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说两句,梁管事就燃起来了:“咱们一同去好了,我本来就计划去西仓的,现在正好一起,相互有个照应。”
梁管事所说的相互照应,其实有很大程度的客气。在很多时候,他的廖家管事身份,比诚运的名头好使的多。
顾天成和袁冬初欣然应允。
不过,袁冬初之所以选择在西仓城开设第一个分号,也是有考量的。
西仓有曹家几个很大的田庄,如果在那里的分号遇到困难,只要捎回消息,诚运跑一趟曹家,事情不大的话,很容易就能调停。
而袁冬初这边,则是准备前往京城,开办京城的投递行。
津州投递行虽然困难比较多,但是有顾天成坐镇就够了。
而且曹家给国丈府的书信已经送出,想来崔三望也会想办法给国丈告状。
再有贺之进这边,虽然以他外派官员的身份,不好和国丈府有频繁的书信来往。但昨日贺景云和他两个狐朋狗友去京城了,据说是访友。
实际情况嘛,很有可能是贺景云通过京城纨绔子弟的圈子,给国丈大人渗透消息,间接告诉国丈贺之进的难处。
三方消息汇聚到国丈府,想来国丈大人对诚运一定会有清晰的认识。到那时,崔三望可就没什么指望了。
而袁冬初去京城开设投递行也很好办。
诚运投递终究是朝廷认可的字号,还有姜成华和陈子更两个盘踞京城的纨绔子弟。袁冬初只是开个替人跑腿送信买东西的字号而已,应该不成问题。
不但如此,顾林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京城重量级的人物都知道顾林还有个儿子,想来没谁会那么不长眼,会去找投递行的麻烦。
说来也侥幸,在别家很难打开局面的京城,诚运投递做事反而更容易一些。
梁管事刚还说和二笙一起去西仓城,之后又听到袁冬初要去京城,很是心动了一下。
“这个,咱们的蘸水笔能卖到京城不?”听他话里的意思,似乎很想去京城推销。
袁冬初笑着反问他:“你们于掌柜有没有安排你去京城?”
梁管事的兴致一下子矮了半截:“那倒没有。”
顾天成接过话来,说道:“那就是了。自古以来,读书人写字用的都是毛笔,朝廷公文也是如此。蘸水笔的推出,主要是方便朝廷以外的各种记录。所以,蘸水笔的经营还是远离京城,不要挑战读书人的习惯和传承为好。”
至少没摸清朝廷和众多官员态度以前,蘸水笔要远离京城。
“就是这么个道理。”袁冬初赞成。
“原来是这样。”梁管事点头,但他还有疑问,“若有人在津州买了蘸水笔和墨水,带到京城又当如何?”
袁冬初笑道:“我们只要有个态度,表示并没有挑战毛笔字的意思便可。想来廖大老爷和贵府于管事安排蘸水笔在津州铺货,却不提京城,就是因为这个。”
接下来的几天,二笙和另外三人开始整理行李,准备开设投递分号的一应事务。
他们还得等梁管事给签订供货文书的店铺送货,一切料理妥当,再结伴前往西仓城。
反而是袁冬初动作更快,简单收拾一番,于三月初,带着婉儿、陈嬷嬷,还有星耀带着铁蛋,一行五人跟随一个商队,前往京城。
启程这天的卯时末,天边刚有亮色,商队就启程了。
顾天成和星辉把这支商队送出老远,才挥手和袁冬初道别。
靠着年前繁忙的代购业务,诚运投递很是赚了一把。所以今年各地的运营,基本上不用诚运南北贴补。
袁冬初这次出发,用诚运投递自己的银子购置了一辆马车。星耀和铁蛋坐车厢前面车夫的位置,袁冬初三人在车厢里,五个人坐一辆车,足够用的。
这支商队是好几个商家搭伴,他们都有相应的交通运输工具。顾天成给袁冬初选的这个商队,大多用的是马车,行进速度不算慢。
而京城和津州距离二百余里,大早出发,天黑前便能到达京城。当然,若是骑马奔驰,一天能轻松打个来回。
津州到京城的路途还算太平,一路都是官道,并不存在占山为王之类的土匪。
虽然是官道,但受限于古代车轮和道路的落后,颠簸还是免不了的。
整个上午就在通畅的赶路中过去,中间路过一个村子有过一次歇息,也就一刻钟多点的样子,让大家去解决个人问题。
