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家祭无忘告乃翁 (芒鞋女)


  想到过去,老太太话又多了起来,和谭盛礼说,“以前咱们这片很热闹的……”有的话,很多年不曾和外人说起了,实在还想撮合谭佩玉和徐冬山,老太太忍不住想说说以前的平安街。
  以前的平安街不输现在的长安街,住的多是市井百姓,走南闯北的生意人也多,清晨的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光私塾这条街就有两个,是一对父子开的,老夫子规矩严苛,小夫子性格有趣,父子两很受欢迎,其他街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这来求学。
  更别说街上的摊贩了,从街头到街尾,卖什么的都有,过年更是人多。
  客栈,酒馆,茶肆,这条街是最多的,直到有天,周围住的人开始出事了,先是私塾的老夫子,授课时晕厥,倒地后就没了呼吸,衙门派人来也未查出什么原因,当晚,客栈有个姑娘遇到歹人,跳楼自杀了,不出两天,对面巷子的婆子突然提刀在街上砍人,砍伤了好几个。
  不知谁说的,这片风水不好,好好的人住在这也会出事。
  起初没人信,谁知不到半个月,又出现了死人的事儿,商人们怕了,不敢再来,街上突然冷清许多,然后,商户们也纷纷搬了出去,等旁边街开起棺材铺,这边就更无人问津了。
  “恍惚十来年过去了,说来也怪,我们在这住到现在都没事。”巷子里的人,有人生来就住在这,有人是嫁过来的,热闹时住着高兴,冷清时住着安宁,她们不是没想过搬走,终究是舍不得,而且,连她们都搬走了,以后谁还肯来啊。
  外人只说风水不好,却也说不出不好在哪儿,好好的街,就这么落败了,说实话,老太太多少有点不甘心。
  就当她骨子里护短吧,听不得外人说平安街不好,她继续住着,或许哪天离开的人们就回来了呢,“我和谭老爷说这个没有其他的意思,咱们这的老人,都长寿……冬山也和外人解释过,没人听罢了……”
  谭盛礼不知还有这个原因,城里人多,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出了事后,人云亦云传得邪乎罢了,谭盛礼安慰了老太太两句,问起街边的书铺来,老太太道,“那书铺是私塾老夫子的,老夫子死后,外边有很多闲言碎语,老夫子儿子关了私塾,直到后边又死人,他妻子不同意继续住在这,要他搬走,临走前,他把书铺卖给了冬山爹,冬山爹死后就由冬山守着的,里边的书都是冬山自己抄的……”
  老夫子德高望重,冬山接手后就没调整过书价。
  冬山心里,终究是盼着人们能回来的。
  “冬山这孩子认死理,我们劝他搬出去,他不肯,说如果他也走了,平安街怕是连安宁都没了,我明白他的意思,外人地痞无赖怎么闹,都不敢往这片来,就是冬山守着的,有时我老婆子也纳闷,你说在长安街的孩子这么多,怎么就冬山留下了呢?”她有子孙,儿子在外边置了宅子,孙子在私塾读书,少有回来,平日也就冬山帮衬着她们这群人了。
  寒风刺骨,拂过老太太布满风霜的脸,谭盛礼上前半步,替她挡住风,“有你们陪着他,他想来不孤独的。”
  谭盛礼又问了两句徐家的事,老太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冬山爹是周围出了名的铁匠,以前在街上有个铁匠铺,在书铺隔壁,老夫子经常夸冬山性格老实,心性坚定,若是读书定有番作为的,冬山爹听老夫子的话,送冬山去私塾读书,冬山聪明,跟着老夫子学了很多本领。
  但科举制度等级森严,冬山再有出息,都无法走科举的路子出人头地。
  那时她们没少替冬山惋惜,冬山不觉得有什么,忙时打铁,闲暇时抄书……
  “谭老爷,我知道你和旁人不同,不是看人出身的……”说到这,老太太止住了,冬山不让她再提和大姑娘的亲事,冬山说谭老爷性情宽厚,再三提及难免会感到为难,老太太叹气,“罢了,不说了,冬山这孩子好啊。”
  她如果有适婚的女儿,定是要把她许配给冬山的,奈何她没有,而孙女的婚事,轮不到她做主。
  老太太哀叹连连的走了,走出去老远,谭盛礼都能听到老人家的叹息。
  饭后,谭盛礼和谭振兴他们说起此事,谭振兴顿觉毛骨悚然,他是相信风水的,犹记得在惠明村时,父亲修葺房屋前专程请会看风水的先生来看,先生毫不犹豫的指着旁边要他们起墙,住进新家,他们家果真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不是他迷信,父亲能幡然醒悟走科举,没准就是新宅风水好的缘故。
