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晖就要娶妻了,却是混得要地位没地位,要差事没差事。
这日子可怎么过?
去求孟观潮?她可不敢。等着夫君斡旋吧,漕运相关的差事,时间可长可短,只盼他能早些回来。
.
在太夫人房里说笑的时候,回事处送来两份帖子,送帖子过来的人还在外面等着示下。
一份是原四夫人的,她比幼微大六七岁,已有一儿一女,却与幼微很投缘,这一阵,得空就过来说说家长里短。
另一份拜帖,出自权静书。徐幼微多看了那份帖子一会儿,继而吩咐李嬷嬷:“原四夫人想后天下午过来,我得空;权小姐么,明日或两日后过来,都可以。”
李嬷嬷称是,出门传话。
太夫人笑问:“权小姐是你在闺中的好友么?”
徐幼微笑一笑,反问:“我跟谁在明面上看起来都不错吧?”
“这倒是。”太夫人笑道,“你这性情、做派,也很少见了。”
四娘认真地想了片刻,“我如何都想象不出,小婶婶发脾气的样子。”
婆媳两个都笑了,徐幼微这才正面回答婆婆的问题:“有两年,静书常去我师父师母那里,经常有机会碰面,就熟稔了。大抵是与我四姐格外亲厚的缘故,对家门外遇到的女孩子,便不是很上心。”
太夫人闻音知雅,笑道:“那两年,观潮不允外人打扰你,不论谁送来帖子,都一概回了。权家也陆续送过不少帖子,我有印象。不管怎样,人来了,好生应承着。”
“我晓得。”
过了一阵子,荷香苑收拾好了,婆媳两个一起送四娘过去。
大夫人、二夫人、二娘、三娘闻讯,一起赶到了荷香苑。元娘昨日被着实吓到了,还起不得身。
几个人见到四娘,果然如孟观潮吩咐的那样,态度一如往常,二娘更是道:“这可是乔迁之喜,四娘明日午间办个乔迁宴吧?”
“是啊。”三娘跟着凑趣,“让小婶婶给你出银钱,让祖母安排给你几个人。嗯,我想吃烤鹿肉了。”说着,凑到徐幼微跟前,眼巴巴地看着她,“小婶婶,好不好啊?”
到底是孟家的女儿,小小年纪,却很经得起事。徐幼微笑着点了点她面颊,“好。还想吃什么、要什么,只管跟我说,我让李嬷嬷帮四娘给你备出来。”又用眼神照顾到二娘,“你也一样的,明儿就算长辈妯娌责怪,我也要纵着你们胡吃海喝一回。”
太夫人和大夫人、二夫人都笑起来。
三娘则是眉飞色舞的,“我就知道,小婶婶最好了。”
二娘也绽出了笑容,“的确是呢。”
大夫人则提议:“让文涛、文麒、文麟也过来。他们长期在外院住着,你们手足之间,该多找些由头聚一聚。文晖大抵来不了,他明日有事。”
三个女孩子俱是点头称是。
大夫人和二夫人在室内转了转,找由头赏了四娘几样精致的摆件儿。锦上添花的事情罢了,何乐不为。
当晚,孟观潮调派了二十名管事,帮二老爷核对旧账、清点三房产业,又将宗族中的人请过来,让他们作证,将三房这些年攒下的家底充入孟府公中,最重要的是,要二老爷、孟文晖代替其父在众人面前立下字据:孟府产业,与四房无关。
宗族中的人这才知道,近年来兄弟四个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心头讶异,却不敢表露出来。
叔侄两个被架在那儿,若是反对,不免给人得了便宜还卖乖之感,只好认头,立下了字据。
在管事们手指翻飞地盘账的时候,众人去了东院的花厅,把酒言欢。
这种齐聚一堂的机会,几年也不见得有一次,宗族中的人来了,自是无意早归,见孟观潮心情不错,便有几个酒量不错地找他喝酒。
孟观潮没推脱,笑眉笑眼地应承那些人。毕竟,往后还有需要他们帮衬的事,在宗族中混个好人缘儿,总没坏处。
回房时,已经夜静更深。
他信步走到花架子前的石桌旁,坐到石桌上,双手撑着桌面,望着方砖地面出神。
孟观楼已被关到了别院,有专人伺候着,交代完暗中所作的手脚、所知的关乎老大、老二的事,便能解脱。
孟观楼的心腹,也已寻了由头,全部看管起来,只看他们识相与否。
除掉孟观楼,比他预料的更早更顺利。但若是可以,他只愿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不曾听闻那件最肮脏龌龊的事情。
这意外,不但不能给他一点点得偿所愿的喜悦,而且会膈应一辈子。
别的事也不顺心。
下月初要举行秋围,勋贵之家骑射不错的子弟都可以参加。金吾卫中有小旗、总旗、佥事的缺,表现出色的,便能补缺,日后在皇帝跟前行走。
要给皇帝培养出色的人,也要给自己和原冲于方方面面铺好路。他们两个,这辈子都没退路了,要在朝堂经营一生,但凡出差错,于两个家族便是灭顶之灾。
是谁都输不起的代价。
下午见了一些少年郎,看着顺眼的少。或许,只是气儿不顺的缘故。缓两天再说。
过了一阵子,一阵风袭来,他咳了几声。酒没少喝,胃里、喉咙都有些不舒服。
但他懒得动,除了脑筋在转,恨不得连眨眼的力气都省掉。
而在片刻后,他听到了幼微的脚步声,展目看过去,见她裹着件素色斗篷走出厅堂,走向他。
他牵了牵唇。
徐幼微走到跟前,看到他眉宇间的疲惫、懊恼,心生酸楚。
她不能分担,只可以看着、陪着。
孟观潮缓缓地展开手臂,将她拥入怀里。
这样,就是最好的。
.
