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边关搞建设 (炼意)


  至于不肯交纳钱财的,自然得自己来挑水灌溉了。
  只这百里渠道,花费的金钱就不在少数,虽然公共那一部分给派发了劳役,但是材料得花钱,对边城来说,还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想要走朝廷的财政拨款基本不可能,县令也不可能动用县库的钱,为了解决这个麻烦,陶倚君跟霍桐和牛三郎商议之后,打算以牛三郎的名义邀请县里的富豪,共建此渠。
  “这条渠可命名为‘善人渠’,百余里的花费大致约这个数,可以根据捐资的多少来确定名字的顺序。这善人碑就立在河堤跟水渠交界那里。到时候可由县令亲自主持仪式,披红带彩并让人传告乡里。”
  这个法子很简单,也很有效,连牛三郎都心动了。对他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边城的人虽然被关内人鄙视,但说实在的,边城的豪富比起关内要有钱得多,只不过地位和文化水平不如关内人罢了。
  以前没来边城的时候,陶倚君的想象中,边城的人大多是穷困潦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但是来了之后才发现,穷的是有,但关内也多啊,有钱的人比关内的富豪们要嚣张多了!大概是因为边城这边的安全问题,让边城的人都奉行及时行乐的宗旨。有战时上马迎敌,休战时纸醉金迷。
  他们钱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像关内人家喜欢囤积资产,数代的积累下来,不是家主都不知道自家到底有多少钱。
  总之,陶倚君以为就算是能说善道的牛三郎出面,可能也要花费点心思才能达成筹款的目标,结果一顿饭下来,别说一条百里渠了,再来一条都不在话下。
  “要不,建两条吧?说实在的,北岸这边对水源的需求更高。”牛三郎兴致勃勃的拨弄着桌上的大钱和金子,对县令道,“北岸的水渠可以建得长一些,惠及的农庄多了,那些人得到回报,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也好说话。”
  县令有些心动,但是陶倚君却摇摇头,否定了牛三郎的提议。
  “水势不足,若是在北岸建渠,必须得汲水入渠,否则不出三十里就不见水了。”
  她指着桌上的地图,蹙眉。
  “北岸的水源不少,虽然不多且分散,但是流经的农田面积不小,所以北岸相对来说并没有十分缺水。要说修渠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能够建渠的分水点却难以选择。”
  水总不能倒着流吧,地势地形才是能否建渠的根本。
  看到县令和牛三郎一脸失望,陶倚君想了想,扒拉出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来。
  “三郎家的庄子附近有个小型湖泊,地势还比较高,我听人说周围的农户大都是去湖边汲水灌溉。”
  “是,那里似乎有暗河流过,在山脚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湖泊,只是离农庄也还有些距离,不到旱时,一般不会有人去湖里挑水。”
  “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建北渠一事还得从长计议。但是简单的灌溉却可以采用竹管取水的方式,在这一条线上建一条竹渠,然后利用小型的灌溉水道,来弥补这一片区域远离水源的问题。”
  陶倚君采用的是山区常用的主管布线引水的办法,这在西南的山区是最为常见的,那边地势不若北地平坦,但凡有一点能开垦的地都在山腰上,一层一层的铺下去,汲水灌溉就是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水泥没有问世的时候,用粗粗的竹管拼接成管道将山上的水引入梯田,就是农人们寻找到的最佳办法。
  牛三郎说的那一片农田,在两条分支河流的中间,靠人力打水灌溉真的是个相当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夏日干旱的时候,河流的两侧的农人完全的严防死守,就怕有人打自己这边水源的主意。因此这一片的田地虽然平坦,却只能算中下田。
  陶倚君曾经跟着老师去看过梯田,竹管引水也亲手做过,技术上比不得老农们熟练,但是方法是掌握了的。这会儿她随手拿起笔在羊皮纸上画了起来,并把几个主要的细节标注出来。
  县令一直知道陶倚君很有能力,但这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她画画。且不说画工了,就是这简单明了又工整的布局图一出来,他简直欣喜如狂,恨不得立即让人照着陶倚君画的去实施。
  “大人可让人去试验一下,若是能行,在南渠建造的同时,这边也就该一起动工了。旱季过后才是雨季,所幸这竹管做熟了也很快,人手和钱财足够的情况下,最多两旬就能完工,还可赶上春种。”
  “是是是,本官这就让人去看看。”
  牛三郎也拿着图看了好一会儿,又提笔临摹了一副,交于自己的管家,让他安排人去试制。
  县令不在意牛三郎的做法,横竖他们是一伙的,牛三郎也不会抢夺了自己的功绩。若是这事儿办好了,春种不耽搁不说,收成还能得到最大的保证,等到秋收就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成绩,年底的政绩考评就不需担心了。今年若是同时解决了春旱跟夏涝的问题,他再在家族里活动一下,调换个地方任职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县令看陶倚君的目光就不一样了。若说之前是因为霍桐的面子,那么这会儿他才真正的认可了陶倚君。
  实地勘测的时候,陶倚君也去了。
  虽然画了图,但是众人都没见过实物,还是得她现场指导一下才知道要怎么做,之后的事儿自然由专人来负责。
  “大娘子所学很是驳杂,有没有想过专精一门?”
