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之八阿哥 完结+番外 (过敏反应)


  于是当读书热潮的第一波疲乏期来临之时,平安趁机提出要开办新式学堂,大胆提出“文理分科”。
  文科入仕走传统科举,仍然学四书五经,理工科对口工部户部,学算术天文,画图建筑等。
  擅长做生意经商的,商学考核合格之后直升八阿哥统管的商贸司,擅长语言学习的进礼部当翻译……
  总之,八阿哥提出的口号是:从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选拔出人才。
  这些学堂中除了商学考核是一年一考,因为八阿哥的工厂店铺实在是需要太多的人才了,还有礼部口语笔试一年两考,有人天生就具有语言天赋,几个月便能学成。
  其余的文理学堂三年一考,还一次试都没有考过,崇德三年开了科举,如今三年过去,又该开春闱了。
  春闱本该在二月,但关外寒冷,若在这样的天气考试,恐怕会冻伤了举子们,所以这考试的时间一向是往后推的。
  天聪九年的科举定在了六月十五,崇德三年那次也便延续了下来,仍然是六月考,今年因为皇太极征战在外,此事无处上奏,便耽搁了。
  范文程试探发问,
  “您的意思是,开科举?”
  平安点头,
  “如今正是六月,往年这个月份该到时候了,即便是立刻能决定,今年没有提前通知下去,恐怕又要耽搁一个月。”
  此事应当,待他去与礼部的同僚通个气,在和平安的其他几位先生商量一下,两方联名向皇太极上疏。
  科举之事是应当应分,但范文程觉得此事应当没有这么简单,果然,平安拿笔在纸上勾勒出了一个“理”字,推过来给他。
  然后笑得狡黠,
  “先生上疏的时候,也顺便帮我报备一下?”
  文理学堂提出的时候,即便是赶到了一个学习倦怠期,但仍然有很多学生心存顾虑,不能走传统科举之道,那他们还读书干什么?
  是平安百般保证过后,靠着自己这些年推广农作物,修路办学堂在民间的声誉硬生生扛下来的。
  当年便说了三年一考,若是说话不算话,他能叫这些学生们的唾沫星子给淹了。
  范文程知道,即便是他不帮忙,八阿哥也会自己去皇太极那里想办法,硬拉着他是因为不愿意在这种事中牵涉太多,想做无名英雄。
  何必呢,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新式学堂的开办是靠八阿哥硬生生磨下来的,民间不知道,难道他们还不清楚吗?
  皇太极当年那么轻松的吐口,这些年来一句都没有干涉过,难道真是因为想让人人读书识字?
  恐怕还是想惯着八阿哥更多吧。
  说来,普惠学堂和夜校的开办就已经是让人惊叹皇太极的肚量了,原本新式学堂是被坚决驳斥的,连他们都觉得如今在民间开智已经足够了,总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但过了一个月后不知怎么回事,八阿哥从辽阳回来后的某一日,皇太极竟然肯答应了,这改变实在是令人惊奇。
  这其中的原因连八阿哥都说不清楚,只说皇太极这几个月来对他格外宽纵,甚至到有些溺爱的程度了,还去找萨满巫师不知祭祀了什么,阵仗颇大。
  看着他时更是一副庆幸宽慰的怜爱神色,不知是不是做了噩梦,梦到了什么不好的,所以醒来时便格外珍惜他。
  不管怎么说,既然答应了总归是好事,利民之事,他们合该分忧。
  范文程点点头,
  “上疏时我会一并言明,八阿哥放心。”
  平安笑得弯起眼睛,把面前的冰乳酪端给范文程献殷勤,
  “那我便替学子们多谢先生啦!”


第107章
  有学生不怕考试吗?
  没有。
  那有学生不盼望一场考试过后, 可以永远不再考试吗?
