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商辂就建议:“河西走廊地处咽喉要道,西北各省无不在其影响之中,臣以为必须设立甘肃行省,确保这条道路的畅通无阻。”
  汪舜华点头。
  商辂提出了方案:“改陕西行都司为甘肃都司,治兰州,设酒泉、张掖、武威、平凉、天水、临夏、定西、陇南九府。”
  看他在地图上比划,皇帝笑:“中间细长两头大,宛如一把如意。”
  商辂笑道:“圣上所言极是。以地理而言,甘肃分成两大块,大致以兰州分水岭为界,西面为河西,东面为河东。所谓的河西走廊,长两千里,最窄处仅数十里,最宽处不过二百余里。西南为祁连山,东北为北山,两山相夹。中部依山而走,因此狭长;但河东地区划入甘肃,特别是平凉、庆阳地区,以此制衡陕西;陇右的天水、陇南地区,可用以制衡关中。这样既确保了甘肃省对周边多个非汉人聚居行省的影响力,又不给甘肃留太多的腹地。就算有人占据甘肃,也会被四面夹击,难以长久。”
  汪舜华真切的体会到老臣谋国的含义,庆幸自己没有把殿上的百官当成对头,否则还真不一定算不过这些人。
  藏区面积广大,大致分为三块:卫藏、康巴、安多。卫藏就是拉萨、日喀则一带,康巴是昌都甘孜、玉树、迪庆等地,安多则包含了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和甘南,阿坝等地。
  当然,现在分野没这么严重,但是乌斯藏这样大的地区,又出了这样的乱子,拆分势在必行。
  首先就是以金沙江为界,将朵甘都司划入四川,改名西昌都司,新设西昌府,管辖面积比原有的四川行省都大。没办法,三州地广人稀,汪顺华上辈子是见识过的。
  在青藏高原北部,汪舜华画了个圈,设立青海宣政司,下设西宁、海晏、兴海、玉树、海西五府。
  西宁不仅是青海省唯一的大城市,更是西海锁钥、海藏咽喉,宣省治所,当仁不让。
  乌斯藏改为西藏,设宣政司,拉萨仍为首府;由安西伯张显镇守。
  群臣都觉得很没有必要,甚至皇帝也这样认为。
  汪舜华和皇帝走出殿宇,看着外头秋风萧瑟,很久才开口:“想要保住景泰省,西藏必须在我掌控之中——此番张显能够翻越不周山,将来如果山南有变,朝廷照样可以从海上、山上一起夹击。”
  皇帝很不明白:“姐夫守着景泰省,怎么会有事呢?母后太多虑了。”
  汪舜华摇头:“你想的太简单了。景泰省那么大的一片地方,怎么能寄希望于某一人?就算他现在可靠,将来也可靠吗?”
  皇帝呆了:“那是姐夫啊。”
  汪舜华道:“我知道,换做别人,我未必敢冒这个险。但是你姐夫之后呢?就算驻守的官员将士一片丹心,你想过没有这些年来景泰省是不是真的风平浪静?一旦镇守的将领有变,他们还会一样老实吗?——如果拉萨等地有朝廷的驻军,他们即便蠢蠢欲动,也会被拍死。”
  ——可惜不能出阿拉山口一路南下。“帝国坟场”不只是传说,如今明朝的兵力投送能力实在有限,如果真想在中亚等地开战,搞不好真的成绝响;只有等汉昌等地慢慢发展起来再说。
  但藏区毕竟不同于内地。汪舜华可以力排众议设立宣政司,宣誓主权,却还是不能不尊重现实。——即便是强行套上龙头,想要摁下去喝水也是痴人说梦,以夷制夷、改土归流必然是长期的。
  只是有了名义上的龙头,必须蒙层皮,才能敲得响。三司衙门不一定要有,但是派驻钦差大臣必不可少,协调各方事务,有紧急情况可以临机处置。
  此外,此次叛乱中消灭了一群大的小的土司,也处置了一大批僧侣,同时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响应贡噶雷巴造反的,自然是以噶举派为主。这些年来噶举派与萨迦派争权夺利,战火不熄;僧侣无人约束,戒律松弛,娶妻生子,放荡自恣。
  汪舜华听王越汇报当地的情况:“从元朝以来,那些和尚无恶不作,广取妇女供其淫乐;当地还奉行‘合诛’,肆意蹂躏妇女称为合,杀人活取心肝称为诛。他们使百姓供酒,名为‘供甘露’;供妇女,名为‘供明母’,全无一点清规戒律。”
  皇帝很是生气:“简直岂有此理!”
