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西辽河上游的北支源头西拉沐沦河起点浑沙达克沙地的潢水头,有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一辆青牛车起程,迎着灿烂的朝霞,沿着西拉沐沦河顺流而下。
他们相汇在木叶山脚下,喜结连理,过起草原牧歌般的生活。他们孕育了八个儿子,统领八部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木叶山从此成为契丹王朝的圣山,契丹民族诞生的原点其实就在这里。
契丹先于景龙建国,建国已有百年历史。现如今,这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建国以前,契丹人主要从事游牧,辅以狩猎,过着食兽肉,衣兽皮,车帐为家的生活。旧史有云:“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游牧经济使契丹人拥有一支剽悍劲疾的武装力量。
契丹国建立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均有很大发展,为契丹国东征西讨提供了物质基础。契丹国百年之间,农业和畜牧业始终占着主导地位。农业生产的重心在南部,畜牧业生产的重心在北部,处于中间地段的则为半农半牧区。
由于契丹人的分布区,均为干旱少雨之地,故其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粟、麦、糜、黍,亦从回纥人引种了“回纥豆”和西瓜。
契丹兵强马壮,尤其是骑兵。契丹有好马,体格不大,高不过四尺,重不过五、六百斤。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牢固,肌腱发达。背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契丹勇士自小习得马术,马上功夫极好。可谓是上得马来,人人都是好骑兵。契丹士兵个个是神射手,且拉得都是硬弓,可以射穿盔甲。草原民族全民皆兵,契丹人从会走路起就接受军事训练,特别是骑射。契丹武士的军事技能训练还包括套马等。个个都是全能型骑兵。整体战术先进。
却说七月二十五日,八部首领在大汗沙摩柯的主持下,开始了战前决议。
首先,沙摩柯发言道:“今天有探子来报,说景龙的江南发了大水,我觉得是攻打景龙的好时机,就算不能占领城池,能得一些粮食也是好的!”
八部首领互相看了看,没有人有异议,就这样,第一个议题决定下来:决议攻城。
轮到第二项决议时,各部却是一言不发了,这第二项决议便是各部出兵出粮的问题。
日连部下辖日连、安州两州,都紧邻景龙国土,一面幽州,一面和州,年年征战,疲惫不堪。虽然日连部下两州都设立了储粮备缺的和籴仓,每仓大略储粮有二三十万硕,但是架不住青壮消耗过多,人马不足啊!
黎部也有如是窘况,匹黎州地形狭长,主面霸州,接壤和州,两线开战,叫苦不迭。虽没有日连的青壮消耗得多,可也供不起攻城的消耗啊!
悉万丹、匹吉、何大何三部也不敢开口,三部虽然兵强马壮,骑兵上万,无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粮草的不出头,打什么仗立什么功,饿死白瞎!三部虽然牛羊不少,可不能日日杀牛宰羊,自给自足吧!还拿什么养家糊口呢!没得让我们出人又出粮的吧!
伏弗郁和羽陵两部也不作声,以往都只这样,我们出人又出粮,土六于什么也不出,便宜却被他给占了,凭什么呢!
土六于部的首领本不想说话,看看伏弗郁和羽陵两部的眼神,再看看沙摩柯祈求的脸,狠了狠心,道:“我土六于部愿出八千勇士,二十万粮草,助我契丹。”
伏弗郁和羽陵两部见土六于部首领发话了,两部首领商量了一下,由羽陵部首领发话,道:“我们两部却没有土六于部有实力,却也不是那等小家子气的,愿意各出八千勇士,二十万粮草,为我契丹效力。”
悉万丹、匹吉、何大何三部中,悉万丹是最强大的,悉万丹首领见了三位首领发话,粮草也有了六十万,便道:“我悉万丹部不产粮草,我部还是愿意出一万五千名勇士,牛羊千头,共举盛事。”
匹吉、何大何两部首领各许了一万两千名勇士,牛羊八百。日连和黎两部凑了凑人马,一共划拉了七千,凑了七万大军。由日连和黎两部提供百万粮草,契丹军号称十万大军,攻向景龙。
