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英一路走,一路细看, 各家铺子贩卖的大多是珠宝、皮毛、香料、绸缎、毡毯, 琳琅满目,样样精美,看得人眼花缭乱。
不过她发现来自中原的货物并不多。
阿史那毕娑和她解释:“通往中原的商路不仅崇山峻岭, 遍布沙漠,旅途艰险,而且这些年兵祸连连,通向中原的商道已经荒废,一般的商队不敢轻易冒险。这里的商人大多走三条商道,北道向北翻越天山,过碎叶城,经康国,史国,拉伊,最远到达拂林,中道沿着沙漠边缘往西,从龟兹、疏勒到犍陀罗,再往北至康国或往南去天竺,南道沿着沙漠南缘,经楼兰、且末、于阗、莎车,至疏勒。”
“到达天竺以后,一部分商人南下,经曲女城、王舍城,至吐蕃,或从骠国至永昌,就能抵达中原的南境。另一部分从海路,绕过天竺,和经过几个月的海上航行到达此处的中原商人交易,那些商人大多来自中原南部的广州、明州、扬州等地。”
瑶英听得感慨不已。
毕娑说的三条商道其实和从前丝绸之路的西边路线完全重合,只是起点那一段从中原长安到敦煌、玉门关这条路径被切断了,因为中原早已失去对河陇一带的控制,道路梗绝,往来不通。
商人能够不畏艰险,穿越横贯东西大陆的茫茫沙漠和连绵的雪山,打破天堑,来往于中原和拂林,自然不会因为商道受阻而轻易气馁,随着造船业的兴盛,越来越多的商人选择载重量巨大、成本较低的海上航行来进行贸易。
这条海上商道从中原的明州、扬州、泉州、广州等地的港口出发,过南海,经哥罗富沙,至天竺西部,再从陆路至西域、波斯,最远到达拂林、耶路撒冷等地,被后世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瑶英听李仲虔提起过,海上丝路中从中原运往西方的货物大多是瓷器、茶叶、丝绸,铜铁器物,带回中原的则是罕见的香料花草、珍奇异宝,那些货物往往刚到港口就被南楚的世家贵族抢购光,南楚富庶,可见一斑。
那时候李仲虔和她玩笑,假如他攻下南楚都城,一定会带她去南楚王宫库房逛逛。
瑶英出了一会儿神,继续观察圣城坊市。
北戎的瓦罕可汗想要一统西域,就必须攻下王庭,确保北道沿途诸国都在北戎的控制之下,但只要昙摩罗伽坚守王庭,瓦罕可汗就拿不下西域北道。两国对峙期间,诸如高昌、焉耆之类的小国才有喘息的空间。
而高昌的繁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商路的畅通。
到时候可以从这点劝说高昌的尉迟王族答应结盟。
坊市上的货物五花八门,丰富多采。
瑶英一边沉思,一边一路逛过去,看到波斯的毡毯,拂林的琉璃盏,天竺的佛牙,高昌的葡萄酒,还有埃及的用金泥书写的经书。
谢青、谢鹏和谢冲跟在她身旁,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
谢鹏见瑶英盯着一家粟特商人铺子里悬挂的彩锦看,立马掏银币:“公主想买什么?”
瑶英摇摇头,道:“今天不是来买东西的。”
谢鹏一脸茫然。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王庭的气候很适合瓜果的生长,到处有拉着一车车瓜果贩卖的胡商,几人买了些瓜果粮食,穿过坊市,来到城外的一间土坯庭院。
院子里的汉人携老扶幼,全都迎了出来,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一名胡子花白的老者哭着道:“公主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愿为公主做牛做马。”
瑶英示意谢鹏扶起老者,环顾一圈。
院子里的男女老少面带期盼地望着她。
这些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是她从胡商那里买下来的汉人奴隶。他们祖籍河西,有的生于西域,有的是迁来西域的,西域陷入纷乱,他们沦为贱民,境遇悲惨,被掳掠至此贩卖。
老者擦干眼泪,问出所有人心中的期望:“公主,中原皇帝要发兵收复河西和北庭吗?”
所有人抬头看着瑶英,眼睛里似有两簇火焰在熊熊燃烧。
瑶英摇摇头:“中原目前还无力发兵收复河西、北庭。”
老者眼里的亮光瞬间黯淡下来。
瑶英看着众人,提高声音,神情凛然坚定:“不过中原从未忘记自己的子民,朝中文武大臣无不期盼能早日收复故土,大魏已平定中原,唯才是举,厉兵秣马,定能早日收复河山!”
听了这话,老者又激动起来:“公主说的是,我们盼了这么多年,一定能盼到东归的那一天!”