古代路途的个人问题很算是问题,袁冬初本就有外出经历。因为有准备,他们几人这次歇息就是真的歇息。
别的人去村里找方便的地方,袁冬初几个人只是下车走了走,疏散了一下筋骨。
同行的也有女眷。
有两辆马车看起来比较富贵,其中有一辆车上坐着母女二人,带着几个丫鬟婆子,还有几个仆从坐了另一辆车。
这对母女就比较娇气了,车队停下,就能听到那个姑娘低声抱怨。母女两人也都是一副很疲累的神色。
她们往村子里走时,都是丫鬟婆子用力搀着的。
[639.第635章 惊讶]
商队中同行的这对母女刚下车时,一边叫苦连天,一边还侧脸上下打量一番袁冬初三人。
大概从衣着穿戴和所乘坐的马车上,判断出她们不是什么尊贵身份。所以,打量之后,母女二人没有搭话的意思,表情也没什么变化,径自扶着下人往村子里去了。
回来时,视线更是一扫便过,丝毫未做停留,很矜持的坐回自家车上。
袁冬初倒是没什么反应,毕竟只从衣着和排场上就能看出,那对母女家境应该不错,反正比她和婉儿、陈嬷嬷强多了。
婉儿却撇了撇嘴,低声嘟哝道:“看着好高贵啊,不知是不是比卓家小姐和廖家小姐的身份还高。”
她声音虽低,袁冬初和陈嬷嬷却听得清楚。
袁冬初只是笑看了她一眼,反而是陈嬷嬷低声制止道:“出门在外的,不要乱说。”
婉儿也知道轻重,立即闭嘴。
接下来继续行程。
差不多正午时分,商队在一个小镇子上打尖。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镇子,整个镇子只有一条较宽阔的大街。大街两旁是高高矮矮的店铺。其余地方就是很错落、没什么秩序的居民房舍和崎岖小路了。
商队在街道一端停下,约定了再次启程的时间,让各人自去寻食肆、酒楼或者买些吃食解决午饭。
绝大多数人都是就地打尖,最多也就是去食肆或什么小摊买点熟食,再讨几碗热水将就一顿也就是了。
袁冬初这边更是自己带了食物和水,甚至都没去买任何东西,就解决了一顿午饭。
要说讲究,还得是那对母女。
她们和商队领头的中年汉子打了招呼,两辆马车径直停在小镇唯一一家酒楼门前,留下车夫照看马匹车辆,其余主仆几人都进了酒楼。
直到商队这边都吃过午饭,又歇息了片刻,领头汉子派人去酒楼招呼,那对母女才带着下人施施然出来。
大概因众人吃了午饭的缘故,下午的行程还多停了一次,让人们找地方解决个人问题。
所以他们紧赶慢赶,等到京城遥遥在望时,比他们计划的时间晚了小半个时辰。
这时,夕阳的余晖已然散尽,天边只有些许亮色。雄奇厚重的京城遥遥在望,便是沐浴在这种带着些许朦胧的夕阳余韵中。
这一路上,袁冬初本就没有大家闺秀的那些讲究。而且她也的确是去京城开买卖字号的,完全没必要按照深闺女子约束自己。
这时的她,出于对京城的好奇,已经掀起车帘,望向前方。
泱泱大国的都城,果然不同一般。青色厚重的城墙,很能给人一种永远不会被摧毁的压迫感。
大概很多赶路的人都掐着时间进城,这时的城门外熙熙攘攘。各种档次的车辆和挑着担子、挽着包袱的行人,或拥挤、或排队,都蜂拥在城门外,显示着京城的另一种繁华。
商队再往前走一走,便被领头汉子吆喝着停下。
从津州到京城,把大家伙儿组织在一起的人,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而顺利到达京城,他们组织的这趟行程便圆满结束了。
领头汉子象征性的说了几句话,便宣布了大家解散,各自排队进城。
这位领头的对袁冬初一行人印象不错,很守规矩,不离队,一路上也没给大家找任何麻烦。
而且在领头汉子看来,袁冬初几个人比较弱势。除了一个婆子,其余四个全都是少年人。
领头汉子宣布散伙之后,便冲着袁冬初所在车辆过来,很是多叮嘱了星耀几句。还诚心招呼他们一起排队,进城时他会关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