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罗绮等人发自内心的恭维汪太后英明,汪舜华笑纳了——难得几十年了,还记得这么点东西,虽然也不全,就厚颜无耻的收下吧;当然其他的发明是真的没办法了。
  临走前,还是要求罗绮等加大技术投入,最好是把大炮体积缩小威力增大可以连续发射并且随时可以转向——没说出机关枪的名头,怕把人吓倒。
  “你们现在多流一点汗,以后将士就少流一点血!”
  罗绮等擦了把汗,接着去研究了。
  建极九年四月初一,北京外城正式动工。汪舜华带着皇帝以及勋贵文武官员前往参加奠基仪式。10万民夫已经集结,户部第一笔800万两银子也已经拨付到位。
  看着下面旌旗猎猎,汪舜华很高兴,铲土也很卖力。
  此前火药已经改良后,炸石开山很舍得用,条石已经准备了一部分,以后就更不用说了;今年初开始,北直、河南、山东、山西等省的公司已经接到订单,开始烧城墙砖了。
  虽然总不过左手倒右手,支出甚至多了一些,但是由公司组织,而不是衙门组织,汪舜华觉得心安了不少。
  她提前审定了方案。
  住房是用水泥做粘合,城墙是墙砖包混凝土,街道倒还是用青石板。毕竟刚刚问世,技术没有完全成熟,还要长期摸索;江堤也不敢开玩笑,但是小地方的河工就可以用了,再怎么样,总比土堤强太多。
  只是这么宽的路面,为避免来往混杂,白圭提出将道路一分为二,用绿化带隔开,一律右向行驶,《古礼》曰:道路男子由右,妇女由左,车从中央。汉朝贵右贱左,但明朝贵左,左侍郎比右侍郎高,按照国人谦让的传统,那就右行。
  但反对声音很大,汪舜华倒没犹豫,准了;车行道高一阶,才是人行道。其实主要是给摆摊的,没办法,以前摊点都摆到大街上,太危险,这才和行人混在一起。人行道上也有绿化,不过不是连片的,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主要是太祖皇帝重视绿化,下令每年种多少树,北方地区风大,也确实用得着,这传统就保留下来;汪舜华执政,自然要发扬光大。这样一来,就很接近后世了。
  外城建设是个大项目,自然是分片施工,否则全成大工地影响形象没什么,关键影响交通!
  按照白圭的计划,要从东到西,而后由北到南。
  当然,要建设北京,光有城门、街道、府邸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公园。
  暂代工部尚书的王复领旨,很是高兴。白圭之前已经计划好了。建外城的时候,出于某种预感,他就抢先在东直门外后代的工人体育馆位置圈了一大片地;现在更好,就在外城弄两个花卉培养基地就成,一个选在后来朝阳公园的位置,这里有水域,现在把水面清理好、河流疏通了,取水方便;以后建设完成,可以改建为公园一类的——现在是指官家的园林,但以后可以开放;毕竟总要有点风景名胜,才能彰显地位;而且地屯着,租给农民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放着长草也不是事,还不如先用花草占着,给宗室一个姿态。
  他和蒯祥商量好,暂定名朝阳园;城北安定门外有个大水坑,就是后来的青年湖公园——嘉靖年间在附近建了地坛,现在还没有,就不用填平了,挖成湖泊,也建一处园林,暂定名安定苑;城西选了两个地方,一是紫竹院,那一大片地方可以圈起来,另外一处是木樨地,军队种苜蓿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湖泊,整片疏浚,名字还没想好,西苑肯定不行,要不叫阜城园?城南天坛附近有个慈悲庵,清朝在那里修了陶然亭公园,圈起来做宣武园。
  这样的天字号大工程,自然不是大道公司一家能够承担的,大安公司和各省的建筑公司都参与竞标——当然此前没这个说法,但权衡选择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汪太后提了,群臣争执了一番,到底同意了,最后是分工合作,各管一摊,算是皆大欢喜。
  但北京的建设还不能止步于此。


第239章 文林馆
  四月十八日,汪舜华正式宣布成立文林馆,下设文学、哲学、史学、艺术四馆。其中以前的仁智殿待诏们经过考试合格,全部安置到艺术馆;同时下诏,广招天下擅才艺之士。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这里打造成大明的最高艺术殿堂。
  这个提议自然招来不少反对。毕竟已经有了翰林院,又设立文林馆做什么?难道太后想绕过吏部直接给那些工匠授官?——不是已经有了科学院了吗?
