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懈怠,不能被他们赶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虎落平阳被犬欺,落地的凤凰不如鸡。”
王颂眼神一冷,身上杀气一放一收,“谨遵官家教诲。”
“敢问官家,我们什么时候去打交趾?他们又开始在边地骚扰大宋子民。”
已经磨刀霍霍的官家“有模有样”沉吟片刻,慢条斯理的回答:“我们是文明人,不能只会打打杀杀。”
知道官家已经有了主意的王传令官眼睛一亮,开始暗搓搓的琢磨,官家御驾亲征的可能性有多大。
“官家大安。”刚刚憋不住出去更衣回来,正要继续他的研究的沈括看到官家和王传令的身影,行礼的话脱口而出。
其他人都在心里摇头,沈呆子果然是沈呆子,官家要“微服私访”,你行礼做何?
官家不以为意的笑,“梦溪大安。最近在研究何物事?”
反应过来的沈括拘谨的笑,“微臣在研究一种用于铺路的物事。官家请来看。”
“从印度、阿非回来的商人说那里的人用沥青修建房屋、铺设道路,微臣就试了试。果然是有奇效。”
官家望着长条木盆里凝结起来暗青绿色表面,眼睛不由地一亮,“据说沥青一般用做防水密封,封棺、上色等等,没想到它还有这般妙用。”
沈括也是很激动,“有了沥青,我们的修路大事就可以进行的更加顺利。”说着话,他就开始讲述自己的研究--沥青路面的硬度,需要添加的东西等等。虽然还只是开始,却是已经看到了大宋各条沥青路面的希望。
王颂的脑袋里立即想到了用沥青铺设南方的道路,把南方的山路打通,直接攻打交趾的事儿;官家则是想着用沥青在大宋的各地铺设道路,再把可以代替马拉车的车子研究出来,大宋会有的变化。
“嗯。梦溪加紧研究,有需要去找王颂。黑油的进展如何?”官家越想越美,接着问起石蜡烛的事儿。
“黑油的进展很好。因为用它做的蜡烛叫石蜡烛,微臣等就叫他石油。”沈括目露期待。
“石油,可以。”官家对于名字没有意见。
沈大人一脸欢喜,“谢官家。微臣从海外国家的书籍里看到,他们不光挖出来石油井,还用石油打仗和治病。”
官家也很感兴趣,“梦溪具体的说说。”
说起来自己的研究就滔滔不绝的沈大人语气兴奋,“打仗的用法,他们是用原油和石灰混合,点燃后用弓箭远射,或用手投掷,攻击敌人的船只。这让微臣想起当年秦国高奴的猛火油火攻之法。”
“所以微臣想着,我们也可以深挖石油井--不光是把石油直接作为照明、烧火煮饭或者制造石蜡烛,它的用途会非常的广阔。至于治病,是治疗骆驼的皮肤病。微臣等人试了一下,确实可以治疗六畜疥癣。”
官家目露欢喜,“治病一事,我让太医院配合你们的研究;挖石油井的事儿,也会安排下去。可还发现其他的用途?”
“有,不过是微臣的设想。”沈括大人想到他的设想更是激动,“因为微臣在研究它的燃烧的时候,试图用它燃烧生成的煤烟制墨。可是微臣又想着,既然煤炭燃烧有用,火器燃烧有用,或者石油也可以用在车子上。”
······
官家上午在广备处就这样逛逛,听了广备处的各项研究现状,一路上思考着大宋尤其北方水的缺乏,用煤炭或者石油代替水里、风力做“煤炭磨”,“石油磨”的可能性,踱着小方步来到了燕京北郊的墨家学院。
中午的时候他和王颂两个人买了几份肉饼、馄饨等市食回宫,抱着小媳妇美美的午休,起来用了午饭后就拐到了太医院。
重点是讨论石油用作治疗的作用,以及小娃娃出生后的养护。
比如他亲爹,生了那么多孩子,却只活了这么几个。在民间,老百姓家里孩子养不住的情况自然是很多。
晚上的时候他陪着家人用过晚饭后,开始了大宋人雅致诗性的傍晚和黄昏--“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官家就这样用他的方式奋斗着,每天早睡早起按时早朝,虽然还是会打瞌睡;大臣有拿不定主意的他就下个决定;大臣们说这个事儿必须他出面的他就听着礼仪官的安排去做。即使是后面的经筵讲学,进学做功课的时候,都是乖巧无比。
朝里的大臣们俱是惊讶,官家想要做什么?难道真的被太上皇说服了?放弃了?
