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虽然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但也就是相对的,尤其是大学这片地方,本身就在边上的位置,在这两位的眼里,看着还不如三四线小城的城中村。
不过倒是看好了一家,在巷子入口第五个院子,位置不好不坏,如果说是要开小卖铺或者服装店的话,肯定是太偏了,但开个小饭馆倒没关系。
面积跟他们在镇上租的那间差不多,不过租金就要贵一些,一个月八块钱。
当然了,如果是前头的小门脸不租,只租后面的小院的话,倒是可以只收四块,但宋城他们不是还想开饭店么?
看过了房主的证明材料,宋城就先给了三个月的租金。
房主是一对老夫妻,一个孩子在京城工作,另一个也下了乡,在当地结婚生娃,老夫妻两个明年就要去京城给大儿子带孙子,因此这个小院子就空了下来。
小院一共有三间房,房主自己住的那间不出租,走的时候就要锁起来。
租给他们的就是前头的一间房,和后院的一间。
老夫妻俩个爱干净,虽然租出去的房间空着,但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个木板床,两件家具,宋城和原歌看了当然十分满意,商量好了今晚就搬了行李过这边来住。
从租房的地方到学校里,也就是五分钟的路。
如果放在几十年后,这就叫学区房,保准抢手的很,不过现在还没有这种说法。
正是秋季收获的时候,福来村的村民们有的还在地里收着玉米,有的干累了坐在田梗上歇脚闲聊。
“诶,你们听说了没有?说是要分地了?”
“分地?分啥地?”
“就是把这集体的地,分给个人承包啊!”
“那收的粮食呢?”
“收的粮食除了交完公粮以外,都归各家吧?”
“不可能吧?还有这么好的事呢?”
“怎么不可能,听说南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这么弄了!咱们这儿干啥都比人家慢,才落实到咱这儿来!”
“呀,那我可乐意,我家劳力多,都是干家,要给上我们十来亩好地,光粮食那我们一家敞开了吃也吃不完!”
“你家是劳力多,我家可是老人和娃娃多,那可怎么办呢?”
“老田啊,你还好意思说,你家人口最多,吃的也多,可一到干起活来,就不见你家的人了,都占了公家这么多年的便宜了,你倒是好意思!”
“呸!我吃着你的喝着你的了!旁人都还没说甚呢,你倒是先嚷嚷起来了,你家两个小子淘气,点了村里的草堆,村里跟你家要钱了?分就分,我就不信,分开干了,我一家人能饿死!倒是你,你家两个小子不好好管教,尽早就是村里的大祸害!”
眼瞅着这闲聊就有了□□味儿,两个汉子跳脚就要打起来,周围的人纷纷劝解,不过心里也是在盘算着,要是真分了,对自家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诶,你们看,那个走过来的是谁?”
“是乡里的干部下来了?你们俩快起开,一边去别给咱村丢了人!”
“咦,我看着不是干部,你看那模样,像是个年轻的……呀,这不是老原家的女婿宋城吗?”
自打高考完,考上学的几个知青都走了,虽然大部分的知青都没考上,但这心思已经开始浮动,有找了关系,开了重病证明回了城的,也有请了长假,回去看生病的爹妈的,剩下来的两个知青,干脆村里就给他们安排了在村小当老师,能干多长时间就干多长时间吧……估计也是要走的。
倒是先前村里人最不喜欢的那个浮皮潦草的小白脸宋城,反倒是塌心实意地成了他们福来村的女婿。
“宋城,你回来了!”
原父看着女婿来了,心里是高兴的。
他闺女考上了大学,还是海城那么大城市的大学,还是乡里头一号,他觉得他们老原家的祖坟都冒了青烟儿,至于说出嫁女算不算老原家祖坟管的事儿,新时代了嘛,男女都一样!
“爸。”
宋城走上前来,很有眼色地掏出一包烟来,先递给岳父一根儿,再挨着个地给围上来看热闹的众位叔伯大哥们发烟。
这烟也不是什么好烟,两毛钱一包的,只不过是在海城买的,他们这边的供销社根本不卖,当然了就算卖,村民们也舍不得花钱去买,自家房后种点烟丝一样地抽啊,花那个冤枉钱作啥?
“把小铃送去大学啦!那大学咋样啊?你们照没照相?娃呢?是放在镇上了?”
