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长公主不想死 完结+番外 (衣青箬)


  果然,船队在港口外停留了一夜,第二天就接到了入港的消息。——别看好像等了很久,但黄修注意到,港口外其实还有许多商船正在等待着入港。
  想来这两年,海贸又发展了许多。虽然三大港口的吞吐量已经十分惊人,但相对于越来越多的商船,却还是有些紧张。他们能够插队先入港,还是因为身负特殊使命。
  下了船,他们被安置在了市舶司的会馆之中,第二日就被送上了北上的火车。至于船只,则会由水师衙门开走,毕竟那是他们的军船。
  虽然大楚早就已经有了铁路,但发现能从广州直接乘船上京城,还是让黄修大吃一惊,再一问,才知如今国内已经有了好几条铁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物资新建传递都比从前方便了许多。因三大港口地位特殊,货运量巨大,所以铁路也修到了这边。
  不过,到现在为止,不是什么人都能坐得上火车就是了。
  ——没错,有轨马车已经是过去式了,蒸汽机已经被发明出来,运用在了铁路上,使得车辆的运行更加稳定,也成为了货真价实的火车。
  时间来到顺宁七年,四年时间过去,国内似乎已经大变了个样子。
  从大楚出去的人尚且如此,何况那些异邦诸国派来的使臣,从见到火车开始,他们就一惊一乍,看到什么都要感慨一番。见此情景,大楚官员们脸上的微笑不由更加真诚热情。
  尤其是使团的成员,这段时间,待在那片大陆上,也足够他们对当地有个了解。
  所谓的大航海时代,其实就是海盗在政府乃至皇室的支持下,纵横海上,四处侵占和劫掠。对于自诩礼仪之邦,天-朝上国,每一场战争都要师出有名的大楚而言,这种行事手段既不能理解,也颇为不齿。
  披着一层人皮,骨子里还是海盗。
  而海盗贪婪凶残,若是不能把他们打服了,打怕了,恐怕以后就要日夜防备他们在背后捅刀子。
  所以船队出海,带了六艘装载火炮的战船,抵达那边的第一天,就放了整整四枚炮弹,将所有异样的声音都压了下去,这才换来了他们一年多的和平生活,走到哪里都能得到热情的款待,回来时还能带来那么多和平的使者。
  怀着这样的心态,虽然自己落后了四年,也处在看什么都新鲜的土包子状态中,但所有人都绷住了,脸上总带着高深莫测的笑意,一脸做作的云淡风轻。
  好在火车行了一天之后,所有人都从兴奋之中脱离出来,陷入疲倦的状态,就这么蔫蔫地在火车上坐了两天多,才终于到了京城。
  这个速度,又叫许多人在心里惊了一下。
  去的时候,他们从京城南下,走水路再换陆路,可是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算上火车可以日夜赶路,对半也是十天左右,一下子缩短到不到三天,着实惊人。
  若这铁路能通到大楚任何一个地方,那岂不是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在第一时间调派人手,控制住情况,不至于贻误?
  战争,抢险,救灾,这些多拖一天就多无数人命的事,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挽回了。
  进京之后,外宾暂时被安置在了会馆之中,使团则是先进宫觐见。贺卿已经提前一步收到了消息,重臣们也都被召集了过来,连小皇帝和张太后也在,都想第一时间听听那片遥远的大陆是何模样。
  照例是先简述了一遍出海之后的经历,先到了哪里,见到了什么,又到了哪里,又都有哪些国家与大楚建交,此次也派遣使臣前来大楚,寻求双边合作等等。
  黄修有意将机会让给了宁尚,自己则只是在一边听着,时不时补充一句。他对自己之后生活的规划,就是安稳地养老,事情还是交给年轻人去做,如此,先让他表现一番也好。
  何况,他真正的功劳,并不体现在这些方面。
  等众人简要地说完了此次出使的经过,他才在贺卿的示意下站了起来,“启奏陛下,娘娘,殿下,今次出海,臣寻得数种海外作物,其中有两种可为主食,产量颇丰,口味也不错,可以丰富我大楚百姓餐桌。剩下的则都是佐料,味道迥异,臣也带了一些回来。”
  “东西可带来了?”贺卿立刻问。
  “臣已命人携带几种作物,在宫门外等待。”黄修道。
  贺卿立刻叫人去传,没多久几只箩筐就被抬了进来,摆在大殿中央,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上回黄修带回来的红薯,不但彻底缓解了国内的粮食问题,味道也很不错,如今乃是民间颇受欢迎的食物种类之一。所以虽然如今大楚在这方面已经没有那么紧迫的需求,但所有人对他带回来的东西,却还是十分好奇。
  黄修走到箩筐前,一一将之打开。
  贺卿看到框内的东西,不由眼前一亮。第一只箩筐里装着的是玉米,第二筐是土豆,第三框是辣椒,第四筐则是几个布包,想来装着的是佐料的种子,因为太细小,只能用布包来装。
  看到这些东西,贺卿心里有种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的感觉。
  可算是找到了!
