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家祭无忘告乃翁 (芒鞋女)


  会试过后半个月就是殿试,殿试干系重大,谭振兴不敢大意,“是。”
  因屁股上有伤,谭振兴哪儿都不去,心无旁骛的温习功课,着重温习算学,几乎都懂,但谭盛礼布置的功课却完成的不尽人意,说来也怪,谭盛礼布置的功课字不多,但得绞尽脑汁的想上许久,他出的题字多,谭盛礼轻而易举就答出来了。
  真是怪哉。
  半个月里,谭振学和谭生隐仍然外出扛麻袋,不再是天天去,而是隔天去,绵州那群读书人极为殷勤,他两去码头,他们就备着茶水点心招待他们,生怕他们体力不支倒下似的,弄得两人哭笑不得。
  蒋举人明确说了,不着急回京就是等着看他们殿试结果,绵州这次中了五人,史无前例的荣耀,同为绵州人的他们与有荣焉,自要等到殿试过后再说,明明感觉没什么,殿试前两日,谭振学和谭生隐莫名紧张起来,担心考不好辜负了蒋举人他们的厚爱。
  殿试在皇宫举行,由皇上亲自主持,天不亮他们就去宫外候着了,彼时天光未明,高大的宫墙如立在云雾中,飘渺威严,谭盛礼撩起帘子,定定地看着,深暗的眼神直直凝望着不远处的宫墙,脸上的情绪是谭振兴他们不懂的怅然。
  谭振兴探出头瞅了眼,被清晨的风刮得流鼻涕,忙缩回脑袋,“父亲也有许多感慨吧。”
  他也有,以谭家祖宗的地位和声望,进出宫门不是难事,而谭家硬是离这道门越来越远,远至千山万水。
  “父亲,你说祖宗进出宫门时会不会想到有天子孙后人费尽千辛万苦才有机会站在宫门前啊?”谭振兴纯粹好奇,祖宗通晓古今,教出的皇上乃千古明君,载入史册受百姓拥戴,他是否会料到自己子孙后人差点陷入绝境,与科举无缘,担不起帝师后人的美名啊,史册上对祖宗的记载不多,但有皇上广施仁德的新政里都有祖宗的名字,据说普通百姓犯事坐监改邪归正后能走科举也是祖宗提倡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不是作奸犯科之事,坐监后也能走科举,出人头地,太平盛世明君该多为百姓考量,减免赋税徭役关乎百姓的生活,教化他们才是重中之重。
  几十年过去,民间百姓提到那位帝师,无不怀着感激的心情。
  宫门关着,里边的景象谭盛礼还记着,进门是长长的甬道,两侧是宫墙,走上几十米又是宫门,上辈子他经常入宫授课,心事不多,多是担心皇上……
  听了谭振兴的话,他沉默许久,“你以后就明白了。”
  谭振兴眼珠转了转,听谭盛礼的意思,岂不说他日后会做大官,要知道,能入宫的都是四品及其以上官员,他凑到谭盛礼跟前,闪着那双黑漆漆的眼,拖长了音,“父亲……你说我殿试会不会又是倒数啊……”倒数真的很不好听,帝师后人,殿试倒数,怎么听怎么像是在给祖宗脸上抹黑。
  “好好说话。”谭盛礼皱着眉,“哪儿学的怪腔怪调!”
  “嘿嘿,父亲,你说我殿试能过吗?”过了就是两榜进士,入翰林院,之后入朝为官,官袍加身,他都不好意思想象自己穿着官袍耀武扬威走在街上的情形……貌似忘了,哪有官员穿着官袍在街上走的啊,官员有自己的马车,再也不用走路了,嘻嘻嘻……
  “不犯浑的话没问题。”谭盛礼中肯点评,本还想说名次要比会试靠前很多,担心谭振兴骄傲自满,没有把后边的话说出来。
  但也够谭振兴高兴地了,他指着谭振学,帮他问,“二弟呢?”
  谭盛礼掀了下眼皮,虽然没说,谭振兴却是明白了,谭振学没问题,他又指着谭生隐问,“生隐弟呢?”
  谭盛礼顿了下,谭生隐心提了起来,会试到殿试落榜的人不多,他若在其中,肯定会很长段时间不好受,见谭盛礼久久不答,他故作轻松道,“无事的,我还年轻,往后有的是机会。”能过会试就是天大的荣幸,不该奢求太多的。
  “生隐做最坏的打算吧,你要记住,无论结果如何,保持初心就好。”
  “为何?”谭振兴有点不明白,谭生隐会试名次比他靠前,他都有机会谭生隐怎么可能没机会?
  然而等进宫站在金銮殿望着上首龙章凤姿的皇上他就懂了,谭生隐不是学识不够,而是年纪不够,这位皇帝,貌似更喜欢年纪大的人!!


