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景帝当然不知道这些,但是传到现在,也就只剩下五个:魏国公徐承宗,如今管着前军都督府,上个月刚生了个儿子徐俌;定国公徐显忠前年去世,儿子永宁今年十岁,还没有袭爵;英国公张懋,今年九岁;成国公朱仪,都是姓朱的,跳过;黔国公沐琮,还在襁褓。
景帝本来觉得徐永宁不错,只是毕竟差了八岁,而且定国公一系说实话,确实不如魏国公系;偏偏徐俌还在襁褓中,比女儿小一岁没什么,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养大,如果订了婚,但是没有养大,让女儿做了望门寡,他这个当爹的真可以买块豆腐撞死了。
那么就是张懋了。他父亲去年殉国,前些时候又被太上皇折辱,把女儿许给他,用以安抚勋贵,是最好不过了。
但汪舜华还是很担心,张懋是什么人她不知道,但英国公的门第很高,和明朝相始终,甚至到明朝末年都敢不买魏忠贤的帐,她还是知道的。因此,她对这门婚事没有任何不满,只是毕竟这年头死亡率太高,张懋现在才九岁的孩子,谁知道能不能养大?
景帝沉吟了一下,那我先跟张家通气,让他们不要给张懋订婚,等长乐及笄了,再正式订婚。
汪舜华本来想说你们十三四岁就及笄结婚,然后就结婚,孩子身体都还没长全,这样身体好才怪!
但是想了想,没有反对,毕竟女儿才两岁,说这些都太早了。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
没几天下朝,景帝召见了英国公张懋,询问他最近读了什么书,武艺练得怎么样,家里好不好之类的。
又状似无意的问,订婚了吗?
张懋说没有,如今只是专心读书习武,以便早日报效国家。
景帝赞许的点头。
看着饭点,就带他到乾清宫摆饭。汪舜华正在教永安公主读书,听说他们来了,连忙起来迎接。永安公主跑过去抱着叫父皇,景帝乐呵呵的把她抱起来,由着她在自己脸上啃了两口,问有没有闹母后,乖不乖之类的,永安很乖巧的说没有,母后正教我念床前明月光呢。
景帝就问学会了吗。
永安很有胆气的说学会了,到底磕磕绊绊的,景帝也没放在心上,毕竟两岁的孩子,逗乐子罢了。
正好抱着累了,就把她放到地上;汪舜华看到还跪在地上的英国公张懋,故作惊讶的问这是谁,张懋这才老老实实的报名,汪舜华笑,起来吧,别跪着;又吩咐左右赐坐。
张懋磕了头谢恩,这才斜签着身子坐下了,汪舜华心里感叹,真是实打实的土著,这规矩意识,是自己这个穿越货怎么也没法入脑入心的。
她开口问了几句,不过也是家里什么情况,有没有什么困难,读了什么书之类的,看这孩子长得不错——他姑姑是太宗宠爱的贵妃,姐姐是仁宗的敬妃,如果相貌不好,张家也不敢往宫里送;规矩也学得好。
汪舜华有点担心,这样一来,辈分就乱了。
景帝毫不在意,这不算事,各喊各叫就成,再说昭懿贵妃和敬妃早就去世了,也没留下后代,不存在什么问题。
当着张懋,自然不会说这些,只是永安公主静极思动,被母亲抱在怀里坐了一会儿,看母亲顾着说话,就跑下地来,自然是围着张懋转的,毕竟这里只有他一个陌生人,穿着打扮也和别人不一样。
她牵着张懋的下摆打量他,张懋的脸一下子通红,但还是强打起精神回话。
汪舜华发现了他的窘迫,忙命宫人把公主抱过来;永安公主还有点舍不得,抓着衣服不肯放手,还哭闹着,景帝连忙过来哄女儿,就由着她吧,小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
宫人退下,他把永安公主塞进张懋怀里,笑着说,公主舍不得你呢。
张懋愣了一下,想到刚才景帝的问话,马上反应过来,抱着永安公主,尽量哄着她,等她不哭了,这才跪下说蒙圣上公主错爱,微臣唯有克勤克俭,努力上进,庶不负圣上皇后公主体贴眷顾之隆恩。
汪舜华有点怀疑这里的孩子都很早熟,至少她在二十岁之前,绝说不出这样顺溜的官话。
不过张懋毕竟年龄很小,家里也没有什么弟弟妹妹供他练习,因此姿势很是僵硬,汪舜华也很担心他的力气小,把女儿摔到地上,连忙过来,接过女儿,一边嗔着调皮,以后可不能由着你;一边吩咐张懋快起来。
这顿饭吃得很畅快。永安公主不到两岁,还没有断奶,不过也开始吃饭,坤宁宫的小厨房很多时候要就着她的喜好。
