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商哥,商哥和邱颜大哥都是京城人,你们见过皇帝老爷和太子殿下吗?”
正当邱颜为这个问题感到为难时,就见何殊难掩得意之色的回道。
“见过,去岁元宵灯节,皇帝陛下带着太子殿下登上宫城墙,亲自放天灯与民同乐时,我们许多人都曾见过,可惜当时相隔甚远,看得不清楚。”
见她那毫不掩饰的向往与感慨,表现得极其自然,邱颜十分配合的点头。
“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天色太晚,还好我们当时正好在那附近,正好赶上了。”
与往届皇帝隔三差五的就要去哪举行祭祀,或是去秋狩、避暑不同,正宁帝登基上位九年来,基本没怎么出宫过。
对外说法是不愿兴师动众,耗费钱财,实际上更多的是为安全考虑。
再加上他亲自干出用女儿充儿子,还让这个女儿当太子的举动,让他在面对天地与皇家列祖列宗时,都难免有些底气不足。
柳平无比向往的感叹道,“你们真幸运,也不知道我这辈子有没有机会能见到他们,不过我表哥肯定能,他读书特别厉害,是我们县……。”
人前表现得再怎么沉稳,沈卓目前终究还只是一个没经历过什么历练的小少年。
此刻听到表弟这毫不谦虚的吹捧自己,顿时羞窘不已,打断对方的未尽之言道。
“平弟,休得胡言!让二位兄台见笑了,我们小户人家见识有限,他这是将别人的戏言当真了。”
何殊知道州府一级的书院招生,最低门槛就是秀才功名。
眼前这位少年看上去最多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至少是在一年前就已考取秀才功名,足以证明他的优秀。
“沈兄太自谦了,你我年龄相当,你已是青山书院的学子,在下却还是一介白身,这次能有机会去青山书院借读,还是靠着长辈余荫。”
何殊对此很有自知之明,让她去参加科举的话,她这辈子都不一定能考取秀才。
毕竟本该负责教她经史典籍的太傅、少傅等人,都被她给派了其它工作。
除了会在陪正宁帝定期听经筵官讲经时,顺便听上一耳朵外,她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系统的学习科举内容,也做不来文章。
作为从小接受过系统的皇子教育的人,正宁帝在讲史论经方面的水平不俗,文章也做得很不错,能与那些经筵官交流得十分和谐。
可是何殊的主要精力从来都是放在那些经筵官的言语神态反应上,从而分析他们的思想立场,乃至性格特长,从中择取自己想要用的人。
所以真要论起学问水平,何殊实在是差到有些对不起她的身份。
好在她上辈子理工科出身,对自己的能力早有十分清晰的认识,早就特别务实的选择放弃自己不擅长的,懒得与那些经史典籍硬扛。
即便她因掌握着速记技巧,记忆力特别强,从小就给人留下拥有过目不忘之能的神童印象。
何殊表现出这份坦荡,实在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沈卓也不例外。
“商兄莫要妄自菲薄,能得长辈荫庇,本就是个优势,何况商兄这般年龄就有机会四处游学,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实在令人羡慕。”
这是沈卓的真心话,他认为富家子出身的何殊身上没有半分骄娇之气,待人真挚热情的同时,却又不会失去应有的分寸,实属难得。
这肯定是因对方跟着长辈四处游历,得到历练后,才能拥有这般难得的平和心态。
何殊也很欣赏对方的这种心态,没有愤世嫉俗,不会恨人有、怨己无。
“我听说,现在各大书院除了会在春秋二季放农忙假,好像也会定期组织书院中的学子外出实践游学?”
