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罗璟摸摸鼻子,有点不好意思。可是当时确实没学过,就是专注作八股文的,没想到太后还记得——他不知道历史上更尴尬。他是天顺八年的探花,英宗在当年正月去世,所以是宪宗亲自主持;结果命题赋诗,这位仁兄一筹莫展,竟不知如何做答,于是遍问同考之人,这才写了一首律诗。
  太后也有小黑本。
  不过这也不要紧,反正大家都上岸了,只是折腾后面的;以后县试、乡试、会试都要增加一科基本常识考察,教材没有出来之前,参见翰林院给宗室的大纲,一样60分及格。
  二是科目要增加。朝廷不仅需要综合管理岗位的人才,还需要专门的技能型人才,诸如天文、地理、数学、水利、农业、军事、礼仪等等。当然,进士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他的官员也需要有专业水平。
  ——这个是吏部左侍郎李秉提的,他是真觉得人才不够用。
  好在,有先例。
  明朝只设进士科,但以前并不是如此。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等五十多种。
  现在增设明法、明算、明史、明道、物理、明农、明礼、明医等科目,选拔熟稔法律、算学、史学、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农业水利、礼仪和医学的人才。
  不出意外的遭来一片反对,但是汪舜华很是支持:“让专业的人去办专业的事,不能外行领导内行。”
  汪舜华坚持,她身后也有人帮腔,除了宗室,还有刚刚回朝的张懋、沐琮以及常宁等勋贵;朝臣一时有点懵。
  其实宗室勋贵这样表态,除了战队,未尝没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意思——要考试才能袭爵,咱们也认了;但是你们也太刁钻了吧?怎么看着我们好欺负就可劲儿欺负?那好,你们也去试试那题目!
  当然,这些科目与进士科不同,是专业资格考试,也就是什么人都可以报,分合格,过关了就有到相关部门任职的资格;否则,即便考中进士,也不能前去相关的部门。——这是汪舜华提的。
  普通人,即便考不起进士,考过了某一科,就可以到有需要的衙门、国企、学校任职,一次通过,全国通行,当然这部分就不免田赋了。——这是李秉和马昂的意见。
  没有通过考封的宗室勋贵,一旦通过了,也可以袭爵。——这是襄王提的,汪舜华表示同意,还是要给人希望的,当然就不绍封了。
  考虑到现在专业人才太少,考试由中央统一组织,以后地方有实力了,再举行分级考试。
  报考科目没有数量限制,你要有本事,把这些全部考过,算你行。
  考试每年四月初一日举行,每科半天,这时候殿试也好、考封也罢,都已经结束,大家心态都放平了;会试落榜的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此外,京察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各级地方官进京述职的时候,正好把资格证拿了——正在其位的暂时不动,但是以后不管是初任,还是调任,或者升职,就必须有相应的资格了,所以估计前几科报考的人员会不少。
  这些科目基本上采用笔试的方式,包括选择、填空、问答、论述等各种题型,不过有一科还加入面试:明礼科,也就是给礼部选的外交人才,要求口才好,最好长相不要太丑,毕竟是门面。
  其中明道科在一片反对声中被搁置——废话,好不容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凭什么又要给诸子百家一条路?何况“道”这个字,可不是随便什么学派都能用的。
  汪舜华有点窘,只得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百家各有所长,如今取长补短,可以补朝廷阙失。”
  还是不同意,章纶等尤其语气激烈,认为这是对孔孟之学的极大挑衅。
  汪舜华只得暂时作罢。
  还没有实力与整个国家机器为敌。好在诸子百家的书籍在国家图书馆可以找到,将来也会出现在各级图书馆中。
  只有等各家学派都有了传人,而且在各个方面发挥了作用,才能真正复兴,否则,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另外一个消息很值得振奋——高压锅做出来了。
  虽然常加班吃食堂吃外卖,但居家过日子,下厨房也不少;高压锅这种常见的锅具当然不陌生。装完房子买家具家电的时候还要做功课,万一质量问题来个爆炸就不好了。橡胶高压锅垫圈肯定做不出来,实在不行用丝绸或者皮革替代一下;那个会转的排气阀也只有用木质的替代。
