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县城里的考生条件好点,娇惯孩子的家属会等在外头,普通人家孩子多的,平时是啥样还是啥样。
大概为了考生专门花钱订招待所的,全县也就那么几个吧,还都得是家里条件特别好,有钱的。
原歌和宋城进了招待所,在房间里休息了下,下午考的是数学,这门课对于原歌来说就更简单了……写得少啊!
午饭是在招待所食堂吃的。
食堂里就是一水的长条桌,长条凳,饭点的时候,也几乎能坐满。
原歌和宋城坐在一个角落的位置,面对面坐着。
饭都是宋城跑来跑去地打来的。
招待所食堂的饭,味道居然还不错,比乡里那个大食堂还要精致些。
两菜一汤,一个菠菜炒鸡蛋,一个木耳肉丝。
汤则是玉米碴子汤。
不知道为什么,原歌吃在嘴里,居然吃出了豪华大餐的感觉。
好几个世界,她和宋城两个人一起吃过那么多顿饭,但让她记忆深刻的,也是有数的几次。
她想这顿饭,绝对也会是忘不了的一顿了。
“诶,瞧那个大肚子女的。伊就在我隔壁考场来!”
“啊哟!都快生了,还来考试啊?瞎搞的嘛!”
“旁边的男的是伊老公伐?看着也是个念过书的,怎么自己不考,让大肚子老婆来考了啊?”
“是啊,你猜猜,这个男的是谁啊?”
“猜不着啊,你说说嘛!”
“是个姓宋的知青,听说都在省报连载的!”
“那很有本事的来?他为啥自己不考?他老婆是哪里的知青啊?”
“诶,要不说活活笑死人,他老婆就是村里的,听说……小学毕业!”
“啊哟!小学毕业也来高考,活活笑死人哦!这两口子是来搞笑的伐?”
“可不就是搞笑呗,我还听隔壁考场的人说,上午那个大肚子,第一个交的卷子哦!”
“怕不是交的白卷吧?”
两个年轻女人坐在离原歌宋城不远的桌,大概是以为这边的人都听不懂她们的海城方言,所以音量就是平常音量,那内容可不就被宋城和原歌给听了个一清二楚。
原歌和宋城对视一眼,原歌脸上突然露出促狭。
突然用海城方言对宋城叽哩咕噜了一通。
“老公我就早说让你也参加高考来,你就是不肯听我的,看看现在,人家都看着咱们奇怪得不要不要的来!”
“咱们两个人都高考,都去上学了,宝宝没人带咯……”
行吧,老婆要玩,他当然也得陪着了。
果然,他俩这通海城话一飙,那两个海城女知青顿时脸上露出了尴尬,互相看了看,都消了音……
我去!
这俩人居然也会说海城话!
虽说不那么标准吧,但海城难说那是全国知名的,这两个外地人能说成这样,当真是相当不简单了!
不过虽然消了声,这两人心里还是挺不服气的。
互相对了个眼色,心里都在想。
这一对虽说有点小能耐,可是也太能吹牛了。
好像这高考是想上就上的一样!
尤其是那个女的,小学毕业啊,说得好像她真能考上,然后让男人在家带孩子一样!
不过,这男的倒是真少见,居然愿意带孩子……
一位女知青想到自己刚分手的对象,和无缘的小生命,心情就低落了下去。
另一位想到自己身边的同龄人都已经当了妈妈,而她自己却还在为跳出农村而奋斗,将来结婚生子都是未知数,脸上也不由得显出迷茫。
这个小插曲完全没有影响到原歌。
下午做题时,手特别顺,刷刷答案一写,再验算了遍,原歌又是第一个交了卷。
隔壁考场里的女知青,正咬着笔苦思冥想,然而这种靠公式计算的题,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靠想是想不出来的……女知青的视线扫过窗外,正好看到出考场的原歌。
又是那个大肚子女人,走路有点摇摆,可是那脸上的笑容,却是轻松自在的。
哼!
小学毕业生,估计连题目都看不明白吧?
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还以为这考试能碰运气呢?
要是全国考场里都是这种来出洋相的二傻子就好了。
女知青看看自己的考卷,虽说两道大题压根不会,但有把握的题还是有一多半的。
想到这里,忽然就有了优越感,要难都难嘛,说不定大部人都不会呢!
女知青又咬着笔去算其它的题目。
宋城和原歌是第四天回的镇上。
原母都等得望眼欲穿了。
“你个憨人!瞎胡闹啥呢!都马上要生了,还去凑什么热闹!”