  谭振业不信,“城里鱼龙混杂,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儿都有可能发生,许是几件事时间近,人们心里害怕了而已。”
  人活于世,少有像谭盛礼顶天立地的,尤其是某些坏事做多了的人,逃还来不及,哪儿敢继续住啊。
  谭振业附和,“三弟说的有理。”
  谭振业话说没玩,在他看来,还有人故意煽风点火,否则人们不会决定搬家,要知道,搬家是大事,家里长辈们舍不得搬走,晚辈却冒着不孝的风险离开,仅凭风水不太准确,不过背后原因是什么还得再打听打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像嗅到腥味的猫,眼里闪过抹幽光,在谭盛礼望过来时立刻收敛了去。
  “父亲,今年要不要写对联?”过年贴对联窗户是习俗,周围多是老人,花钱买不划算,谭盛礼想了想,“问问徐老板吧。”
  邻里的对联都是徐冬山帮忙写的,谭振业主动揽了事,往回徐冬山要写两天,有他们帮忙,半日就忙完了。
  大年三十这日,安静的巷子突然热闹许多,老人们的子孙回来了,小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玩闹,笑声弥漫了整条巷子,人人脸上笑逐颜开,老人们闲不住,提着篮子,挨家挨户赠送吃食,有儿媳做的糕点,有外地捎回来的特产,不多,但也是份心意。
  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连谭家院子都改以往死气沉沉的气氛,热闹得多。
  谭盛礼坐在上首,旁边碗里放着炒花生,由他提问,谭振兴四人抢答,抢到问题回答准确的能奖励颗花生,有背书,有经义,也有策论和诗文,四人坐成排,面色紧张又激动,常常不等谭盛礼说完问题,谭振兴就举手,“我,我……”
  “抢答,扣掉颗花生。”乞儿在旁边提醒。
  谭振兴:“……”
  汪氏和谭佩珠在边上坐着剥瓜子,两人剥来不吃,而是放碗里盛着,在外边玩耍的大丫头时不时溜进门,抓了瓜子仁就朝外边跑,汪氏提醒她慢点,小心摔着了。
  声音不大,却比平日精神得多。
  整条巷子,恐怕也就铁匠家冷冷清清的了,暮色四合时,谭佩玉提着篮子给邻里送吃食,经过铁匠家时,门关得严严实实的,门上落了锁,谭佩玉记得老人们说,这两日是书铺生意最好的时候,子孙回家,家里有小孩子读书的都会从书铺买书,铁匠要从早守到晚。
  她没有逗留,先去里边两户人家,铁匠从巷子口进来,许是过年的原因,他穿了身喜庆的衣衫,脸庞线条柔和不少,待他走近,谭佩玉道,“做了几样点心,送来给你尝尝鲜。”
  铁匠先是回眸瞅了眼身后,确认身后无人,忙低头看向地面,拱手道,“谢谢。”
  点心用纸包着,谭佩玉给他,错身时,铁匠却叫住她,“大姑娘,等等。”
  谭佩玉回眸,就看铁匠开锁进门,眨眼功夫拿了把崭新的刀出来,“我是铁匠,没什么好送的,还望大姑娘不嫌弃。”
  谭佩玉不曾收到过别人送刀,她觉得太贵重,可大过年的,不收又说不过去,连连感谢,这才拎着回了家。
  院子里亮了灯,谭振兴在堂屋里翻来覆去的数自己得的花生,怎么数都数不腻,猛地看谭佩玉拎着把刀回来,谭振兴问,“哪儿来的?”
  “徐老板送的……”
  谭振兴不认识什么徐老板,就没多想,直到饭后有人敲门,说找大丫头她们去街上放烟花,还说冬山叔买了很多可漂亮了,谭振兴顿时反应过来,徐老板,可不就是铁匠吗?他顿时皱起眉头,神色郁郁,大过年的送长姐一把刀,什么意思啊。
  不知道男女有别啊。
  谭振兴进灶房,问谭佩玉那把刀在哪,提着就要出门还给徐冬山,送什么不好送刀,晦气。
  看他怒气冲冲的,到门口的大丫头满脸不解,“父亲,你去磨刀吗?”
  天都黑了。
  谭振兴恶狠狠瞪她眼,大丫头半点不害怕,指着黑漆漆的天提醒,“父亲,天黑了。”
  谭振兴:“……”他闺女真的是半点不像他,太不懂察言观色了,没看他怒不可遏想骂人吗?
  “父亲,明日再去吧,白天我去井边玩,那都没人磨刀的。”说完这话,大丫头不再看谭振兴,要乞儿牵着走了,巷子里亮着灯笼,有几个穿着红色棉袄的小姑娘在旁边站着,“世晴妹妹,世晴妹妹快点,冬山叔都出去了。”
  年年都会放烟花,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晚上了,两个小姑娘拉着大丫头,跑得老快了,谭振兴听到她们说,“世晴妹妹,那是你父亲吗?他也喜欢烟花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