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一年开垦出来的土地,往往没有多少肥力,须得尽心侍弄上几年,才会成为熟地。所以朝廷鼓励百姓开垦田地的策略,往往都是几年内免除赋税,好教百姓有时间把地种熟。
所以齐家刚刚开垦出的荒地,出产竟隐隐超过了村里最好的良田沃土,由不得众人不惊讶。
但惊讶过后,就有人起了心思。当初平那座山的时候,那是大伙儿都出力了的,凭什么现在就便宜了姓齐的?虽然不知道这地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出产丰厚,但这么好的土地,若能争到一亩三分,自己也可得些好处。
于是从去年秋收到过年,整个张家村一直在为这件事吵闹不休,连年都没过好。偏偏他们为怕此事被官府察觉,这些土地被纳入田册,需要交纳赋税,所以对外又将消息瞒得严严实实。
不过这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消息到底传了出来。
话说这通县,住着一个士人刘祯。此人在经义策论上,着实没什么天赋,至今不过是个秀才。但因他出身农家,对侍弄土地倒是极有心得。就算中了秀才,有了功名,也没有抛下土地,发下宏愿要写一本与《齐民要术》一般能传之后世的农书。
《齐民要术》成书于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近千年。书中不少经验虽然仍旧适用,但随着气候、地理的变化以及农业耕种技术、种子培育技术的发展,也有许多地方已经落伍了。
刘祯无心举业,整天泡在地里,琢磨自己的大作。因为有了朝廷俸粮贴补,不用担心生计,还把自家的几亩田地拿来做各种实验。他偶然得知此事,便兴致勃勃赶往张家村,长住此地考察。
最终他得出结论,这片土地之所以收成如此之好,正是因为之前的“鬼火”。
作为一名博闻强识的读书人,信奉“子不语怪力乱神”,刘祯自然不相信所谓“鬼火”的存在。他参考了不少文献,又亲自考察出现过鬼火的地方,得出结论,“鬼火”多出现在坟地之中,尤其是乱葬岗。有些地方看起来与坟地五官,但追究下去,也曾埋葬过不少尸骨。
于是,刘祯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或者动物的埋骨之地,有某种奇特的物质,不但能引来鬼火,还可丰饶土地。
这个荒诞的结论,被当做笑话传了出来。
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算众人不信,无非是当个笑谈传一传罢了。谁知这刘祯平日里不知与谁结了仇,有人一封匿名信告到县学,说他大逆不道,竟妄图挖掘开垦祖宗埋骨之地,乃是大不孝。这样的人不配为儒生,请求县学革除其功名!
国人讲究“事死如事生”,挖坟掘墓更是滔天的罪过,如此一来,事情就闹大了。
但是通县县令当初是亲自带着人平了那座山的,虽然当时他们并不知道那可能是埋骨之地,可挖山毕竟是事实。为了保全自己,他自然不可能让事情就这么认定,索性请了诸多乡绅、士子和农人一起研究此事,最后得出结论:能让庄家丰产的,不是骨殖,而是某种矿物。
如此一来,虽然否定了刘祯的结论,但却也保住了他的功名,更是彻底将“怪力乱神”的内容否定了。——既然是矿物,那所谓的“鬼火”也就是无稽之谈了。不过是埋骨之地恰好蕴含这种矿产。
虽然是脱罪之词,但是“矿物说”却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与肯定。
事情就发生在京畿之地,所以京城尹也很快得了消息,因此便做主将这消息上报朝廷。时间仓促,他们还没有勘察出具体的结果,但若是朝廷能够派遣专人前往,必然能有所得。若是真的找到了这种能够令作物丰产的矿脉,那对整个大楚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这个故事有些长,不过京城尹严可覆的口才极佳,将一个故事说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最后的结论,更是让众多朝臣暗喜在心。
本来一开始听到“鬼火”二字,他们还有些不自在。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挺长时间,但当初太皇太后是为什么称病不朝,让张太后和贺卿夺了权位,不少人都隐约听过一点。
但听到后来,又是牵涉人命,又是丰产作物,反倒将这一点芥蒂都抛开了。
如果真的找到这种矿物,那功劳不啻于开疆拓土,改天换日!
