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心情美美的官家看到媳妇也来散步,看着天边的晚霞,想着今晚上可以继续抱着小媳妇睡在甲板上,心情更美好了。
心里美的冒泡泡的他听到着媳妇的小问题后,很是积极的出言解惑,“既然很多人等不及出书后再看,那就有多少先印刷多少,印成小册子也行。小册子的定价应该比整套书低很多。”
因为官家的好心情情不自禁微笑开来的圣人闻言,慢声细语的解释,“先印小册子这个主意我和公主们也有考虑过。我们担心小册子印刷出来,薄薄的几页纸,看不出来什么文章道道。”
一只黑色的小海鸟停在他们的头顶盘旋不去,正欲开口的官家忍不住抬头看它,越看那只海鸟越觉得亲切。
官家眉眼含笑,微微低下头看着小媳妇笑,大眼睛亮闪闪的笑,“是不是你们的文章都写的太长?”
“长。”圣人因为官家的笑容和勾起的眼睛脸颊上泛起红晕,简单的回了一个字。
因为媳妇的可爱模样笑的更开心的官家继续说道:“既然是给女子和孩童看的小读物,当然是简单有趣为要。几千字一个小故事,就好像民间的那些童谣传说一样,精简易懂。再配个可爱一些的图画,更好。”
“倾倾觉得,我昨天用东晋画法画的海图如何?我觉得小娃娃一定喜欢。”
圣人听到官家提起昨天的画儿,脸蛋儿更红;官家瞅着小媳妇害羞的样子,目光轻的和海风一样,还是笑。
“倾倾可以把几个小故事整理出来,三天印刷一次这样,一个小册子小本子很好印刷,可以在三天之内于大宋的全国各地一样的印刷。如果是确实需要长篇大论的文章,分开几次印刷也没什么,等几天或者更有趣味?”
“官家是说,和进奏院的朝报一样的印刷或者手抄?”圣人因为羞涩,惊讶的语气听起来也是温柔似水。
官家理所当然的点头,浑身透着抑制不住的愉悦,就连那股子天生的懒劲儿也比平常明亮生动。
圣人被他感染的,也是笑,语笑嫣然。
“朝报是有进奏院的进奏官采集来各种发报材料,经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然后进奏官们根据样本进行发报,各个驿馆用快马快速的送往全国各地。我们如何能劳烦进奏院以及各位老大人?”
当年宋太宗把“条报”的受阅人从前朝的藩镇长官扩大到大宋所有官员,甚至是民间的文人大儒,还把“条报”的书写范围增加到诗词歌赋一类,把它变成一个定期、经常发放的朝报,比如她的娘家折家,每次朝报印刷出来家里人都是反复研读。
她们写个小游记而已,如何能和朝报相比?
“为何要劳烦进奏院?你们在各地找好印刷社,自己印刷即可。”
太阳开始朝海面上下落,落日时分的大海美不胜收。圣人因为官家轻描淡写的口吻一时不晓得怎么说才好;心情和大海落日一样“美不胜收”的官家把小海鸥招呼下来,轻轻的抱在怀里。
小海鸥长的普通,叫声平凡,然而它的叫声在官家听来是天籁一般的婉转动听。听着它的叫声,被它带到一个平静安宁的世界,一个只属于它的世界,一个只属于他们俩的世界。
潮起潮落,沧海桑田。有人在他的耳边轻轻的呼唤,声音苍老、细碎、喧腾、、、,有人来到他的身边,和他肩并肩的战斗。海中、海上的生灵们,就好像大海之于他的亲近一样,无所不在,包裹着蓝蓝的颜色,静谧祥和。
官家懒懒的笑容里透着怀念的味道。
自从投胎在这个时空做了人,他也懂得了怀念。
圣人望着官家抱着小海鸟的欢喜模样,感受到一瞬间的情绪变化,心里微微惊讶。官家不养各种陆地上的宠物,难道是喜欢鸟儿?
“官家喜欢小鸟儿?”
“喜欢。”官家非常自然的回答,接着问媳妇,“倾倾喜欢吗?”
