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金推] (痒痒鼠)


  ……我们赞美笑声,因为她是晨曦,是太阳的光环,是小鸟的啭鸣。我们为笑声祝福……是她给人间带来了和平和幸福……我们赞美笑声,因为她总爱逗留在蝴蝶的翅膀上,在洒满露珠的香石竹的花萼上,在石榴美丽的红色宝石上……。
  小顺治一边想着这首突然让他有所悟的拉丁诗歌,一边习惯性地挥笔把宝宝们的各种笑声笑容画下来,把上巳节的欢乐喜庆,亲朋好友们欢聚一起的热闹也都画下来。
  顺治十五年三月初六这天,春和景明,春风送暖,在这个钦天监算出来的大吉大利宜出门的好日子里,终于万事俱备的小顺治领着长长的船队从天津卫出发。
  春节之前就已经领兵南下迅速平定交趾和缅甸,驻守交趾布政司的英亲王阿济格收到京城的来信,痛快地哈哈大笑,都来南边儿看看挺好。
  同样在春节之前就南下准备和大小琉球做最后的和谈准备朝南洋诸岛进兵的鳌拜、喀兰图几个统帅也是哈哈哈大笑,皇上这拖家带口的,真不愧是他们的皇上能做出来的事儿。
  皇上……,抱着小宝宝们和玄诚道人下棋的皇上本人看着笑容幸福甜蜜的媳妇儿,笑逐颜开的亲娘和苏茉儿姑姑,再看看一波一波前来谢恩喜笑颜开的宗室长辈们和同辈姐妹们,真的觉得挺好。
  第一次见到大海,还是跟着皇上一起出门的宗室女眷们都是兴高采烈的闹腾,睿亲王和几位老王爷看着她们那土包子一样看啥都稀奇的模样又是嫌弃又是骄傲开怀。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小聚会上,心有所感的他对着几位皇叔感叹,“这些年来大清国有这番变化,各项政令能够顺利地实施下去,不光是我们这些男子每天忙碌。”
  “太后娘娘领着皇家的小格格小阿哥、宗室的老福晋们结交京城的各家夫人,跟着忙碌八旗官学,开办作坊、安排满蒙女子出门做工等等,都是大功劳。不要说她们还要看顾家里的一家老小,日常生活等等。”

