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重要的不是投降的人,而是巴蜀的老百姓们。
常遇春在巴蜀中已经颇有仁名,巴蜀的老百姓们就等着常遇春来救苦救难。
当常遇春拿着明升的投降诏书光明正大来接管明夏的地盘时,巴蜀百姓们心中最后一丝被明夏报复的担忧消失,立刻喜迎大明王师。
吴友仁以为巴蜀天险,能守很久。
但他没想到,自己刚斩断了铁索木桥,麾下就有士兵通知附近老百姓,偷偷去给常遇春带路,从山中小路绕过天堑。
常遇春见此机会,心头一横,居然就率领这千余骑兵长驱直入,铤而走险,靠着巴蜀老乡指路,直接一支奇兵进入成都。
当常遇春一路畅通无阻来到成都时,吴友仁还将大军驻守在各处天堑关隘,等着与常遇春正面决战呢。
吴友仁看着骨头硬,常遇春突然出现在成都城中——成都城门也被老百姓和守城士兵打开了,常遇春一点抵抗都没遇到,直接被城中百姓带路去了皇宫,他立刻膝盖就软了,当即投降。
最坚定的抗明投元将领吴友仁都投降了,常遇春已经在成都接受了明升当众投降,其他巴蜀将领就不攻自破,纷纷赶紧投降,生怕晚投降一步,就比其他人少一分投降的“功劳好处”。
常遇春只能说,这是他打的最容易的一次仗,辛苦都只在赶路上了,他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有多大的战功。
常遇春道:“功劳不在我,也不在降将,在巴蜀的百姓身上。”
听了常遇春的描述,朱元璋先畅快大笑,笑完之后,他叹气道:“在百姓身上啊。”
常遇春点头:“嗯,这次功劳最大的是巴蜀的普通百姓。”
朱元璋道:“明年建国之后,先减免巴蜀百姓三年赋税。”
常遇春立刻起身跪下:“谢主公!”
朱元璋将常遇春扶起来,道:“谢什么?有功就该赏,这是他们应得的。伯仁,你现在还怨我把你放在后方吗?”
经此一役,常伯仁应该知道我的苦心了吧。朱元璋感叹地想。
常遇春耿直道:“若主公不把我放到后方,或许这次北伐,我也和其他将领一样,正在赶路的时候,就一脸懵地听说世子带着几万人一两日内轻松直取大都,自己什么都没赶上。所以这次还是后方好,幸亏我没去。”
朱元璋先愣了一下,然后笑得直不起腰:“你啊,确实是这样。你没能去北伐,反倒是立了大功。那些北伐的将领什么都没捞到,都在埋怨我为什么要让标儿当前锋呢。”
常遇春严肃道:“主公,以后你准备派世子亲征的时候,要么让我给世子当先锋,要么就把我另派一处吧。世子有大气运,又有大才华。若和世子一同出军,又不和世子一路,恐怕臣很难获得功劳。”
朱元璋笑得合不拢嘴。他拍着常遇春的肩膀道:“不至于,不至于,下次不让标儿当先锋就好。这件事要怪徐达,谁知道他脑子怎么想的,居然让标儿当先锋,我已经骂过他了。”
常遇春不接话。
他表面上粗暴耿直,实际上性子圆滑,可不会顺着主公的话去说徐达不好,与徐达结怨。
朱元璋知道常遇春的性格,没有继续吐槽徐达。
他又问道:“我不是说这次北伐。我是说,我将你放在大后方,不让你带兵打仗,你真的不怨吗?”
常遇春愣了一下,然后苦笑:“怨肯定不怨。我现在的名声和功劳,恐怕比去前线拼杀更大。”
朱元璋欣慰道:“你明白就好。”
常遇春脸色一整:“但是我还是想去当先锋!主公!让我回前线战场吧!我不想屯田,更不想当文官了!”
朱元璋:“……”有点无语。
第137章 常氏之女鲶鱼效应
常遇春在大后方屯田都能把巴蜀给“屯”下来,在外辛辛苦苦浴血奋战的同僚将领们快嫉妒死了。
谁都知道巴蜀天险,易守难攻。常遇春手中还没多少人,就带着一千骑直取成都,如此战绩,能不嫉妒?
常遇春刚一回到应天,负责接管了部分将领扫盲班工作的季仁寿和朱升就立刻请常遇春去给将领们讲课,讲讲他怎么依靠民心跨越天堑,成就传奇。
朱元璋提问的原因和苦心,常遇春都清楚,非常清楚。
但他就是很痛苦。
他本性就不是什么好人,虽然圆滑,但并不耐烦那些琐碎事。
若是只带兵打仗,常遇春只需要凭借本能和勇猛就能立下大功劳,什么战死沙场对他来说都不算代价。他很喜欢命悬一线带头厮杀的感觉。
现在他的凶性就像是被关进笼子里的猛虎,很不好受。
偏偏常遇春又没坏到可以无故损人不利己的地步,心中甚至还有些侠气在。别人真心对他,他只能善意对人,做不到践踏别人的好意。
于是那约束他的笼子就更牢固了。
常遇春再三恳求朱元璋让他辞去屯田元帅一职。他甚至愿意辞去全部职位,给陈标当保镖去。
残元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草原蒙古部落的实力也尚存。去了北平,一定会有很多仗打!
