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标知道这一点,但纵着他们玩闹,顺着他们的心思板着脸说“虽然你们很聪明,没怎么学都能名列前茅,但这不是更应该努力吗?唉,别跑!”。
陈樉和陈棡也知道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里,他们偷偷学习的事都藏不了,但他们也和陈标十分有默契地保持着这“调皮弟弟”和“操心哥哥”的鸡飞狗跳日常。
朱元璋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是哪门子的兄弟默契。
陈狗儿和陈猫儿本打算明年入学。陈狗儿已经提前向哥哥们下了战书,待他进入学堂之后,无论什么考试,排名都一定比二哥三哥高。
陈樉和陈棡对此只翻白眼。
都不是一个年级,你随意。我多给你一个眼神,就是我输!
陈标又训了几句话,说了些让他们准备的东西,然后让他们解散,再玩耍一日,明日开始真正的“军训”地狱。
然后,他赶紧写信给朱元璋和亲爹。他抱怨了朱元璋一番,以孩童的口吻控诉朱元璋让他带孩子的险恶用心;他又抱怨了亲爹一番,问亲爹为什么不拦着主公,你就这么想看儿子给其他人当奶爸吗!
“还有!狗儿猫儿已经正式入学,快给弟弟们取个正式的名字!我不管你想没想到好名字,先取一个!他们总不能上学了还被叫狗儿猫儿!速度!”
朱元璋摊开两封信,疑惑道:“为什么标儿看上去很生气的样子?我给他送这么多人手,难道不是好事吗?我就是怕他累着啊。”
好不容易回到应天的常遇春看着满脸疑惑向他求助的主公,嘴张了张,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如果是徐达,现在已经带着讥讽的语气反问朱元璋,“老大你确定是送人手,不是送麻烦?”。
常遇春很尊敬朱元璋,哪怕朱元璋老让他待在后方,去北伐都不带他,他也不会说话如此没大没小。
常遇春思索了半晌组织语言,委婉道:“毫无经验的新兵不好带,且他们都第一次出远门,有可能水土不服。世子会担心忧虑很正常。”
朱元璋更疑惑了:“这些人不都是你们主动送去的吗?难道出了什么事还能怪到标儿头上?”
常遇春无语。主公,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就算知道有危险,就算不舍得,但世子第一批学生都要去北平,谁愿意中途退出?谁中途退出了,以后还能抬得起头吗?
常遇春只能更委婉道:“当然不怪。但世子善良,恐怕会自责。”
朱元璋被说服了:“这倒是。真是的,标儿自己想太多,骂我这个当爹的干什么?没大没小,不孝顺!”
常遇春:“……”他总算知道为什么知道标儿身份的同僚们,都对标儿越来越尊敬。
摊上这个爹,标儿真的辛苦了。
朱元璋趁着儿子不在,嘀嘀咕咕说了儿子不少坏话,彰显了自己作为父亲的威严后,又扯着胡子忧虑道:“标儿好像真的有点生气,我该怎么办?”
常遇春:“……”他真的不想站在这了。为什么他非要这个时候来汇报?正好赶上标儿的信?
常遇春努力维持着黑面将领的表情,道:“世子只是抱怨,如幼子向父亲撒娇,主公只需要哄一哄,世子就不会生气了。”
朱元璋失笑:“没想到你这个经常不着家的人,还有这样的经验?说得对,标儿怎么会对亲爹生气?给他找麻烦的是明王,又不是我!我陪他一起骂骂明王,他一定就消气了。”
常遇春再次在心中发出“……”的声音。
他不知道自己该吐槽“主公你还知道我被你派去大后方每个城池轮流跑,很难回一次家”,还是该吐槽“主公你把什么事都推到‘明王’身上,想好身份暴露后怎么面对标儿了吗”。
但他什么都不敢吐槽。
这并不仅仅因为常遇春对待朱元璋很谨慎,和那些面对“陈国瑞”就开始开启吐槽模式的同僚不同。常遇春更担心的是,主公又说出什么“惊人之语”,让自己也朝着“不尊重陈国瑞”滑坡。
连不小心混入核心圈的“外人”康茂才都逐渐呈现滑坡趋势,“陈国瑞”的威力太可怕。
朱元璋自以为找到了解决办法,又询问下一个问题:“伯仁啊,你怎么能在你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取名字?难道你没有想不到好名字的时候吗?”
常遇春道:“按照辈分,寻找吉祥的字眼,再找个算命先生算一下合不合命即可,不算难取。”
朱元璋摸着自己的胡须叹气:“一个人能这么取,但人多了不好取啊。”
常遇春疑惑。
主公目前只有三个儿子没有取名字,除了乳名狗儿猫儿的两位嫡幼子,就只剩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庶子。且不说标儿只让主公替两个胞弟要名字,就算给三个儿子取名字,应该也不是很为难吧?