  ☆、第60章 第 60 章

  几位用着芥末鱼脍被辣的眼泪出来的王爷们装聋作哑地不理会皇上的感叹,女子打理家务本是应该, 家里不缺吃不缺穿的, 她们有多余的精力去忙乎其他事儿,随她们高兴。
  每天被家里的福晋们拎着耳朵教导各种“皇上说”“皇上怎么怎么做”的豫亲王端着皇上亲自动手调配出来的莫吉托, “认真”地体会着薄荷与冰块搭配出来的清爽色泽,青柠白糖调配出来的清爽口感, 一副全然不被外物所扰的高深境界。
  就连睿亲王也觉得再任由皇上这般折腾下去,家里的这帮满蒙姑奶奶们真能蹦跶到自己头上。
  再次感受到各位男同胞们的怨念, 体会到大清国女子地位提升的小顺治笑容自若, 从亲娘手里把一直朝着他望的二阿哥抱到自己怀里坐到玄诚道人的身边。
  大阿哥和三阿哥一看, 在额涅和十四姑姑怀里伸着胳膊要过来。一伙儿人团团盘坐在毡毯上,对于皇上致力于提升女子地位的目的心知肚明的玄诚道人逗着最爱笑的二阿哥, 对于皇上的作为很是肯定。
  “天地阴阳分属却和谐,男女之间本应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或者因为一些原因或者每个家庭的不同而有稍稍的偏移,但是不能有等级区分, 也不应该有明显的等级之分。不管是谁尊谁卑, 谁裹‘小脚’, 都是不应该。”
  在这个时代能有这番见识心胸确实让人感佩,小顺治一边把爬动着想要看高脚酒杯的二阿哥揽回来, 一边语气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尊重, “玄诚道人和几位先生心胸宽广, 令人敬佩。朕的看法是,汉唐宋以来的几次大乱世让世人觉醒,却又随着觉醒而更加迷茫和害怕。”
  “戾气稍重且没有安全感, 前朝的理学也算是应运而生。人生而有知,本心即性,是为‘内圣’;自觉地作圣贤工夫、作道德的实践以完善自身之德行,圆满人格之学问,是为‘成德’,道德的形而上学。这本是一份很好的道德哲学理论,精致、完备……。”
  嘎尔迪和十四格格似懂非懂地点头附和;三位小阿哥听得惊奇,大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亲阿玛--亲阿玛你说完“啊”--。
  玄诚道人瞅着小阿哥们眼里的好奇笑容欢喜。他对于皇上话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温暖同情的“人性关怀”既是惊奇又是赞叹,想到宋元明以来的“偏路”更是心情复杂,端着酒杯抿了一口“莫吉托”,声音叹息。
  “世人都说汉人,汉家文化,汉人是在汉以后才有,和唐人、宋人、明人、清人没有区别。汉人本身就是多民族融合而成,这就是满洲人一样,多民族之人形成的地域称呼,演变成了民族。所以这汉家文化本身也是融合了各种民族文化所形成。”
  “当然还有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佛学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原于魏晋时期开始兴盛,到了唐宋时期完全走进平民百姓,和道、儒两家彻底融合,到了元朝时期大家接受了理学家们宣扬的‘君臣之义’大于‘华夷之辩’,国家大于民族,这本身也是一种进步……。”
  好像听懂了的嘎尔迪和十四格格一边看护着自从会爬以后就开始各种动作的小宝宝,一边因为他们的谈话若有所思。
  小宝宝们……说话说完“啊”。
  对融合了儒释道三家学说而成的理学言论有很大认同,上辈子一直致力于“内圣外王”的二阿哥听到这番新奇的言论惊讶之余又觉得“非常”的不过瘾,他着急之下转过胖身子对着亲阿玛“啊啊”,甚至还超常发挥蹦出了“a--a ma--ma”的音节。
  亲阿玛震惊之下满脸激动、兴奋的笑容,即使知道六个月大的小宝宝只是习惯性地跟着亲人的教导发音还不能有意识的喊出“a--a ma--ma”的音节,可他还是高兴。周围的人也都是高兴异常,一个个的用各种方法哄着大阿哥和三阿哥也喊“阿玛”,哄着二阿哥再喊一遍。
  因为亲阿玛的无限欢喜被感染的也是激动兴奋的三位小阿哥很给面子的喊了好几遍“a-ma”,然后眼巴巴地看着亲阿玛--阿玛继续说。
  误会了他们眼神里的期待的亲阿玛对着他们挨个亲亲胖脸蛋儿。
  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下,被亲阿玛亲了满脸的三位小阿哥一脸的“生无可恋”。然后被误会他们困倦了的阿玛额涅哄着睡觉觉。
  赖在亲阿玛、亲额涅的身边闭着眼睛竖着耳朵倾听着因为这番动静围过来的众人讲经义策论的三位小阿哥间接发出一个小声的哼哼表达自己的小不满。
  因为皇上一家人和宗室们的南下“被迫”跟着南下的几位文武大臣,几位老王爷,几位老先生……用着调酒点心高谈阔论。
  王老先生听着众人分析前朝的税法,稍作思考后开口,“前朝的前期很好,虽然因为实行重农主义抑制正常的民间商业,扩大了官商勾结的走私贸易、偷税漏税等等,但是农户是真的得到了休养生息。国家的税负虽然低,整体上国库还是够用。”
  一切的改变都是在土木堡之变,在座的汉家大臣都在心里叹息。可是土木堡之变是怎么形成的那?简单的一句皇帝年少冲动,宦官们无知乱政?
  年少的皇帝冲动热血要建功立业很正常,某一方面来讲还是好事儿。而宦官们,宦官们本身就是一伙儿伺候皇帝的人,他们又是怎么走上历史舞台呼风唤雨、影响历史走向的那?
  小顺治听着众人对于前朝政治制度,或者说是封建制度走到尽头的反思,面带微笑却没有开口。自觉今儿人不需要自己说话的他让宫人拿过来画具开始画偷听的小阿哥们和大家伙儿欢乐的饮宴场景。
  吕宫大人发现了皇上对于他们讨论前朝的大方态度,稍稍放开自己,“某认为,前朝一边倒的重农主义严重地抑制了整个社会的商业活力,再加上世袭不变的户籍制度,前朝中后期理学畸变的‘势不可挡’,中原文化上整体上散发着腐朽的黄昏式智慧。”
  虽然吕宫大人和其他汉家士人一样想要抑制商者进入朝廷,但是他很清楚一个国家要发展,要“活”起来,必须要有“商”,要有类似宋朝时期那样的商业环境。
  玄诚道人对此很是认同,“程朱理学被愈加扭曲严苛,人们天性中对于‘真、善、美、自由’的追求让他们产生反叛心理。可惜的是,唯一的光亮‘阳明心学’闪烁了一下不光没有给世人带来希望,还被一些人利用作为他们放浪形骸的借口……。”
  程朱理学是怎么正式成为光明正大的吃人国教?汉家女子是怎么一步步地变成了战乱来了迈不动步逃荒也逃不了的小脚女子?江南的士绅豪门是怎么变成那般理直气壮的穷奢极欲,焚膏继晷?
  朝堂上的人是怎么把本来只是主张不同的学术争论演变成祸国殃民的党派厮杀?王阳明身为人臣“功高震主”是他自己的错吗?嘉靖皇帝作为藩王登基后明明有能力却玩弄权术,立定要奉亲生父亲为尊引得天下文人不满,引起“大礼议”到底矛盾点在哪里?
  这些人朝野上下的汉家有识之士其实都在思索这个问题,自从宋朝“君王于士大夫共天下”引发的“道统”和“治统”的争斗且不提,文人本身内部的问题,文人和工、商甚至自家的奴仆们的矛盾日益尖锐却是迫在眉睫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