原母气得抬起巴掌,但看到原歌那个大肚子,又落不下去。
于是转回头来把火力对准宋城。
“小宋!你也是的,小铃胡闹你就不拦着?万一,这把孩子生到考场上了怎么办?这不是闹笑话吗?”
“妈你放心,之前我们去过县医院了,医生预计的生产日期还有十天呢。”
这是有没有十天的事儿吗?
原母也想捶这不着调儿的女婿几下,不过倒底不是自己生的,没那个底气,气哼哼地就去厨房做饭。
等看着宋城去上了班,原母这才单独问女儿。
“你俩咋回事?怎么就出这个洋相啊!你才上过小学,人家高考的都是那些高中生啊!怎么宋城没去,倒是你去了?”
原歌笑嘻嘻地,答得也轻松随意。
“哎呀,妈,我这不是马上就要生了吗?要是宋城去高考了,他考上大学了,我这边又生了孩子,我们母子俩也没工作,怎么生活啊!可要是我考上大学,那就不一样了,我负责上学,宋城带孩子挣钱,这多好啊!还不用担心宋城跑了,反过来倒是他要担心我跑了呢!”
真话当然不可能跟原母说。
如果不是宋城和原歌穿越过来,原小铃早就变成了悲剧。
第97章 文艺青年(17)
原母心情复杂。
闺女从一个傻不拉叽只知道付出的憨妞, 变成这样精明的小媳妇, 她倒不是认为这样不好了, 就是感觉怪怪的。
这是这年月的父母, 都只管儿女吃穿的, 其余时间都忙着干活和人情往来, 对于儿女的性格和心理, 都是两眼一摸黑的,成年后儿女就算是做出再让人吃惊的事来, 父母也只会惊奇,想不到其它的上头。
不过转念一想, 就忍不住笑骂。
“看把你给能的!说的那高考那么容易呢?你们两口子想考就能考上?你要是能考上, 我就来给你带孩子!”
她可是听说了,就他们村的那几个报名的知青,天天学习到深更半夜, 在田间地头还要背什么单词呢!
就她家闺女这怀着大肚子的模样, 要是能考上才算有了鬼!
原歌笑嘻嘻的,“妈你就等着带孩子吧!”
十天后,原歌生了。
是个大胖闺女。
原大嫂挎着篮子,和原大哥两个人一道进了县医院。
原大嫂东看西看的, 原大哥拉了她一把。
“别东瞅西瞧的,跟没见过一样!”
原大嫂白了他一眼,“可不就是没见过么!你还说我呢,你瞅你那腿,都不会走路了!”
这县医院她还是头一回来, 真大真干净。
看着医生和护士身上穿的那个褂子,雪白雪白的,真好看!
原大嫂就忍不住要说点啥,“还是小铃有福气,生个孩子还能在这大医院生。咱村的媳妇们,不都是在自家炕上生的?”
原大哥皱了皱眉,“肯定是小宋的主意。净花钱!这两人就不会过!”
原大嫂也深以为然,不过还是很羡慕小姑子的。
等进了病房,看到小姑子穿着病号服,半躺在雪白雪白的床上,看上去干净利落的,身边的娃娃乖乖地仰天躺着,没哭没闹,而宋城就端着个小碗,正给小姑子喂鸡汤呢!
原大嫂就更羡慕了。
下回再生的时候,要是也能到县医院就好了。
今天正好是要出院的日子,原歌生孩子很顺利,没侧切也没剖,孩子不算太大,是个不到六斤重的小女娃。所以只在医院呆了三天,医生就赶他们出院了。
宋城也没想在医院多呆。钱不钱的还是小事,这个时候的医院住起来实在是没法跟三十年后的比,原大嫂眼里的好条件,在这两口子看来那是实在没法子才能将就的。
宋城已经跟镇上一家赶马车的说好,让来接一趟。
没法子,这个时候的车太少了,就算是乡政府,也只有一辆小车,基本上都是大领导用的,就算有空闲的时间,也是大伙在排着队的等着用。
拖拉机倒是多,能从村里借出来用用,但拖拉机的声音太响,而且震动又大,宋城怕把刚出生的小宝宝给吓着,想了又想,才去联系了马车。
马车虽然慢,但是不太颠簸,原歌浑身裹得像熊一样,头上还包着围巾,简直密不透风。
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早就等在家里的原母已经把屋子收拾好了,专门隔出一个角落来,摆好了床,还用厚帘子四面挡着,就怕被风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