朱元璋开始解释自己为什么几年都没想好名字。
朱元璋解释结束,常遇春想翻窗逃跑。
他担心自己如果不尽快找借口离开,会忍不住露出同僚们同款“主公你是不是该去看大夫”眼神。
听听他的主公说什么?主公说,他取名字,要把子孙后代的辈分“字”一口气全取了,所以才想了几年没想出来好名字。
常遇春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是啊,这样想几年想不出好名字多正常。因为主公要替子子孙孙都把名字取好啊。
是个屁啊!主公你是不是脑子……
常遇春压下了心中大逆不道的想法,板着脸道:“确实很难。但世子说得有道理,主公嫡幼子入学时还没有名字,的确不妥。我听闻有些书生会在启蒙的时候先起字,后起名。主公若实在想不出名,可以先为他们取个别字,之后再换。”
朱元璋点头:“不愧是伯仁,脑子就是聪明,有道理!我先让标儿给他弟弟随便取个别字用着!”
常遇春:“?”
常遇春以为自己没说清楚:“主公,世子想让你取……”
朱元璋道:“我日理万机,哪有空想这个?”
取名废朱元璋开始摆烂,并将锅甩回了陈标身上。
先不提陈标拿到亲爹回信后跳到凳子上,高举着信,使劲将信摔在了桌子上。
常遇春飞速找借口告辞,再也不想留在这里听主公瞎逼逼。
他担心再听下去,自己不是被事后为了断绝黑历史的主公砍了,就是被知道真相后的世子迁怒砍了。
当心腹真不容易,他当初为什么想挤入心腹圈中?当个边缘人不好吗?
朱元璋搞定敷衍宝贝儿子的事后,笑着让人换了茶水,拦下试图告辞的常遇春,说回正事:“当时我说我北伐的时候,你有机会就南伐入蜀。没想到你还真的就用了那么点人,将巴蜀地拿了下来。不愧是常十万。”
常遇春立刻谦虚道:“是明玉珍重病时自知儿子年幼,不可能守住巴蜀,主动请降。”
朱元璋讥笑道:“我和明玉珍打过交道,他是个颇为自负的人,如果不是你未率大军就能将他逼入绝境,他即便是死,也不会去想投降的事。你功劳很大,不用推脱。再者他儿子虽然请降,但不是被吴友仁挟持了吗?这巴蜀,还是你打下来的。”
明玉珍的儿子明升与朱元璋的儿子陈樉同岁。
虽然陈标早早就能肩负重任,但寻常人在他那个年龄,还是总角稚童,连字都不一定认得全。明升自然也是个无知稚童,不可能继承明玉珍的政治遗产。
明玉珍在看到常遇春不带大军就能逐渐蚕食自己的地盘,终于在死前清醒了一次,让儿子登基后立刻向朱元璋请降。
其实他在重病时请降,他家人未来的待遇会更好。但以明玉珍的眼界和心胸,他能想通请降就不错了,“亡国之君”可不想当,所以就把一切推给儿子。
明玉珍的夫人彭氏倒是个明白人,知道儿子投降朱元璋还有活路,如果继续当这什么“大夏皇帝”,恐怕会死在“大夏”几个争权夺利的军阀手中。所以发丧的时候,她就立刻派人去请常遇春“天兵入关”。
可惜明玉珍死后,年幼的明升根本控制不住身边人,立刻就有人向明玉珍麾下最强大的军阀吴友仁告密,吴友仁就入成都“勤王”,将明升挟持,命令大军与常遇春开战。
明玉珍麾下的将领们虽然不一定服明升,但比起和自己同级的军阀们,他们宁愿尊明玉珍的儿子当一个傀儡皇帝,好歹名正言顺,能说服自己。
朱元璋已经几乎占领了中原大地,眼见着只要能扫灭张士诚,就可以对他们动手。他们要么投降元朝请求帮助,要么投降大明。
比起元朝,原本就同属于红巾军的明玉珍下属当然更乐意投降朱元璋,未来肯定能换个地方吃香喝辣。
元朝的大都都被朱元璋占了,皇太子在甘肃做困兽之斗,他们就算再没脑子,也不认为投降元朝,元朝就能帮他们抵抗朱元璋。
常遇春得到投降的密信诏书时,就立刻率领千余旗兵,飞速启程去成都,想在明夏将领进入成都之前接到明夏小皇帝。
没想到,他还是迟了一步。
但迟了一步问题也不大,吴友仁的阻拦不痛不痒,一路投降的人比阻拦的人多。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森林生活 (溶雪) 2018-05-08完结600 2050 一对情侣意外的穿越到了一个奇幻大陆在异世森林里努力生活下去的故事在这里南瓜是...
-
[穿书]徒谋不轨 (秦灵书) 2019-05-16完结356 3010文意外得到“主角光环”的终极炮灰,跳进一本师徒文的坑里填坑。在读者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