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潇估摸着可能要等林小弟功成名就在京城真正安顿下来,才能让他们下定决心跟过来享福,也就不再多劝。这段时间的京城或许会不太平,让他们先留在家乡倒也好。
混乱的开端其实早就酝酿了许久。
起初是南方水患之地爆发的难民动乱,无数灾民失去家与家人,好不容易逃到一个安全之地,始终没有等到朝廷允诺的救济,反而还要遭受当地官员的殴打和驱赶,忍无可忍之下,只好发起动乱试图争取一线生机。
乱民立即被暴力镇压下来,然而朝廷该查的事还是得查,说好的赈灾银和救济粮都去哪儿了呢?
上头的意思是随便找个替罪羊出来给大众一个交代就行,谁知调查的人却格外较真,盘查出了一条庞大的贪污链,从最顶层的国库开始就存在克扣和造假,层层盘剥之下,留给难民的竟然一丁点都不剩。
这样的消息本该立即被拦截下来,谁知竟在短时间内被有心人传扬出去,闹得天下皆知,尤其是底层的百姓,几乎人人都能谈上几句,连谁谁谁贪了多少银子拿去捧花楼姑娘都能说得一清二楚,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接下来甚至还有一种小道消息在民间慢慢传开,说国库之所以在赈灾银数额上造假,其实是受上头那位示意,近年来为了修建别宫,国库已是严重空虚,实在拿不出足够的银两来赈灾,只好虚报了数目。
无数百姓私底下悄悄谈论此事,全然没有发现,他们提及高高在上的朝廷官员,甚至提及圣上时,都已经没有了从前那种毕恭毕敬的惶恐。
在百姓对朝廷渐渐失去畏惧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让天下人大失所望的事。
西北蛮夷突然来袭,一夜之间攻破边城,在城镇内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本该誓死守城的驻军将领李将军却因为贪生怕死,丢下满城百姓,在亲兵的护卫下连夜奔逃回京。
将军临阵脱逃,军队群龙无首,面对有备而来又素有勇猛之名的蛮军几乎没有抵抗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破城而入,给满城百姓带来噩梦。
这个噩耗传出去之后,天下百姓都恨不得将那位李将军揪出来啖其血肉,以慰边城死难的百姓在天之灵。
然而皇帝却置天下的意愿于不顾,竟对李将军轻拿轻放,仅仅只罚了几个月的俸禄而已,据说因为李将军的胞妹乃是后宫宠妃,在皇帝耳边吹了枕头风。
边城被破已成定局,这时候朝廷要做的,应该是立即派遣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率领军队将其从蛮军手中再夺收回来。朝廷百官都推举在武官中素有声望,蛮夷对他也颇畏忌的周大将军挂帅。
偏偏皇帝一向疑心病重,越有声望的武臣越让他忌惮,担心周大将军拿到兵权之后对他的皇位造成威胁,执意派遣了一位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年轻将军。
这位年轻将军空有满腹兵法,还未真正上过战场杀敌,纸上谈兵的指挥方式使得朝廷大军在蛮军面前再次不敌,不止未能夺回边城,反而再添大量伤亡。
百官再次举荐周大将军挂帅上阵,皇帝再次拒绝,竟宁愿割地赔款与蛮夷求和。听说决定求和的当日,皇帝还在早朝上痛骂百官,都是他们无用,无法提自己分忧,才让他不得不作出如此屈辱的决定。
这些本该是朝堂隐秘的细节被有心人透露出来,不知不觉也被百姓所知,天下人对皇帝的昏聩再次有了深刻了解。
接下来一段时间整个天下都不太平。
战争必带来大量消耗,求和所需的赔偿也是一笔巨大的款项,然而国库空虚,这些巨款从何处拿?当然只能增加赋税,取之于民。
百姓本就已经苦不堪言,同时各地山匪却越发猖獗,不止拦路抢劫,甚至光明正大做起打家劫舍的勾当,官府朝廷对此却睁只眼闭只眼,无所作为。
走投无路的百姓只好拿起锄头农具奋起反抗,抗的不只是匪,还有官。
全国各地出现了好几起声势浩大的民间起义,此外,还有以红山堡和青木寨为主的几群与众不同的山匪联合起来,帮助百姓驱逐山匪平定动乱,做了本该朝廷做的事,渐渐在民间积累起威望。
原剧情里原主这个时候已经死去好几年,林潇没有得到任何她死去之后的剧情信息,询问系统也是一问三不知,也就不知道这个世界原本是否会是这样的进程,不过估计也差不离。
当前天下的混乱可以说极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皇帝的荒唐昏聩和对底下官员的管理不善所造成了,发展到这一步,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事已至此,她索性把自己手下的力量借给康王来用,助他早日将天下收归手中。
朝堂上的各种荒诞和阴谋能如此之快地传入百姓耳中,她手下的速食铺和商队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天下局势动荡不安的时候,又一个煞有介事的流言传播开来。
据说当今圣上并非先皇认定的储君,他的皇位来得有蹊跷!
