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姜裳十分想叹气。
她只好自己动手,把爹爹平时用的药方收集起来,后来爹爹又去寻医拜师,好几年一直碰壁,他才终于肯承认自己在医术上没有天赋,稍微重视起制药方面的天赋。
姜裳再说要收集他的药方,他也不排斥了,甚至有时候会翻这本笔记,告诉她哪里哪里写的不对,哪里哪里他又有了改良的新方子,不知不觉就记了满满一本。
爹爹生病的时候,最喜欢摩挲这本笔记,有一次跟姜裳说,如果以后有可能,就把这本书传出去吧,如果能够起到一点救治助人的作用,他也死而瞑目了。
因此姜裳想要多抄几本这本书,可以送给那些对这方面有兴趣的人。算不上给爹爹收徒。但至少能让他费了心血收集的这些方子和经验能够流传下去,多帮一些人就是一些人吧。
等夜深了,姜裳躺在床上睡不着,想了想她还是坐起来换上了夜行衣,把师父送给她的琵琶拿了出来,又到了那天那个晚上师父带她去的湖心亭里。
谈了几首曲子,忽然亭子上传来哒的一声。姜裳心里定了一下,知道是师父来了,等这曲了了她才冒头出去喊道:“师父你怎么来了?”
盛冽哼了一声说:“也不知道是谁在这里弹曲子扰人清静,害我半夜不得眠,只好出来看看。”
姜裳吐吐舌头说:“呀,师父你住在这附近吗?我没想到我以为这附近都没有什么人家。上次你带我来的这儿,我实在没别的地方可去了,才过来这里。”
她小声抱怨道:“京城我一点也不熟悉。”
盛冽笑着说,“我没住在附近,也是刚巧到这附近来逛逛,听到有琵琶声,一猜就是你,过来瞧瞧,果然是你。”
盛冽跟姜裳认识快有十年了,见姜裳这个样子就知道姜裳是心里有事。盛冽调侃说道:“你怎么了,半夜睡不着,居然要出来弹琵琶,这可不像你,以前学轻功都是我三催四请才肯出来的。”
姜裳跟盛冽学轻功的时候,虽然也不怕吃苦,但是早上总是起不来,晚上又嚷着要回去,天天早退迟到的。给盛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姜裳翻了个白眼,“都说了,那个时候是因为我还小,还在长身体,所以才起不来,师父,你心里怎么我永远都是这么懒,我还是很勤快的。”
只是她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厨艺是生计,因此白天总是要学厨艺。爱好是琵琶,琵琶又是很磨人的,要花的时间也不少。
分到轻功上面的精力和时间就更少了,而且她又不靠轻功为生,也不靠它排解烦忧,因此对这一项技能总有些疏忽怠慢。没想到这个问题被盛冽惦记了这么多年,每次有点什么问题都翻出旧账。
盛冽从亭子顶翻身下来,坐到凳子上。抬抬下巴对姜裳说:“跟师父说说吧,在江南师父帮不上,你在京城可是师父的地盘。师父,我还是能罩着你的。”
这话谦虚了,以前在江南师父也没少帮她的忙。
姜裳不愿麻烦他,嘟嘴撒娇打哈哈,“不过是些小事,还是不用麻烦师父了,我给师父弹小曲吧,师父想听什么?”
盛冽有些不高兴,过一会儿又放松表情,随口点了个小曲,让他的乖徒弟给他弹曲儿。没事,徒弟不说,他也自有方法可以查。
弹了两曲,姜裳突然低声说道,“师父我好想回江南呢。”
盛冽眼眸沉下来,这是真的受委屈了,不然也不能露出这样的表情,说这样的话,他拍拍姜裳脑瓜,没有说话。
又弹了几首小曲,姜裳被盛冽赶回家了。
一夜无梦,好眠至天亮。
被关禁闭的日子里,姜裳每日白天抄书,抄完笔记,默写一下厨房上大娘教的要点,然后睡个饱饱的觉,晚上趁大家都睡着的时候,跑到湖心亭去弹几首曲子。
就这样日复一日,姜裳以为自己至少也要被关上一个月,没想到只关了不到两周就被放出来了,她很惊奇。
解了禁,等贝老夫人训了话,她又去贝大夫人院子里坐了坐,才知道原来是快到十五了。
之前老夫人说好要带她去庙里还愿,所以才提前放她出来。贝老夫人很信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姜裳只怕还要再被关上十天半个月的。
虽然对被关在院子里也没有不适应,不过能提前解禁,姜裳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十五那天姜裳穿了一身素色长裙,显得原本清纯的她更加清纯秀丽,如小白花。
贝容芷被关了一个月禁闭,如今还没到半个月,原本贝老夫人不想放她出来的,可是贝二夫人一直跟贝老夫人求情,贝老夫人无奈,只好也让贝容芷一起出来上山还愿了。