  当然不是。
  现在还不是信息时代,不是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百姓只会用脚投票,只要不把人逼急了,谁也不敢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但知识精英毕竟能引导时代的思想潮流和社会舆论。只有拉拢他们,才能占据政治宣传的制高点、舆论导向的策源地,进而掌握时代的话语权。
  宗室们即将入京定居,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总是要找点事做、找点乐子,免得他们整天无事生非;再说,文化昌明也是文治武功的重要体现。没见到网上说“某某是某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何况,前几年的改革中,得罪的读书人实在不少,太后必须要考虑自己身后的名声,如果朝廷能荟萃当代杰出的艺术家,那么那些被打入另册的,也不过就是一个数字。
  汪舜华没有把话说完,因为在座的大臣不可能体会被辫子戏荼毒的感受;清朝黑点不比明朝少,但人家就是有这本事把自己的祖先吹成一朵花,大明呢?自吹不行,自黑倒是有一套。朱元璋那张芒果脸、火烧功臣楼、蒸鹅杀徐达、不能说“秃”,还有太宗的生母是硕妃、诛十族,有多少是你们自己编的?
  ——当年网络上多少人宣称“大明无一明君,大清无一昏君”;甚至网红学者在央视讲台宣扬大明是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朝代。
  ——太祖太宗比不上秦皇汉武唐宗,未必真不如其他人吧?
  ——大明开国之难,也就比兔子可以相比吧?杀贪官反侄子下南洋征朔漠北京保卫战辽东犁庭万历三大征哪个不是传奇?你们倒是吹啊!
  ——徐达常遇春傅友德蓝玉张辅沐英戚继光真的是吃素的?
  宣传工作不到位啊,自己把舆论阵地放弃了,该怪谁?
  ——说起明朝的文人,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本来应该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却全部藏头露尾的,通行本上的名字都要打个问号;高适宋濂解缙唐寅杨慎徐渭等等,怎一个惨字了得?汤显祖一辈子也不得意吧?好不容易有个冯梦龙,著作等身,留下了多少不朽的篇章,有谁吹吗?海瑞倒是出名,成了饿死亲闺女的变态了。
  ——这时候你说你政治开明、君主贤德,人家会相信吗?
  ——看看隔壁,朝廷台黄金时段推送“大清远胜于大明”让多少人真以为康熙就是“远胜于明太祖”的“千古一帝”了?“那棵歪脖子树看着你们”和“洪武四大案”哪个知名度高?——后者就算有知名度,也是和屠杀、独夫民贼扯在一起吧?一个刘罗锅一个纪晓岚,真实水平怎么样先不说,刷了多少存在感,连带乾隆都洗白了多少?有了他们的故事,多少人会对文字狱感兴趣?
  杀一个人是人,杀一万个就只是个数字。
  幸存者偏差,有时候就是这么残忍。
  ——要真说“三无”,那也应该是无权臣、无权宦、无藩镇吧?崇祯到死都还握着大权,可以随意罢免重臣呢!就算曾经出过王振、刘瑾、魏忠贤一类的,怎么着?皇帝说杀就杀了。比起可以废立皇帝甚至直接杀害皇帝的汉唐宦官,真是小意思;甭管最后政令不通、收不到税,好歹全国还是统一的,中央还有权威啊!所以崇祯接手的牌面真不算差,至少不是无法挽回。
  汪舜华在心里吐槽: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宣传工作一定要牢牢抓在手里不放松!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年考封的通过率实在不高,宗室们很不满意,怎么办?总是要给人希望的,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还不够,还得有实实在在的典型和榜样,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呆着。除了引导他们去进行科学研究——这个要出成果难度太大,去搞文学创作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你要吐槽埋怨可以,要讽刺揭露批判也行,反正要想通过写作袭爵,作品是要太后审定的,该写什么,你看着办。
  汪太后说的不那么委婉,群臣争论了一番,到底点头。
  只是商辂提出:“翰林院已经承担了编撰史书的任务,又在文林馆设一个史学馆,没有必要。”
  汪舜华摇头:“我认为有必要。翰林院是史馆不错,但是现在翰林官要到地方办事,熟悉民情,为将来做国家大臣积累经验,留在院里的本就不多,还要起草诏书、讲读侍读,即便修书撰史,也不过皇帝实录诸书;如今在文林馆设立史馆,是吸纳民间有志于编撰史书尤其是通俗史的人才,端正写作风气,避免谬种流传。”
  ——说白了,翰林院写的史书是给皇帝和其他专业人士看的;史学馆的书更多的面向没有文化的普通人。朝廷设这个机构来把关,确保历史通俗小说的史学水平,避免胡编乱造、含沙射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