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颜心里很高兴,试探着继续往下进行:“爹娘,我去省城看看只是第一步,如果你们同意,我就在绿山岛附近买个小房子,咱一家子都迁过去。”
大顺朝举家搬迁并不算难,只要买下固定田产或者房产,并出具原户籍地的销户证明,就可以安家落户。
卫格和徐氏吓了一大跳,齐齐问道:“搬家?”
卫颜点头。
卫格不悦地说道:“胡闹!搬家是那么容易的吗?省城房价高,地价高,吃食也贵,单是小石头的束脩一年就得十两,再加上租房的钱,一年没有二三十两过不下来。”
徐氏也道:“你爹说的是,咱没房子没地的,吃啥都靠买,只怕勉强去了,也没在这边过得优容,咱不能去。”
她手里有百多两银子在渔关镇算富户,但在省城就啥也不是了。遭个灾,生个病,近边连个能帮忙的亲戚都没有,绝对不行。
“省城很大吧?”小石头听他们说得热闹,有些心生向往,“姐,你带我去吧。”
卫颜摸了摸小石头的软发,还想再说:“爹,不是在省城,是……”
“不必说了,搬家是大事,不是上下嘴唇一碰就能成的事,你把出门的行礼仔细备好,带足银子,路上吃好玩好住好便是。”卫格起身便要进屋。
卫颜挑了挑眉,取出准备好的六百两银票,一张张铺在桌子上,笑着说道:“爹,娘,在城里买房咱是买不起,但在绿山岛和端山书院附近买还是没问题的,打猎,卖海鲜,两样都耽搁不了,只要肯吃辛苦,好日子照样能过,是不是?”
卫格愣住了,随后揉了揉眼睛,他知道自家闺女能干,但这么多……这不是做梦吧?
徐氏也有些发懵,把几张银票搂过来,拿起一张对着烛火仔细研究一番,发现确实是真的。
她冷静了一下,说道:“他爹,我看也不是不能搬的。不然,你就厚着脸皮沾沾你闺女的光,去书院好好把书读读?”
卫格缓缓坐下,沉吟着说道:“听说端山书院附近的房子很贵,但有了这些银钱,就是买不起,租也租得了。”
到时候,卫颜继续做海鲜,徐氏做绣品,好像也没什么不行的。
金钱就是说服力,徐氏和卫格同时倒戈,表示:卫颜先打前站,安排好了,回来后再行商议。
……
第42章
八月初九,卫颜装了爹娘一箩筐的叮嘱,赶着骡车到李家堡与徐家父子汇合。
她把骡车停在香满园外面,还没下车,就见卫蓝穿着漂亮的黄栌色小袄,搭配酡红色马面裙,包袱款款地出了门,边走边笑着说道:“三丫,我也要去省城,就坐你的车,行吧?”
卫颜登时想起来了,在书里,卫蓝的饭店做得非常好,很快就在省城开了分店,算算时间,差不多就是这时候,不过,那次她可是跟廖氏去的。
她问道:“你怎么知道……”
“咦,你好像跟以前不大一样了?”卫蓝审视着卫颜的俏脸,秀气的眉头还皱一下。
卫颜被夸过两次,新鲜劲过去了,不在意地笑了笑,淡淡说道:“白了呀,前几日你不是已经惊讶过一次了吗。”
卫蓝摇摇头,“不是,确实不大一样了。”上次她觉得卫颜虽然变白了,但因为五官过于凌厉,感觉过于刁钻,给人的观感不大好,可如今再看,却是在气质上大不相同了。
她虽然自信自己比卫颜长得美,但此刻却觉得卫颜比她更引人注目一些。
卫颜歪了歪头,笑着说道:“哪有不一样,还不是这样?换了男装而已。”
卫蓝没有回答,到底是哪儿不一样她说不上来,因为气质和气势这东西本就无法言明。
联想到卫颜要去端山书院见秦在,她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又不得不告诉自己秦在不是她的,卫颜想要,她根本没有立场说什么。
卫颜也是女人,大概明白卫蓝此时的心情。就像一个学校,突然来了一个美女同学与校花平分秋色,校花在接受事实的过程中,心里上总会有些微妙变化的。
两人一时无言,各想各的心事。
盏茶的功夫后,三辆马车徐徐驶来,打头的一辆在她们身边停下了,车窗“唰啦”一声被拉开,廖氏坐在窗边问道:“卫蓝姑娘这是要去哪里呀?呀,小丫头也在……哦……你们是亲姐妹?”她恍然大悟。
卫颜耸了耸肩,在书上,卫蓝是被廖氏请去给镇北候世子的外祖母做寿桃,顺便想把饭店开到省城。
如今她贡献了绣品,寿桃没用上。而徐飞又在她的影响下提前去了端山书院,所以卫蓝去省城应该是徐飞做了中介。
卫蓝上前蹲了蹲身,答道:“太太|安好,我们姐妹这就要去省城了,您呢,也要出门吗?”
