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此外,当地投降的百姓,朝廷也鼓励他们从游牧走向定居——此前哈密就有一部分屯田;如今地方政府在当地清理土地,攒造黄册;没有土地的,每户给地60亩,三年后开始纳税。
  程敏政也提到了现实的困难:“当年太后要求汉昌省多种棉花,以备军民所需。棉花确实能在汉昌生长,确切的说,当年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进了西域,在吐鲁番、和田一带种植,然后传到了内地。但棉花需水量大,只能在河谷绿洲地带种植,但是这些地方必须首先用来种植粮食,因此至今棉田不过二三百顷,有负太后厚望。”
  汪舜华只是想到后代新疆长绒棉驰誉中外,采棉大军也赫赫有名,以为遍地都可种植,却没有想到这一茬,马上表态:“你们做的是对的,任何时候,粮食都是根本,必须首先保证粮食生产。”
  棉花种植时机不成熟,但是汉昌省的纺织业却很快兴起,因为这里的牧场。治所迪化附近的南山,唐朝就是有名的狩猎区,如今用来放马牧羊,操练军士,官员们也来此纵马狩猎。
  天山南北则真是天然的大牧场,当时第一次看到一望无垠的草原,才会由衷感叹天地之浩大。这里水源充足,牧草繁茂,气候适宜。官军在此设立了多处马场,养殖了千万头牲畜,伊犁马、巴里坤马、焉耆马、黄牛和大尾羊。除了供应内地马匹和肉干,羊毛也是重要的产出。
  程敏政向朝廷汇报:“如今迪化等地,村落连属,烟火相望,巷陌间羊马成群,皮角毡褐之所出,商贾辐辏。”
  茶叶是游牧民族的必需品。朝廷还没有开放互市,嗅到商机的明朝商人们已经整装待发。即便前方仍然战火纷纭,汉昌省也需要巨量的茶叶来稳控局势;随着去年景云府开放互市,越来越多的商人选择前往谋生。户部估算,去年运往迪化的茶叶,超过五十万斤,以后还会逐年递增。
  汪舜华想到漫漫黄沙中响着驼铃,眼睛有,点热。
  喝着吐鲁番的葡萄酒,汪舜华转而问起汉昌省的养猪事业。汉昌省设立之初,汪舜华赐给十头小猪仔,让他们去酒泉等地选取,长途跋涉后剩下不到一半,就养在宣政司衙门附近,经过这几年的繁衍,倒是已经有上百头了。
  程敏政绘声绘色说起因为太珍贵,官吏将士都舍不得吃,好好供养着让他们繁衍,结果赶上大雪将房顶压塌,压死四头,三司衙门和派驻迪庆的将士各自分食,都乐跟过年一样。
  汪舜华大笑:“汉字的‘家’,是宝盖头加一个豕,也就是猪;有了房子有了猪,才算安家。什么时候汉昌省处处都有猪了,就太平了。”
  程敏政称是,倒也说起了难处:“恐怕不大容易。猪这东西比起牛羊,不适合游牧迁徙,所以汉人喜欢,而土民不喜欢;而且那边也不适合大量养猪。”
  汪舜华点头:“我知道,他们不养,但是可以学着吃嘛,有需要的话就从内地调,鲜肉不行,肉干还是能运的;茶叶也不是生长在当地的,怎么就喜欢?移风易俗,咱们都要多一些耐心。人心安稳,天下才能安稳。”
  转头对皇帝说:“记住一件事,那些不吃猪肉的,只能任用,不能重用。”
  皇帝脑子一懵,不知道母后为什么说这句话。
  汪舜华笑道:“你想,猪肉煎炒烹炸烧焖烩烤熏氽炖,这么多种做法,哪一样不好吃啊?可是居然能够抵御这样的诱惑,心肠得多硬啊!那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出来的?”
