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不肖帝[快穿] 完结+番外 (辛宸)


  【啧,暴君就是暴君,大人们犯的错,可孩子是无辜的啊!】
  【总有人跑来秀智商,拿现代的标准去要求古人,你咋不拿古人的标准来要求你自己呢?】
  【政哥也没杀小孩啊,只是流放而已。的确是吃苦,可当初他们的父祖长辈强占人田地杀人夺铺的时候,那些受害者难道不苦吗?】
  【共情罪犯的人,都有潜在的犯罪嫌疑。】
  【被贪官贪来的钱养大的孩子,有什么资格说无辜?怎么不想想被他们父辈害死的那些百姓是不是无辜的?】
  ……
  看到弹幕里吵成一片,嬴政却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这有什么好吵的?若按《大明律》,这些人族诛都正常,若这都算暴君,那朕就是暴君!”
  【9494,政哥说对,你们拿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代的事,就跟拿明朝的尚方宝剑斩清朝的官一样,乱套了哦!】
  【其实坦白说,我觉得政哥这手段如果用到现代,说不定震慑力更大呢!】
  【是啊……可我害怕阳澄湖开闸……】
  【噗!楼上有理,我们看热闹不说话,看看这届的女官姐姐吧,能不能顶起后宫的半边天呢?】
  【那是必须的!】


第六十八章 一夫一妻独生子(7)
  不论如何,这些有才有德的女官入宫,总算让惶惶不安的张皇后缓过神来,虽然手下可用的人已经没了大半,权力也被女官们分得七七八八,可这些她都不在乎,只要弘治帝答应她这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还在,不会再有新人入宫,不会再有新的皇子诞生来跟太子争位,那么这后宫第一人始终还是她。
  朱厚照本想劝她跟着谢怀真学点东西,也省得在后宫无聊总是琢磨些奇奇怪怪的念头,可张皇后琢磨了几天,居然跑去跟新选的尚食学做菜,要亲自洗手作羹汤给皇帝,想要靠美食抓住皇帝的胃,把人拉回坤宁宫来。
  于是嬴政就看到自己的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地体现张皇后的心思。
  昨天天是“君子好逑汤”,今天是鸳鸯五珍烩,每天早上还有一碗海参粥,那黑的绿的红的看得嬴政头皮发麻,完全没了食欲,就连小太子朱厚照在一旁再三拍胸脯保证这些绝对美味,他也不愿“试毒”。
  “照儿,你既然觉得这些菜美味,合你的口味,那就都由你吃了吧!为父不跟你抢。”
  朱厚照的脸也忍不住黑了,吃了一口又绿了。
  他明明记得,后世那本武侠小说里,说得这几道菜是天上绝无地上仅有的美味,连那个为了美食不惜剁手的老乞丐头子都甘心被这几道菜收买,收下了个愚钝蠢笨的徒弟。
  且不说这菠菜汁打底的好逑汤那绿油油的汤底,就是那樱桃肉里嵌着的斑鸠肉,酸不酸甜不甜的,和菠菜汁一掺和……那味道简直绝了!
  虽说那几片冬笋还凑合,白嫩嫩脆生生的,倒没什么味……嗯,的确如此,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红白绿配色的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书的时候感觉是不错,真尝起来……他怀疑作者完全是个厨房杀手!
  可怜他绞尽脑汁从后世的记忆里想出几道菜谱来,给不靠谱的幕后出谋划策,到最后,不靠谱的竟然是他自己。
  看到儿子的脸都绿了,嬴政念在他孝心可嘉,给自己贡献过不少孝顺值的份上,没逼着他把那碗绿得给西方巫婆熬得毒药颜色有一拼的好逑汤喝完,倒是好心地提醒他,“武经总要抄完了吗?有没有点想法?”