“是吗?”廖氏有些惊喜,“我也要去省城,正好有伴了呢,你们姐妹就坐我的马车吧,人多热闹。”
坐车厢里当然比风吹日晒强多了。
卫蓝颇为意动,但没立刻回复,车厢不大,明显不够坐,她要看卫颜的意思。
卫颜瞅瞅廖氏两侧一直在闹腾的两个小家伙,说道:“谢谢太太,让我二姐陪您吧,我这身打扮不大合适坐在您车上。”她今日梳了男子发髻,一身府绸蓝衫,不大适合往车上凑。
再说了,她没卫蓝那个耐心,带带自家亲弟弟还成,别人家的孩子还是算了吧。
“那也好。”廖氏朝卫蓝勾勾手,“你店里的肉脯还有没有?我想要麻辣的,多来一点儿,好在路上当零食吃。”
卫颜笑了笑,原来这才是廖氏来的目的。
殊途同归,她们到底还是一同去了。
卫蓝忙不迭地去取肉脯,等她抱着两个攒盒回来时,徐家父子也到了,大家伙儿彼此寒暄两句,浩浩荡荡地往省城去了。
天气好,路上走得很顺,一天半就到了省城。
廖氏与卫蓝聊得投契,寿桃的事不知怎么又被重新提了起来。
卫蓝跟廖氏去了她表妹家,临别时交代卫颜,代她向秦在问好,三天后她再去看他。
卫颜心里不大高兴,但也没有立场说卫蓝什么。
她现在也很矛盾,一方面,她盼着秦在和卫蓝早早订下婚约,顺顺当当成亲;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若是书里的逻辑当真还在,卫蓝与端木长安前缘不断,就此机会,把秦在和卫蓝的缘分彻底斩断也不失为上策。
卫颜与廖氏告了辞,穿过省城的中心大街,往南城门去了。
省城的城南十分繁华,铺子林立,一家家小馆子各具特色,菜香扑鼻。
徐海临怕城里饭菜太贵,以到端山的路还有很远,不能耽误时间为由,拒绝卫颜请客的要求,让徐飞买十几只肉包子啃一啃就把午饭打发了。
三人快马加鞭,到端山南镇时恰好申初。
端山南镇在端山南端,依山傍海,日照充足,风景十分秀丽。
更因为端山书院的缘故,端山镇游客众多,镇子规模也大,商业发达,光是大中小型客栈就有七八家。
徐海临手头银钱不多,自然选最便宜的客栈,好巧不巧,正是当初秦猎户住过的一品客栈。
一品客栈,名头响,房子破,在镇子的最南端,离书院也最远。
三人在柜台办理入住时,客栈伙计一边登记一边说道:“三位客官,听口音,你们是海安府历县的吧。”
徐海临打了个哈哈,“小哥见多识广,我们确实是历县的。”
伙计笑着摆摆手,“哪里是见多识广,前段时间刚走了一家三口,其中一个小子就是你们那儿的口音。”
卫颜和徐飞对视一眼,心里都在想,莫非是秦猎户一家。秦猎户两口子是外地人,口音不重,但秦靖重。
徐飞便问道:“姓秦?”
那伙计一拍手,“正是正是,你们也知道啊。听说这家人的大儿子叫秦在,偷他娘治病的钱来端山读书,啧啧,长得倒是人模狗样的,听说学业也好,做人咋就做不好呢?”
卫颜的脸就沉了下来。
她带着斗笠,伙计瞧不见她的表情,继续说道:“镇上的人大多知道这事,都说不做他生意呢。也不知山长咋想的,留这样的人在书院,不是一条臭鱼搅和一锅腥吗?”
徐飞忍不住反驳道:“这是污……”
“咳咳……”徐海临剧烈地咳嗽起来,把徐飞的话生生憋了回去。
“这位大叔不会生病了吧,风寒可是会过人的。”那伙计戒备地往后退了一步。
“没有没有。”徐海临赶紧否认,“就是唾沫星子呛进去了。那啥,小兄弟,端山书院不可能要这样的学生的,是不是哪里误会了?”
那伙计冷哼一声,“误会什么误会?书院倒是解释过一次,不过大家伙儿都不信。那妇人病得那么厉害,我们可都是看见了的,一家人在我这住的大通铺,连早饭都吃不上呢。”
所以,这就是谁惨相信谁了?
秦猎户还真是变聪明了呢!
三人办好入住,徐家父子要了个双人房,住客栈后面的院子,卫颜是单人间,在二楼。
放好东西,卫颜要水洗了洗脸,换身长衫,然后跟伙计招呼一声就出了客栈,往端山书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