  于是汪舜华把胡守信招进宫,把草图交给他,还面授机宜。
  胡守信这些年过得不如前些年风光,但也不坏。炼钢没什么进展,火炮也不是他的强项。只是前些年北直隶水旱相接,有了瘟疫的苗头,他和太医院合作,开发了好几样药剂;尤其后来研究天花,他亲自上阵,种植牛痘成功,很得汪舜华的嘉许,也得到百姓的爱戴。
  治病救人比炼丹卖药更有成就感,至少胡守信是这样的。
  于是大明朝第一口高压锅就这样做出来了,当然因为制造工艺,很有时代特色,比如皮比较薄;不是铝合金也不是不锈钢,而是铁做的,估计以后除锈就是个麻烦事,但到底是造出来了。
  胡守信送进宫之前,肯定先试验一下。
  既然是锅,就要煮东西,尤其是送到青海那边的,煮肉比较多。
  一大锅肉放了进去,倒满水,看到锅盖上的排气阀开始转动。胡守信没有叫停;看到塞子越转越快,水汽越来越大,看着时间比一般的锅短了近一半,这才教人将锅端到桌上,喝退众人,取了排气阀,然后去转把手,居然转不开。
  无奈,找了个壮士,用尽力气,只听“嘭”地一声闷响,揭开了。
  绝对的惨案。
  后代的高压锅爆炸,致死致伤致残的都有;这口锅皮薄,密封性也不如后代,威力没那么大,但蒸汽冲上房梁,直接冲了个洞,摔下来几片瓦;周围更是一片狼藉,杯盘碗盏被冲倒,稀里哗啦摔了一地;肉块到处都是,好几个人被烫伤。
  胡守信心有余悸的跟汪舜华汇报,汪舜华乐了:“我不是吩咐过你,气散完之前不能揭盖子吗?”
  胡守信苦着脸:“臣实在没想到这口锅居然有如此的威力,吓煞了人。”
  汪舜华笑道:“好了。以后当心就是。”
  因为这种锅造价不菲,所以第一批只造了一百口,除了赐给青海几个衙门的高级领导,就是赏赐了藏区朝贡的土司。
  即便比不上后代的高压锅,比起同时代的锅们,省时省力——这个土司和高官们自然不在乎,但是能把骨肉炖的酥烂,这实在让大家喜欢;因此不仅青海都司打报告请求多赐给,让广大将士都能吃上熟饭,喝上开水;各地土司们也纷纷打报告,请求多赐,或者进行互市交易。
  为此,皇室设立了一家公司,专门制造高压锅。只是以目前的技术,每年也就能500口锅,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高压锅作为贵重的物品,成为青海各部门的年终奖励;并成为互市的重要商品。最初,1口高压锅甚至能换回5匹好马。
  当然,这种锅使用多了,也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战争。


第230章 烟雨江南(上)
  考封刚落下帷幕,英国公张懋、黔国公沐琮、定国公徐永宁、信国公汤伦、郑国公常宁同时进宫辞行,前往地方坐镇水系清理工程。
  张懋前往苏州吴县,沐琮前往浙江杭州,徐永宁前往湖广长沙,汤伦去了江西南昌,常宁去了微山湖。
  其实汪舜华私心派魏国公世子徐俌去,但是他如今正在守孝。汪舜华实在不忍心让女婿夺情,背负不孝的骂名。
  这几个人其实都不是水利专业;要想进行水系清理,明朝有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光有技术人员是不够的,因为水系清理,除了技术上的难题,最基本的就是清理河道、封山育林,这显然是会得罪人的活。
  这几年得罪的人太多,汪舜华很担心哪件事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个稻草;但是不得罪一路人,恐怕就要得罪一城一省人——当年看书,明朝的水旱灾害实在太严重,除了天灾,还有人祸的因素,甚至可以说,人祸胜于天灾。
  所以,即便有天大的困难,也必须排除。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亲自主持一系列惠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
  汪舜华迫切想要改善和江南士子的关系,维护自己和朝廷的形象,光在琼林宴上说几句不行,还得有实实在在的行动。那就是江南地区的文化工程必须尽快上马。
  南京贡院在建极五年进行了重建;与此同时,南京国家图书馆也投入了使用,汪舜华还下令成国公朱仪,主持秦淮河的清理工作。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明初对秦淮河进行了大幅度的修缮改造,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繁华所在。
  但繁华背后,还是有隐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