汪舜华抱着女儿给她喂饭,景帝一边和张懋说话,一边按照妻子的眼色给女儿夹菜,左右开弓,忙的不亦乐乎。
吃完饭,张懋告退,永安公主拽着他的衣服,还是汪舜华哄着,张哥哥有事,改天来陪你玩。
景帝则吩咐张懋,公主喜欢你,你就常进宫来陪着她玩。
张懋磕了头,退下了。
从此以后,张懋隔三差五的跟着景帝到乾清宫或者坤宁宫吃饭,有时还给公主带点宫外的玩意,诸如九连环、七巧板之类的,宫里当然也有,只是汪舜华不会玩,自然也就不会拿出来。
永安公主和张懋玩得很开心,汪舜华看女婿也很顺眼,就问他的学业。张懋说是皇家收养,但年龄不小,养在后宫,多有不便,养在十王府,又远离母亲,反而不好,因此只是时常进宫;九岁的孩子不会上朝,何况还未出孝,自然是在家读书;等除了孝服,还要到国子监读几年书。
汪舜华点头,那就放心了,她还真怕把女儿嫁给大字不识一筐的武夫,毕竟两个人在一起,还是需要共同话题的。
第63章 法会
日子就这样平淡的过下去,景帝整天忙着朝政,但还是每天都到坤宁宫报到,汪舜华曾经将他推出去,让他去找杭贵妃和孙充妃,再不济,还有很多漂亮小姑娘;景帝乐呵呵的不以为忤,只是说我在你这里睡,才心安;但他还是下旨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停嫁娶,选宫女入宫。
大臣们当然有反对意见,现在多事之秋,皇帝不能爱美色!
但是景帝也很泛苦:本来四月初放了一两千人,宫女就不够用;前些日子太上皇又挑走了两三百号,宫女是真不够用,只能让宦官先顶着用。
大家这才不说话了。
太上皇一家搬到东宫,宫里的人气一下子低了很多;汪舜华除了去给两宫太后请安,就是猫在坤宁宫养胎,尽量避开太上皇进宫的时间,实在不想和这人照面。
不过她还是经常和钱皇后、周贵妃等人互相走动,联络感情;甚至外邦进贡了珊瑚珍珠之类的东西,景帝转手交给她,也是先呈给两宫太后,再让太上皇的家眷先挑,余下的捡一些给女儿准备嫁妆,再赏一些给杭贵妃和孙充妃。
重阳节前,宫里发生了一件不算愉快的事。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马上快过节了,太上皇想出去登山,遭到了守卫的拦截。
负责太上皇守卫的是襄城伯李瑾,哥哥李珍死在了土木堡。
面对太上皇的怒斥,李瑾躬身行礼,却没有动;只是淡淡地说,臣奉圣旨守备南宫,保护太上皇安全,请太上皇回宫。
太上皇怒气冲冲,是皇帝让你拘禁我,不让我出门的?
李瑾奏道,没有圣旨,恕臣难以从命。
太上皇道,若朕执意要出宫呢?
李瑾没有回话,只是他和身后的侍卫同时握紧了手中的兵器,杀气腾腾。
李瑾看着太上皇,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太上皇,请回吧。
太上皇咬着牙,朕就是要出去,还不让开!
李瑾握紧了手中的宝剑,到底抱拳:臣奉旨保太上皇于南宫,请太上皇不要为难臣。
太上皇拂袖而去,其他人只得跟着。
来日太上皇入宫朝见孙太后,见景帝夫妇也在,就说李瑾无礼。
景帝明显早就得到了消息,当时嘿然。
太上皇道,今天就请贤弟说句实话,我是不是已经被幽禁起来?
景帝嘿嘿,小弟不敢。
太上皇道,那就是李瑾妄传圣旨,理应处斩。
景帝这才道,皇兄不必怪罪李瑾,是小弟让他保护你。皇兄刚从北方回来,需要静养。
太上皇冷笑道,不必,我身体好得很。
孙太后也道,皇帝,你哥想出去走走,有什么不可以的?他一直待在东宫,也怪闷得慌。
景帝没有说话,一直沉默的汪舜华开口了,人不能让同一条门槛绊倒两次。太上皇,你就好好待在东宫保养身体,不要出门了。马上下元节快到了,外头龙蛇混杂,万一让不长眼的磕着碰着可是不好。
她看向景帝,土木堡之变已经一年,怀献太子去世也已经满周年,圣上,我想做场法会,愿獾奴早脱轮回之苦,愿万千将士早日超脱,愿大明江山永固。
景帝点头。
太上皇看向汪舜华,汪舜华也看着他。
太上皇没有再提出宫的事,汪舜华此人心狠手辣,万一真的跨越了界限,说不定她真能干得出弑君谋反的事。
过了重阳节,天气一天天冷起来,景帝的工作热情却日渐高涨,九月十六日,他开始经筵,命群臣随扈,这当然是拉拢群臣尤其文臣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