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递员小伙眉开眼笑的。
这封通知书,可算是破了他们乡的光头了,早前书记还专门到他们那儿去问过呢。
这下可好,海城外国语大学啊!虽然他除了京城大学和菁华大学以外,别的大学都不晓得,可这个一听就是在海城的,那绝对是个好大学啊!
本来老人们都是悠闲,懒散地坐着,这下可好,一个个都站了起来。
纷纷打听,“呀!是谁家的孩儿这么有出息!”
“是老丁家的成材?”
“是老王家的燕儿?”
“我家小山子也去考了啊……”
他们这条小街住了二十几户人家,家家的孩子都不少,不过合年纪的,又真去考了的,就那么五六个吧……
平时也没听说过谁家孩子学习多好了,就有一个学习好的孩子,可惜偏偏高考那阵生了病,就没去成!
邮递员小伙摸了摸自己的邮包,笑眯眯地,“是新风街第二十号,原小铃!你们认识吗?”
他当邮递员也有两三年了吧,镇上就这些人家,他大致都有印象,但原小铃这个名字还是头一回听说呢。
老人们瞬间都傻了。
“原,原小铃?”
“不能吧?小邹你再看看,没弄错?是不是同名同姓的给混了?”
就小宋家那个懒得出奇的媳妇?
还真的给她瞎猫撞着了死耗子,考上了?
关键这考的还不是个中专,也不是大专,而是海城那种大城市里的好大学!
这运气也太好了吧?
“走走走,咱去小宋家看看去!”
“不会真弄岔了吧?”
“这要是真的,那可就热闹了,这十几年了,咱乡头一个大学生,倒是个刚生了娃的小媳妇?”
宋家住的小院子里种了颗树,这树是苹果树,可是只开花不结果,不过夏天的时候,正好坐在下树荫下乘凉。
宋丁当是个刚满了四十天的小美女,因为生下来母乳不缺,爸爸和外婆照顾得很精细,所以白白胖胖的,精神头特别好,躺在自家老爸亲手做的婴儿车里,外头罩着纱罩,又透气又防虫,惬意得很,白胖的小肚子上穿了个红通通的肚兜,肉乎乎的小手小脚都朝天挥舞着,特别的活泼好动。
原歌坐在婴儿车边上,面前摆着张小桌子,她手里拿着笔在忙活着。
小小的厨房里,宋城在忙碌着炒菜做饭。
原母之前一直在这儿照顾原歌和小家伙,后来原歌出了月子,原母惦记家里那一摊儿事儿,前两天才回了村。
没了原母监督,本来不到一百天是不能出门的原歌,也大摇大摆地到院子里来哂太阳了。
原歌写写画画一会儿,就会去看一眼婴儿车里的小家伙。
经过了几个世界了,她也不是头一回当妈。
不过宋丁当跟她那几个儿女都不一样,实在是特别的活泼外向,只要有大人看着,她自己跟自己玩着,都能笑出声来。
宋城摆好晚饭,两菜一汤。
现在条件不行,但再怎么样也得让媳妇吃好啊,不然小美女说不准就要断粮了。
“快来吃饭了。”
原歌收起笔和本子,把它们放在婴儿车的最底下那层,坐到饭桌前准备开动。
肉末炖水蛋,豆腐青菜,蹄花汤。
“好香啊……”
原歌吸了口香气,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就开吃。
原母在的时候,就对宋城下厨看不过眼去,总会抢着把饭给做了。
然而虽然原母是亲妈,但在村里节俭惯了,炒菜舍不得放油,做肉不舍得焯水……
原歌还不能说什么……只能含泪硬吃。
现在总算可以吃点合口胃的了!
看到原歌这么捧场,宋城嘴角不由得微弯。
用勺子给盛了小碗汤,摆在原歌面前,“慢点,又没有人跟你抢的。”
现在他不由得庆幸,当初他的厨艺虽渣,但贵在坚持啊,别人练厨艺是论年的,他练厨艺是论世的,这是过了几个世界,他才算是成了个能把家常菜做好吃的小厨。
看看,这不就用得上了么?
宋城吃饭可不像原歌那样专心,而是三心二意地,不光要帮原歌添饭,还要分出一只眼睛来看看小美女是不是有什么需求了。
宋丁当小美女虽然活泼可爱,但也是个有小脾气的宝宝,如果需求不能得到响应,那是分分钟来个魔音穿脑的。
“明天我去邮局问问看……”
就以他家老大这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的水准,不至于高考都考不过啊!
