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毕竟马克沁机枪还没有问世,游牧民族真的不只是能歌善舞,还能征善战。
  最好要把这些人固定下来,变游牧为农耕。
  二月初二,循例派于谦去先农坛主持亲耕,汪舜华和太皇太后带着孩子们到西苑耕地。
  孩子们难得跟着她出行,又兼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都很是兴奋;路上汪舜华免不了又问起皇帝的功课。其实听师傅们已经说起过,皇帝聪明,书念得好,骑射也出众。如今问了《悯农》等几个篇目,无非都是同情民生疾苦的,皇帝说的爽脆,要轻徭薄赋、爱惜民力云云,又拿着秦隋和汉唐对比,最后称颂太祖皇帝圣明,汪舜华抿着嘴笑。
  正是种植春小麦的季节。宫人已经将土地犁了一遍,坑都是挖好的,肥水都下过了,将种子撒下去就行,覆上土,背后皇帝带着兄弟们有摸有样的学着,公主们又浇了一通水,也不觉得辛苦,汪舜华想到上辈子参加助农劳动的场景。
  不像是耕地,倒像是春游。
  正好春和景明,地里忙完,换了衣服,游赏了一番才回去,当然还考校了骑射。皇帝的骑射功夫确实出彩,固定靶都是九环以上,移动靶也有七环;齐王就弱了不少,固定靶八环,移动靶的三支箭只有一支射在靶子上;荣王倒是还要强一些,固定靶都有八环,移动靶也都中标。
  太皇太后乐呵呵的对汪舜华说:“瞧,皇帝射得多好。”
  汪舜华点头:“是颇有先祖遗风。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太皇太后有点意外她居然会提到这个话题。
  我不说,你们就要说了。
  汪舜华看着儿子:“咱们今天种植的是春小麦,南方种植冬小麦,虽是秋后播种,但控制水肥,让它猫冬;如果麦苗还不老实要往上窜,就要进行中耕和压土。唯有如此,才能让麦苗根深茎壮,经受严冬冰雪的磨炼,培育抗旱抗病能力;否则茎叶徒长反而产量不高,甚至在抽穗前就死亡。百姓管这叫‘蹲苗’。”
  “更近一点,山东那边,农民新买的菜苗,不急于马上栽种,而是用湿布保湿根部,让茎、叶裸露,故意让其失去部分水分而萎缩、打蔫。等苗饥了、困了、疲了,褪去原有的娇嫩,再去栽种,遇到土壤、水分、肥料、阳光,就会急切地与土地融合在一起,挺直茎秆、伸展叶脉,变得自信而有底气。这叫‘困苗’。”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只有适当蹲苗、困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让苗儿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虽然这样说,太皇太后的脸色不大好看,皇帝也一脸委屈。
  汪舜华感受到了,对太皇太后说:“皇帝一年年大了。我是想明年春,就让他加元服,正式听政,先接管礼部和詹事府的事。虽然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但也不能只是磨,还得亲自历练,亲自感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下太皇太后和皇帝都高兴了,皇帝躬身行礼,太皇太后笑道:“到底你考虑的周全。”
  虽然今年就可以及冠了,好歹去年战事忙,顾不上。
  转脸吩咐皇帝:“你娘一番苦心,你可要好好体会,好好读书,好好办事。”
  皇帝称是。
  谚文引起了李贤的兴趣,自然得到了汪舜华的重视。虽然她对韩语没啥兴趣,但有件事可以提出来了——汉语拼音。
  当然话不能直接说,只是交代章纶:“朝鲜文字不能用,但创制思想和思路是可以用的。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读写困难,不利于初学者学习。你们要加强对音韵学的研究,创制一套简单实用的符号,让没有识字功底的人对照字书,也能很快知道怎么读。”
  今年朝廷很忙,辽东朝鲜的事情只是其中之一,会试也只是按照惯例举行,没有什么新闻。
  今年闰年,多了一个二月,事情也就多了。
  二月中旬,命将衍圣公孔弘绪械送至京理问。
  没错,就是孔夫子的嫡亲后代,现任衍圣公孔弘绪,也是汪舜华的妹婿。
  早在去年十一月,南京十三道监察御史杨智等以妖彗示变、灾异迭至上疏,除了要求汪舜华尽早还政皇帝、把南京各部官员大骂了一通,扯了一大堆有的没的的道理,也确实说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其中就有衍圣公孔弘绪“恃恩骄恣,荒淫无度,妨国病民,法所难逭。”
  其他人让刑部郎中和督察院去查,独有孔弘绪,命礼部左侍郎刘定之、刑部左侍郎王恕会同督察院左副都御史钱溥,带着锦衣卫前往查证。
  经过两个月的查证,呈上了调查报告:除了侵占民田、偷逃田赋,还用刑奸淫乐妇四十余人,勒杀无辜者四人;此外,还存在宫室逾制等严重问题。
  汪舜华狠狠地将奏疏砸在地上:“无耻之尤!”
