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穿之懒皇帝 金推完结+番外 (痒痒鼠)


  圣人细细的琢磨,明白后眼睛亮晶晶的,笑意融融,“把烟道埋在地下,上面铺地砖或者炕床,这样一来整个皇宫都是连通的烟道,就和汴梁的宫殿一样的感觉,也不会有直接睡炕的燥热或者湿热。”
  “这想法好,我倒是觉得我们可以借此在宫里,在冬天的时候种种菜、养养花。”
  亲爹娘对视一眼,也觉得可行。
  “确实挺好。做如钟站如松,该有的礼制不能变。儿媳妇提出的冬天种菜的主意也挺好,给偌大的皇宫铺建一个整体的地热,每天光炭火钱就不少,要尽可能的节俭。”太上皇对于他们考虑的这般齐全很是欣慰。
  太上皇后则是比较关心家人的健康问题,“冬天要保暖那就必须是不通外头的寒气,不通外头人就窝气,偶尔出门的时候冷热一起刺激,他们刚从南部来,不说上了年纪的人受不住,你们年轻人也要注意保养。”
  说着话,亲娘看了一眼没穿厚棉袄的儿子,“过两天让太医院研究研究,怎么降低做火坑窝出来的燥气。”
  圣人捂着嘴笑;真心不觉得自己需要穿那么厚的官家也懒懒的笑。他捧着茶碗喝了一口,放下茶碗笑眯眯的说道:“嬢嬢放心,除燥热的这个事儿孩儿想过。”
  “欧阳修和王安石他们在找避暑之地的时候,找到了几处上好的温泉之地。孩儿打算建个小庄子,爹爹和嬢嬢冬天的时候去泡泡温泉疏散疏散筋骨,再让人按按。太医院已经在配置适合外用,搭配按跷的润肤膏脂。”
  太上皇闻言眼睛一亮,语带兴奋,“皇儿的这个想法好。冬天泡温泉确实是最好的解乏方法。前两天范仲淹还在说燕京的香池子没有汴梁的多,禁军的人不能像在汴梁一样经常泡澡。可以把这些温泉池子好好的建一些香池子出来。”
  太上皇后眉头微皱,不大乐观,“是不是都被世家大族提前圈了地盘?私人庄子要有,香池子的地盘也要留出来。”
  “没。”官家眼见亲爹也眼露不满,立刻开口,“避暑之地和温泉之地,目前都没有公开。孩儿和几位大人的意见是先统一规划。当然,留了几处地方出来做私人庄子。地方很大,够建很多庄子,爹爹和嬢嬢不用担心。”
  “那就好。”太上皇叹了口气,“燕京不像汴梁,有水的好地方也就一个西郊。再怎么种树养护水土,还是风沙大。这个整体规划,用水,排水等等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考虑齐全。”
  官家和圣人乖乖的点头;太上皇后喝了口沉香茶,也是感叹,“眼瞅着,燕京城将来的人口,要比汴梁城的还要多。”
  “一百多万人的衣食住行,不容易。皇儿和王安石他们说,我们的皇宫不着急,慢慢的建就是。这个行宫并不比汴梁的皇宫差,住着挺好。”
  “好。”官家满口答应,他也觉得这里挺好,奈何那些人一定要建一个合乎规制风水的,属于大宋的皇宫出来。
  圣人眉眼含笑,慢声说道:“儿媳也觉得这里就着就挺好,不大不小的,一家人住着正合适。挨着西山,有湖有溪,到了夏天不想跑远,可以直接在这里临时避暑。”
  “儿媳说的有理。”对大臣们的想法心如明镜的老两口并不想和单纯的孩子们多说,开心的和他们聊起腊月里要准备的各个节日。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门闾腊先祖五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准备门、户、天窗、灶、行五家神的大腊祭,从腊八开始祭祀祖先诸神,供物丰盛,场面隆重,气氛肃穆,祈祷虔诚,名副其实“一年之大祭”。
  老百姓虔诚奉上各式祭品,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皇家一家人当然也是。
  而且他们还要比其他人过的更隆重正式,再加上今年是官家的庆和年元年,是大宋迁都燕京的第一个年。腊八节在船上过了,到了燕京后就是各种倒腾收拾,下面的几个节日自是要好好正规的过。
  腊月十九开始各衙门停止办公,大宋的百官开始休假,各部院官员都邀请同僚欢聚畅饮,早已经开始了腊市的燕京城里更是被带动的热闹非凡。
  街头巷尾到处是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窗户眼等等小年物事,过了二十日以后,又开始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草炒豆等物,为小年“祭灶”做准备。等到二十五日以后,卖芝麻橘、松柏枝等物,为除夕之夜做准备。
  各家年货铺子都是货物齐全、琳琅满目,价格也相对的比平时涨高。腊月水土贵三分,但也挡不住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尤其是燕京人准备过腊月节,喜迎春节的冲天热情。
  官三民四船五,作为官家的小年自然是在腊月二十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官家按照老规矩给在人间资格最老的灶神上贡,陈列鼎俎,设置笾豆。