  群臣闻言大笑,皇帝愣了一下,笑道:“母后所言极是,儿臣记住了。”
  朱范址的父亲冲秌建极二十年去世,追封庄穆,考虑到他正在戍边,当年破格命其袭爵。
  如今汪舜华和皇帝商量:“襄陵王这些年建功立业,为国戍边,着实辛苦。我看,就进封为韩王吧。”
  当年把人得罪得太狠,如今有出色的,还是要给点待遇,别真让人戳脊梁骨。
  皇帝犹豫了一下,同意了,难得宗室中有这么个杰出的人物,自己脸上也有光彩。
  朱范址被册封为韩王,自然光耀门楣。范址的爷爷就是韩宪王朱松,不必另行追封;他的父亲被追封为韩庄王。
  旨意一下,宗室们自然是拍手称快,弹冠相庆;回家检视子孙,有哪些能读书的,朝夕督促功课;哪些能从戎的,送去军队打磨。搞科研写小说之类的要么搞不懂,要么觉得不入流,就这两样堂堂正正,该是太祖子孙做的。
  正热闹的时候,后宫传来消息,贾淑妃生下皇八子,皇帝摆手,表示知道了。
  汪舜华看到儿子的作态,叹了口气:“淑妃连生三个孩子,是有功之臣;如今又得了皇子,是好事情,你去瞧瞧他们母子。”
  皇帝点头,随即去了,不过内官回报,皇上并未在宫里停留太久,看了看,劝慰了几句,颁下赏赐,就去看奏疏了;倒是皇后多陪了一会儿,只是语气也平淡的很,例行公事罢了。
  皇八子被定名为祐樬,一应的洗礼都按照规矩来;对比刚刚陆华妃生下的皇七子祐枢,总觉得气氛不够热烈。
  宫里宫外都瞧出来了,淑妃失宠了。
  汪舜华拨弄着茶杯,心里感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那个叫吴渊的太学生是个典型的书生,有书生的傲骨,也有书生的天真。当然他还不敢奢想国母,只是把当日的梦幻诉诸文字,写自己酒后逢仙女,两情欢洽,到底是一枕清梦云云。
  本是唐宋传奇里惯用的题材,谁都没当回事;但是当谣言说那个仙女就是当朝皇后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
  事情闹得大,皇帝心里不痛快:明明当时在场的人不多,怎么就闹得沸沸扬扬——难道是有人想损害自己的名声?秦淮河又不是什么好地方;但是一想,母后是最重规矩、最重名声的,何况又关系到锦鸾,她怎么也不可能这样做;那是其他什么人想攻击皇后、打倒于家、进而攻击母后的用人甚至改革?
  怀了这样的想法,命锦衣卫火速破案。
  当天随驾左右的人不少,但是皇帝的耳目也多,很快就查出来:是淑妃指使内官外出采买的时候传出去的。
  锦衣卫指挥使朱骥是皇后的姑父,自然很是卖力。当时在场的人不多,他和于冕反复商讨,加强排查,终于把人揪出来——主要是在南京散布谣言,内官的特点又很明显。
  圣驾还没有出南京,就抓住了始作俑者,却没有牵连到淑妃,她脱簪请罪,说自己没有管束好下人,罪该万死。
  很巧,当天第一个捅到皇帝面前的,也是淑妃。
  淑妃生了二子一女,也算宠妃,皇帝没有多想,把惹事的内官杖毙了,也就是了。
  南京城的消息暂时按了下去,皇帝在南京的活动很多,每天都有新闻;只是回京之后,祐杰、祐相相继夭折,祐枟距离太子,一步之遥。
  淑妃心急如焚,不惜铤而走险,旧事重提;她算计着别人,别人也算计她。
  汪舜华也听说了这件事。锦鸾为此请罪,汪舜华很不在意:“长孙皇后尚有‘出众风流旧有名’的佳句,对景感怀,吟诗作赋有什么问题?我只恨自己写不出来呢。”
  只是发生了这样的事,锦鸾并不觉得脸上光彩;她又掌管六宫。南京城的消息传播开,她就想到底谁在作怪,很快就想到了淑妃。
  淑妃的心思很好猜。皇长子祐析虽然说是神童,但三岁不能说话,母亲又不得宠,皇帝懒得理会;次子祐杰没什么存在感;三子祐相,皇帝喜欢,太后不待见;接下来就是淑妃的老四祐枟,聪明俊秀,颇得圣上青眼。如果皇后失德,皇帝废后,以太后的性子,大概也是不允许董贵妃上位的,那时候最有可能上位的就是躲在董贵妃之后的淑妃。
  因此,皇后加强了对内官宫女的管理,趁着年底放宫女的功夫撤换了不少人手;如今知道淑妃借着女眷入宫的机会面授机宜,很是恼怒。于是在贾家人在酒楼上造谣的功夫,当场被锦衣卫拿下。
  连续被同一道门槛绊倒两次,皇帝并不认为这是巧合。平时争宠斗艳都可以忍受,甚至乐在其中,偏偏传播这等暧昧之词,祸及中宫,是决不能容忍的。
  只是毕竟是内宫传出去的,淑妃又怀孕,不能定罪,否则就真是授人以柄了。
  虽然淑妃连育三子,但只能止步妃位,贵妃的头衔,只有等去世以后给了。
  淑妃后悔莫及,痛哭流涕,牵着皇帝的衣袍请罪,然而皇帝冷冷的看了她一眼,走了。


第395章 圣人
  在后宫听完最新的戏曲,出来还得料理朝政。
  蒯祥去世,后事还在办理;会试取士和京察紧锣密鼓的展开。皇帝命丘浚、徐溥主持会试,而后亲自主持殿试,遴选出的二百名进士参加了西苑赏花。
  皇帝很高兴的跟母后汇报:“三鼎甲王华、黄珣、张天瑞都人才出众,堪称栋梁。”
  确实,汪舜华看过他们的策论,绝对的锦绣文章;赏花会上三人笔走龙蛇,龙飞凤舞,想来这些年已成惯例,士子都会提前演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