第93章 村姑她不嫁豪门(12)
因为皇帝和朝廷官员先前的各种骚操作, 如今各地已是怨声载道,民怨沸腾,百姓们对于皇权的敬畏之心所剩无几, 听到皇帝得位不正的传闻, 也再没有什么“不可妄议天家之事”的顾虑, 毫不遮掩地将这个不知真假的流言传扬了开去。
之后更是有人把各地的水患、饥荒、战乱等等灾祸都归结为皇帝德行有失而引来的天罚。
风声传到皇帝耳中,自是一阵暴怒,恨不得将所有胆敢对他不敬之人都抓出来灭口,然而法不责众, 即便是想找出那个传播流言的始作俑者也无迹可寻, 只能对着满朝文武大发雷霆。
皇帝一向自诩天命之子, 哪里轮得到那些卑贱草民来妄议他的是非,气急之下当即下令,派出自己手上的私兵,在京城及周边州县明察暗访,揪出所有胆敢散布谣言之人, 不论身份贵贱,不分男女老少,一律严惩。
这一举措却并未了引起百姓的敬畏,反而造成更大的反感和反抗, 各地越发动荡不安。
就在皇帝忙着派手下惩处胆敢对他不敬之人时,全国各地依次上演了诸多天生异象,皆被百姓视为不祥之兆。
首先是江南之地突然六月飞雪,落了一整夜拳头大小的冰雹, 砸坏无数农田庄园,砸死无数家禽家畜,让原本就因为沉重的赋税而困苦不堪的百姓们更加雪上加霜。
紧接着又是影响到全国的天狗食日。古人没有什么天文知识, 青天白日之下,太阳竟消失了大半个时辰,怎么想都不是个好兆头,或许是上天对当权者不满而降下的昭示。
再接下来,京郊附近忽然连续数日雾霾不断,目击者皆称,雾霾上方盘旋着一条由污浊之气汇聚而成的巨龙,其形狰狞骇人,隐隐有崩裂衰腐之相。
这些不祥之兆让许多本就蠢蠢欲动的人越发肆无忌惮,各地陆续爆发起义,甚至有武将世家堂堂皇皇拥兵自重,俨然已经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这个时候,一直被皇帝忌惮打压的周大将军突然曝出了一个让天下哗然的消息。
他拿出了先帝临终前的遗诏,上方明明白白写着传位于二皇子,而非今上这位曾经的三皇子。随之一起拿出来的,还有今上即位前后打压残害其他皇子兄弟的证据。
今上即位之后的隔年,二皇子就因为一场暴病离世,之后他的其他成年或未成年的兄弟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去世,或伤残,唯独康王,也不知道是皇帝出于对一母同胞的兄弟遗留的一丝不忍,还是康王伪装纨绔太成功,他虽然明里暗里也遭受过几次针对,但还是平安无虞活了下来,甚至打消了皇帝的顾虑。
周大将军提及这些也是满脸沉痛,表示这些年先帝遗诏一直在他手中,但因为担忧自家人的生死与前程,又想着天下既已太平何必徒生是非,一直不曾对任何人透露。可是如今今上行事实在不像话,惹来的民怨太大太沉重,由不得他继续做缩头乌龟。
除此之外,周大将军还严厉谴责了那些心怀不轨的起义者们,皇帝失德确实可以换个人来做,但也轮不到那些没名没姓的小猫小狗,正统的皇家血脉还活着呢。
他愿以一身官袍和项上人头作保,恳求今上引咎退位,交由康王继承大统。
周大将军在朝堂威望极重,追随者也多,他的提议得到半数朝臣的拥护,一向被人视作草包的康王第一次高调地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当然,鉴于康王平时纨绔无能、“一掷千金为美食”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站出来反对的人也不少。皇帝的坚定支持者们自不用说,就算是那些对今上行径失望无比的正派官员们,也不愿意换上这么一个说不定行事会更加荒唐的草包。
这时候,名声渐起的红山堡、青木寨等人纷纷举起康王的旗号,在各地惩处贪污腐败的官员,平定叛乱,镇压收编起义军,展现出让人不可小觑的声势。
众人这才知道,康王哪是什么草包王爷,分明是一匹早就对皇位虎视眈眈的狼。
金銮殿里,皇帝位居龙椅之上,目光阴沉地看着面前的康王赵承劼,气得全身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