流火的七月里,马上就是七夕节,家家户户都忙着晒夏。同样参加圣人开办的小报社的苏夫人在休沐日里,吩咐家仆把被褥棉衣等物拿出来晒晒,又亲自把苏轼的书籍搬出来晒晒。
苏轼大人晚上回到家里闻到书上和衣物上的太阳味儿,自己沐浴梳洗来到寝室后,对着正在床上看书的夫人真心的感谢,“夫人忙于小报事务还时刻记得照顾幼儿,孝顺父亲,兼顾各种家务,为夫实不如也。”
苏夫人微笑,因为参加小报社好友渐多,又因为苏轼的仕途顺利,一家和乐,她的心胸也变得疏阔了很多,不再是刚刚搬到汴梁的时候谨小慎微,处处小心。
“有二郎这句话,我就很开心了。不知二郎这些日子,公务顺利否?”
“公事顺利,然没有夫人日日询问,做屏风后监督,为夫心生恐慌。”
苏轼大人半真半假的开玩笑,苏夫人却是认了真,“二郎性格毛糙,在老家的时候就是大大咧咧的喜好交友,如今官家委以重任,必然有很多人围上来,二郎切勿粗心。”
“诺。”苏轼大人和夫人嬉笑,小感叹的说道:“以前我常笑话陈季常怕老婆,如今方体会到自己以前有夫人在一边相助识人的便利。”
“就是陈季常家里的陈夫人,如今想来,也是功劳不小。这些年若不是陈夫人一直监督陈季常的疯癫形状,现在官家要用他,就他那个名声,估计会有很多人反对。”
苏夫人笑的一脸温柔,“为人妻着,相夫教子本就是本分。我只是担心自己忙于小报事务,疏忽了二郎和家里。”
“夫人且放心忙就是。”苏轼大人非常开明,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我估计不久包大人、欧阳大人他们就会注意到圣人小报的内容,夫人记得和包夫人、欧阳夫人商量好说辞。”
“大人们怕是早就注意到了,忍而不发而已。”
苏夫人不确定的说着她的猜测;正要躺下的苏轼大人呆愣在那里。
老大人们都是和他一样,面对自己的夫人不得不妥协,这个猜测真的是···。
“官家这招温水煮青蛙的阳谋,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苏轼大人忍不住叹息一声,“官家今年十四岁,耗个几十年下去,铁皮青蛙也煮熟了。”
作者有话要说: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
苏轼与客言于外,苏夫人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苏轼亲厚甚者,苏夫人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陈季常喜欢听戏,喜欢交友,经常邀请很多人到家里唱戏听曲儿,和歌姬调笑,陈夫人就做在屏风后面敲锣打鼓的把这些不正经的客人赶走,天天督促他读书。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已经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只是现在有人怀疑古埃及文明是造假的好像。
第 108 章
苏夫人瞅着他的呆傻样, 噗嗤一声笑出来, “现在有些男子在家里确实是不成样子。当然女子凶悍的不讲道理也不对。官家和圣人要在小报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宋家庭风气, 就算我们没有女儿,我也很是支持。”
“是, 夫人说的对。”苏轼大人一副你说什么都好的态度, 等她也躺下后伸手给她盖好小薄被, “恰巧这刚到燕京半年, 老大人们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官家也是赶上好时候了。睡吧。”
苏轼大人说着话就要睡过去,不光是老大人们忙碌不堪, 他也是忙;苏夫人和前几天一样犹豫纠结了一会儿, 终于不想再拖下去,在他快要睡着的时候, 轻轻开口,“我和二郎说个事儿。”
“夫人请讲。”苏大人刷地睁开眼睛。
美好的夏日夜晚, 蝉声高鸣。安静的寝室里,就见苏夫人在黑暗中半睁着眼睛,语气认真的说道:“自从我生了迈儿后,这两年时不时的会感觉精力不济、力不从心。前几天圣人让太医给我看了看,太医嘱咐说最好不要再生育, 平时也要多注意心情。”
苏轼大人立即撑起身子, 接着星光和窗外的灯笼光看着她,格外严肃的回答,“我们夫妻相守这么多年, 为夫有夫人,有迈儿就够了,非常满足。”
“还请夫人放宽心调养身体。”
说到最后一句,苏轼大人的语气变得低沉的很。他们夫妻俩只从有了儿子苏迈后就再无子嗣,他知道夫人心里一直有个结解不开,其实他真的不在意什么“多子多福”。不说他们已经有了儿子,就是没有,他还有弟弟苏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