作者有话要说: 蒙古是个音译嘿
宋朝的奏报,已经有了新闻报纸的作用和模式。“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
邸报这个词在北宋时期出现,南宋时期广泛使用。
再次感叹一声大宋人的先进。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清风拉拉 2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胡椒籽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暗普多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98 章
圣人也是非常自然的回答,笑意盈盈, “喜欢。”
官家瞅着满脸都写着“爱屋及乌”的小媳妇, 在心里笑了笑。和小海鸟对视一眼让它慢慢飞走,他转而说起正事。
“进奏院的朝报, 以前只是不报军机大事或者朝廷密事、大臣上书等。后来因为把各地灾情如实写进报里引发各种不祥之兆的议论, 灾异之事也不报。后来又有地方官因为‘领悟上意’把小报扣住不发。”
“虽然有‘奸人赃吏、游手凶徒喜有所闻,转相煽惑,遂生观望。’可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听说民间有‘小报’,印刷一些独特的‘新闻’被老百姓所喜,言说‘大道不通小道通’。然而小报的内容没有经过删选、核实, 大多夸大事实或者根本不属实。”
“官家的意思,是我们自己印刷小报?”圣人这次是真的惊讶了。小报的事儿是这两年刚刚出来的,她也有耳闻···。
官家笑的调皮,小媳妇肯定也看小报。圣人脸红红, 小报确实好看。
“小报的内容比朝报精彩。”圣人小小声的解释。
虽然她知道小报的内容大多不符实, 也知道官家每次都让大臣们把一些事儿如实公告,偶尔欧阳修大人或者苏轼大人他们起草个公告更是文采过人,读来口齿留香。可是一般情况下, 经过了大人们重重严查的“样本”,看起来是非常的无趣的。
官家了然,“人之常情也。所以刚刚倾倾问的时候, 我就想起来这个事儿。不若我们自己办几家小报,写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儿。游记是一方面,各位大人们的日常生活若是方便是另一方面, 比如苏轼老师今儿喝了什么茶,戴没戴‘子瞻帽’。”
“比如谁家有什么趣事儿;朝廷上有什么大事儿,可以公开的细节等等。我琢磨着,这就和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老百姓想知道,那就让他们知道,正好把民间那些引导向太强的小报打压下去。京城居大不易,百姓们休闲的时候,需要欢乐。”
“确实是大不易。”圣人对于汴梁的物价深有感触,将来燕京也会是。
“折家已经是在正常的礼节之外尽可能的节俭了,一个月光日常开支就要十多两银子,其他人家人口少,也是要五六两一个月。普通人家一个月没有几两银子无法过活。不过现在官家给五品以下的官员加俸禄了,他们一年到头应该可以多买两次羊肉。”
“今年我听说羊肉已经比以往好买了,等到了燕京,燕京牛羊多,说不定价格会降下来一些。”圣人心怀期待。
官家眨巴一下眼睛,反应过来后忍不住大乐,“原来倾倾喜欢吃牛羊肉食。”
圣人···,圣人被官家笑的满脸通红,不由得伸手捂脸。
“偶尔吃,在西北的时候。”声音小的,也就官家这样的耳朵听得到。
“爹爹喜欢吃,但是他这两年因为身体原因逐渐口味清淡。”官家伸手把媳妇捂脸的双手拉下来,圣人脸色羞红,不好意思地把身体朝他身上靠靠,然后官家就习惯成自然的把小媳妇搂在怀里。
“倾倾你要早些说给我听。”
圣人身体僵硬;不远处的船工和宫人们呆愣,同样出来散步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等人呆愣之后俱是蹑手蹑脚的转身就走。
小帐篷还没搭起来啊!官家。
官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欢欢喜喜的抱着小媳妇坐下来看日落。
夕阳西下,海天相交的地方彩霞满天。广阔无边的海面上,十多艘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的巨型宝船在稳速前行,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岸边的百姓和其他船只上的人自然都是抬头翘脚,欢呼嘉叹。
龙舟虽然不是类似外国商人口中那样“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一舟上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豢豕酿酒其中”的巨型商船,但是它够辉煌威武,“宝船”的名号名不虚传,官家迁都北上的大事更是大宋人乃至周边各国人口中最关心的事儿。
所以此时此刻,龙舟甲板上两个坐着抱在一起的小黑点儿,和水、天、夕阳融为一体的两个小黑点儿,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是情不自禁的捂着嘴巴笑。
官家和圣人都还是“小孩子”吆。
可不是两个小孩子嘛?儿子懵懵懂懂,儿媳妇也不大懂,两个人抱在一起看夕阳,真的是让人生不出来一丝一毫的“邪念”。