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妤想了想,把“性别”两个字吞了回去。
还不是时候,她告诉自己。
“宗室子弟自然也可以参加!”最后,她用这句有力的话作为结束语。
贺卿并不歧视宗室子弟。在她看来,这些人身为皇族,教育条件优越,其实更该为国家做贡献。只是历朝历代的教训也不能忽视,折中一下,让他们去搞学术和发明,便可皆大欢喜。
她所给出的待遇,可以说除了权之外,名利财势样样皆有,已经远远超出德王的预料。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得不足为怪。贺卿如今执掌国事,自然事事都从大处着眼。他只能看到宗室之难,她却能看到天下之难。既然以天下为念,要做的这件事声势就不会太小。
但德王也并不因此妄自菲薄,因为他知道,贺卿既然开了这个口,那么对宗室就是寄予厚望的。
虽然普天之下亿万万人,但那毕竟是外人。既然是“皇家科学院 ”,皇室自然要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帝王一脉子嗣单薄,如今皇帝又尚且年幼,只能指望宗室了。只要他们能立得起来,贺卿必然会大力扶持。
再者,这件事目前看来虽然不大,但既然将来要单开一科,影响绝非小事。若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来,有私自网罗人才之嫌,只怕会遭到强烈反对。但若以宗室为名目,将后面的各种打算隐去,就不显眼了。
等再过几年,不单是民间科学研究的积累足够,贺卿本人在朝堂上的积累也足够,届时谁能阻之?
想得透彻,他立刻心悦诚服地下拜,“老臣替孩子们多谢殿下记挂了。回去便从各地甄选出众的弟子,督促他们努力向学,绝不会辜负了殿下的期望。”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贺卿面露微笑,起身亲手将他扶了起来,“老亲王说的是哪里的话?一笔写不出两个贺字,既是一家人,哪有不想着的道理?您是长辈,此事交给您,我再放心不过。这皇家科学院百事待兴,不知老亲王可愿意加一加担子,出任这第一任院长?”
这就又给德王吃了一颗定心丸。此事交给别人来做他会不放心,他自己来做,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他一口应下,“既蒙殿下不弃,岂可推脱?趁着这把老骨头还能动,能替殿下分忧,是老臣的荣幸啊!”
德王已经决定,回头就自己私人掏腰包,挖几个能工巧匠过来。只有最好的老师,才能教出最好的弟子。宗室能否振兴,就只看着一搏了。
在双方的配合下,这件事不显山不露水,轻易就办成了。
贺卿以给青城郡王贺端议功为由,提起了话头。因为他是郡王,所以德王等宗室也参与了商议。最后在德王的提议下,成立了这个科学院。因为他字里行间都暗示这样可以给宗室们找点事干,免得他们整日里斗鸡走狗,闹得京城不安宁,所以朝臣们无一人提出异议。
既然不是想让他们出来当官,那就算得上皇族的私事,随他们自己折腾便是,想来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这么多年,想要振兴宗室的人不知凡几,谁见有成功过的?
此事商议毕,贺卿立刻就推出了另一件更引人注目的事来转移视线:顾铮解决了江南之事,居功至伟,也该论功行赏了。这事本该去年就弄完,但因为临到过年,又有许多细节需要商榷,因此一直拖到如今。
这件事显然比办什么皇家科学院更受朝臣们重视,贺卿才一提起,便立刻引起了不少大臣的警惕。
顾铮不着痕迹地看了贺卿一眼。
他猜到她是在利用自己的事转移话题,心下又是无奈又是好笑。但他现在正处在不知怎么面对贺卿的状态之中,对她的行事自然包容得多,便只当是不知道。
或许,他其实也想看看,以她的心气,最后能趟出一条什么样的路来。
封赏的事,朝堂上并没有吵出结果来,卡在了第一条加官进爵上。有人认为他功劳极大,应该封爵,再加虚衔。但这样难免过分荣耀,又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对。
顾铮今年才三十出头,太年轻了。这么年轻的宰辅,本就是历朝少有。但他无论才能还是功劳都无可争议,又是当下这种朝中急需有人支撑的局面,才让他得了机会。
眼下他已经是参政知事,再往上,实职只有同平章事、平章事可封,虚衔也只有三公和三殿学士。将来小皇帝亲政,必定是要加恩的。等他将来告老也要加封。