  汪泉早在六年前已经去世,汪瑛连忙带着宁氏入宫求情:“他好歹是你的妹婿,又是孔圣人的后代,就从宽发落了吧!”
  宁氏尤其拉着汪舜华大哭:“弘绪才二十岁出头,还是个孩子,年轻不懂事。太后开恩,就饶了他吧!”
  汪舜华甩开了她:“什么叫孩子?他是22岁,不是两岁!九岁就承袭衍圣公爵,怎么不说他还是孩子,不能理事,不能承袭爵位呢?怎么就不知道猫在家读书,偏偏要去强奸杀人呢?人命关天,如果连这种罪行都可以原谅,还有什么不可以原谅?”
  宁氏嚎哭:“他毕竟是你妹夫。”
  汪舜华喝道:“我首先是大明的皇太后!他触犯法律的时候,有没有替我那妹子想想?”
  宁氏哭得泣不成声,连汪瑛也坠下泪来。
  不独汪瑛夫妻,朝臣也开始议论。
  彭时就上言:“弘绪为宣圣嫡孙。宣圣乃万世名教宗师,历代崇尚有隆无替,待其子孙与常人不同。今弘绪有罪,处理亦宜从厚。伏望太后念先师扶世立教之功,宽其桎梏之刑,待取至京,命多官议罪奏闻,然后处置为当。”
  准了。刑不上大夫嘛,孔圣人的后代,不能锁拿;让人陪着到北京就行了——不知道的估计以为是公款旅游呢。
  现在孔弘绪到北京了,犯罪事实也清楚了,就该说怎么问罪了。
  刑部尚书程信犹豫了一下,到底站出来:“罪当斩首。”
  但是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包括商辂、彭时等人:“孔弘绪是孔圣人的后代,不能杀。”
  程信低了低头,没说话。
  于谦也没有说话。
  汪舜华久久没有说话,金殿里一时安静了下来。
  李贤站出来,说:“古礼‘刑不上大夫’,公卿有罪,通常诣请自裁,从不轻易施以污辱之刑,目的在于保存大臣的体统,以鼓励形成廉耻之节操。弘绪罪犯死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请太后念其宣圣之后,从宽处置,令其自裁。”
  这话太狠,不说该不该杀,而直接说该怎么杀了。
  汪舜华点头:“赐酒,给全尸。”
  她看着群臣:“自古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你等都要谨记:下民不可虐,上天不可欺。谁要是胆敢作奸犯科,我大明自有律例在此,那时候可管不得你是圣贤之后,还是山野匹夫。”
  在狱中也享受单间待遇,正捧着酒对着一桌子菜、对着狱卒吆五喝六的孔弘绪得到圣旨呆了,酒杯当机摔落在地,大骂:“不可能!我是孔圣人的后人,太后不能杀我!都是你们这些奸贼,离间骨肉,杀害贤良,你们会遭报应的!”
  孔弘绪咆哮着,嘶吼着,但是前去传旨的内官和程信等都冷眼瞧着,到底明白过来,摔坐在凳子上,痛哭流涕。
  孔弘绪死了,但是衍圣公爵位还应该传承下去。夫人汪春华先生一女,去年底又生了一个儿子。这次孔弘绪进京,她抱着孩子跟着,目的自然是要求得汪太后的同情,让孔弘绪能够从宽发落;但岁末年初,北方的天气还是很冷的;尤其山东到北京,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上千里的路,下面护持得再周到,也难免会出状况。因此,孩子在路上感染风寒,先是高烧不退,继而引发肺炎,还没到北京,竟然夭折。
  汪春华大哭了一场,继而得到丈夫被赐死的消息,绝望之下,用一根白绫了结了生命。
  毕竟是亲妹妹,何况多年养在身边,还是有感情的;汪舜华本来打算让她和孔弘绪离婚,再从宗室或者禁军才俊中选择。反正她还年轻,以自己的身份,不愁找不到好的,偏偏她如此刚烈,竟然自尽了。
  汪春华和丈夫合葬,儿子埋在他们身边,女儿春兰被接进宫,养在太后身边。旁人怎么议论不知道,汪舜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办完孔弘绪夫妇的后事,接着说衍圣公的事。曲阜姓孔的多得是,前几年因为反对改革,被拿问的也不少,但是要想找人,肯定能找出不少的;但是汪舜华不愿意。每年几百石上千石的俸禄是小事,关键孔家在曲阜一手遮天,大肆兼并土地、奴役百姓,八年前朝廷花了多大的功夫才打开局面,她至今无法忘怀;而且孔弘绪凭借自己特殊的地位,屡次上表要求特权,说家里没钱,要赐田、要修房子、要奴婢,等等,汪舜华懒得理他;他竟大肆攻击朝廷改革,说改革派重臣是名教罪人,引发一大群保守派群起响应,混淆视听,干扰改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