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科学技术的春天到来了。


第114章 工作餐
  设立集贤院和科学院的事情在朝野上下引发了很大的震动。大家都觉得这手笔有点大,汪太后怕是来者不善。
  不过接下来,汪舜华只是让督察院整理发布了新的官员行为准则。这份负面清单明确规定了哪些事情绝对不能做,包括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超规格使用仪仗,严禁收受包括冰敬、炭敬在内的官民百姓馈赠,严禁三节两寿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严禁组织和参与黄赌毒活动,严禁侵吞蚕食官民土地,严禁偷逃赋税。
  当然,还有针对宗室和勋贵、武将的版本,大体差不多。宗室管理本身很严格,只是以前没有逗硬执行,只要不是造反之类的,朝廷也懒得管。现在重申,除了严禁交结地方官、严禁出城之类的,也严禁接纳亡命之徒或者说无业游民,严禁擅请田地或者侵食官民土地;还重申不许女眷殉葬,否则以杀人论处。
  汪舜华语气严肃的在朝会上宣布:“官场风气关乎人心向背,关乎盛衰兴替,关乎事业成败。要坚持铁腕反腐凝聚官心民心,正风肃纪净化政治生态。一旦违反禁令,不管涉及到谁,一律严惩不殆!”
  她交代左都御史萧维祯、右都御史李实和锦衣卫指挥使朱骥:“从现在开始,你们就要紧盯这些问题不放,铁面执纪、严肃问责,匡正官场风气,还政治生态一个山清水秀。”
  群臣磕头,也就把心放下来了,汪太后话说的很严肃,上不封顶,下不兜底什么的,其实也就是说说而已。每个皇帝上任之初,不都是这样强调吏治吗?结果怎么样?除了太祖皇帝,谁认过真?
  明朝官员并没有想到,明朝版的八项禁令只是开始。
  汪舜华很明白,自己根基未稳,不要着急,想想怀献太子的后果;但就是这两年,她不能浪费,要建立自己的班底,要树立自己的威望。
  她知道,在很多人心目中,自己应该就是圣母病晚期患者,如果是男人,大家会恭维他仁厚为怀、爱民如子,甚至不吝一个“仁宗”的谥号;但她是个女人,人家只会觉得她孤儿寡母好欺负。
  身为女人,要想牢牢掌握最高权力并且引领国家前进的方向,贤惠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比男人更男人的胸襟、气度和手段。
  像前几位皇帝一样利用锦衣卫、东厂无孔不入的去侦查阴私,只会招致百姓反感;还不如一开始就把规矩亮出来,整饬吏治,这是在名正言顺、光明正大不过的理由,何况规定很明确,不怕谁说三道四。
  而对于满朝文武来说,值得高兴的并不是新设立了集贤院——傻子都能看得出来,那是最高级的养老院,一般人混不上;而是汪太后下旨,恢复了廊餐,也就是大家的工作餐。
  宋朝以前,古人一日两餐,因此早饭相当重要;明朝基本流行一日三餐,但官员们要上早朝,自然是赶不上吃早饭的。
  官员的工作餐可以追溯到楚成王时期,唐代的规格极高,仅限于供应宰相一级的高干。午餐甚至丰盛到朝臣们不忍心动筷子的地步。
  唐代以后,堂馔的范围已不限于宰相,又称之为廊餐。明代开国之初,也有工作餐制度。只是由于规模太大,财力难以支持,不得不废止;只是改为每月初一、十五赐食,直至正统七年彻底取消。
  民以食为天,汪舜华很不想在这个方面为难人;尤其很多人年龄不小了,饱一顿饿一顿,早一顿晚一顿的闹出胃病也不是个事。此前内阁大臣每天都是她吃饭的时候一道赏赐,但其他的官员除非正好奏事,一般是没有这个殊荣的。
  因此,她和内阁大臣商量,准备恢复国初的廊餐。
  于谦反对,原因很简单:“吃饭的人太多,规模太高,耗费太大。”
  确实,各部门的朝参官加起来加起来多达数千人,这要是供饭,得是很大的一笔。
  不过这对汪舜华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国家财政再困难,绝不至于供不起一万人的一日三餐,只是以前的饭供得太好而已;既然是以吃饱为前提,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损耗太多。
  首先,是责任部门,光禄寺,没说的。是人都知道,光禄寺是个肥缺,朝廷每年派给光禄寺牲口十万只,其中猪18100口,羊10380头,鸡近2万只。这么多东西,宫里当然吃不光,剩下的自然进了光禄寺官员的口袋——因此,首先对光禄寺进行反腐,让吏部选几个廉政模范进去;同时,让督察院和户部随时盯着查账。以后朝廷每年再给光禄寺拨米面各十万石,牲口十万只,其中生猪六万,鸡两万,羊一万,其次就是鸭、兔,鹅在节庆之日可以吃到;但是鱼没有,主要是吃饭的很多都是老大爷,有时候还要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万一被鱼刺卡了提前去见先帝汇报工作,实在是得不偿失。但太液池有的是鱼,太后会经常邀请元勋重臣游览西苑,并赐垂钓,钓着了就拿回家和家人一起慢慢吃。
  ——汪舜华听说过徐达吃蒸鹅的故事,后来才知道而在明朝是一道豪华菜、身份菜,不到级别的是不让吃的;而且徐达去世的时候,懿文太子还在,太祖还没有大杀功臣,估计和那副画像一样,又是一个洗脑包——那长相,简直鬼斧神工,太有想象力了,可怎么朱家的子孙一个个都长得挺正常?基因突变也不带这样的,否则小鬼子家怎么也不改善一下?
