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下雪吗?又不是下刀子!大不了带够吃食,带够穿的衣裳,白天赶路,晚上找人家投宿,只要银子花到位,还怕晚上睡不到暖炕喝不到热汤?
玖拾光整理
商人们再次动了起来。
当商人们来到夏家庄时,不止夏家庄的农场走上了正轨、鱼塘和牧场也都开始正常养殖了,鱼塘是半露天的,牧场里养殖的都是长毛的牛羊等耐冻品种,玲-珑火塔的库存更是将近三万。
大批的货物被带离临江县,大量的银两入了夏晚棠的口袋,与此同时,夏晚棠所推行的纸币也正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同沉甸甸的银两相比,纸币实在是太方便带了,唯一的缺陷就是这些纸币只能在夏晚棠的农场、牧场与鱼塘中用,拿去外面不具备任何的购买力,倒是在夏家庄,许多人家已经私下里用这种纸币来交易了,毕竟她们就在夏家庄住着,不怕夏晚棠跑路,平日里经常去农场中买点东西,拿纸币更方便些。
有一些商人心胆够大,觉得同夏晚棠做了数年的买卖,知道这一家人是踏实做生意的,便选择了相信,将自己拿来的银子统统换成纸币,先进了一批货回去卖。他们计算好了,就算从夏晚棠手里兑换来的纸币只能用这一次,那他们顶多就算是白跑这一趟,这次买卖做完,本钱还是能回来的。如果下次来采买时还能用纸币,那自己只赚不亏,还省了不少事与力气。
夏晚棠知道商人们能有多折腾,毕竟琵琶行中的那一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已然道尽商人本性,可她还是低估了商人们的能耐。
玲-珑火塔实在是好,只要买了玲-珑火塔的人,就没一个不说玲-珑火塔好的,清平府的商人从临江县拿了玲-珑火塔,回家后只是往富人剧集的东市走了一趟,回来时就把这一趟带的货卖了个空空如也。
不只是玲-珑火塔卖的好,冻鱼冻虾与冻肉也卖的好,还有农场里产出的‘四季棉’,都是深得这些富户们喜欢的东西。
所谓的‘四季棉’,其实就是夏晚棠找了一种棉花的亚种,然后将夕夕农场棉花种植区的时间调快,只要过了前面一个月的花苞期,之后一年四季都会吐棉丝的棉花,产量奇高。这种‘四季棉’极有可能引来有心人的觊觎,但眼下各地受灾严重,夏晚棠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随着这些稀缺货品走出去的,还有夏晚棠能搞到大批‘煤石’的消息。
第85章 心黑 都黑
正月很快就过去, 数九连天也数到了七九与八-九。
按照往年的惯例,七九的时候,临江县这边的那条大江就已经冰雪消融了, 江滩上都不会结冰,完全可以行船, 八-九的时候燕子都会从南边飞来。
可这一年的七九与八-九还在飘着鹅毛大雪。
有人前一年不信邪地种下了冬小麦,眼下眼看着已经到了冬小麦发芽的时候,结果地皮还被雪覆盖着,刨开雪一看,别说种子发芽了, 前一年种下的种子都被雪埋着捂烂了。
老祖宗说的是‘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可上一个冬天不只是给小麦盖了三层被啊, 那是三天两头就给小麦加被子,哪种小麦能顶得住?
冬小麦没种出来,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就开始忧心,并且寄希望于种植其它的粮食。小麦种不出来,高粱总能吧,实在不行玉米也成, 喝玉米糊糊也能管饱!