万一这中间他再立一点功劳,那就封无可封了。
所以眼下最好是压一压。但真的压住他不封,又不是善待忠臣之道。就连推恩这个常用的手段,也因为顾铮亲眷无多而没有用处,最后就僵在了这里。
第85章 设立女官
顾府。
“那位怎么会突然想给你加封?”傅瑞看着坐在那里怡然自得对弈,顾铮和周有霖,忍不住开口问道。
顾铮从朝中回来,将此事告知他们之后,便拉着周有霖下棋,似乎根本没有受到影响。
但傅瑞却不敢掉以轻心。
顾铮的那一点心思,不足为外人道,所以折腾布日古德也好,写院本也好,带贺卿去听戏也好,都是他自己的主意,没有跟身边的人商量过,甚至他们半点都不知情。
所以傅瑞也不知道顾铮跟贺卿之间微妙的气氛。以正常人的眼光来看,如今朝中贺卿和顾铮分庭抗礼,彼此之间必然敌对。既然如此,贺卿要给顾铮加封,怎么看都是不怀好意。
“顾相在江南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本就应有加封,不过是之前耽误了。如今再提出来,也是理所应当。”周有霖捋着胡须道,“小傅啊,沉住气。”
说完之后,还意态悠然地落了一子。
“万一那位借机生事呢?”傅瑞问。
“那又如何?难道还要辞了封赏不成?”周有霖笑了,“立功受赏,理所应当。咱们相爷如今这个位置,本已是木秀于林,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倒也是。傅瑞琢磨着这话,也慢慢冷静下来了。就算那位殿下真打算做什么,他们又不是死人,见招拆招便是。
“应该不是坏事。”顾铮这才摸了摸鼻子,开口道。
周有霖在对面眯起眼睛看他,眼神锐利,全然没有刚才安抚傅瑞的淡定,“顾兄似已胸有成竹。”
“殿下打算成立皇家科学院,朝堂上已经通过了,想来不日就会颁发明旨。”顾铮道,“此时把我抬出来,无非是想转移视线。既然当了这挡箭牌,自然不会不给足好处。所以此事不必担忧。”
“皇家科学院?”周有霖低下头琢磨了一会儿,问,“那位一直对这些新学推崇有加,顾相是否能猜出她的打算?”
我猜她要让这门新学成为朝中的第三种力量,未必要接触朝政,却让任何人都不能忽视他们的声音,超然物外。此事由皇室主持,久而久之,皇室与皇家科学院同为一体,地位便可同样超然。
这看似没什么帮助,但是“科学”对整个大楚的影响越重,这种超然的位置也就越明显。顾铮并不知道以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但他知道,贺卿对科学寄予厚望。
但这番话在心里过了一遍,他却并没有说出来。虽然那日听戏的时候,他隐隐有用这一点“威胁”贺卿的意思。但贺卿身上的一切异常之处,顾铮从来都是三缄其口,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
或许是下意识地知道她要做的不是坏事,力所能及地给予一点帮助和保护。
最后他只是轻轻一笑,“无非是拉拢宗室,扶植新的势力罢了。”
“啪”的一声,他将最后一粒棋子落在棋盘上,朝周有霖拱手道,“周兄承让。”
周有霖这才意识到,在自己发呆的时候,这一盘棋已经下完了。但他回头去想,居然想不起来自己最后几步到底是怎么走的了,只能摇头一叹。这一心二用的能力,跟顾铮比起来还是差得远了。
“既然要领受那位的好意,也须得好好琢磨一番,到底该要什么。”周有霖的注意力很快转回了眼前的事上。封赏自然要接受,但要什么,须得是他们说了算。
既要拿到足够多的好处,又不能太过招摇,的确要好生琢磨。
最终商定的结果,顾铮加资政殿大学士,父母皆受追封。此外赏赐钱物无算,还有一栋皇城根下的宅第,是贺卿特意提出来的。
按理说授官之后,就该赐宅子。但先帝时,顾铮还在翰林院,声名虽重,却不受皇帝待见,自然没有这样的殊荣。后来入了政事堂,太皇太后跟他的关系又没有想象中的融洽,一度十分微妙,自然想不到加封。等张太后上台,西北打起来了,他又去了江南,更考虑不到这些问题。
以至于直至如今,他还住在自家那座小院之中,与身份十分不符。
有了宅子,自然连仆人、马车、用具,仪仗之类搭配他身份的东西,都一并由宫中赐下。太仆寺一向只负责宫中各种器用,如今顾铮也跟着沾了一回光。
如此一来,他才算是有了宰相的排场,出入皆是前呼后拥、众星拱月。
最后,最不起眼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顾铮借着这个机会,将不少自己的人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