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长公主不想死 完结+番外 (衣青箬)


  有赖于铁路的高效率,几日之后,消息便几乎传遍了整个大楚。
  而这项政策,自然也在江南引起了相当大的波澜。
  海贸兴盛,也让江南一带焕发新生,良田早早就变作了桑园茶园,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虽然最开始做这件事,众人打的是要借此逼迫贺卿的主意,最后却失利了,但真正算起来,他们也没吃亏,反倒大赚一笔。
  就是仓库里的陈粮卖不上价钱,为了腾出地方来堆放丝绸,只能贱卖了。但众人也没有非要跟朝廷对着干的意思,自己得了好处,也就不计较这一点半点了。
  免除农业税这事,原本应该与他们没什么干系,但资本家的本质,就是想尽办法去钻漏洞。
  茶园和桑园每年的税收,本来就比粮田要高得多。但既然赚得多,他们也无话可说。可如今粮田的赋税免了,他们茶园和桑园却还是照旧,岂不是等于自己白白花了一笔钱出去?
  俗语说无奸不商,要这些商人们把到手的钱拿出去,那就跟割肉一般。如今见了机会,自然立刻就意动起来。
  如今他们有两个办法,一是再把自己名下的土地,写作粮田。当然,事实上他们是不可能真的把桑树挖掉,改种粮食的,但可以在官府登记处作假,将桑园写成粮田,如此自然也可以跟着免税。
  但这几年来,朝廷对江南十分重视,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篦子,他们在江南官场经营的那些关系,都断了大半。
  更不消说消息灵通,如今但凡有点儿什么风吹草动,几日就能传到京城,再不是从前天高皇帝远的时候,这种偷天换日的做法,也很难真正生效。朝廷只要派个人过来看看,便知道了。
  所以就只能着落在第二个办法上:想办法闹起来。
  既然一样是土地税,为何粮田能减,其他的田就不能减?一样是大楚的百姓,为什么朝廷单单只偏心那些种粮食的?丝绸茶叶一年能为朝廷带来多少收益,为何还要压榨他们?
  当然,这种话他们不会自己来说,而是煽动那些家里只有几亩田地,生计的确一般的普通桑农。
  这世上,赚钱的永远是大户。别看如今丝绸价格节节攀升,好似随便就能发财,但实际上,江南的财富,大半还是握在大户手中。
  那些普通桑农,自己种几亩桑苗,一年养几张蚕,能有多少出产?家里若是没有织机,只能把生丝卖给大户,赚个辛苦钱。家里有织机,也比不得那些大户的织造作坊花样多,只能织素布,价值同样不高。
  所以辛苦一年,交上赋税,剩下的也不过勉强糊口罢了。
  久而久之,大部分人都更愿意把桑田卖了,去大户人家的作坊里做工,每个月拿固定的银钱。
  不过坚持自己种地的人也不是没有。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家有恒产,能够留给子孙后代。作坊里做工,若有个什么万一,也那全家就失了指望了。
  大户们有心兼并这些桑农久矣,毕竟桑树种得越多,作坊出产也就越多,那织造作坊里织的根本不是丝绸,而是金银!这样的好东西,自是多多益善。
  偏偏桑农顽固不化,就是死守着那一点“祖宗基业”,舍不得抛下。
  如今抓住这个机会,鼓动他们去同朝廷闹将起来,不管成与不成,自家都有好处:若果真一体减免赋税,那自然是好事;若是桑农们被朝廷问责了,说不得名下土地就能落到自己手中。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桑农们先是暗地里凑在一起议论一番,发泄不满,后来情绪越来越激动,便嚷着要问朝廷讨个说法了。等到人数越来越多,群情激奋之下,就连官兵也不怕了,最后竟是胆大包天,围了江南路巡抚衙门。
  或许他们的本意只是讨个说法,可是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则必然不能善了,因为这是藐视公门,也是对官府和朝廷的挑衅!