众人含泪点头附和。
谢鹏把瓜果粮食分发下去,众人千恩万谢,上前给瑶英磕头。
老者是所有人中唯一读过书的人,谢冲取来他写好的名单册子请瑶英过目。
“公主,这里一共收留了一百一十一人,五十一男,六十女,大多是老弱病残,因为干不动活了才被贱卖。”
瑶英看完名单,点点头。
谢冲问:“公主,我们该怎么安置他们?带他们一起回中原吗?”
瑶英立在高台处,望着庭院里抱着粗劣的馕饼狼吞虎咽的众人,眉头轻蹙。
“我们要回中原,不可能带着这些人一起冒险。以后我们肯定还会救下更多人,我们去哪里,他们就要跟去哪里吗?”
谢冲挠了挠脑袋,这确实是个难题,他们不可能走到哪里就把这些汉人带到哪里,一百多个人公主养得起,以后人越来越多,总不能全都靠公主一个人养着吧?
瑶英缓缓地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问清楚他们各自有什么技艺,有没有会染布的,会绣花的,会工匠活的,或是认字的……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行,什么都不会也不要紧,可以从现在开始学,身体不好的,留下来照顾孩子和老人。”
谢冲应是,问:“公主要帮他们找些活计干吗?”
瑶英摇头:“帮他们找活计,他们还是会被欺凌。我已经托毕娑帮忙买下两间绸缎铺子,先把绸缎铺子交给这些人经营。今天我在坊市看过了,这里卖的中原锦缎花样还是几年前的样式,比不上我们从中原带来的精美新奇。”
谢冲恍然大悟:难怪公主要送绸缎给佛寺的和尚!
法会过后,王庭贵族到处打听那些料子是从哪个胡商那里购置的,毕娑放出消息,说那些华美的锦缎来自中原,这几天前来打听问价的胡商多如过江之鲫,一匹百金都供不应求。
谢冲疑惑地问:“公主为什么不直接卖给王庭的贵族呢?”
公主的嫁妆中不乏茶叶、绸缎、珠宝之类在西域极其畅销的稀罕货,公主只把一部分经书、金玉佛像、绸缎送去了佛寺,其他的仍然留在库房。既然王庭贵族对这些丝绸趋之若鹜,为什么不直接卖给贵族,而要买铺子再售卖?
瑶英和他解释:“我们毕竟是外来人,直接卖给贵族,一来得罪这里的商人,二来不好定价,还容易招人嫉恨。还是按着这里的规矩来吧,既能少些是非,又能给这些人找个营生,以后就算我们离开了,他们也能吃饱饭。”
嫁妆太惹眼了,又不方便携带运送,必须尽早卖出,但是不能全部从她这里卖出去。西域和中原不同,这里各国贵族势力强大,贸易由贵族把持,稍有不慎就会得罪大贵族,到时候买卖不成,反而招祸,不如和本地贵族合作,背靠大树好乘凉,还能避免纠纷,为以后留一条后路。
谢冲、谢鹏几人对望一眼,道:“还是公主想得周到!”
他们还以为只要把那些货物卖了换成金银就行了。
瑶英叫来老者,问:“你们原先都是做什么营生的?”
老者恭敬地道:“回公主,我们这些人都会点营生!有的会种地,种树,有的会养牛羊、捡羊粪、织毛毡、理羊毛、编毛绳,有的会织锦!”
王庭虽然深处沙漠,因为冰山雪水融水的滋润,也有大片肥沃土地和牧场,种植桑麻水果,和高昌一样有大片的葡萄园,山坡上牛羊成群。老者从前是为主人放牧的,繁忙季节时会帮着织毛毡。
瑶英和老者说了绸缎铺子的事,“我会请胡商帮忙打理铺子,你挑几个能识文断字的去铺子柜上帮忙,再挑几个会手艺的去工坊当学徒,我从中原带来不少花样,足够你们用上好几年。”
老者当过管事,听了这话,顿时明白瑶英在为他们的日后做打算,激动得老泪纵横,跪下叩头。
瑶英已经看出老者在众人中颇有威望,轻笑:“现在只是两间铺子,你们跟着照管,别急着赚钱盈利,先找个安身立命的法子。”
老者哭着点头应是,神色愈发恭敬。
瑶英问:“你们是从哪里被卖到此处的?当地有多少汉人?”
老者答道:“我们中有的是从河西掳过来的,有的是沙洲,瓜州,有的是本地人……各地的汉人有的和我们一样为贵族干活,有的是贵族的僚属,有的是世家大族,和贵族联姻。”
瑶英沉吟,问:“他们中有掌握军队的大族吗?”
老者呆了一呆,随即明白瑶英的意图,脸色霎时变得凝重肃穆,朝瑶英下拜,以头触地,磕得砰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