  汪舜华心说真是少见多怪,要知道那可是公然拿着人皮当法器的地儿。


第391章 青藏(下)
  这些老实的不老实的土司和僧众如今都跟着王越来到北京。
  自太祖皇帝以来,中原王朝的皇帝就是藏民眼中文殊菩萨的化身,称为“文殊皇帝”。
  历代文殊皇帝对藏传佛教也很感兴趣。
  元代第一次大规模地把藏传佛教传播到中原。明承元制,吸收元廷在治理西藏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向前推进,改“独崇萨迦”为“多封众建”,在两京大兴土木,营建寺院。当时留京藏僧亦多至数千人之巨。往来于内地和西藏之间的僧人、使者和商人更是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汪舜华执政后清理冗官冗员,首当其冲的不是别人,就是这些寄居在北京的藏僧,一口气清理了三千余人,在京藏僧基本被打发回乡,让朝野大为振奋。
  不过随着茶马互市的兴盛,又有更多的藏僧来到内地,各个教派都有。
  皇帝在建极门上召见了他们,接受了他们进献的五彩哈达。
  噶举派高僧彻坦巴,呈上了刚刚完成的皇皇巨著《青史》。
  今年已经八十彻坦巴是吐蕃贵族出身。9岁时出家,曾跟随众多高僧学习佛法;熟谙藏传佛教各派的发展历史,写成了这部作品。
  彻坦巴虽然年老,但是精神矍铄。
  汪舜华翻着书,听他滔滔不绝的介绍各派教法源流、乌斯藏王朝世系,前后弘期佛教史;皇帝有赞玛提欧的教训在前,没有轻易开口。
  虽然那些年西藏被文青们营销成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但汪舜华对藏传佛教的了解实在有限,大体停留在按照帽子眼色区别教派、黄教影响最大之类的常识上,反而是署名仓央嘉措的几首情诗念的很顺口。
  藏区特殊的人文地理,决定了朝廷必须借助宗教;但即便是宗教,也必须是有选择的,酒肉和尚肯定不行。
  和尚嘛,还是要清心寡欲的,尤其是对付刚刚投降的蒙古人。
  彻坦巴是噶举派高僧,虽关上门来会对本派弟子发牢骚,但向文殊皇帝汇报的时候还是很讲究原则的,着重阐述自家的学说。不过皇帝之前没事,也喜欢和这些传统意义上的非主流人士来往,连语言都学了好几种,如今反而指点母后:“佛教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由文成公主带进来,而后发扬光大,引起贵族的不满。差不多在唐武宗会昌灭佛的同时,吐蕃王朝发生了朗达玛灭佛。后来朗达玛被僧人刺杀。两个儿子相互争位,吐蕃分裂。百余年后,佛教后来由原西康地区和卫藏地区再度传入,以此为界限,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根据佛教传入路线的不同,分为上路弘传和下路弘传。”
  这些算基本常识,余下的就是王越补充:“如今藏区有五大教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格鲁派。其中格鲁派是近些年来刚刚兴起的,僧众都带黄色僧帽,故而称为黄教。他们的创建人宗喀巴永乐末年圆寂。他生前抨击各派,倡导改革,提出僧人严格持戒、不事农作、独身不娶。”
  宗喀巴早已圆寂,八大弟子也都已经去世,但有很多再传弟子,其中不少跟着到了北京。格鲁派还算新秀,虽然传播很快,但影响力还比较局限在拉萨附近;此番推翻贡噶雷巴,他们率先前来投效,战场上很是卖力。
  他们卖力的跟皇帝汇报师父师祖的功德,皇帝也饶有兴趣的听他们说起戒律,甚至还探讨起转世灵童来。
  六年前,宗喀巴的最小弟子根敦朱巴圆寂。弟子们采用噶举派的转世办法,由根敦朱巴的亲属及部分高僧指定后藏达纳地方出生的一名男孩为根敦朱巴的转世。这孩子两岁时,一见着宗喀巴的像,就合掌作礼注视,俯首敬礼。他能忆念前生处所,常常说出根敦主在世时话。特别是在三岁时,护法天女军刀母为他现身,他就作了《军刀天女赞》,所以大家都相信他是化身而来的灵童。弟子们说的很虔诚,群臣互相交换了眼神,没有说话。
  汪舜华也想起来:黄教,是在清朝以后大行其道,号称“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汪舜华和皇帝商量,扶持黄教,为我所用。
  但是不必独尊,否则一家独大,就很难为朝廷所用了。
  贡噶雷巴的帕竹政权已经灭亡,封号自然要取消,其地改为府县,派遣官员,不世袭。
  皇帝认为:“朝廷本就缺官,西藏地处高寒,语言也不通,派遣进士举人前去,实在糟蹋了。”
  汪舜华点头:“朝廷是要掌握藏区的人事权,却不能泥足深陷,在那里耗费太多的功夫。”
  想了想:“北京有藏僧,让他们去任职。”
  皇帝称是:“还是要考试,择优而用——在北京这么些年,该学会汉话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