大及寺是京城首屈一指的大寺庙,每逢初一十五,人来人往,人山人海。
贝家虽然也是京官,但还没有大牌到可以包场整个大及寺。在京城里能够包场大及寺的,估计也只有皇亲国戚郡主侯爷之流。
车子走到大及寺山底,上山的路修满台阶,层层叠叠,直至山巅大及寺寺门口。
来往许多贵夫人和大家千金,不少娇弱的千金闺秀们上不去这台阶。因此山下有不少穷苦人家在这下面做了软轿,可以抬着她们送到寺庙门口。
贝老夫人心诚,从来都是走上去,她也不许贝家人坐轿子上去。
大及寺果然是大寺庙,来往不少达官贵人,姜裳爬山途中,竟然遇到了那天在赵家碰上的何苏微。两人高兴地打了招呼,结伴一起爬上去。
贝老夫人见姜裳这么快就在京城交上了朋友,很有些诧异,她看了一眼何苏微,发现这个姑娘家境不错,也就没有说话。
等贝家人气喘吁吁走到寺庙门口的时候。正好从大及寺门口出来一个黄衫少女。
姜裳瞧着那个背影有些眼熟的,等那个黄衫少女转过身来的时候,姜裳一眼认出来,原来那个黄衫少女,居然是那天在赵家席上的小医女姜纱。
怎么这么巧?她心里纳闷。
何苏微给了她一手肘,一副看好戏的语气,示意她往前看,“快看快看,王爷来了,果然,早就听说如果想看到王爷的话,十有八九得要先看到姜纱。”
王爷。姜裳愣了,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玄色长袍的俊秀男人大刀阔斧朝这边走来,那眉眼之间隐隐有几分熟悉,姜裳忍不住摸了摸怀里荷包裹着的硬物。
那眉眼越看越熟悉,身边何苏微还在感慨:“这姜纱好运气啊,小时候救过王爷一命,王爷为了还她救命之恩,各种提携帮助。原先不过是个村里的小医女,名不见经传,现在已经名满京城了。”
旁边路人也凑热闹:“嗨,这算什么,你看王爷的表情,柔情似水,只怕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救命之恩要以身相许了。”
姜裳一脸诧异说道:“姜纱以前救过王爷吗?”
何苏微兴致勃勃回应她,“对呀,在王爷还小的时候。王爷早就说过,姜纱是他的救命恩人,谁跟姜纱过不去,就是跟王爷过不去,因此姜纱才可以在京城里横着走。”
“没人敢难为她。很多大官家眷生病了,专门找姜纱,就是为了跟王爷搭上关系,有些甚至没病也要生病。”
姜裳忍不住追问道,“王爷什么时候受过的伤呀?”
何苏微思索了一下,说:“这个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十来岁的时候吧,突然半年没有王爷的消息,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流落民间,受了伤,被一个民间医女给救了。”
姜裳疑惑,“那你们怎么知道是这个姜纱救的他呀?这个医女是那年就被王爷带到身边来了吗?”
何苏微笑道,“那可没有,姜纱大概是两年前才出现在京城的。”
“说她是王爷的救命恩人,其实也只是流传而已。之前就一直有说过王爷被一个民间医女给救了,但是一直也没见到。后来姜纱出现,又是学医的,那十有八九就是那个民间医女了。不然为什么王爷对她这么好。”
那也不一定呀,姜裳摸着怀里硬物,喃喃自语。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不起晚了一个小时(小声),但是很肥噢(挺起胸脯)
字太多了,抓虫抓到眼花,如果还有虫叫我,有红包
第22章 大及寺
寺庙很大,有不同的殿堂和不同的神像,两家礼佛的顺序不一样。进了寺庙,姜裳和何苏微两人就各自回到各家的队伍里去了。
佛像庄严,姜裳看着佛像恍惚发起呆来。在她旁边的贝容菡推了她一下,她才回过神来,发现大家已上完了香,只她一个人愣在原地发呆,姜裳低头给佛像上了一炷香。
贝老夫人在前面呼唤她,说:“衣衣,你快过来。”姜裳应声走上前去。
贝老夫人挽着她的手对寺庙里的小沙弥说道:“这就是我儿在外生下的孩子,不知道灵空大师有没有空见上一面呢?”
小沙弥不过六七岁,白净可爱,软糯一团,眼神清澈,好奇地看看姜裳。姜裳见状对他温柔微笑起来。
贝三夫人虽然爱看热闹,却也喜爱孩子,见小沙弥憨态可掬,笑着逗他:“几日不见,我们慧远小师父越发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