统军的是契丹第一员上将,契丹公认的好汉迪烈。这迪烈都统军,十八般武艺,无有不通,兵书战策,尽皆熟闲。年方三十五六,仪表堂堂,威风凛凛,身高八尺有余,面白唇红,须黄眼碧,威仪猛勇。上阵时,仗条浑铁点钢枪,杀到浓处,不时掣出腰间铁简,使的铮铮有声,端的是有万夫不当之勇。
副统领也是契丹上将,匹黎守将阿鲁蛮。此人长得面白唇红,须黄眼碧,身长九尺,若平日里不着盔甲,便整日带着一个狼牙皮帽,身披皮裘,露出胸前一把盖胆黄毛。此人军中比武,凭着力气,一敌众人,才得了这副统领的位置,可谓是力敌万人。
迪烈把那七千人马,点出五万四千人,其中骑兵一万五千人,又点了十五位将官,各统三千六百勇士,分作三路,陈兵三州,整兵待发。迪烈自和阿鲁蛮在安州安营扎寨,坐镇军中。
选安州为营,一来安州居中,可左右支援,利于发号施令。二来,安州对面的和州却是景龙军力最为强盛之所在。三来,迪烈和裴老爷子对阵多年,也算英雄惜英雄。四来,安州离都城最近,便于调集兵马、粮草。
景龙四十年,八月初八,契丹陈兵三州,正式宣战。
第80章 李烈将军
更新时间2013-3-13 8:00:24 字数:2101
全线开展不过半月,幽州守将丘将军中了敌将毒箭一只,找来军医,却道此毒无解。丘将军上书朝廷,请求换将,撑了三日,丘将军忘,朝廷派来一位姓李的大将军,管了幽州兵马。
却说这李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幽州豪门李家。史载,道教鼻祖李耳的第九代世孙李崇曾担任幽州知州,李崇之次子李瑶一人幽州知州,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幽州侯,从而便在幽州留下了一个幽州李家。与幽州林家世代习武,以武传家不同;幽州李家庶出弟子可以在士农工商中随意选择,嫡出弟子必须以士为要务,无论习文练武,均以为官为荣。幽州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之一。
李将军姓李名烈,景龙三十六年武状元,幽州李氏武艺最杰出的新生代,自小以曾祖父李信为目标,十八般武艺,无有不通,兵书战策,尽皆熟闲。相貌清朗,风采翩然,文治武功,才俊脱拔,因母亲有八分之一回纥血统,又有壮冠虬髯(意思是额头很宽,卷曲胡子),剑眉凤眼,棕发黑眸,身高八尺,膀大腰圆,使得一手好钺。
他的母亲窦氏同样出生于豪门大族,窦氏的父亲官拜太子太傅,母亲是景康帝的妹妹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深受景龙帝的喜爱养在宫中,政治眼光敏锐,与李烈的父亲李刚很有助益。可以这么说,若没有窦氏,李刚能不能继承幽州侯的爵位都难说。这样的母亲培养的孩子必定能够成就大业,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母亲是政治强人儿子也绝非等闲之辈。
景龙三十六年,李烈已经从无知少年成长为具有极高政治素养,练就一身武艺风度翩翩的太原公子了。李烈乃是第二子,不甘坐等爵位,且爵位不一定是他的,他就上京武举,一举博得头筹。同年,任禁卫军校尉。
景龙三十八年底,李烈娶了与比自己小两岁的公孙氏为妻。这公孙氏不是旁人,正是裴大郎如弓的表妹--公孙十四娘,名唤娉婷。这两人真是一对俊男美女,天做之合,两个少年夫妻必定相亲相爱有着说不尽的私房话。
就家庭这方面李世民是幸福的:父母的疼爱,又有娇妻相伴,这是何等幸福的生活。对于一般人有了这些就足够了,但对于李世民是不够的,他必须去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这一使命是需要有一个机会的。
上天偏偏给了李世民这个机会,而且这个机会即将到来。李世民展现你自己才华的时候终于到了,幼雏即将变成雄鹰展翅高飞!
景龙四十年秋,已经是正四品上忠武将军的李烈,得了机会,一个旁人都不要的机会,去幽州当将军。在战火中,李烈的故事即将展开。
李烈到来时,战争正处于胶着的状态。幽州虽然战胜了,然而失去了将军,只有闭门不出;契丹虽然战败,损失却不是很多,然敌方主将受伤,又不应战,更加猖狂,日日骂战。
李烈的到来让幽州人有了主心骨,他命人拆毁民房,把拆下来的木料用来修筑城池,动员全城百姓官兵上城抗敌。其次又亲自上城慰问守城将士,还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
李烈大声的喊道:“兄弟们我想知道你们愿意做亡国奴吗?”
大家都大声的叫到着不愿意。
李烈大叫:“驱除鞑子,与鞑子血战到来,不做亡国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