不管是书院还是武院,都没有放寒暑假一说,为了让这些书院在培养学生时,重视理论加实践的必要性,她曾明令要求各书院要定期给学生安排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去乡下种地,去官府、作坊及官方在建工程中参观及做事等。
“是啊,可惜我进入青山书院就读的时间尚短,目前还没参加过,不过听说书院近期可能就会组织一次相关活动,商兄到时若还在书院就读,我们应该可以一起出行。”
说起这个话题,沈卓难掩期待之色。
在进入青山书院就读之前,沈卓对自己是否需要去书院学习一事,并不怎么在意。
因为他有信心凭借家中那些藏书,以及县里几位先生的教导考取举人,乃至进士及第。
这也是他考取秀才后,为了年迈的祖父母,一直拒绝县里的举荐,没有去青山书院就读的底气所在。
直到沈卓正式进入青山书院就读后,他才发现竟是自己将事情想得太简单。
青山书院中不仅拥有学识与科举经验都更为丰富的先生,教授学生的内容更全面、更务实。
所教授的内容与课程安排,以及考核重点,都与他印象中的书院环境大不相同。
而那些,都是以他的家庭条件,注定无法为他提供的。
从书院的各种安排中,不难看出朝廷在选拔人才时的侧重点,虽然依旧是通过科举取士,选拔人才的方向却与以往大不相同。
这让沈卓迅速收起自己曾经的自负,开始虚心潜学,再不敢自以为是。
而何殊也确实很想亲自体会一下,“若无意外,我也希望能有机会跟去见识一下,与同窗们一起出去的体验,肯定格外不同。”
接下来的时间里,沈卓为何殊介绍了一下青山书院的环境与规则,何殊也为他们讲了些自己随商队游学途中遇到的趣事。
“不知二位兄台可曾注意到朝廷最近在各地张贴的税改方案?”
听到沈卓突然提起这个话题,何殊有些意外,她此行本就想听取各方人士对税改方案的反馈与建议。
可她与沈卓萍水相逢,虽然从目前来看,双方的交流还算投机。
但是本着交浅不言深的原则,她并没打算这么快就与对方探讨这个比较严肃的话题。
只是对方既然主动提起,她肯定也不好避而不谈,这样容易让对方误会自己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不利于她接下来的打算。
所以何殊不动声色的笑着点头。
“看到过,我们从京城出发时,朝廷就已经在京里开始张贴相关公告了,后来这一路走来,又在有些府县见到过,不知沈兄何出此问?”
沈卓郑重其事的提醒道,“商兄有所不知,书院不仅注重我们这些学子的社会实践,还要求我们要实时关注朝廷动向,二位兄台此时进入书院,先生肯定也会就此事考问你们。”
第十七章
虽然相关规则是她自己制定的,但是面对自己可能也要因这一规则而被考问的事,何殊心中着实有些复杂。
毕竟她最不喜欢,也不擅长做‘阅读理解’。
尤其是税改方案本就出自她之手,对她而言,让她很难把握好度。
不过不管怎么说,沈卓这般提醒她们,绝对是好意。
“多谢沈兄的提醒,让我们可以提前做些准备。”
怀安商行在青山州府城陈阳城中设的分处,为了能赶在日落之前抵达陈阳城,商队没在路上多做逗留。
连中午的午饭,都只是简单吃了些干粮。
次日是农忙假的最后一天,后日才是青山书院正式开学的时间,何殊三人作为借读生,也只能在青山书院正式开学后,才能进入书院。
抵达陈阳城后,何殊笑着提出邀请。
“柳小弟进入武院的事情还没落实,想必沈兄也不急着回书院,你们不妨和我们一起,先在这里住两晚?舅舅为我们安排的院子房间多,安全方面也有保障。”
怀安商行在陈阳府的分处,是一座规模颇大的客栈,除了沿街的一排房子,后方还有三进的大院。
都被修建规格档次不一的客房与客院,房间多达上百不止,既能方便自家商队来此休整,也对外营业。
类似的客栈,怀安商行在其它府城中也有设立,共有多处,诚信可靠的名声远扬在外。
这也是沈卓与送他们去府城的车夫,在听说遇到的是怀安商队时,都不觉得陌生,虽然少不了会有些担心质疑,最后仍然选择相信怀安商队的原因。
本就已经欠下对方的人情,沈卓也就不再纠结又要不要多欠一些的问题,直接应下并道谢。
何殊很喜欢对方这爽朗大气的表现,她很不喜欢那种好心帮人却被推拒,需要再三劝说,弄得像是自己上赶着求人接受帮助似的相处。
为赶路在马车上坐了一整天,何殊虽觉疲惫,晚饭过后,也没放下一直坚持的锻炼。
完成每日早晚必做的功课,又看完崔景怀送来的京中密信,并一一回复后,何殊才结束这一天的日常,洗漱过后上床睡觉。
次日一日,沈卓兄弟起床洗漱好后,来到院中,却隐约听到附近传出类似打斗的动静。
快速前往传出声音的后院,一眼看到何殊正在后院空地上与人交手,邱颜却在一旁抱剑旁观,明显只是自己人之间的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