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姬停下了脚步,忽地向芈泽扑来,“可咱们之间的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你还我的阿尨和阿狸来!”
“太后怎么到现在还不明白呢?”芈泽闪身躲过,无情地看向跌倒在地上的赵姬,“杀死阿尨和阿狸的人,真的是我吗?”
她缓缓走近,扶起赵姬,“太后好好想想,当初在雍宫里执意要杀死阿尨和阿狸的人,到底是谁?”
赵姬猛然抬头,哀求道:“不是你,那是谁?是谁?求你告诉我好不好?”
“《大学》有云,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正是因为有所喜欢偏爱,所以才做不到正确地对待。”芈泽淡淡一笑,“您之所以一口咬定我是杀害了您孩子,是不是因为您一直不愿相信,您的政儿才是在背后操纵一切的真正元凶?!”
“与之相比,前者确实容易让您接受,不是么?要为自己的儿子开脱,就只能把罪责推到无辜的旁人身上去了,不是么?您沉醉在自己编织的谎言里,明明知道伸手一捅就能戳破,却依旧固执着自己欺骗自己,不是么?”
“太后倒是说说看,我到底是有什么理由非要杀死您的孩子不可?”
“是为了巩固王权,还是为了捍卫血统?”
“别说了……别说了,我求你不要再说了……”赵姬摇着头,眼眶溢出泪水,滋润了那张干枯的脸,“其实我一直都知道,是政儿,是政儿他做的……只是我一直不想面对……”
芈泽擦去赵姬脸上的泪水,“不,太后还是错了!不是您的政儿,您不妨再想想,杀死阿尨和阿狸的人,究竟是谁?”
“对,不是政儿!不是政儿!吕不韦!是吕不韦!”赵姬的目光忽然矍铄,“都是他提的谏言,对不对?”
芈泽闻言一愣,没想到到了这一刻,赵姬还在自欺欺人。
见芈泽摇了摇头,赵姬又问:“不是他?那又是谁?”
“太后您当初和嫪毐快活的时候,难道就从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您还特地从咸阳宫搬到雍宫中去,难道不是为了避人耳目?”
“其实您一直都知道,不仅豢养男宠一事上不得台面,若是有了孩子,还会引来杀身之祸!您选择将阿尨和阿狸藏在雍宫中,正是因为您明白,这事一旦暴露,您根本保不住他们!”
“不是的!不是的!”赵姬开始抓自己的脸,长长的指甲在脸上留下道道血痕,“你说谎!我没有!”
“若是阿尨和阿狸生在寻常人家,即便过着普通的日子,至少也能安稳度过一世,哪像现在,连命都丢了……您为了一时的欢愉,不负责任地生下他们,但您心中早就有数,这两个孩子根本就不该存在。从他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名为情/欲之孽的利剑就已悬在他们的头颅上。您倒是说说看,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谁造成的?这将他们置于剑下的人,又究竟是谁?”
芈泽抓着赵姬的头发,将她的脸按在青铜镜上,温热的气息在镜面晕起一道白雾。
赵姬这个女人离全盘崩溃已经不远了,她想。
“还请太后抬眼看看……”芈泽轻轻在赵姬耳边问道:“……杀了您孩子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镜中两人一个面目可憎,另一个却也是好不到哪里去。芈泽从未料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卑鄙的一面。
先前她出言将赵姬贬得一文不值,就是想一步步击溃她最后的自信。结果不出她所料,疯疯癫癫的赵姬就这样走进了她的语言圈套。
赵姬将手贴到镜面上,指着芈泽缓缓道:“不是你......”
“也不是政儿......更不是吕不韦......”
最后她的手指停留在镜中自己影像的鼻尖处,“是我……是我!”
“杀了阿尨和阿狸的人,是我啊!”
“没错,杀了您孩子的人,正是您自己。”芈泽像是夸奖小孩子似的,拍了拍赵姬的头顶。
“对了,顺便再提点太后一句。因着先前我为大王担下了弑弟的罪责,大王对我本就十分歉疚。如今您白日里抱着扶苏跳湖的举动,无疑又让大王对我的愧疚加深了一分......”
她收回手,对着镜中人露出一个笑,“......同时也将大王对您的厌恶多添了一分。依我看,除了阿尨和阿狸,您恐怕连最后一个孩子也已经失去了!而且这位......还是太后您亲手推开的呢!”