可甭管种什么, 都得老天爷开眼,不要再没完没了地下雪啊……
老百姓们整天都眼巴巴地看着天上,就盼着那雪能够少一些,最好是连着出许多天的大太阳,把地上的雪都给化上一化,好让他们把种子种到地里头去。
这么一等,就在等待中过了二月, 三月也跟着过了大半。
下雪的次数倒是稍微少了些,但一旬里肯定还是要下一两场雪的,太阳隔三差五出来一次,天气总是灰蒙蒙的。
最让老百姓心寒的是,下雪的次数虽然少了,但天气却没有转暖,冷意依旧直钻骨髓。
夏家庄与李家庄的好些人家索性都放弃种自家的地了,他们安安心心在夏晚棠的那农场、牧场、鱼塘中干活,妇孺们也没闲着,为了赚点儿买炭石的钱,夏家庄的妇女小孩都把周围的地皮给掀了一遍,所有能拔下来的草都被薅走编草席了,甚至还有人进山去薅。
雪下的次数少了,路自然就没那么难走了,不需要像之前一样每天都得扫雪,往来的游商也渐渐多了。
只是有别于去年那些游商们来买无骨鱼、买锦鲤以及买棉布与棉花时的情况,原先那些游商们穿的都挺简单,只要冻不着,就会尽量少穿,可今年来的游商却是个个都把自己裹成了球,恨不得将被褥都给裹在身上。
夏晚棠听游商们说,那些被富贵人家养在池塘中的锦鲤基本上都冻死了,许多富贵人家已经派人打听了,说是等天气转暖之后,第一时间就得买到新的锦鲤,好放到池子中去养着,那些游商们还让夏晚棠提早准备好锦鲤,可别等到富人们要买的时候却一条都拿不出来,到时候这送上门的买卖就做不成了。
带这些口信儿过来的游商不少,夏晚棠听的时候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没把这些游商的话当回事放在心上。
这小冰河期至少也得三年才能过去,她还能在鱼塘中闲养三年的锦鲤?锦鲤到了该出塘的时候,就得出塘,否则就会养的体态臃肿,美感与口感都会丧失。
夏晚棠想着,等什么时候吉凶镜显示这一场小冰河期要过去了,到时候她再养殖锦鲤也来得及。
当务之急主要还是养殖肉食鱼类。
无骨鱼名声在外,游商们得知夏晚棠的鱼塘里还产出无骨鱼后,纷纷前来采买。只不过如今这冰天雪地中的采买方式也与之前不同,之前是准备好带盖子的水桶,将捕捞上来的无骨鱼放到水桶中养着,无骨鱼好动,水桶上面的盖子时常打开几次,给无骨鱼透透气,多数鱼都不会在路上被闷死。
而如今,游商们带走的都是冻鱼——将活蹦乱跳的鱼儿从鱼塘中捞出来后,放到水桶中蘸一次水,往门口站一遍,再蘸一次水,再往门口站一遍……接连来个三四次,鱼儿就会被冻成硬邦邦的冰鱼,好似穿了一条冰衣一般。将穿了冰衣的鱼儿丢到完全放置在露天中的水桶中,用不了多久,冰鱼的里里外外就都会冻得梆硬一片。
因为夕夕渔场连着产出了不少鱼的缘故,夕夕渔场跟着升了好几级,不仅可以再次缩短鱼类养殖时间,而且还解锁了不少新的鱼种。
夏晚棠这次选择的是一种名叫‘清江鲟’的鱼,同样是无刺鱼,只不过同无骨鱼相比,清江鲟的肉质自带一定的咸味,属于半海产,而且清江鲟的肉质要比无骨鱼的肉质略微肥厚一些,更适合炖鱼汤吃。
夕夕农场也跟着升了许多级,夏晚棠为了让自家农场表现得不算太过惊世骇俗,拿出了许多本地人见都没见识过的主食品种,而且还再次囤地,扩大了耕种面积,这样才没有浪费夕夕农场的种植加成。
至于夕夕牧场,夏晚棠有想过专程养殖鸭子与大鹅,毕竟羽绒服的保暖性也远胜于棉衣,可是考虑到羽绒服的制作工艺实在复杂,夏晚棠只能作罢,专心将夕夕牧场用作‘肉食’养殖。
除了冻鱼之外,冻肉也成为了游商们喜欢采买的东西。
这年景不大好,外面冰天雪地,养在院子里的牲畜就算有一身皮毛,那也很难活下来,唯一能存活下来的就是鸡了,放个箩筐在屋子里,只要人冻不死,鸡也不会被冻死,而且鸡与鸭不同,鸡没那么吵……若是在屋子里养鸭子,每天嘎嘎嘎能烦死人。
像猪这种生物就更不适合养在屋子里了,臭烘烘的,若是把猪养在屋子里,那屋子人就别想着住了。难不成还能为了养猪单独点一个炭石炉子给猪取暖?
-------------------------------------
眼看着家里的囤粮所剩无几,老百姓心中积聚的怨气越来越多,东鲁这边的民风尚好,虽然有民怨,但没闹腾出什么大事来,可紧邻着东鲁的幽州就不一样了,据李淳奕所说,幽州那边已经出现了不止一股民间起义的势力了,那些人说是因为昏君无道才引得上天震怒,唯有打进汴京城,将昏君从龙椅上赶下来,这样才能平息上天的怒火,才能让太阳出来。
李淳奕心有戚戚地说,得亏临江县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没出现什么义军,不然他很可能要像幽州那些赈灾官同僚一样被义军拉去杀头祭天了。
汴京城内高居庙堂之上的那位也心急啊,关键时刻,他想出一个骚操作来——你们不是说上天震怒是因为我是昏君?那我就找钦天监的人往外放话,说上天震怒是因为刁民作祟,然后再拉出几个义军起势之地的赈灾官来杀头平息民怨,杀鸡儆猴的措施之下,还有几个人有胆闹事?
至于这些东西究竟是不是钦天监测算出来的,那不重要,皇帝让钦天监测算出什么结果,钦天监就得测算出什么结果,否则就砍了这一群人的脑袋,换一些有眼力见儿懂得审时度势的人上来当钦天监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