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家祭无忘告乃翁 (芒鞋女)


  谭盛礼后边的考生来自徽州,姓龚名苏安,据说自幼痴迷算学,曾经想跟着走南闯北的商人经商,被其父关在家半年不准外出,像看管犯人似的,整天亲自送饭,就这样他还偷跑出去差点做了商人,要不是家里人发现及时,他怎么可能有机会坐到金銮殿来。
  说来也是造化弄人。
  官员们暗中比较两人的考卷,谭盛礼做了前两道,答案和龚苏安相同,奇怪的是后者明明答了所有题,但没写到最后,怪得很。
  身边围着很多人,龚苏安明亮的眼眸渐渐暗淡,眉头拧成了川字,前两道题的答案已经得出,奇怪后边三道题俱是无解,殿试是皇上出的题,皇上喜欢算学,出题时必然认真仔细推敲过,万不会弄三道无解的题来应付天下人,龚苏安重新读题,再重新作答,换方法后倒是得出了答案,但他觉得不对劲,哪怕以《九章算术》为启蒙书籍的他也说不上来不对劲的地方是哪儿,暂时把这道题搁置,又去看后边两道,眉头拧得越来越紧。
  题不长,唯恐中间算错了,龚苏安把题从头到尾又算了遍,用他的办法就是无解,可用其他方法来算就有答案,他心里迟疑纠结,琢磨着把哪个写上去。
  而谭振兴也面临同样的选择,也是脑子太灵光,用不同的办法得出不同的答案,他从第三道题开始答的,无解,第四道题无解,第五道题还是无解,于是等他再答第一道和第二道有解时,他心里纠结了,因为在他答第四道题时,他是抱着无解的心情做的,结果和他想的不同……
  他忍不住偷偷抬眉看向不苟言笑的帝王,眉眼冷峻,瞧着威风凛凛不敢于之对视,这样威严充满肃杀之气的人,做事有章程有规律,比如出题,有解就该所有题都有解,怎么可能两道题有解三道题无解,说不过去啊。
  他看着皇上良久,脑子里突然蹿出个想法,五道题应该都是无解的,试问皇上出题,题目必然是临时想的,而临时想的很多题都逻辑不通前后矛盾,许是皇上自己没空做,不知道无解,或者还有种可能,这五道题是皇上从某本书里看到的,他自己做了后发现无解,又不笃定,将其弄成殿试试题考他们,观他们的答案来证明自己答得是否准确。
  别问他们为什么清楚皇上的想法,因为他做过同样的事儿,前几日谭盛礼布置的功课难,逢他痴迷出题,就把谭盛礼布置的功课改了改拿去考谭振学和谭生隐,被两人很是鄙视了番来着……想到此,他嘿嘿嘿笑了两声,毫不犹豫的把自己写在草稿纸的步骤答案誊抄在考卷上,心里默默计算自己的名次,五道题全部正确,策论只要不太差,名次怎么都不会是倒数,他收起笔,咯咯咯笑了出来,笑声突兀,周围的考生歪头看他,谭振兴盖住自己的考卷,防止有人眼神好偷瞄了自己答案。
  殿试关乎重大,万万不能让人捡了漏。
  时间慢慢过去,当宫人扯着嗓门喊交卷时,好多考生急急忙在考卷上乱写了几行,在场的人不乏有经历过科举改革前府试的,府试明算这门对他们而言算很难了,万万没想到最难的会是殿试,答不出题的考生们只能抱着侥幸的心态乱答,对与不对就交给命运……皇上定夺吧。
  心情凄惶的交了卷,然后去殿外等候结果。
  宫里规矩多,他们再想围着聊试题也不敢大声喧哗,只能安静地候着。
  殿里,皇帝先看众人策论文章,毫不犹豫选了谭盛礼为第一,问众大臣有何意见,大臣们拱手表态,“皇上圣明。”
  殿试策论文章不以长短论好坏,纵观所有文章,谭盛礼的文章却是更为精辟,字字珠玑,都说到他们心坎里,比起那些侃侃而谈吹嘘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拍马屁的文章,谭盛礼的文章更能引起共鸣,他当之无愧。
  先将策论文章排好名次,再看明算,明算的考卷要比策论好定夺得多,统共五道题,教白卷的有五人,全部错误的有近三十人,而……最好的答对了三道题……是谭家长子……谭振兴。
  说来奇怪,谭盛礼答对了前两道题,谭振兴答对了后三道题,谭振兴是谭盛礼教出来的,没理由谭振兴答对了谭盛礼留空白啊。
  众官员不解。
  他们记得不错的话,谭盛礼在府试明算这门也留白了,到底是为何,比起名次,他们更好奇这个。


第129章
  可惜再好奇都要等殿试过后,明算成绩已出,要根据考生的成绩来排名次了,谭盛礼策论回答得最好,可惜明算不如其长子,钦点其为状元的话略有瑕疵,往年殿试只考策论,皇帝通过文章好坏来钦点状元榜眼探花,今年多了门明算,情形有所不同。
  大臣们面面相觑,重新审视谭振兴的文章,平心而论,谭振兴文笔流畅,立意新颖,不如谭盛礼的文章印象深刻,却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同样的题,谭振兴打开了新视野。
  既生瑜何生亮,大臣们莫名生出这种感慨来,转而想到人家乃父子,不由得羡慕起来,在场的多是文官,想保持家族兴盛,子孙只能走科举,他们若有谭振兴这样文采斐然的儿子,死而无憾了罢,礼部尚书看皇上望着桌上的两篇文章迟疑,躬身施礼,“不知皇上更中意哪篇?”