原父接过烟来,跟个大干部一样,很有派头地让女婿给自己点着了烟,美美地抽了一口,这才连珠炮似地接着问问题。
“送去啦,大学挺好的,相也照了……”
之前原父原母就特意叮嘱了,去了那边一定要照两张相,带回来给大伙瞧瞧。
这时代当然是有照相机的,不过两三百块的照相机那绝对属于高奢品,普通老百姓哪里能用得起啊,都是到景点的照相馆,让照相师傅们照,照完了如果着急要的话,还得交个加急费,才能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去取的……
宋城和原歌抱着小丁当拍了一张全家福。
拍照加上加急洗,一共花了一块钱。
“带来了没有?”
宋城拿出一张照片,五寸大的黑白照……
没办法,这个时候的技术都是黑白照了……
照片上的男女,看着清秀稚嫩,中间的胖丫头笑得眼都没了。
然而这张照片被村民们传来传去,还收获夸赞无数。
“这就是海城啊?看人家的马路!看人家的高楼!真好啊!”
“什么时候咱也能去趟海城,那可就美死了!”
“做梦呢吧你,一天天饭都吃不饱,还想去海城?”
“看宋城和小铃两个,就是该是城市里的人,多显洋气!”
“那当然了,小铃毕业了以后那再起码也是能留在城里当老师的,文化人,咱们这些农村人怎么比啊?”
倒是原父听出了一点不对。
“娃呢?你没放在镇上?”
“爸,回去慢慢说。”
宋城把外套脱了,撸起袖子帮着老岳父把分给他的那一片玉米地给收了。
原父这才能提早回家。
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问,“咋回事?你把娃丢在海城啦?那小铃一边上学,咋带娃嘛?”
就知道这两个毛头小子做事不靠谱,送小铃去上学就送好了,非要带个吃奶娃,还怕放在姥爷家会受歪待了咋地?
这下子可好,直接丢在海城了!
“正是要说这事呢!”
宋城就把他和原歌的计划说了一遍。
其实他本来没想着把娃丢在海城的,毕竟这是亲生的,他和原歌一直都是保证孩子在自己身边长大的,绝对不让孩子变成留守儿童。
第101章 文艺青年(21)
本来他是要把小丁当带回来的, 等他把这边的工作辞了, 租的房子退了,乱七八糟的事都处理好之后, 再和小闺女一起去海城。
结果他们在那边住了几天,房东老夫妻俩特别喜欢小丁当, 而且他们也是准备过段时间去京城带未出世的小孙子的,就想先看着小丁当演练演练,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替他们小两口看孩子, 尤其是小丁当很好看, 只要按时给喂奶换尿布就好, 原歌上课也就是下午五点就完事, 回来也能给小丁当喂奶。
宋城一想从海城回镇上那么远的路, 小闺女要和妈妈长久的分开, 都喝不到母乳,确实是不如放在海城,关键是他用不了两个月就又要去海城……所以就把小丁当托给房东老夫妻了。
把孩子托人看着, 原父原母倒是没啥。
然而宋城说的啥?
“你说你要辞了工作, 去海城干小买卖?”
原父本来是个稳重人, 说话从来不大小声的, 这会儿的声音都像咆哮了!
那可是乡政府啊!
要是原大哥能找到那么好的工作,原父做梦都能笑醒,然而原大哥连小学都没毕业,不可能像宋城那样,会那么多的技术……就之前宋城把婴儿车的做法教给他, 原大哥这都练了一个多月了,才做得差不多能看……
可宋城居然连这个铁饭碗都要砸了,去开什么小饭店?
开小饭店?
家家户户都有锅有粮食的,为啥要花钱去小饭店吃?
就算有那些出差的,那不是还有国营饭店呢么?
小饭店能跟人家国营的比?还不得赔死?
再说也不好听啊!
这不就是小打小闹小买卖吗?
“是啊,这也是小铃的主意。我们连铺子都租好了,到时候前头卖吃的,后头住家,这样就不用发愁没人带孩子了。”
宋城准备卖个早点,手抓饼或者煎饼之类的。
这样不占场地,客人买了就走,还省了麻烦。
余下的时间,他就可以专心地带娃了啊!
论起带娃来,他可是超有经验。
他曾经是四五个孩子的爸爸呢!
“你,你们啊!你跟乡里那边说了?”
宋父宋母痛心疾首。
这两个小年轻啊,一个没看到就能闹出点事来!
小铃上学肯定挣不了钱,这女婿又把工作给丢了,要是这小买卖挣不着钱的话,一家三口喝西北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