  也没有。
  当然,就像高中里老师说的大学就轻松了的谎话一样,入仕之前也没人会告诉他们, 吏部年年都会组织考核,考核不及格的可就没有补考了。
  崇德六年六月,科举终于有了消息, 这已比往年推迟了足足两月, 盛京街头巷尾张贴满了大字布告, 信使骑着快马将这个消息带到大清每一个角落。
  如八阿哥所言,已经再没有专人候在这些大字布告面前, 一遍又一遍的念给百姓们听了。
  几乎人人都上过了夜校, 家家户户总有最少一个识字的人, 信使贴下布告便走,一刻也不肯多留。
  乡县之地没有这些新式学堂,只有一些民间的私塾,这布告是贴给私塾里的夫子们看的,朝廷求贤若渴, 如今科举开科, 往年失利者亦可下场再战。
  盛京的贡院和各式新式学堂, 数量种类实在太为繁复,又因为要考虑各地学生赴京后的住宿问题,城中实在安排不下, 于是在盛京城外的东侧起了一座“学城”。
  考虑到语言问题, 各族的学生们入学后都要先学语言, 满汉必修, 蒙文选修, 所有学生混合编排, 学好了最为基础的语言,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若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极强的语言天赋的,便可以直升语言学院。
  在这种打乱民族、打破传统的编排之下,当年次所有入学的学生们之间,都可以互相称一句“同学”。
  虽说来到学堂的人大部分都是一心求学的,可也少不了有个别奇葩,自居人上人,看不起其他民族。
  民族打乱,人□□混,各民族间极易发生摩擦冲突,所以在这一项学堂规章提出之时,鲍承先便第一个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在军中见多了将士间的欺凌,这些学生们是未来国家的有生力量,若是在学堂中出了什么闪失,实在是得不偿失。
  平安不接受他的反对意见,只是叫他等着往下看,说若真发生了再补救也不迟。
  一来入学年龄降低到了八岁,都是小孩子,民族融合观念从娃娃抓起,小孩子们很容易的就能打成一片。
  二来即便是有些十几岁冲动自大的少年郎,在平安的威胁下,也根本无人敢造次。
  八阿哥原话:“打架斗殴的发配旁边练武场,不必备战科举,直接备战武举,武举两年一开,还少你们一年辛苦。”
  三年来聚众打架只发生过一回,还是平安特意安排人演的。
  没有任何惩罚,也没有去除学籍,整座学城里人人都知道,那八个倒霉蛋四个家中在八旗居高位,两个是蒙古亲王的王子,两个是朝中汉臣之子。
  即便是这样的身份也没有任何特殊待遇,打架当天就被打包行李丢去了隔壁练武场,一个时辰也没有多留。
  几人练武比试第一天的哀嚎声传了很远很远,隔着两堵墙和一大片茂密树林都听得清清楚楚。
  自那以后,学堂里一片友爱和谐,两人走路相撞都要比着作揖道歉,此届学生才名尚不曾远扬,已经凭借着礼貌声动关外。
  ·
  学堂是统一制式的三层楼,一层一个年级,传统学堂和理工学堂各三座,加语言学堂商科学堂各一座,再留一座备用,所以先建了九座。
  此外还给传统学堂的学生们种了一片松柏林清晨读书,给理工学堂的学生们配备了实验操作场地,休闲娱乐场所目前只有一所棋社一间茶楼。
  学生住宿的庐舍一大片,满蒙汉口味不同的食堂三座,还有收费的浣衣房,免费的澡堂浴池,书店和卖笔墨纸砚的店铺……
  平安当年还没这么富有,建学城的钱从国库借了一部分高利贷,户部承政比他还奸商,狮子大开口,九出十三入,贵得他肉和心一起疼。
  “学城”初设时只是几座聚合在一起的建筑,后来随着学生们增多,生活需求的增加,陆陆续续各种各样的铺子也开到了学堂周围,这里俨然已经是一座微型城市了。
  “学城”与“学成”同音,寓意极好,不知是谁先想出的这个名字,立刻便在学生们中间沿用了起来。
  此番开科,消息第一个传到了学城,由各学堂三年级的先生们亲手在班级门口张贴上这张大字布告。
  神童在什么年代都有,他们并未严格限制考生应考的年龄年级,但学有余力者考核通过后可以随时跳级,所以布告只需要在三年级的各班张贴即可。
  这个布告名义上是自愿应考,由各班的先生们统计人数,实际上根本没给学生们选择的余地,所有三年级的学生都必须下场。
  未应考前,学生们前两年级的课程须在五年内学完,若是应考不中,还可以再继续努力三年。
  这样一来,前前后后便是九年,平安算计这些时间时还在想,还挺巧,竟然和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合上了。
  等这次考试结束后,平安打算跟他爹再争取一下,换成三年一大考,其余年份小考,共是四次机会。
  若还是屡试不中,学堂里也便不再养这些闲人了,现在每名学生只是象征性的交些学费和柴火费,一年半两银子,唯有吃饭自付,连住宿都不花钱。
  维持运转到处都要钱,学堂日日花钱如流水,养这么一座学城花销极大,虽然能收些摊位费和商税,也只是杯水车薪,平安现在才知道,供人读书原来这么费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