唯有丹陛之上的贺卿,在严可覆的讲述之中走了神。她知道顾铮会将事情安排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他竟然能够找到这么“奇诡”的切入点,从京城之外的地方入手,一下子就将两人都摘出去了。
自然而然,毫无破绽。
她忍不住看向另一个知情人,正好对上了顾铮的视线。他立于百官之间,姿态从容,面含微笑,朝她微微点头。
贺卿收回视线,看着下方道,“若果真有此事,实乃我皇楚之大幸。户部当派人前往通县,详查此事。如能寻到矿物,便是大功一件。”
“臣遵旨!”户部尚书施海澜满脸喜色,出列应道,“臣这就命人前往通县及其他有鬼火传闻之地,考察勘测,尽快寻找矿脉。”
这能造福天下万民,能为朝廷增加无数收入的泼天功劳,在场众人谁不眼红?因天下山川田地本属户部管理,所以贺卿将这差事交给了他们。但其他人却未必服气。
工部尚书舒元久立刻站出来道,“勘测矿藏,非一日之功,且十分复杂,户部恐力有不逮。我们工部掌天下山泽川渎、经营兴造,综理矿冶织造,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可从旁襄助。”
施海澜动了动唇,最后还是没说什么。这么大的功劳,户部一家吃不下来,势必要分润出去。比起其他各部,工部已经算是个很好的盟友了,至少大部分功劳还是在自己这一边。
但旋即,之前才由礼部尚书升入政事堂,近来一直处事低调,显得存在感十分薄弱的赵君原又开口道,“殿下,臣以为,这等大事,当由政事堂牵头,诸部协理才是。”
这就是要将这差事截胡的意思了,施海澜绝不能忍,立刻出言反驳,并且试图拉拢盟友。
各部一向都是各司其职,但是自从有了政事堂之后,许多事情都需要经他们首肯才能去办,若是某一位宰执太过强势,又得皇帝信任,那么极有可能横压朝堂,连各部尚书都只能做他的应声虫。但到了这个位置,谁甘愿如此?久而久之,部权与相权相争,各部与政事堂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微妙了。
如今赵君原开口,将本来可以户部独管的事抢了过去,由政事堂主管,这就是明目张胆的夺权。因此施海澜本以为会有不少人站在自己这一边。
谁知他说完之后,根本无人响应。施海澜微微一怔,继而醒悟过来。
这天大的功劳,谁不想沾手?户部独管,就没他们什么事了。若政事堂负责,诸部协理,他们反倒还有机会掺一脚。
想明白这一点,他不由在心里破口大骂。平日里叫嚣得再厉害,说什么不能让政事堂一言决之,真到了涉及利益的时候,还不是个个都只顾眼前?
可是这份功劳实在是太诱人了。他们想要借此机会更进一步,政事堂的宰执们,又何尝不想借此事青史留名,垂范后世?
见众人争执得差不多了,贺卿便轻轻巧巧,将皮球踢给了顾铮,“顾先生以为如何?”
反正顾铮说了,这件事都交给他去办。
顾铮道,“臣以为,政事堂虽是协助陛下与殿下管理天下诸事,但一来不懂矿物勘测,二来也不知稼穑之事,实在无需插手此事,倒不如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
“那依顾相的意思,是让户部来管这事?”
“不,臣的意思是,让皇家科学院负责此事,户部与工部协理。”顾铮慢条斯理地说出自己的打算,却如一滴水溅入油锅,立刻引起了剧烈的反应。
谁都没想到,他居然会在这个时候,把皇家科学院给推出来。
“皇家科学院穷究天人之道,观察自然之理,此事自然也在其中。再者,臣想着,‘鬼火’传说古已有之,民间畏至不绝。若是能让皇家科学院查明其中道理,破除鬼神之说,当可以安民心。”在一片议论声中,顾铮又道。
如此一来,众人更不好反驳了。
都知道皇家科学院是贺卿力主成立的,如今管事的又是宗室,反对顾铮的提议,岂不要惹得贺卿不快?不过,顾铮竟然主动提议皇家科学院插手此事,不知是否有别的用意在?
众人还在迟疑之中,施海澜已经当机立断道,“臣以为,顾相之提议甚为妥当。”
分润功劳给皇家科学院,总比分润给政事堂更好。既然是宗室,天大的功劳,也不过是得些虚名,不可能有实权。如此一来,勘测结束之后,后续的事情必然会由户部接手,那才是真正的大头。
贺卿则一直在看顾铮,没想到他会用这么巧妙的方法,将两件事给连在了一起。
绕了那么大一个圈子,不过是为了让磷肥的出现更加合理。与贺卿自己相比,顾铮的魄力显然更大。他直接将事情捅破,便是要以举国之力支持此事,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初见成效。这一点,贺卿之前早有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