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都是好话,就是听起来太雷。
此时被韦曦当面提起来,真有点儿羞耻。
程巍将锦盒送回韦曦面前。
看到袁萝盯着锦盒恋恋不舍的目光,韦曦没有接锦盒,突然笑道,“这万两黄金,臣能否能换一个问题?”
袁萝瞬间来了精神“什么问题?”
“这雨水,大概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袁萝一怔,没想到韦丞相目光这般长远。想了想,终于开口,“大概会持续很久,久到……变成跟之前旱灾一样让朝廷为之头疼的存在。”
韦皇后捂住嘴巴,震惊道“会持续下上好几个月?”
“那倒不至于,中间也会有晴天,但终归是雨天比较多。”
“怎么会这样?”
“也许是这一次祭天众人的诚心太充足了吧。”袁萝苦笑。幸好这一次搜刮的银子足够,接下来的洪灾她已经有了应对方案。
韦曦垂下视线,“臣明白了。这些黄金娘娘可以安心收下。”
这个消息确实价值万金。
对于袁萝,也也希望韦氏提前知道这件事,这些门阀世家都占据广阔的田产领地,提前排水布置,拓宽河道,防洪泄水,她还是需要一些臣子的支持。
疏通河道,刻不容缓。沈东流那边还算顺利。因为之前的旱灾和蝗虫,百姓很多颗粒无收,反正地里没活儿,去工地上还能赚些银钱。整个工程的筹划也大体完成。
只要能安然度过这一劫,拯救世界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大半。
自己这个贵妃,还真是操劳命啊!
幸而很快,能帮她的得力助手回来了。
袁萝合上面前的奏报,看着站在面前久违了的连延秋,由衷赞道“提督出手果然不同凡响。”到了事发的州郡,镇压暴、乱,收揽民心,清扫贪官污吏,顺带打压当地的门阀势力。也就是连延秋能在短短几个月里完成这一切。
连延秋正色道“不及娘娘的功勋。这些赈济安抚的手段,只是治标,还是娘娘求来的这一场大雨,缓解旱情,才真正治本了。”
袁萝咳嗽了一声“提督客气了。只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
“哈哈,将一国勋贵臣僚困于高台之上,生死相逼,这也要叫做小手段,只怕等娘娘改日用出大手段来,天下苍生都要恐惧颤栗了。”
咳咳,别说的本宫好像大魔王一样……
“非常时期,故而用了非常手段,事后想想,也觉得凶险。”
“至少娘娘赢了,”连延秋笑着,继续调侃道,“若娘娘真化身魔王,大可以以天火之名,将满朝勋贵付之一炬,这样从此就省事儿了。”
别开这种玩笑了!
袁萝瞪了他一眼,“就算将那几十位大人付之一炬,门阀势力代代传承,马上就会选出继任者。有什么用处?”
“这倒也是,只杀戮其首脑,解决不了问题。”连延秋也摇头。
袁萝叹了口气,“所以说步子总要慢慢来。”在古代的历史上,打压勋贵门阀的旧势力也是个曲折迂回耗时良久的大工程。
连延秋又禀报了些内务,很快告退了。
袁萝终于松了一口气。
幸而连延秋这个人比较有眼色,不会跟着追问她到底是怎么预知降雨时间的。不然她真抵挡不住了。
很快,袁萝发现,自己可能真的是上天注定的劳碌命!
每次一个麻烦看到了解决的曙光,紧接着就会送给你新的麻烦。
这一天晚上,雨势渐缓,袁萝去陪司空霖讲完了故事,在乾清宫后殿歇下。
正睡得香,感受到耳边传来低呼。
她睡眼朦胧地醒过来,就看到程巍一脸焦急地站在床边。“娘娘,不好,出大事儿了!”
袁萝一个激灵清醒过来,本以为受灾的几个州郡又发生民乱了,当程巍将东海王司空彦谋反的消息告诉她的时候,她懵逼了。
东海王司空彦,造反了!
司空彦不是已经死了吗?
死人还能谋反?!
第81章 栽赃
事实上, 死人确实能谋反!
程巍送上来的紧急文书,袁萝反复看了三遍。
就在六天前, “东海王司空彦”逃回了领地, 谋士韩常文, 大将屈怀信等重臣在封国的都城兖安歃血为盟, 举兵造反。
这位“东海王”声称, 自己得宫内忠良之士襄助,诈死逃脱,刚刚返回封地。为肃清朝纲, 斩杀奸佞, 正式举兵造反。
要不是派人再三验看过司空彦的尸体, 袁萝都要相信了。
据说那位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东海王”惟妙惟肖,毫无破绽。再加上韩常文,屈怀信几员亲信重臣拥戴,丝毫没有人怀疑。
说着这个消息,程巍苦笑。东海王还是他亲手处死的呢。
东海王是有替身的, 袁萝之前就知道,在避暑行宫叛乱的时候, 东海王就借助替身偷天换日,自己暗中离开。
但这个替身韩常文这些重臣心腹肯定知道, 从来没见过主君没了, 就将一腔忠义投注在替身身上的啊!
