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司马芝乃是出了名的清白正直,对这些人的帐一概不买,而且直接把办公地点搬进军营,杜绝骚扰。商人们在司马芝这里撞了墙,回过头去找董昭说情。论官职,董昭比司马芝高,论关系,董昭是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这样两重身份一压,司马芝总该给两分面子吧?
结果向来好说话的董昭也怕司马芝,死活不肯去侄女婿那里说情。头脑灵活的商人们见此路不通,又把主意打到诸葛亮身上。此前,由于财可通神,他们已经看到了诸葛亮的《钱荒论》,也得知了王琅、司马芝对这篇文章的赞赏,知道诸葛亮的建议在两人心目中颇有分量,于是纷纷发动人脉,游说诸葛亮。
诸葛家的几个亲戚都是襄阳大族,与荆州大商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而且商人见多识广,什么千奇百怪的理由方法都有,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还是躲得颇为狼狈,好端端的一条卧龙愣是变成了跳跳龙,让陆议、陆绩这样的知情人一想起就忍不住发笑。
但不管怎么说,经济的问题暂时告一段落,王琅得以集中精力处理军事问题。
◇
当初,王琅驻军洛阳,张济趁机从关中率军进入荆州地界,被留下守卫南阳的文聘击败,中流箭而死。王琅下令收容招降,张济部下知道后大喜,全都诚心归附。张济的族侄、建忠将军张绣接管部队,归王琅节制调遣。
宁辑将军段煨是灵帝时太尉段颎的弟弟,与李傕、郭汜并非一路人。段煨驻守在弘农郡华阴县,重视发展农业,约束军队不骚扰百姓,因此当地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天子车驾进华阴,段煨以隆重的礼仪迎献帝入军营,侍中种辑却因私怨诬陷段煨勾结郭汜,太尉杨彪为段煨极力辩解,但董承、杨定都煽动诬陷,天子于是信以为真,露宿于道南,不入段煨军营。
杨定进攻段煨,十多天不能攻克,而段煨还是照常为天子一行供应膳食,侍奉百官,直到天子离去,始终没有产生贰心。
宣威将军贾诩在天子离开长安后交回印绶,到华阴投靠自己的同乡段煨。
贾诩素有名望,段煨军中将士非常仰慕他,段煨也对他礼遇十分周到。贾诩暗中投奔张绣,有人对他说:“段煨待您这么优厚,您还要到哪里去?”贾诩说:“段煨性情多疑,有嫉妒我在军中的威望的意思,虽然现在礼遇周到,但不能长久依赖,将来会有杀身之祸。我离开后,他一定很高兴,又希望我在外给他争取强援,必然会优待我的妻子儿女。张绣军中没有谋士,也愿意得到我,这样,我与家眷就必定都可以保全了。”贾诩就前往张绣军中,张绣对他十分敬重,以晚辈自居。段煨也果然对贾诩的家眷十分优待。
王琅这时在河南攻打意欲挟持天子的杨奉、韩暹等人,战事进入尾声,听说贾诩投奔张绣,派使者前往张绣营中征辟贾诩。
张绣不舍,贾诩劝解他说:“将军不擅长治理地方,军粮器械都要仰仗荆州供给,刘景升虽然在事情变化前缺乏决断,不能成事,但他的公子却有贤明君主的姿态风采,又在雒阳护卫天子,一定能安定全国。难道可以违抗她的要求,与她结怨吗?以后将军在外领兵,我在内解释将军的忠心,不是比留在军中更好吗?”
于是与使者共同前往王琅营中。
王琅询问他为什么选择投靠张绣,贾诩回答:“先前没有投靠将军,是因为听说将军在南阳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百姓,常常痛恨董卓等人在长安胡作非为,致使长安成为一座死城。贾诩曾经为董卓出谋划策,因此不敢投靠将军。现在知道将军有包容天下的心胸器度,因此前来为将军效力。”
王琅在座位上沉默一会,承诺只有李傕、郭汜两人的罪过不能宽恕,其余凉州人只要诚心悔过,都可以得到接纳。然后询问贾诩平定关中的方略。
贾诩回答:“凉州人对将军还不敢完全放心,害怕将军清算旧账。可以传令关中诸将与中郎将段煨一起攻击李傕。这样一来,将军可以不花费一兵一卒击溃李傕,凉州人也通过为将军立功而撤去担心。郭汜不得人心,不用将军攻击,自己就会覆灭。”
王琅道:“文和先生说得很有道理,但我已经答应接纳凉州人,关中诸将只要愿意归顺,服从我的调遣,就是我的将士,怎么能说不花费一兵一卒呢?”