朱元璋回答:“哦。”
听着朱元璋敷衍地回答,看着朱元璋敷衍的表情,常遇春一张铁血无情硬汉脸,生生扭曲出一个委屈表情,看得朱元璋差点憋不住笑出来。
就算朱元璋知道常遇春真的很委屈,他也不会放常遇春去打仗。
这不是暴殄天物吗?我老朱麾下会打仗的人太多了,但像常遇春这样能帮他收拢民心的人也就一个。常遇春是不想干,也得干下去。
为了避免常遇春再请求,朱元璋转移话题:“听说你把你女儿丢给许淑桢和陈火星了?你就这么狠心?”
常遇春知道这件事瞒不过朱元璋,没有多惊讶,很自然道:“小女想当将军,就早早跟着许将军和陈将军见见世面。再过几年,主公扫平天下,她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
许淑桢和陈火星的功劳已经让朱元璋看到,一些天赋异禀的女性当将军不输男人。但在天下平定之后,他确实不太可能再任命新的女将军。
从周时礼仪确定起,盛世中原大地不会有女子领兵,乱世才有。男女大防,女子进了军营几乎等于名声败坏,除非专门养一队娘子军。但这时候当兵就靠着那一把子的力气,对王朝来说,女兵性价比不高。
如果常遇春的女儿想要当女将军,就得抓住这乱世的尾巴,在天下稳定之前立下功劳,坐实了女将军的身份。
否则,她就只能嫁给边疆将领,以某位将军夫人的身份来协助丈夫统兵。
其实在乱世中,如许淑桢和陈火星这样自己先当女匪头子,再当女将军的女人也很少。大部分女将军,都是某将领的夫人,协助丈夫统兵。若丈夫战死,她们以寡妇和“女主人”的身份继续接管丈夫的兵。
在古代,有“将门”这个说法。皇帝统领将门,但将门自己练的兵算是半个私兵,只听将领的话,相当于将领的私产,“女主人”们才能代替死去的丈夫统兵。
这也是皇帝忌惮武将的根源。
常遇春的女儿想要当女将军还有个办法,就是常遇春将兵传给她。
但常遇春却选择把女儿交给两个自己拼搏出来的女将军。
这一是因为常遇春更敬佩像许淑桢和陈火星这样的女将军,若他的女儿必须要走上这一步,就做到最好;第二,常遇春和叶铮同事几年后,对政治越发清醒,常家任何人都不能管“常家”的兵,他常遇春统率的兵都只是朱元璋的兵。
常遇春知道当朱元璋刚看完了陈标的书信时,还是那个好说话的陈国瑞。所以常遇春也就没有隐瞒,把两个原因都说了。
他把常家不会成为将门一事也说了,十分坦率。
朱元璋果然非常欣慰,再次确定了常遇春这样的人才就要留在大后方帮他屯田练兵的心。
什么叫萧何?什么叫诸葛武侯?老李老刘甚至咱家标儿算个屁,常伯仁才是真的萧何真的诸葛武侯!
朱元璋本来都被常遇春的哀怨给弄得有点心软,想着要不要放常遇春出去打一场仗,过足瘾了再让常遇春回来继续屯田。
现在?如此贤良栋梁,打仗的时候出了问题怎么办?必须在后方待着!
常遇春只知道自己的坦白让朱元璋很高兴,他离心腹中的心腹又近了一步。
他并不知道,他离心腹中的心腹越近,离战场越远。
这大概就是相对论(胡扯)吧。
朱元璋赞扬了常遇春的远见之后,犹豫了一会儿,道:“你让你女儿走女将军的路,和我撕毁婚约有关吗?”
常遇春愣了一下,笑道:“主公,臣不敢说无关。臣曾经是个地里刨食的农民,后来又当了匪徒。我知道我是个什么性格。如果没有主公戏言的婚约,臣就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女儿身上,也不会发现女儿的天赋,想要让女儿当女将军。”
“若主公说,因为十几年前的戏言,臣家小女恐怕在婚姻上会有问题,无人敢娶,所以我才让她当女将军,这倒不至于。难道没人敢娶,主公还不能为我家小女赐婚吗?”常遇春又道,“主公,小女当了女将军也不一定不成婚。许将军和陈将军不也在军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到时候还要劳烦主公赐婚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森林生活 (溶雪) 2018-05-08完结600 2050 一对情侣意外的穿越到了一个奇幻大陆在异世森林里努力生活下去的故事在这里南瓜是...
-
[穿书]徒谋不轨 (秦灵书) 2019-05-16完结356 3010文意外得到“主角光环”的终极炮灰,跳进一本师徒文的坑里填坑。在读者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