  这些东西,她只从记忆之中得知,却也知道,这是后世餐桌上最常见的几种作物,未尝没有心向往之的意思。所以特意叮嘱过黄修,要仔细寻找。看来这回在外面耽搁了三年,果然没有白费。
  虽然都能认出来,但贺卿面上却半点不显,听着黄修一样一样的介绍过去。毫无疑问,玉米和土豆的产量,又叫不少人发出惊叹声。大楚的粮食产量提升,也是这两年才有的事,大多数人的思维难免停留在过去,用那时候的数据来衡量,自然觉得难以置信。
  “好好好!”贺卿完全不掩饰脸上的喜色,“有了这两种作物,我大楚百姓再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了!”
  顿了顿,又笑道,“本该先烹饪一部分,叫在场众位都尝尝新作物的味道。只是带回来的就这么一点,只怕做出来也分不均,还是先留作种子吧。还是照从前的规矩,先在皇庄试种,培育良种,使之适应我大楚土地,明后年再陆续对外推广。”
  “殿下英明。”毕竟漂洋过海地带回来那么一点种子,实在是太稀有了,就这么吃掉实在是太让人心痛了,众人都不敢有这个念头,对此倒也没什么异议。
  但贺卿又道,“不过这些从未见过的佐料,倒是可以一试。今日就在宫中设宴,请诸位先生尝尝鲜。”又对黄修道,“还要劳烦黄侍郎去一趟御膳房,指点他们如何用法。”
  不过在开宴之前,贺卿还有一件大事要跟诸位重臣商量。所以黄修离开之后,使臣们也被请出去暂时休息,殿内剩下的,就都是大楚朝廷的核心人物了。
  “近几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在增加,如今就算是普通百姓,也不必再担忧吃饭的问题了。”贺卿道,“此古往今来未曾有过的盛世,都赖诸卿同心协力,才有如此景象。”
  朝臣们自然也要客气一番,把功劳归在皇帝和贺卿身上。
  “但要说普通百姓的日子有多好,却也未见得。”贺卿又道,“从前是朝廷没有余力,也只能如此。如今各处都发展起来了,国库丰盈,也该是朝廷回馈百姓的时候了。我这里有个提议,请诸位今日议一议。”
  “我拟废除丁口税,农业税,诸卿以为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古代人在每年的田赋之外,还要按照人口收税。
  所以当时成年也叫“成丁”,这个各朝规定不一,通常都是十五岁,像汉代这种比较彪悍的朝代是十八,要交人头税,可以报名参军,也要应付官府摊派的徭役了。
  再加上各地官府的杂税,朝廷临时飞派的税,基本上日子都很难过。
  而且按照国际惯例,宗室皇亲、官员亲眷、考取功名的士子可以免税,所以实际上承担这些的,还是底层百姓。


第142章 更改税制
  丁口税和田赋,严格说来只有最底层的百姓需要缴纳。免除之后,能够给他们减去很大的压力。另外,不用交税,民间兼并土地的风气也必然大为降低。
  土地兼并的前提就是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卖田地,大户不用交税占了便宜所以要买更多的地。
  平抑粮价,免除农业赋税,在这里占不了太大的便宜,资本就会向新兴的手工业和商业转移,替朝廷完成催化产业的目标。
  这件事很早就在贺卿的计划之中,但是直到今日,才终于能提出来。
  而这个提议,更是立刻就在众臣之中引起一阵喧然,甚至顾不上这是在御前,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贺卿便转回头来,低声对身边的张太后和贺照解释起这两种税收来。
  贺照今年八岁,开年时便已经正式开始出阁读书,贺卿便让他每日下半晌到咨平殿来听政,开始慢慢接触和了解朝堂诸事,学着怎么处理这些事。所以她讲解得十分仔细。
  这两年,贺卿总会在春秋两季寻机会带贺照出宫走走,或是去乡下看看今年的收成,与老农们交谈,或是在街市上闲逛,问问物价,或是在茶楼闲坐,听其他人议论市井间的新鲜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