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事后,袁彬对太上皇说广喜宁经常挑拨也先,犯我中国,制造边事,只有除去此人,回归才有希望。太上皇点头称是,即令袁彬想好计策,密书两封,遣另一侍卫带回给朝廷。于是这才有了喜宁被杀。也先没有办法,于是送回太上皇。
一路见太上皇得到了礼遇,袁彬不疑有他,于是老老实实的说了,因为事情本来已经够惊心动魄,他倒是没有添油加醋,还提起了一些细节,比如他辛辛苦苦从大老远的地方打了水回来,结果被太上皇拿着去灌了黄鼠,于是哭着说:这不是我从百里外背回来的吗?太上皇也后悔地说:如果我能回去,一定让你家的水用之不尽。——当然历史上他复辟以后,确实把流经大内的玉河分了一股给袁彬家作池子。这河源自玉泉山,出都城东南注大通河,一以入禁御,一以济漕储,故官民不得擅引,这也算是隆恩。
景帝听得兴致勃勃,不仅夸赞他们做得好,甚至留下感动的泪水;太上皇的表情就不是那么生动了,群臣的脸色也很精彩,他们对戳穿太上皇受到也先礼遇的谎言已经没有任何兴趣,只是对于太上皇差点和也先联姻,并接受也先胁迫前去叫门实在是槽多无口:袁彬一个粗人,汪皇后一个女人都能分清孰轻孰重,太上皇,你的脑子怎么就怎么不清醒?
景帝拊掌,提出了对两人的提拔任用意见,又说这份患难之情,实在难得;让他们依旧服侍太上皇。
太上皇的嘴角扯了扯,贤弟是皇帝,你做主就好了。
景帝于是下旨,又吩咐袁彬,把跟着太上皇到北边的经历一五一十的写下来,交给翰林院存档,作为以后纂修国史的依据。事成之后,朕自有重赏。
袁彬磕头。
太上皇面色不虞,景帝注意到了,皇兄,你脸色怎么不好?
太上皇缓了缓脸色,可能一路上辛苦,没休息好。
景帝了然地点头,皇兄这一年确实吃了不少苦头,接下来就好好休息吧。
他看着太上皇,似乎刚发现了什么:皇兄的帽子怎么有点小?
他看向王诚等人,你们怎么伺候的?我不是吩咐过,皇兄的帽子要大一些,怎么就记不住!
王诚慌忙捧出金冠,示意立在太上皇身边的小宦官给太上皇摘帽,都是奴婢的错,没有检查,让太上皇受委屈了。
太上皇不明所以,只是当人过来摘帽子的时候本能地想护住,然而小宦官提前得到了指点,眼疾手快,已经捧起来了。
于是,殿陛之上的景帝和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都看到了太上皇那奇葩的发型。
所有人都懵了。
几乎立刻之间,景帝暴怒了:皇兄,你的头发,怎么回事?
他瞪着袁彬等人:你们是怎么伺候太上皇的?
太上皇拽紧了拳头,也瞪着袁彬。
当日出发前,君臣不是没有讨论过这个话题:宫里人多眼杂,难免不被发现;只是草原上各种物资匮乏,太上皇也信不过别人。因此,太上皇让袁彬入关之后,立刻亲自到集市上买义髻也就是假发,先应付一段时间,等头发稍微长一点可以束起来,就万事大吉了。
只是景帝派来迎接的使团很庞大,而且牢牢跟着,袁彬实在没有时间和机会跑出来——昨天回家了,可是还没等他把假发送到太上皇面前,一切就以最粗暴最不堪的方式呈现出来。
袁彬跪在地上磕头请罪,是臣没有伺候好太上皇,让他们……
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事实胜于雄辩,太上皇的脑袋在那里摆着,说不下去也得说,就算不说,满殿君臣都能猜出怎么回事。
于是,在景帝的厉声逼问下,袁彬磕磕巴巴的说了。也先最开始对太上皇很粗暴,剃了他的头发,强迫他换了衣服,改了他的名,还给配了个丫环。
好歹看到太上皇凌厉的眼神,最后一句没有说。
景帝的拳头砸在龙椅上:奇耻大辱啊!
他的眼睛里有泪花。
群臣也从最开始的懵逼到震惊——刚才不是还说得到了礼遇吗,就算其间有藻饰也不至于如此吧?牵羊礼好歹身体发肤还是完整的!这他妈想遮都遮不住啊!
这会儿也只剩下满腹的悲愤了——奇耻大辱,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自靖康之变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啊!
满殿一片哭声:主辱臣死,也先这样对待太上皇,不仅仅是践踏他的尊严,也是在践踏明朝的尊严,或者更严重的说,是在践踏文明的尊严。
他可以这样对太上皇,一旦得了天下,会不会这样对待百姓?