镜中人痛苦的表情里多了一丝绝望。
黑夜里忽然传出一声嚎叫,惊起一枝雀鸟。
作者有话要说: 《x镧传》好像开播了,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赵姬。
大家可以把这部戏看作是赵姬重生文,因为要历史上的赵姬做“大女主”是做不起来的吧。
作者觉得历史上的赵姬就是个没什么事业心的小女人呢,不应当对她太过苛责~
她应该是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在那个年代也不能去要求她自己觉醒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
话说之前在b站看到有些键盘侠“赵鸡赵鸡”这样地骂政哥亲妈,真怕祖龙哪天来个显灵劈坏他们的键盘~
先秦时期民风彪悍,不应当用三从四德的标准去要求赵姬,而且就因为她儿子太厉害,才显得她这么弱。
其实个人对史记写的嫪毐造反的动机一直十分怀疑。
但是《史记》就是这么写的,这样一写好像粗看就比较合理了:嫪毐密谋篡位→被嬴政杀死→皆大欢喜。
但是这个动机真的无懈可击吗?
秦国公族虽然势力不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政哥老爸子楚有二十多个兄弟),能眼睁睁看着秦国王位易手他人?又有吕不韦等客卿派和楚系外戚势力在后,嫪毐会傻到和赵姬密谋扶持自己的私生子上位?
文学作品中的嫪毐(包括本文中的)都几乎被塑造成一个傻x,也许因为这种写法不费脑吧,高级权谋什么的真的比较难写。
此外赵姬是否真的知情?秦王室是嬴姓赵氏的赵,又不是赵姬赵姓的赵,她高贵的地位来自她的儿子政哥,没有秦王室血统的私生子怎么可能成功上台?都说儿子随妈,赵姬的智商真的会这么低?
个人感觉是那时政哥亲政在即,手握大权又祸乱宫闱的嫪毐不管造没造反,早晚都是要被处死的(参考即将在文中被流放毒死的吕不韦)。
还有就是当时秦国多方势力对抗的水很深,嫪毐有可能只是一个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牺牲品~
之前想过要大改写,又怕被某些考据党喷“不尊重历史”、“洗白”赵姬和嫪毐,就只小改了一下。
这也就是我之前作话说的太史公为了“合理性”忽略“逻辑性”。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例子,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周本纪》。
钱穆先生对这段的评价很有意思:“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如果太史公想表达西周灭于周幽王废长立幼(当然太史公没写这个理由,因为汉武帝就是这么上位的),以及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的情形,大可不必采用如此戏说的手法的。
据清华简,即战国楚简《系年》记载,里面半个字都没提到烽火台上褒姒邪魅一笑的故事: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
说到对于史料的思辨态度,我就想到之前有收到条很长的自称政吹的评论。
先喷我说我不了解历史,秦始皇根本不暴虐(好吧,我承认我是有点标题党)。
又跟我说什么秦始皇没有立王后,史书上哪里说秦始皇娶了楚国人之类的。还说让我多去查查资料,不要误导别人。
最后说因为ta只看了文案没有看文所以不好多写?但是ta只看个文案就写了大概300字的小论文耶......
但是呢,我知道这个人就是为喷而喷,就算我想认真解释ta估计也不会看的,所以这条评论后来被我删掉了=0=
对某些人来说,历史上没有记载=不存在,历史上有记载=一定是真的,也不知道有种东西叫合理推测,有种方法叫去伪存真。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李开元:秦始皇的后宫之迷与亡国之因》,里面有提到扶苏生母可能是楚国人的观点。
总之,这只是篇辣鸡小说,大家看看就好,不用太当真~
ps:本社畜年底很忙,喝咖啡都喝到胃痛,前天早上又感冒了,所以答应的更新没有安排上,对不起啦【鞠躬
大家也要注意身体噜【老年人慈爱注视~
第48章 第卌七夜
庭中林木如碧帘金粟, 幽香袭人。
芈泽攀了一枝于手中细细看, “奇怪……桂木素喜暖畏寒, 何以竟开在了咸阳?”
这种娇气的花木放在南边的楚国倒是寻常,有《楚辞·九思·守志》为证:“桂树列兮纷敷, 吐紫华兮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