第128章
  金銮殿里,年长者较多,皇上看他们时眼神会透着赞许敬意,而看年少者时不苟言笑冷若冰霜,这心偏得有眼睛的人都看出来了。
  殿试只有两门,策论和明算,座位按照会试名次排序,谭振兴刚好在方举人前排,落座时,他略有得意地冲方举人挑了挑眉,方举人顿时明白过来,扯着嘴角笑了笑,笑容勉强,看得谭振兴心情大好,坐下后悠哉悠哉地检查笔墨纸砚,确认没有问题后端正坐好等待答题。
  谭盛礼坐在前排,离皇上龙椅最近的位置,自入宫就低着头,态度端庄恭谨,直至拿到策论题他才抬眉望了眼龙椅上威严肃然的皇帝。
  皇帝也在打量他,四目相对,谭盛礼怔怔地抿唇微笑,笑容和煦,让居高临下俯视他的皇帝晃了神,怔然片刻,皇帝起身走了下去,他九岁被册封为太子,十九岁继承皇位,做太子时经常跟在父皇身边学习怎么处理朝事,朝堂关系盘根错节,父皇批阅奏折时经常担心自己不能明察秋毫而让百姓诟病,父皇忧国忧民,病重时仍撑着身体批阅奏折,他说身为帝王,不求名垂青史,但求做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君王。
  比如他的皇祖父,自幼得谭家那位祖宗教诲,深明大义,爱民如子,在位时颁布了多项利国利民的新政,受民间百姓拥护爱戴,翻阅史书,关于皇祖父的记载也多是溢美之词,皇祖父去世,父皇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如履薄冰,唯恐行错半步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名声,虽不曾有什么丰功伟业,但国家没有内忧外患,百姓们或许不富裕可日子安稳。
  因此父皇去世时,说他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就是放心不下他,他身边没有像谭家祖宗那样德隆望尊的老师教诲,没有睿智通达的长辈辅佐,担心他受小人蛊惑,受贪官污吏蒙蔽,不知不觉成为昏君犹不可知。
  彼时他跪在榻前,满心酸涩难过,来不及说两句宽慰的话让父皇安心离开那双布满担忧的眼已慢慢阖上,搭在他脑袋上的手无力地垂了下去。
  他的父皇,死前都在为他担忧,担忧他的身后名。
  如今看谭家人坐在自己面前,那些往事又浮了出来,他站在谭盛礼桌前,欲看他如何答题。
  策论题目是他出的:何事最可喜者?
  人活在世上,什么事最值得开心?这道题是得知谭家人入京就跳进他脑海里的题,许是那日秋光好,让他想起父皇的谆谆教诲,又或许是夜晚太子来问安,望着那张稚嫩童真的小脸突然有了身为父亲的责任,父皇惋惜他没有受过大德之人的教诲,但是不怕,他的儿子遇到了。
  垂眸看着研墨沉思的谭盛礼,皇帝半晌舍不得挪步。
  殿里寂静,皆是研墨的声响,自古以来,殿试策论的文章都不难,毕竟答题就两个时辰,没有更多思考的时间,比起谈论朝廷政事,这题算简单的了。
  不少人提笔就开始梳理文章脉络,谭盛礼却兀自沉吟许久,直到宫人尖着嗓音提醒剩下最后半个时辰,他才回过神,慢慢在纸上落下几行字。
  他的文章不长,皇帝看了两行,心底既悲恸又欣喜若狂,两种情绪交织,复杂难辨,片刻后,他遏住心底情绪,转身往后走去,大致扫了眼所有人的文章,其中有几篇还算入他的眼,不过再没露出任何声色。
  半个时辰后,所有人交卷,接着考明算,明算共五道题,题很难,难得能听到众人倒吸冷气的声音,个个愁眉不展面露苦色,不知怎么动笔,唯有谭盛礼身后的那人双眼放光,笔在纸上沙沙沙的写着,速度快,谭盛礼脸上有了笑意,等待片刻,挑了其中两道题作答。
  其余三题留白,巡视的皇帝皱起了眉头,在他面前又站了许久,两侧还有内阁和六部官员,看皇上关注谭家人,彼此心照不宣,都明白皇上为何意,皇家子嗣单薄,皇后生下皇长子不到半年皇长子就被册封为太子,太子今年四岁,已到启蒙的年纪了,然而不曾听说宫里有什么动静,谭家祖上出过两位帝师,学问高深,德才兼备,这次谭家人高中,必然会重操旧业……
  在场的官员都听过谭老爷在民间的故事,这会儿看他嘴角含笑,神色轻松,俱纳闷他答得如何,殿试试题皆出自皇上,便是他们都不知道题目,这会儿有点好奇了,由礼部尚书带头,他们佯装巡视,从后边往前看了眼,答题的只有十来个人,谭家四人都有动笔,正确与否他们不知,此时来看,能动笔就算好的了。
  慢慢的,慢慢的,终于到了谭盛礼跟前,当看到考卷上留白的三道题,众人脸上难掩困惑,回眸看后边考生写满考卷的解题步骤和答案,怎么看谭盛礼都不像学问很高深的人,五道题答了两道,且不能保证是否答对,想中状元怕是不行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