于谦也紧闭了双眼,悲愤莫名。
太上皇闭了眼睛,直到内宦来传孙太后旨意,请太上皇皇帝回宫,商量移宫的事情。
太上皇这才从龙椅上下来,逃离这个鬼地方。
第61章 移宫
景帝和太上皇到孙太后宫里的时候,钱皇后和汪舜华都已经等着了。
太上皇见了汪舜华,脸色有点不自然。他其实想过,陪个礼,朕昨天一时失察,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你别放在心上;然而经历刚才的事,他的好弟弟和那个坏心眼的老婆又开始算计他,实在没心情赔笑脸。
太上皇哼了一声,汪舜华微微鞠躬,也坐下了。
孙太后显然知道朝堂上的事,问怎么回事。
景帝没说话,王诚出来解释了几句;孙太后闭了眼睛,作孽,还不好好拾掇了!
太上皇低着头,钱皇后赶紧说,妾马上让人准备义髻。
孙太后这才别过脸。
景帝就开口,要委屈皇兄搬到东宫居住了。
形势比人强,太上皇看着弟弟,到底摆手,劳贤弟费心了,我能够回来,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的声音有点冷,目光也有点冷。
钱皇后安慰他,汪后月初就派人收拾整理东宫了,都快妥当了,听说很费了些力气。
景帝笑道,当年皇兄对小弟关爱备至,小弟怎敢不尽心竭力服侍?从今往后,愿以天下之力,奉养皇兄,绝不怠慢。
太上皇看了他一眼,说了声,贤弟真是大仁大义。
景帝笑,就说皇兄迁往东宫,服侍的人不能少。侍卫是从锦衣卫京营挑选的精兵,共一千人,由昌平侯长子右都督杨俊统领;内宦宫女皇后已经让嫂子调了,不知道是否还有皇兄记挂的?
他把名册交给太上皇,颇有点任你挑选的意思,太上皇略略翻了翻,他自然是记不住宫女名字的,只是转头看了看,似乎母后身边换了许多生面孔。
景帝笑道,皇兄有所不知,年初皇后因为国家财政困难,想裁减后宫用度,又觉得宫女幽阴深宫,徒生哀怨;所以将二十岁以上,还没有名位的宫女全部赐金放还;不过兄长放心,当时是各宫报名,由内起居注进行了严格的审核,还让老嬷嬷们进行了体检,四月初一才放的人,不会有疏漏。
太上皇脸色有点不自在,那就好。他出宫已经将近十个月,绝没有已经怀孕还没有发现的。
只是本能地觉得汪妃又是想收买人心,但话不能直说,只得夸奖汪后有心了——毕竟是体面人,汪妃还是汪后,大局已定,不用在这个地方纠缠。
景帝对太上皇的识趣很满意,他现在怎么看都是自己的老婆好,各种好,已经很顺口的接了下去,说皇后宅心仁厚,大贤大德,知道国家大义,关心体贴自己,也怜惜宫女太监云云。
太上皇不能不重新审视汪舜华,如果说此前他只是怀疑,那么现在几乎很确定,汪妃就是在收买人心,为争奉天殿的那把位子做准备。
——呵呵,你老公当了皇帝还不够,还想争太子位?门也没有!
只是,他的眼神暗了暗,他弟弟今年才二十二,汪妃跟他差不多,正是青春妙龄——现在,可不就怀上了。
但愿,千万不要是个儿子。
因为怀揣恶意,太上皇也就很不客气,开始点名,景帝的脸抽了一下,很快恢复平静,马上让点到名字的宫女站出来到太上皇面前过目。
景帝这样轻松,汪舜华更是一脸淡然。
前些天让钱皇后选宫女的场景可是历历在目。宫女们都不愿意去东宫,一来,太上皇毕竟已经失势,怎么能有在帝后面前有脸面?二来年满二十,就可以放出宫,即便有家难回,也可以嫁到功臣之家——前几个月出去的那一波,有好些没有去处的,皇后可都是尽心尽力的安排去处了。虽然只是作妾,但御赐的毕竟不同好吗?当时皇后知道于谦的妻子董氏早就去世,本来准备给他安排两个,于谦拒绝了,他国事繁忙,而且和妻子伉俪情深,实在不愿意接纳别人,皇后很是感叹。
不过知道定襄侯郭登妻子早逝,姬妾迄无所出,汪舜华在放归的无家宫女中选择才貌出众的高氏赐给他作妾,封为淑人。
高氏今年二十二岁,三岁即没入宫,是罪犯家属。她容颜不俗,性格沉稳,只是宫里最不缺的就是美人,何况她没有什么根底,自然没办法拿钱讨上面的欢喜,于是被打发到南宫苦熬岁月。
不过放归的宫女虽多,但是没处可去愿意接受安排的毕竟不多,于是高氏就这样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