  ……
  “说说吧,此事该如何解决?”贺卿将几封奏折扔在桌案上,神色淡淡地道。
  赵瑾瑜上前将奏折拿起来,送到下面的几位政事堂宰执手中,正好一人一本。几人交换着,很快就把奏折看完了。
  这几封奏折,分别是江南路各个衙门送上来的。
  其中巡抚衙门把事情说得最重,而且责任都推到了刁民身上,说是已经捉拿了首恶,下了巡抚衙门的大牢,请朝廷从严惩治,以儆效尤。其他各个衙门,则是侧重点各有不同,也有请求从严的,也有认为情有可原的,也有请朝廷考虑减税的,不一而足。
  另外还有两封奏折不同。
  其一是阳山县县令所奏,这封奏折应该是早就送上来了,刚刚才被翻出来,说是近来治下有可疑者四处走动,联络乡民。不过在这封奏折之中,阳山县县令猜测或许是倭寇在暗地里挑事,所以才上了这封奏折预警,要求朝廷责成水师衙门加强巡视。
  其二则是巡按御史所奏,说是近来江南异动颇多,人心浮动,恐怕会出事。同样是在事发之前就送上来的。
  看完了这些奏折,众人也都知道贺卿为何如此生气了。
  显然,这一场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暴动的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有两人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端倪,并且上书朝廷,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事发之后,江南各个衙门的表现,更是叫人万分失望!
  “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暴动之事,以免民心不安。”姚敏沉默片刻,率先开口,“至于江南官场乱象,可留待日后,慢慢梳理。”
  反正朝廷也已经习惯了,隔一段时间,江南就要被梳理一次,换一批人。这里位置实在紧要,人人都想过去,但又人人都待不久。
  “那这暴动又该如何解决?”贺卿问。
  见众人都不说话,她不由加重了语气,“按照江南巡抚衙门的意思,严惩首恶,杀鸡儆猴?”
  “此事的根由不在这里,而是在免税之事。”顾铮淡淡开口,“臣当时就不同意殿下贸然推行。虽然是良策,但世间事,多不患寡而患不均,殿下免了粮田赋税,桑农棉农自然心有不满。今日是江南暴动,焉知异日不会是西北暴动?”
  这话就说得相当不客气了,虽然不着一字,但与指着贺卿的鼻子骂她乱来没什么分别。
  尤其是他话中提到西北,更是叫人不由心下凛然。
  江南再怎么暴动,外有水师,内有军队,最多也就是乱一下。西北又是什么概念?草原人虎视眈眈,从来没有放弃过南下的打算,一旦生乱,难保他们不会趁机南下。到时候西北军腹背受敌,会出现什么情况谁都说不好。
  “那依顾相的意思,是要从了那些桑农,免除桑园棉田的赋税?”贺卿反问。
  “自然不是。”顾铮抬了抬下巴,“虽说普天之下的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但若真把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闹一闹就给一块糖,那其他孩子闹起来,又当如何?”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顾相可有良策,能解此难?”贺卿的脸色很不好看。
  顾铮斩钉截铁地道,“臣以为,此事的根本,也不在那些桑农们身上。单纯的严惩或是放纵,都毫无意义,反倒让人以为朝廷无人,只能进退失据!”
  他句句话都在反驳贺卿,众人都听得心有戚戚,心知继续这样下去,两人只怕又要吵起来,最后不欢而散,于事无补。所以参政知事张安国连忙出声道,“那不知顾相以为,此事的根本在于何处?又该如何处置?”
  “这就要问江南的官员了。”顾铮锐利的视线在殿内一扫,“百姓们平日里如一盘散沙,难以凝聚。如今却齐心协力,此事明显有人在幕后组织推动,试问,谁能在江南掀起这样大的风浪?”


第145章 不安于室
  江南人口稠密,近年来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其中,大概占整个大楚总人口七分之一左右。
  可是这浩如烟海的人群之中,能够在江南掀起这种风浪、挑唆民众闹到官府衙门的,数量绝不会太多,都是能数得出名字的存在。除了各级官员之外,也就只剩下那几个大户了。
  责任必然由其中一边来承担。
  所以顾铮这番话一出口,众人都安静了下来。
  做这种事,对官员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惹来麻烦,自然不会是他们,所以就只有一个答案了。这一点,别人或许不明白,但身处江南、耳目灵通的他们必然很清楚。
  但看送上来的奏折,大部分人态度暧昧含糊其辞,多少都有点儿将责任推到普通桑农身上的意思。至于真正在背后推动这一切的人,半个字都没有提到。
  其中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了。
  而顾铮这番话,无疑就是逼他们做出选择。要么把人揪出来,要么就自己背了这个黑锅。想把事情推给朝廷,自己从中脱身,哪有那么容易?
  顾铮连贺卿的面子都补给,咄咄逼人,把话说到这份上,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既如此,就责令江南官员详查此事吧。”最后,姚敏主动开口道。
  “把这些奏折也都给我送到江南巡抚衙门去,告诉他们,若是管不了江南的事,就给我滚回来,让别人去管!”贺卿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