说不定是哪里出了岔子了,这个时代很多地方都没有走上正轨,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说不准。
“你放心吧,要么是我真没考上,要么就是通知书还没来……应该不会有人冒名顶替什么的。”
宋城讶然,“你怎么知道不会?”
原歌十分的胸有成竹,“因为我报的是外国语大学,还是葡萄牙语专业啊……”
宋城正扒饭的手顿了顿,“嗯,那倒真是。”
在前几个世界,宋城在新闻里还是听过好几例被冒名顶替结果被改变人生的。
但原歌报的这个专业就太刁钻了。
本来这个时代,普通人想学外语,都挺不容易的,这会儿可没有后世满大街的培训班,网络课,网上到处都能找到的各种教程。
这会儿想听外语,只能靠收音机。
然而收音机还是个奢侈品,别说收音机容易坏了,就是收音机老不坏,光是电池的开销,就不是穷人家里能花得起的……再一个收音机里能收到的教外语的节目极少,倒是有一个□□,可那能随便收听嘛?里头可是动不动就播点接头暗号什么的……别外语没学到,倒被洗脑成了敌特了。
而且这还只是英语,更不用说葡萄牙语专业了,光看这个就能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给吓跑了。
真是有门路的人,一看这专业,有点脑子的都不会去顶替。
要不然等开了学一上课,啥啥都不会不懂的,分分钟漏馅好吗?
宋城想到那个画面,忽然还挺有喜感的。
正在那脑补出一出反腐大戏,就听着他家院子门口突然热闹了起来。
滴铃铃……
“小宋,小宋!快出来,你们家有大喜事啦!”
“马小铃是住在这儿吗?”
“小宋你媳妇考上大学啦!”
“真考上了呀!哎呀我的妈!这可是大奇闻了!”
“还是海城的大学呢,外国语大学!”
“妈呀,咱们乡就不是剃的光头啦!”
“这可是新鲜事,男人没考,媳妇倒是考上了,他家娃娃还不到两个月呢,这要怎么上学啊?”
“考都考上了,还怕娃娃没人看,让老娘来看呗!”
热闹嘈杂中,邮递员小伙把邮包里的信郑重地掏出来。
再三确认了面前这位年轻小媳妇就是原小铃,甚至还看了看村委会开的介绍信,这才把信交给了原歌。
“恭喜你啊,小原同志,咱们乡你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还是这么好的大学,常书记都到我们所里问过好几回了!估计乡里头还有奖励呢!”
眼看着小宋媳妇接了信,撕开口,拿出里头的通知书来,那是朱红色打底,烫金的几个大字,看着别提多气派了!
话说别看就这一张纸,有了它,这人立马身价就不一样了,有了高学历,未来就有铁饭碗,要是运气好,分到什么机关部门里,说不定还有大出息呢!
好奇的街坊邻居们都纷纷当成宝贝一样的传看着,宋城赶紧跑回屋,把早就准备好的瓜子糖块端出来请大家吃。
“呀,这个可一定要多吃点,沾沾大学生的喜气儿!”
“还是小宋早有先见之明啊,提前把喜糖都预备上了!”
这种物资紧缺的年月,能吃到这些零嘴的机会实在不多,甭管是不是沾喜气吧,反正那满满一大盘子的瓜子糖块都给一抢而空了。
有的人装了半口袋的零嘴,回到自家就喜滋滋地拿出来给家里的娃吃。
“香吧?这可是你小原阿姨考上大学的喜糖,你多吃点,沾沾人家的喜气,过两年也给老子考个大学回来!”
他家娃,“……”
我太难了!
第99章 文艺青年(19)
宋家小院打从接到好消息起, 那访客就没断过。
街坊四邻就不用说了。
就连乡里的几位大领导们, 都组团来围观, 哦不, 是来慰问了。
身为一个刻苦学习,连生孩子都不阻她上考场的新时代青年,原歌不光得了慰问,还得了一百块钱的奖金呢!
不要小瞧这一百块钱, 这个时代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十块钱, 就算是乡长这种级别的,也就是四十来块钱,收入差距小, 钱还特值钱。
听说了这个爆炸性消息的原母, 简直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今年福来村的知青们战果还是不错的,福来村基本是全乡条件最差的村子,知青们如果不努力,那就得一辈子呆在这儿, 所以个个都玩了老命拼的, 但也只考上了三个中专。
虽然原家全家人都来给小两口道喜,顺便送几样原歌上学用的东西,但原母还是找了个没人的机会,拉着原歌的手, 忧心忡忡地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