  在牛家的庄子上歇脚的时候,县令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我自小是跟着外祖学的种药制药,水利这些东西都是跟着阿耶玩耍时知道的。”陶倚君微微笑道,“我所学并不扎实,小时候贪玩,对这些沾泥带土的东西都不怎么用心,加之身体当时不太好,制药也是为了将养自己身体。不过我阿耶早年曾收集了不少关于水利方面的书简,我识字时就是阿耶抱着我认这些书简,也幸得记性还不错,没有全忘掉。”
  县令心里一动,想要追问她阿耶的那些书简可还在,但转念一想,陶家也是耕读大家,断没有将族人收集的书简送与外人的道理。他只得暗自可惜,打算回去之后也找人多寻摸一些农书格物之类的,他就算用不上,不还有子孙后代可以用?
  陶倚君垂眸,没去看那两人的表情神色,她说的半真半假,这些水利的基础她阿耶是收集了部分,可更多的是她的私货,横竖这里没人能戳穿,还不是她说什么是什么。
  本来她可以拿出水车的设计来,但是思量了一下,现在还不是时机。这水渠和竹管道已经足够她在边城立足并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了。好钢得用到刀刃上,说不准后面还有什么等着她,多一个底牌就多一分生机。
  “来来来,今日借大娘子之手,也算解了本官一个心结。就暂以这杯水酒,谢大娘子慷慨献计了。”
  陶倚君跟牛三郎举杯应和,三人笑语晏晏的又待了一会儿,等到下面的工人返工了三四次之后,一截十米长的竹管道终于试制成功,接入试了试,水流基本达到要求,接口处也没有大量漏水的痕迹,可算成功。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得编编通知,除夕上架!顿觉天昏地暗啊!


第四十三章
  “陶大,你这边可有什么发现?”甘叔催着马上前,绕着陶翕君转了半圈,“左路得到的消息,有两个部落没有回迁。”
  陶翕君哈了口气,呲牙眯眼看了眼前方。
  “刚我带人去看了,也没有看到野牛部的人,沿着河流走了十来里都没看到有人活动的痕迹。”陶翕君舔了下唇,“山石说的怕是真的,这边的小部落在上次的对战里被屠杀劫掠得差不多了。”
  “还得再看看。”甘叔深呼吸吐气,“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过了化冻期那些部落才回迁的情况。只是今年天气寒冷,化冻期怕还有个十来天才结束。走吧,再往北走五十里,看看情况再说。”
  他们人少,不敢太过深入草原。这次出来一是为了印证山石的话,二也是打探一下草原的情况。线报说上次大战之后,南北蛮族为了利益撕破了脸,现在双方开始内斗。但是谁都不能保证这个消息是蛮族故意传出来让他们麻痹大意的,在没有亲眼见到之前,他们不能轻易相信。
  山石虽然救了陶翕君,但据他自己说,是看在陶大娘子的面子上才救的对方。而且山石也说南蛮在撤退的时候扫荡了他们这些小部落,他所在的那个部落在逃命的时候离散了。他因为想着认识陶大娘子,就打算带着收留他的那个蛮族女人进关投奔磐蛮,谁知道在路上又遇到了北蛮溃逃的骑兵。为了抢夺最后一点口粮,他们杀了蛮族女人也打算杀了他,只是在补刀的时候发现大汉的骑兵追过来了,只能丢下他逃走,这才有后来他救了陶大郎并为他挡刀的机会。
  陶翕君承认在发现山石的时候,他正在跟北蛮的骑兵对抗,而且他身边也有几具牛羊的尸体,至于有没有北蛮的女人,他记不太清楚,当时急着追截那几个骑兵,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看顾周围的情况。他们也没想到那几个北蛮骑兵还有同伙,一时不察被人从后面下了刀。要不是山石扑过来挡了一下,他恐怕得被砍成两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