  新科状元,出自谭家无疑了。
  “爱卿以为如何?”皇帝修长的指腹轻轻抚过右手边的文章,不动声色。
  礼部尚书低着头,没有察觉皇帝眼底的深意,略微沉吟,说道,“恕臣直言,臣认为谭家长子略胜一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论谭盛礼出于什么目的而没答后边三题,就明算考卷来说,谭振兴确实更为出彩,作为科举改革的第一年,明算这门考试是重中之重,谭振兴被钦点为状元更能彰显朝廷对明算的重视。
  皇帝默然,如墨黑的眼神扫过其他大臣,“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附议。”
  “臣附议。”
  好几个大臣赞同礼部尚书的话,明算表现最好的人成新科状元更能表明朝廷改革科举的乘决心。
  皇帝眸色微敛,迟迟没有动作,直至有道苍老的声音响起,“臣有异议。”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六十岁高龄了,早有告老还乡的打算,奈何皇帝再三挽留,因此到现在还在工部任职,整个殿里,只有他是坐着的,他平日不怎么上朝,也就像殿试这种挑选朝廷未来栋梁之才的时候才会出来,许是年事已高的缘故,说话时,他双手撑着座椅扶手,极力地睁着眼睛,迫使自己看上去精神些,缓缓道,“学问有高低,但不该越过孝字……”
  “百行孝为先,谭家虽是父子同场,微臣以为谭辰清名次在前更能彰显皇帝以孝治国的仁德……”
  设身处地,他若是谭振兴,更希望同场考试里父亲名次更好。
  他说完,殿里陷入了沉默,皇帝拿起左手边的文章,旁边宫人低眉顺目的接过,恭敬地呈递给工部尚书,后者看后,激动得声音微哽,“百姓不诚欺人,这位谭老爷,确实乃帝师转世啊……”他府上收藏了几副帝师真迹,和眼前看到的字迹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不是帝师转世字迹品行学问怎么会如此相同呢?
  有生之年,有幸遇到这样的人是福气,工部尚书双手颤抖地拿着考卷,每个字每个字认真的读,全是他认识的字,学过的理,经谭家人润色后就变得精炼而深刻,他已到尽人事听天命的年纪,心情平和,读完这篇文章后心情跌荡,久久不能平息。
  他缓缓下地,朝皇帝施礼,皇帝虚浮了下,脸上充满敬畏,“爱卿不必多礼。”
  “微尘能否瞧瞧谭家长子的文章。”
  谭振兴的文章措辞更诙谐幽默,字里行间难掩其孝顺和豁达,谭振兴说人活在世上,最高兴的有父亲时时鞭策,或讲授功课,或惩戒挨打,他甘之如饴,纵观所有文章,能将纨绔子弟的心声娓娓道来又不失豁达的文章恐怕就这独份了,没错,谭振兴行文间透露的就是纨绔子弟在家受罚的情形……
  立意不如其父高。
  文章差了点,明算却得了第一,工部尚书思索道,“微尘心有疑虑,不知能否当面问问他们?”
  为了以示公平,其余人的名次皆以排好,就剩下状元和榜眼的位置,说到这,不得不说谭家另外位公子,文风细腻婉约,比江南人更甚,明算答得也好,答对了两道题,因担心被谭家人独揽前三让天下读书人不服气,他名次往后降了几名,探花则是明算同样答对两题的龚苏安,说来也怪,有大臣在龚苏安桌边站了会,明明看他答案全部准确,不知为何,考卷上的答案被他抹去,他把后边三道无解的答案给改了,如若不然,他们就不会犹豫选谭振兴和谭盛礼为新科状元,而是纠结他和谭盛礼的名次了。
  今年殿试古怪事还真是不少。
  谭振兴他们在外边候着,从早上到现在他们都饿着肚子,奇怪的是谁也不喊饿,谁也不说累,眼看日头渐渐偏西,谭振兴张了张嘴,很想说点什么,顾及不远处站着宫人,害怕言语不妥招来麻烦,硬生生给憋了回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