翌日下午,权静书如约而至。
徐幼微在东次间见了她。
权静书是顺天府尹长女,与她的交情,在前世,并不是昨日她对太夫人说的那样。
这又是一个勾起她诸多回忆的人,有些,让她非常不快。
曾经,权静书是与她十分要好的朋友之一,小她一岁,明艳照人,及笄那年就说,姻缘之事,除非是她情愿的,否则,宁死不嫁。
有些女子嫁的是权势利益,有些女子要嫁的则是郎情妾意。
而权静书到底嫁给了什么?她说不出个所以然。
前世,自她进到孟府第二年起,包括今生近两个元宵节,孟府都会在外院空旷之地燃放烟火,彻夜不息。在前世,这也算京城一景。
是孟观潮的主张。宫宴结束,便与原冲一起回来,唤下人燃放烟火,两人坐在高处,一面饮酒,一面看烟火。没两年就成了惯例,他不在京城的时候,谨言慎宇代替他安排此事。
每一年,阖府女眷都可以到外院尽情观看烟火,也都会招致孟府的亲朋好友破例,大晚上的前来做客。
她嫁给孟文晖第三个年头,权静书要亲眼目睹那般盛景,傍晚便随其母来到孟府。看了场烟火,也正式与孟文晖结识。
没多久,权静书成了孟文晖身边的贵妾。
对她许下所有的男子,食言的日子已久,失望久了,也就麻木了。
权静书这种背叛,在当时让她颇受打击。后来的事,在如今看来,很有些意思,也很值得她细细品味,是否有些东西,隐匿在风波背后。
第42章
那段往事, 在如今, 在心绪已归于平静的时候,徐幼微亦能平静地回顾——
早春依然凛冽的寒风中,她和权静书站在垂花门外。
权静书说:“幼微, 你了解我, 若非动了真情, 我绝不会甘愿做妾。”
她居然笑了, 说:“静书, 我以为我了解的你, 只是我的朋友。”
权静书深深行礼,“面对你,我无言以对, 唯请你成全。”
要她成全。可她权静书和孟文晖, 哪一个又成全过她?
当时想过,请双亲出面,阻止权静书进孟家的门。但很快意识到,那是最蠢的手段。
她看错了权静书,却了解孟文晖。他喜欢貌美的女子,但能给予的,也只有喜欢, 得到了,就厌了。
寥寥数语之后,她说:“好,但是你要记住, 自你进门那一刻起,我们就只是正室妾室,我,不会原谅你,你日后也别怪我。”
权静书看似唯唯诺诺,其实很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也是情理之中。那时她已小产两次,败了身子骨,与孟文晖相敬如冰,若说话,定要起争执,人前站在一处,都要竭力掩饰,才不至于被人看出貌合神离。
她爽快地同意了权静书进门,让孟文晖愣了片刻,半真半假地夸她有了贤良大度的做派。
大夫人却恨铁不成钢,骂她缺心眼儿,看着她直犯嘀咕,“真是奇了怪了,宁博堂唯一的女学生,明明是天资聪颖之人,却怎么连自己房里的男人都哄不住?真是活活能把人头疼死。”
抱怨的话,说了足有一车。
她对前世的婆婆,没有情分,但也没有怨怼。归根结底,有太夫人约束着,大夫人不是尽责的好婆婆,却也不会刻意刁难儿媳妇。
权静书一顶小轿、一身粉红进了门,成了孟文晖第三房妾室。孟府在外院摆了几桌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