东海王并无子嗣,也没有兄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违逆朝廷也要铤而走险的?
袁萝满心的疑惑,终于在锦麟司数日探查之后, 得到了答案。
东海王谋逆之后,封国取消,领地并入朝廷,国库也被清空。朝廷派了专人去清点国库财产,解押上京。袁萝为了防止有人中饱私囊,还专门派了好几拨人核对数目。
大概就是因为管得太严了,那些想着趁机捞一票的刑部官员发现没有了下手的机会,不甘心白跑一趟。竟然将手伸到了东海国的臣僚富商身上。
打着追索东海王余党的旗号,私设刑堂,将不少权贵富豪人家勒索地家破人亡,怨言四起。
在终于搜刮满意之后,这帮豺狼带着满载而归的财货,准备离开东海国,返回京城交差。
结果刚走到徵城,夜宿驿站的时候,钦差大臣,堂堂刑部侍郎被人割了脑袋。
这是十几天前发生的事儿。据说下手的人是被这个混账钦差逼凌破家的家族遗孤。但锦麟司呈上来的分析,这件事的背后,似乎有韩常文等司空彦死党的影子。
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怎么可能悄无声息摸到重兵防守的钦差大臣的院落里?
韩常文此人曾是司空彦的谋主,为当世大儒,智计百出,当年司空彦在京城步步为营,多有他的襄助,上次东海王宫变失败时,他正好不在京城,被逃过一劫。刑部下了海捕文书,却一直没有逮到人。本以为他潜逃海外了,没想到竟然胆敢返回领地,搞风搞雨。
徵城正好驻扎着原本一支王府亲兵,负责护卫城池,钦差大人死在这里,根本责无旁贷。众人一合计,反正之后被朝廷问责也是个死,左右都是死,干脆反了!
当天夜里将使节团屠杀了个干净,收缴财货。
紧接着“东海王”返回兖安,更让众人有了主心骨,堂而皇之举起叛旗。
……
袁萝看完整个过程,气得半死。
虽说这一场谋逆,有东海王余党从中作梗,但郝侍郎等人的贪婪也是主因。
而郝侍郎正是刑部尚书王内荣的心腹亲信,那些被收缴的财货,很多都被运送到了京城,填充到了王家的库房里。
“天凉了,该让王氏集团破产了!”最终,袁萝恶狠狠地吐出了这句话。
王氏府邸内。
宽敞富丽的大堂中,七十二根儿臂粗的明烛燃烧着,将四周映照得恍如白昼。
在诸门阀中,王氏素来以豪奢著称,只看眼前这些灯烛便知一二。外头包着细软的金箔,绘制成云蛟腾风、猛虎出谷等细腻的花纹,每一根都是价值不菲的工业品,却也只是片刻照明的消耗品。
大堂之内,王尚书端坐宽敞的椅子上,堆满肥肉的脸一抽一颤,都是怒气。
“这帮东海国的反贼逆臣,朝廷开恩,饶他们性命,竟然不思悔改,恩将仇报,还要继续谋逆。”他声音满是杀念。
几个亲信站在堂中,也跟着大骂这帮叛逆。全然忘记了,当初东海王上门拜访时候众人谄媚奉迎的姿态。
世子王玉堂道“可是父亲,今次兖安那边传来的消息,说韩常文等人举兵所列的罪状,其中之一就有大肆刑狱,逼凌良民……”虽然没直接点出王尚书的名号,但也差不多了。
王尚书阴沉着脸“前几个月收到了银两可都藏好了?”
“已经安排船只,快船运回南方的本家,过两日就能抵达了。”
王尚书点点头,“将银子收好,船也先不必回来,痕迹收拾干净就好。”反正郝侍郎和使节团都已经死光了,没有了证据,谁能查到他头上。
又吩咐道“再给本官起草一封奏折,就是要求朝廷对叛贼严惩不贷,重兵围剿的那种。”
众人商议着下一步动作。
门客之一的彭越明静默地听着,终于忍无可忍,开口提醒“大人,刀兵之危近在咫尺,还有时间讨论奏折吗?”
大堂内间沉寂下来。
王尚书脸色更阴沉了,“越明你如此危言耸听,是为何故?”
彭越明郑重道“大人,从东海国所获银钱数额巨大,账目必定遮掩不住,锦麟司只要查探就可知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