贾诩号称毒士,实际上对凉州人的感情很深,听王琅不计前嫌,明确表示接纳,心中不能免俗地泛起“盛名之下无虚士”感慨,自承口误:
“是诩失言了。”
王琅点点头,又问:“段煨与先生同乡,不知道他的为人如何,能否信任呢?”
贾诩道:“段将军是段太尉的亲弟,凉州的英才,像皇甫将军一样效忠汉室,可以任用他镇守一方。”
王琅暗暗点头。
贾诩看人之准,在三国有口皆碑,评价段煨的忠是皇甫嵩而非王允的忠恰如其分。首先段煨这个人性格比较多疑,多疑就缺少决断,缺少决断就被动,不用担心他主动谋划什么事。其次段煨虽然忠诚,但与献帝身边人不和,这些人常常在献帝面前诋毁段煨,导致献帝也不信任段煨,历史上的衣带诏事件就没他的份,所以不用担心他被动牵涉进什么事。最后,正如贾诩所说,段煨是凉州的英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王琅要接纳凉州人,段煨就是一面最好的旗帜。
拿定主意,调兵遣将,打了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顺便拿李傕做磨刀石,帮助南阳兵尽快适应北方战场,时间一眨眼到了建安二年。
正月,司隶校尉部函谷关以东全部平定,宁辑将军段煨攻克长安,李傕伏诛。[1]
在此之前,袁绍的长子袁谭到达青州,向北攻击公孙瓒委任的青州刺史田楷,向东又攻破北海郡太守孔融,威望和惠政十分突出。但他后来信任一些奸佞小人,纵欲肆志,骄奢婬逸,声望便衰落了。接受大将军之职的袁绍连年攻击公孙瓒,始终不能攻克。
刘备与吕布联合,共同对抗袁术。袁术害怕吕布危害自己,就为儿子向吕布的女儿求婚,吕布答应,但在袁术进攻刘备时帮助刘备调解,各自班师。刘备集合起一万余人的部队,让吕布认为受到威胁,亲自出兵攻打刘备。刘备败走,投奔曹操,曹操对他待遇优厚,拨给他一些军队,供应粮草,让他到小沛一带与吕布对抗。
已经取得扬州丹阳郡、吴郡的孙策引兵渡过钱塘江,攻克会稽郡。袁术见孙策不断壮大且有独立趋势,拉拢祖郎,让他鼓动山越共同对付孙策。太史慈也占据泾县,自称丹阳太守,对抗孙策。孙策进击陵阳,擒获祖郎,又进击勇里,擒获太史慈并收服他。太史慈为孙策招降扬州刺史刘繇的残兵万余人,两人相知,成为佳话。
其中,与王琅北部势力接壤的,是曹操、袁绍。曹操在豫州控制了一部分地盘,与颍川、汝南接壤,大本营兖州与河南、河内、颍川、汝南均接壤。袁绍控制的冀州与河内接壤,投靠袁绍的并州与司隶北部的河内、河东、左冯翊全部接壤。
王琅要进军中原,主要的对手就是这两人所代表的势力。
不过,为了解除后顾之忧,首先要解决的,还是盘踞在关东一带的韩遂、马腾。
作者有话要说: 【注1】
司隶校尉既是官名,也是地名,此处做后者用,地域上包括函谷关以西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俗称关西,函谷关以东的弘农郡、河东郡、河内郡、河南尹,俗称关东。长安在关西京兆尹,雒阳在关东河南尹。
下章有马超~~~
第64章、袁术称帝
“韩遂原名韩约,中平年间被羌胡首领北宫伯玉挟持叛乱,与同乡边章共同专任军政。韩遂假托诛宦官之名入寇三辅,与皇甫嵩、董卓战,胜;与张温、董卓战,再胜。杀北宫伯玉、边章等人,拥兵十余万,与马腾等连和。其后为皇甫嵩、董卓所拒,败多胜少。
“初平三年,韩遂、马腾等降,率众诣长安。以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凉州;马腾为征西将军,屯军郿县。”
“兴平元年,马腾攻李傕,韩遂与腾合兵,败,被斩首万余级。韩遂、马腾引兵回凉州,樊稠追击,韩遂使人约稠相见,与其骈马交臂相加,笑语良久。李傕遂与樊稠相猜疑。四月,贬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羌将军。遂、腾结为异姓兄弟,甚亲。”
“去年,马腾攻韩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续交战数次,没有和解。于是下陇入关中,更相仇敌。”
先时西北部战事频繁,关中又有李傕、郭汜等人作乱,即使是以消息灵通著称的南阳也搞不清西北部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听熟知内情的钟繇将事情简要介绍了一下,堂中人相互交换眼神,小声议论,共同的感受就一个字——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