  ——何况按照太祖皇帝那抠门劲儿,真要想委婉的赐死徐达,估计不会舍得一只大白鹅,直接学曹操送个空盒子拉倒。
  然后是范围,管早中两顿,中央各部门的朝参官都有资格吃饭,采用自助餐的形式,吃多少取多少,严禁浪费,否则让言官参了,轻的罚工资,重的回家种地去。
  最后是品种。要想像唐朝那样的高档奢侈酒宴是不可能的,就是一般的家常菜,早饭包子馒头油条豆浆花卷稀饭芝麻饼椒盐饼肉夹馍之类的轮着来,午饭太祖时期的标准,四菜一汤,猪肉每天都有,其他的荤菜就轮着来;另外,就是有应季的水果——基本上就是后代基层机关食堂的水平,保证绿色天然无污染。不过这年头没有保温箱,在走廊上架炉子走水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到点尤其冬天麻烦跑快点。
  只是有点遗憾下水只能浪费了——猪肉本身要比牛羊肉低一等,加上下水味重,士大夫自然看不上,只是贫寒百姓拿去打牙祭的;当然早在宋代,高级厨师就能料理清楚,但是毕竟耗时耗力,因此只能放弃。汪舜华吃着爆炒猪肝,无限怀念辣椒孜然之类的调味品,还有土豆红薯玉米,算了,不说了,都是泪。
  虽然不丰盛,甚至很寒酸,但是大家都很高兴。财政困难,这已经算体恤大家了;何况就参加过汪太后赐饭的大臣那里的消息,汪太后吃的虽然是小厨房,也就这个水平,她老人家整天忙于政务,真没时间在吃饭上下功夫。他们不知道汪舜华上辈子是吃惯了盒饭的人,能够有几盘子的菜摆着从头吃到尾就不错了,至于吃相,没有的。


第115章 御史韩雍
  沈王世子奏父康王薨,蒙圣恩遣官安葬,但坟所狭隘,无地可立庐舍,乞于坟外复赐空地数亩。
  汪舜华没有犹豫:“亲王的坟地五十亩,还嫌不够?”于是批复不准。
  功臣子弟相继进京,并在三月举行了考试,通过后正式授职。
  汪舜华在武英殿召见了他们。
  基因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老子英雄而狗熊的不少,何况过了这么些年,谁能保证完全继承祖上的优良基因?何况有的放逐到偏远之地,相貌与普通人似乎也没多大区别。
  现在武职考试还不算严格,何况都知道这些是元勋之后,又是太后着力的面子工程,也就没有过分为难他们,都过了;尤其常宁早在五年前袭怀远侯,这些年一直在北京勤奋读书习武,相当能看。
  命刘金宣旨:“自昔帝王受命,驱策群力,以有天下。迨区宇既宁,酬庸论功,列爵崇报,一时攀鳞附翼之士,奋起兜牟之中。剖符析圭,爰及苗裔,德意厚矣。我太祖高皇帝开基,凡熊罴之宿将,帷幄之谋臣,生著号,殁袭封。茅土之颁,迨逾百数,而今存者不及三四。观铁榜所列,训诫之辞,则河山之誓,白马之盟,初意固不其然。高危满溢,亦其自取焉耳。乃若文皇差靖难之劳,迹参佐命,籍次元功,以视开国诸臣,亦可同年而语。……武王兴灭,天下归心;成季无后,为害何劝?且国家思创造之难,则当隆佐命之恩;修社稷之功,则当笃延世之赏。爵禄命自朝廷,典礼秩于天子。兴亡继绝,讨论大政;修复盛典,今日事也。……”
  一句话:赦免建文遗臣,不是认可建文帝,只是不忍心忠臣后代受苦而已。皇帝是太祖太宗的后人,要沿着他们开创的道路走下去。因此在太祖太宗年间因为犯罪被削爵甚至杀头的没份,冤不冤枉我说了不算,太祖太宗定的,你找他们去。
  毕竟是意外之喜,下面都是感恩戴德的,叩头口称万岁。
  汪舜华跟他们做了一次长谈,总不过是那些继承祖宗遗志、报效国家的话,尤其不忘叮嘱常宁:“当年群小作乱,蒙蔽上听,致使忠臣被害,骨肉被戕;你家实被连累很多。如今四方多故,你要效仿先祖,努力报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