  “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亦曰木难。”腊月二十四,太上皇后和圣人亲自领着宫人过大宋人比前人更讲究的“扫年”--扫门闾、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以祈新岁之安。
  “烧田蚕”、“做豆腐”、“糊窗户”、、、,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宫里头不管是南北方的规矩统统都过。圣人亲自出宫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熊熊燃烧,预兆来年的大丰收。
  二十六杀年肉,二十七做大集,二十八把面发···。转眼间官家就过完了他的春节,迎来了他庆贺二年元旦的大朝贺。
  作者有话要说:  香池子,澡堂子。
  第 100 章
  大宋建国一百多年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收复燕云, 统一南北, 今年作为定都燕京的第一个大朝会, 一年之中规模最大、仪式最为隆重的朝会, 自然是描金重彩朝代的奢华,万民同福的盛典。
  本来就因为大宋诗词书画各种文明而被其他各族各国封为“高贵人、优秀人”的大宋人,现在更是一个庄严威武可不范的形象。以前的汴梁是“万国舟车会, 中天象魏雄”, 现在的燕京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千官望西山, 万国拜燕丹。
  官家大开明堂受朝贺,诸将剑佩鸣相磨。各族各国前来朝贺的人自然是希望“才艺咸第一,撰刻留山阿。”
  使臣站班, 百官齐列,雅乐频奏, 仪仗威严。一大早爬起来, 一身儿冬季的十二章祭祀大裘冕服打扮的官家,领着众臣属顶着天寒地冻一起祭祖祭天,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在腊月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月里,大宋各个地方都弥漫着一股节日的味道。辛劳了一年的人们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老百姓的幸福、老百姓的满足在这一幅幅过节的静态画中无声的蔓延开来, 他虽然被各种祭祀宴会弄得筋疲力尽,却还是很欢乐。
  所以尽管他知道他亲爹做了一辈子皇帝也没正式的祭天过几次,知道礼部官员是故意“折腾”他, 他也没有生气,耐着性子完整的走完了整个祭祀过程。
  礼部官员,太上皇是书生,不能比。官家这般俊俏英武、年轻有为,当然是要多亮亮相。
  元日大朝贺--源于千年前的朝贡制度,不光是祭祖祭天,还是朝廷通过贡物和朝觐的方式来规范朝廷与地方、宗主国与藩属国关系的一种礼仪。祭祀过后,文武百官、各藩属国来使回去沐浴更衣,准备向官家拜贺新岁,呈报大帝国这一年来的政绩、成就。
  申时四刻,刚刚下过一场大雪的燕京城,林寒涧肃、滴水成冰,一眼望去全是冰天雪地;尚且带有辽域风情的行宫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温暖如春的大殿里,庄严肃穆的礼乐中,辉煌隆重的朝贺大礼依照流程走完,同样沐浴更衣换了一身儿通天冠朝服的官家慢吞吞、懒洋洋的宣念元日诏书,赐柏叶、饮椒柏酒。
  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和大西北,自我感觉底气足足的大宋群臣和倾慕汉家文化,仰慕大宋人的各国使节一起,高声唱诵着盛唐气象的“飘飘萦内殿,漠漠澹前轩。圣日开如捧,卿云近欲浑”,欢欢喜喜的宴乐共舞。
  整个大殿里的气势恢宏欢庆。完成了腊月正月的祭拜祈福、迎春贺岁,自觉完成了“官家任务”的小官家端坐在龙椅上,自顾自的笑的欢喜愉悦,一边看着殿里众人的表演,一边细嚼慢咽的用着他的晚饭。
  宫廷艺人卖力的表演各种民间百戏,群臣轮番上演文戏、武戏,所有人都沉浸在发自内心的欢乐喜庆中。领着家人自在过元旦,在外头与民同乐看相扑、摔跤的太上皇,也突然来凑个趣。
  他老人家让人把当年太=祖登基为帝的那年春节演奏的“松石间意琴”从仓库里抬了出来助兴。外涂掺有鹿角粉、朱砂、金、银细粒的大漆的名琴,因为它精致考究的匠艺和曾经的历史愈加珍贵无比。
  宫廷艺人用它演奏的乐曲让文武百官啧啧称奇,官家听着也是深感惊喜。
  酒酣七分,夜幕降临。大宋的元旦之夜开始,燕京城里张灯结彩,亮如白昼。大小彩棚、舞场歌馆都是车马来往的络绎不绝。各条街道、各个店铺,各种五花八门的“关扑”活动迫不及待的上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