  “抄完了!”一听这个,朱厚照立刻来了精神。
  更何况,这会儿只要让他不用喝汤,那是干什么都行。这汤……就算亲妈亲手熬的,也无法改变它黑暗料理的本质。
  既然父子俩都是“重生”的,朱厚照也就不再装小孩扮幼稚撒娇耍赖了,直截了当地将自己这两天的抄书心得告诉了嬴政。
  “这里面的练兵之法和军械火器都很有道理,可为何我大明并未沿用?父皇还将开中法折色为银,如此一来,边关的粮草匮乏,百物腾贵,与关内相比,更为荒凉贫苦,所需的军资粮草,都只能长途运输,耗费数倍于从前……”
  朱厚照想要说服嬴政,如今的“开中折色”之法如何杀鸡取卵,嬴政如何不知,可这本是原身的锅,他既然顶了原身的身份占了人家父子的便宜来刷积分做任务,这锅是不背也得背。
  大明如今的外敌依然是蒙古,从永乐之后,迁都燕京,就有“天子守国门”之说,哪怕当初朱祁镇土木堡被擒,成为俘虏被押着前往北京叩关,大明的官员也只是迅速地换了个皇帝,死守不出,最终赢得了这场保卫战。
  到弘治初年,在原有的军基础上又增设了太原和固原两镇,成为“九边重镇”,数十万兵马在此驻扎,严守边防,这粮草就成了一项沉重的负担。
  早在洪武年间,因为开国时百废待兴,国库空虚,朱元璋就沿用了宋朝的开中制,只是用粮食来换取盐引,让百姓运粮到各军镇,然后以盐引抵粮款,商人们拿到盐引,便贩卖食盐获利。
  如此一来,官府不用再费心操持给各军镇运粮之事,只是要给盐商让利,减少了一部分在盐税上的收入。而盐商为了提高利润,减少从南方运粮的损耗和运费,就在各军镇附近招收流民开荒种地,如此一来,边境的人口增加,各方面的效益也随之增长,商人们开发边境村镇,也自发地形成巡逻队保护农民,成为军镇之外的重要边防力量。
  这本是一件军民双赢的好事,可是再好的政策,也怕执行过程中的人出岔子。就如同当年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本是利国利民的政策,结果却成了贪官污吏勾结盈利压榨百姓的利器,最终不得不中途夭折。
  而这运粮换盐引,起初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到了后来,看到盐商们从中获利,富得流油,手中有权有势的官员勋贵们就坐不住了。
  原本按照大明律,洪武帝是严格规定四品以上官员及家人不准以盐为利,就是担心这个口子一开,官员们与民争利,最终损害的是边防军镇,挖的是大明王朝的根基。
  可几代皇帝下来,这不肖子孙是一代比一代狠,包括弘治帝原身在内,赐给皇亲国戚的盐引都不少,官员们侵占了盐引越来越多,那运粮去军镇换到盐引的盐商反倒无法用盐引换取食盐,严重打击了盐商们运粮换盐的积极性,边境的粮食危机再次出现,开中制就成了鸡肋,甚至渐渐名存实亡。
  于是户部尚书叶淇提出纳银换取盐引,无论官商,都得用银子来换盐引买盐,如此一来,国库增收百万银两,当时看到了效果,叶淇和弘治帝稳住了国库空虚的局面,用这些银子去修水利工程,一时国泰民安,被称为弘治中兴。
  可重生来的朱厚照,有后世整个图书馆中国通史记忆的嬴政,都很清楚,开中折色,几乎是杀鸡取卵,毁掉了大明军镇存在的根基,埋下了后来大明灭亡的祸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法,完全不可取。
  取消了纳粮开中,不必以粮食换取盐引,就没有商人去边荒之地种田开荒,人一少,生意没法做,各种物资匮乏,就开始物以稀为贵,出现朱厚照所说的“百物腾贵”局面。
  如此一来,军粮的运输成本上涨,饷银的购买力却降低,加上军官们吸兵血吃空饷压榨底层士兵,导致原本朱元璋规划中可以代代相传的军户人家日子都没法过了,闹饷的逃亡的层出不穷,战斗力直线下降不说,这养军的费用却一天天暴涨,直到彻底压垮了大明王朝。
  朱厚照这会儿就想借着学习《武经总要》的事,劝父皇改变主意,保留开中纳粮制,避免再出现前世的局面。
  嬴政是当过一届大宋皇帝的人,自然明白军镇粮草的重要性和开中制在这个时代的地位,至于盐政之事,他也早有改革的想法,正好可以在此做个实验。
  “纳粮开中固然重要,可朝令夕改,同样会出问题。”
  “如今问题的关键,其实在各军镇无法自给自足,边城荒芜,人口稀少,无法耕种农田,便导致经济无法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只要边城有足够的利益,就能吸引更多的人,要发展军镇,光靠商人运粮换盐引不够,就如同先前的开中制,一旦盐不够换,开中制就名存实亡,所以就算重行施行开中制,父皇和你可以严查那些贪官污吏,取缔他们占窝的盐引,可你我之后呢?后人管不住的,便会重蹈覆辙。”
  “所以,得让边城有更多的能够像盐一样的获利点,自己发展起来,才不至于受制于人,因为一点就导致政策荒废。”
  朱厚照听得不禁神往,点头说道:“父皇所言极是,果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嬴政忍不住轻轻敲了一下他的脑袋,笑道:“你现在可是连十岁都不到,还胜读十年书,拍马屁都不会换个词!”
  “父皇!”朱厚照揉揉脑袋,委屈地说道:“孩儿如今是不够十年,可前世不止读了十年书啊,后来我还到后世去,读过不少书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