没有忍冬陪着,乐趣就少了不少,冯妙又想起李夫人来,要去南山房看她。青镜言辞闪烁,像是不愿她多见外人,只推说她需要静养,不适宜多出去走动。冯妙板起脸来坚持要去,青镜才不情不愿地答应了,只不过坚持要陪着冯妙同去。

  ☆、207、客星浮槎(二)

  李夫人的小屋里飘着袅袅药香,冯妙推门进去,便看见忍冬也在里面。临行前,她曾经拜托李夫人照顾忍冬,李夫人虽然不是男子,却也一诺千金,每天让忍冬帮她煎药,省了她跟其他的姑子见面。
  忍冬一见冯妙回来,高兴得什么都忘了,上前扶住冯妙的双臂,仔细看了几圈,感叹着说:“怎么瘦了这么多……”
  冯妙向李夫人屈膝为礼,身子才刚低下去一半,就被李夫人托住了:“好孩子,你见我不必多礼。”她亲自摇着一柄蒲葵叶制成的宽大扇子,照看着小炉里的药。
  李夫人瞥了一眼跟在冯妙身后的青镜,有些冷漠疏离地说:“你也是来找我诊病的么?请我诊病要十颗东珠,放在门口的陶罐里,如果不是就请出去。”
  青镜的脸白了一白,知道李夫人不欢迎自己,有些尴尬地退了出去。李夫人转头对冯妙说:“宫里派来的嬷嬷都是老人精了,你要格外当心些。”
  冯妙点头答应了,转念想起那只香囊丢在了万年堂里,有些不好意思地向李夫人说起。李夫人却毫不在意:“已经是用了好几年的旧物件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听李冲说起过冯妙,尤其赞赏这个小姑娘的临危不乱,看着冯妙,就好像看见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子一般。
  忍冬取下炉火上煎药的陶罐,把乌黑浓稠的药汁倒进碗里,放到冯妙手边的小木案上:“这是夫人专门给娘子配的药方,里面用的莎草香附子是我一粒粒洗净了,用醋泡过再炒的,可辛苦了。”她笑嘻嘻地凑近,挨着冯妙的耳根说:“娘子喝了这个药方,下次跟皇上见面之后,腰下多垫一层软枕,比拜送子娘娘还管用呢。”
  冯妙的脸一下子红了,恼得伸手去打她:“你怎么也学会胡说八道了……”
  忍冬跟李夫人相处久了,也不像起先那么怕她,笑着躲到她身后:“夫人救我,娘子恼我说实话呢。”李夫人含笑看着,等她们闹够了,才支了忍冬去房后摘药,看着冯妙一点点把药喝下去。
  她从桌上拿起一张药方,递到冯妙面前:“这张方子我反复想过,选的都是极温和的药材,你照着这方子自己煎了喝,即使不为求子,也对身体大有好处。”
  冯妙接过药方,忽然觉出李夫人的话另有深意,抬头问道:“夫人,您不会是要离开青岩寺吧?”
  李夫人不置可否,只抚着她的鬓发说:“傻孩子,你也不会一辈子都在青岩寺里虚度的。”
  她叹了口气,说不清是欣喜还是惆怅,对冯妙问道:“孩子,我看你像是读过些书的,有个问题来问问你。写情情爱爱的句子那么多,哪一句最情深无悔、刻骨铭心?”
  冯妙一怔,倒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便是镂刻在银球上的那句话,低声念了出来:“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李夫人轻轻笑了:“年轻的时候,我也觉得同生共死才是世间最真挚的情爱。可是,我遭逢一场大变,又躲在山寺里苟活了这么多年,渐渐才想明白,最情深无悔的,其实是另外一句。”
  冯妙抬眼看着她,面纱遮蔽下,李夫人的双唇轻启:“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她见冯妙有些茫然不解,接着说:“这世上的所有情感,起初时都很美好,可时间久了就变了样子。有的人日日相对、彼此生厌,把最初的一点爱恋都消磨得无影无踪。也有的人,因为生活艰辛,或是不得不忍受分离,便失去了爱人的勇气。”
  “我在青岩寺里住了快二十年,见多了在神佛前许愿的人。有人求丈夫升官,有人求自己多子,多得我都记不清了。只有一次,我听见一个女子祈求,愿出门在外的丈夫和儿子,渡河时能遇到船家,下雨时能遇上瓦房茅屋可以躲避,这几句话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李夫人替冯妙理了理散落的碎发,凝着她的双眼说,“无论是妻子对丈夫,还是父母对儿女,心里最该念着的,便是努力加餐饭了,愿他能多多保重。而我们自己能做的,也无非就是这一句努力加餐饭,不让人为我们分心惦念。”
  冯妙静静听着,她总觉得今天的李夫人有些奇怪,像是要提前把一辈子的话都说出来似的。
  “孩子,永远不要对你珍爱的人失望,”李夫人的声音,幽幽地像从天际传来,“汉宣帝故剑情深,坚持要立贫贱时的妻子许平君为后,自然是因为有情。可光武帝迎娶阴丽华之后,却先立郭氏为后,要我看来,这也是因为有情。她们的结局迥然不同,许平君被权臣霍氏的女儿毒死,阴丽华却能与光武帝白头偕老,还留下了千古贤名。”
  大约是李夫人的话起了作用,从那天以后,冯妙的心情竟然平静得多。她每天早早起身,先在那块绢布上画一片叶子,用过早饭后就在后山散步,回来时再按李夫人的方子煎了药喝下。那方子煎出来的药极苦,每次她都要皱着鼻子,一口气喝下去,她只怕中间一停,就没有勇气喝第二口了。
  青岩寺佛像的金身塑好时,二皇子拓跋恪的病也大好了。朝堂之上,拓跋宏颁布政令,要求整理平民的户籍,从前依附世家大族宗主的人,都要重新审定人数,以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各设一长。同时,他还下令将土地和牲畜,按照人口分配下去,鼓励农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